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食家的生涯

[複製鏈接]

24

主題

5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xc2019 發表於 2019-3-25 16: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美國教授烹飪的江獻珠女士所著《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以其祖父江孔殷先生作為美食家的一生,可能為在「上海的風花雪月」面前抬不起頭的廣州人,提供了一些普魯斯特式的懷舊素材。

江孔殷先生,出生於同治四年,廣東南海縣人。江家祖上,系號稱「江百萬」的巨富茶商。江孔殷本人則為遜清翰林,官銜太史。點翰后,曾捐過江蘇候補道,一度也名列候任廣東水師提督。辛亥革命以還,江太史抱「不事二朝」之旨,隱居廣州祖宅「太史第」,以詩 書飲食自娛。民初,任英美煙草公司華南總代理,入項甚豐。佔了四條街位的廣州河南同德里十號太史第內食風鼎盛,儼然世紀頭號飲食世家,江太史本人,更是巍為羊城美食家首席。

江太史不懂烹飪,只是精研飲食到了一絲不苟的境界。因此,凡太史第每有新菜式推出,惟其馬首是瞻的廣州各大酒家立即盜版,紛紛冠以「太史」之名招徠。粵菜中的經典傳世之作「太史五蛇羹」(港澳至今猶傳,但90年代初已在發祥地廣州式微),即在江太史的 親自指導下誕生於江家私廚。太史交遊廣闊,三山五嶽、黑道白道都來,太史第內常年高朋滿坐,飯局不斷,江獻珠還記得,陳誠來赴太史第蛇宴的那一次,南華西路至同德里一帶竟要交通管制,全部戒嚴。

今人常以「愛喝牛奶不一定要養一頭奶牛」來取笑於人,但是,當年江太史家就是這麼乾的。因嫌市面荔枝不合口味,江太史遂於番禺羅崗洞開辦農場,引進各地良種,不惜工本精心耕種。因此,江家不僅四時水果不斷,且有精品在大公司出售。非但茶果點心一概自製 ,就連「太史五蛇羹」的關鍵佐料菊花,亦由僱用的四個專業花王悉心培植。身為這個鐘鳴鼎食之家的一家之主,江太史每天「下午三時起床,晚上八時中飯,晚飯等同消夜,要在凌晨以後」。江家「除大廚子外,還有西廚子,點心廚子,又有一個齋廚娘,好吃的東西真多 」。

太史第內的食事凋零,是時局、人口及財政問題所造成。戰亂自不消說,江太史的「風流成性,一共討了十二個老婆」,令「太史第關起門來,每餐起碼有五六十人吃飯」。又因其後代不善經營而令家道中落。不過太史依然精食,好客而疏爽。宴客不夠現金,就要各房 「貢獻」首飾、古玩,召玉商到家裡來收。但是,他「不喜大宴親朋,筵開百席這種場面。他的飯廳只擺一桌。款客的菜,一定要精細。他的心意永遠都是那麼殷勤。管他明天債主臨門,祖父和他的朋友,(煙)燈紅(蛇)酒綠,樂也融融」。

當年革命黨人在廣州起義后留下的遍野遺骸,即由江孔殷與友人出面殮之於黃花崗,這是江太史的俠義;不過,香港淪陷時期,他接受了先前有飲食之緣的日本港督磯谷廉介所贈白米兩包,卻為人所詬病。無論如何,江孔殷後來在新生活運動中戒了鴉片,皈依密宗,從 此戒殺生,太史第內亦是浮財耗盡,數十年繁榮食事乃告一段落。及至1950年,90歲的江太史已是風燭殘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這天,在廣州六榕寺門口跌斷了腿之後,繼而因這地主老財兼洋買辦必須遭到清算,遂被強行「裝」在竹籮內抬至佛山鄉政府,江孔殷瞑目 不語,一代美食家,竟以絕食而終。《蘭齋舊事》援引的史料說:「此時他家中,無隔宿之糧,僅用四件漏水板,將其遺體草草葬在鄉間。」江獻珠寫道:「祖父以精食名,以兩包米喪節,而以絕食終。人生薤露,一至於此!」

24

主題

5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沙發
 樓主| zxc2019 發表於 2019-3-25 16:52 | 只看該作者
愛吃,會吃,體現一種人生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3
 樓主| zxc2019 發表於 2019-3-25 16:52 | 只看該作者
江太史以精食名,以兩包米喪節,而以絕食終。人生薤露,一至於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