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綜藝仍需挖掘行業原創力

[複製鏈接]

264

主題

264

帖子

168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清氣正 發表於 2018-10-22 17: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一批文化類的慢綜藝節目迎來發展好時期。詩詞類、成語類、漢字類等傳統國學內容的節目風靡一陣之後,又興起了一波音樂類、表演類等泛文化藝術節目,去年起熱播的表演競技類節目《演員的誕生》、今年以來的《幻樂之城》以及近期新開播的《一本好書》等,成為接力的「第二梯隊」,在導向引領的同時,不斷發掘文化綜藝節目的可能性。

  文化綜藝節目不是當下的新事物,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讀書類、朗讀類、電影推介類的節目就曾經佔據電視屏幕的半壁江山。彼時,整個文娛行業需求側的能量方興未艾,但產品的種類並不豐富,產能有待提高,文化綜藝由於背靠廣闊的文學藝術經典庫存,可供利用的內容取之不盡;另一方面,由於傳媒介質和平台的因素,文化綜藝非常適合家庭「客廳化」的觀演場景以及觀演節奏,類似電影推介的節目,也曾經在尚未培養起院線消費習慣的普通市民群體當中,極大地傳播了世界電影文化知識。這是文化綜藝曾經走在綜藝類節目前沿的重要原因。

  而當下這波文化綜藝熱產生的背景和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毋寧說,供給側選擇文化綜藝的理由,更多是對過度娛樂化、強刺激的娛樂綜藝節目「霸屏」的一種排異。這種選擇,在初始確實給受眾帶來了口味和節奏上的耳目一新,由強資源、強製作能力的機構輸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也的確一上來就佔據了該類綜藝節目能達到的品質高峰。文化綜藝、慢綜藝或將拯救綜藝市場,乃至從根本上改變文娛行業原創力問題的論調,一時間令人興奮不已。

  目前看來,文化綜藝如何產生行業原創力仍需探索。一方面,社會形態和消費心理的躍遷,媒介和平台的發展,使得文娛類產品的消費場景發生巨大改變,院線、音頻、短視頻等形式,對內容和受眾兩方面都進行了徹底的分化、切割、重塑。讀書類的內容更適合音頻平台,人們習慣於在開車、家務等場景下收聽,影視類的內容則偏向短視頻形式,以兩分鐘的高頻剪輯加上個性解說對內容進行「三度創作」,而彈幕和社交媒體等則改變了人們觀看和消費文娛內容的目的:那就是,學習第二,談論第一。

  上述情況在文娛產品的生產和傳播方面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以《我是演員》為例,如果對節目形態進行一個歸納,這仍然是一檔「明星+話題」,乃至需要主動製造議題、引起輿論話題的娛樂節目。而一些沒有引進競技、製造話題等操作手法、相對靜態的節目,則在本輪文化綜藝的浪潮中很快便熱度消退了。

  文化綜藝仍需解決文化產業原創力這個根本性問題。有的綜藝形式,僅僅是將一些經典文藝作品的選段進行朗讀,缺乏綜藝元素的二次加工,這樣一種快餐式的「知識點提煉」,能夠產生多大的藝術效果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文化類綜藝,如何突破知識介紹的框架,形成與觀眾的有效互動,構成觀眾深度參與和討論的娛樂模式,仍是需要繼續探索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8: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