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三界中的我見

[複製鏈接]

22

主題

22

帖子

16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2
tzuhua1967 發表於 2018-4-2 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界中的我見


    在演述三界中的我見之前再複習我見的內涵及五陰的功能。
     
    我見就是把五陰當中的某一陰,當成常住不滅的我。而五陰雖然是虛妄的,卻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因為這些不同的功能,眾生才會把五陰當成是真實的我。五陰的功能如下:1。色陰,色陰主要就是五根,五根觸五塵,所以色陰的功能是觸。2。受陰,苦樂或者不苦不樂的受。3。想陰,想就是了知;不管是有語言文字或沒有語言文字的了知,都叫作想。4。行陰,行有決斷的意思,決斷就是決定了某一件事情這就是行;或是決定下一步該怎麽做,這樣的心行也是行,也是決斷的意思。5。識陰,識陰的功能是分別、了別六塵。

    接下來來探討三界中的我見。第一個是欲界中的我見,也就是各種不同的見解,主要有六種。第一種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當成常住不滅的真心。但是如果能夠對所聽、所見、所嗅、所嚐、所觸的境界能清楚明白,那就是了知、分別六塵的心,屬於想陰及識陰境界。把想陰、識陰當成是常住不滅的心,這樣的見解,當然是落入我見之中。
   
   為什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識陰(妄心)而不是真心呢?以下試例舉錯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識陰妄心當作真心的過失:1。如果真心能夠清楚明白的分別六塵,那麽就不需要有識陰進行分別的功能;如此識陰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識陰既不存在,受想行三陰當然也不存在,五陰就只剩下色陰一陰;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中的六識(識陰範圍)便不存在,剩下十二界,那麽 佛教導人類有五陰十八界說法就變成是錯誤的了。所以真心是不能夠清楚明白分別六塵的,這是第一個過失。 第二個過失,經典裡面都說真心是無分別心;既然是無分別心,祂怎麽能夠清楚明白六塵呢?「法離見聞覺知」,既然離見聞覺知,又怎麽能夠清楚明白六塵呢?所以如果說「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就違背了聖教。這兩個論點就可以證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不是真心!把識陰、想陰當成常住不滅的心,當然是落入了我見,這是欲界中身見的第一種我見。


    第二種我見就是把「觸而不了別」的境界當成是真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做一切事情都是一觸即止,都不作分別,把這樣的境界誤認為涅槃。然而有情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觸而不了別嗎?舉吃飯為例,如果依觸而不了別的功夫,那麽如何知道要用筷子挾菜?如何知道要挾什麽菜?如何挾菜?如何知道要把菜挾到嘴巴裏?如何知道是嘴巴呢?所以練到觸而不了別時,是一定沒有辦法吃飯的。「一觸即止」不是真的不了別,它只是不起語言文字的粗糙了別而已。

    在修學佛法各種禪定當中,有沒有觸而不了別的境界呢?有的!那就是未到地定過暗。在未到地定過暗時,意識觸法塵的每一個生滅的剎那當中,突然間停止在某一剎那上面,那麽意識覺知心就沒辦法分別那樣子的境界,所以叫作未到地定過暗。然而,我們的心是如何完成六塵的分別?以下簡單說明:我們的心在接觸境界的第一剎那,叫作率爾心;那一剎那因為沒有前一剎那的境界來做比對,所以它就不知道它所分別的是什麽樣的境界;因此起了第二念,叫作尋求心。當起了第二念(第二剎那)的時候,因為有了第一個剎那所分別的境界相,跟第二剎那的境界相可做一個比對,因此到了第三剎那的時候,意識心就已經完成了分別;也就是說意識心在經過了前後三個剎那后就可以決定祂所分別的境界。然而在未到地定過暗當中,因為觸之後就停了,所以覺知心就沒辦法完成分別。所以雖然在未到地定中,有觸而不分別這樣的境界,但是這樣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因為那是意識的境界;意識觸法塵后不分別,(觸而不分別),當然還是屬於識陰境界;把識陰當成常住不滅的真心,也是落入我見之中。以上所述是欲界中的第二種我見:觸而不了別。

    第三種欲界中的我見是不起語言文字而能夠了別境界的離念靈知。可分成三種:第一種是長時打坐(的離念靈知),第二種是動中的離念靈知,第三種是前念已滅后念未起(的離念靈知)。

    第一種在長時打坐當中,突然間起了一念,想起過去的事情,並且能夠清楚明白!而能夠知道這件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就是識陰五別境心所法所的運作,是識陰境界,雖然不起語言文字,但是已經能夠清楚明白。這樣的境界,還是五別境心所法所了別的;這樣把識陰的境界當成是常住不滅的心,是落入我見當中的。


    第二種是動中的離念靈知;也就是在動中不起語言文字的了別,跟前面所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境界其實是差不多的。其差別是動中的離念離知有定力作依持,沒有語言文字妄想而已。這樣的境界,跟第一種一樣,都是落入我見當中,這是第二種離念靈知。

    第三種是前念已滅后念未起,這是什麽樣的境界呢?就是(妄想)在前一剎那滅了,下一個剎那還沒生起(妄想)的離念靈知!當我們從某一個境界,轉移到另外一個境界上面時,接觸到新的境界的那一剎那叫作率爾心;因為第二剎那尋求心還沒現起,所以無法知道率爾心的境界,這樣就叫作前念已滅后念未起的率爾心,這個境界是意識的境界;把意識的境界當成常住不滅的心,當然就是我見。

    欲界中第四種的我見就是活在當下。一個人清楚了知自己活在當下,是想陰;能分別活在當下的心,是識陰。把識陰、想陰當成常住不滅的心,這樣的見解是我見。

    欲界中的第五種我見稱為:意識細心,或是意識極細心常住不滅,認為可以去到未來世。這樣的見解也是我見。佛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長阿含經》卷9。也就是說,不論是多細的意識,都是意法因緣所生;只要有生,必有滅。意思是說,不管是什麽樣的意識,都一定是生滅法,祂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把這樣的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當成常住不滅的心也是落入識陰中,也就是未斷我見的凡夫。

    第六個欲界中的我見是假藏傳佛教雙身法中無上瑜伽的樂空雙運。在雙身合修當中,觀察覺知心跟淫樂的心都是空性,誤認為覺知心跟淫樂兩個法是可以常存不滅的,而說這樣的境界叫作樂空雙運;把覺知心及受陰所領受的淫樂當成是常住不滅的心,這也是落入五陰中,落入我見當中。

    說完六種欲界中的身見,接下來說色界中的身見(亦即我見):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無想定,把這五種境界當成是涅槃,落入五陰中,而落入我見當中。為什麽這五種境界是屬於我見呢?以初禪為例,證得初禪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證得未到地定,第二個條件就是棄除五蓋。具足這兩個條件以後,就會現起初禪的境界。初禪的境界有五支功德:覺、觀、喜、樂、一心。覺、觀是識陰的境界,喜、樂是受陰的境界,一心仍然是識陰的境界;把這樣的境界(境界中的覺知心)當成是常住不滅的心,是落入我見之中。

    在初禪的境界當中還有四塵,就是色塵、聲塵、觸塵、法塵。還有四個識:眼識、耳識、身識還有意識分別色聲觸法這四塵;既然還在分別這四塵,當然一點都不寂靜。把這樣一個境界當成涅槃,也是落入我見當中。

    接著說明二禪,二禪有等至位跟等持位(的差別),等持位的境界跟初禪的境界是一樣的:識陰都有四個識在分別四塵。所以二禪境界跟初禪的四識境界是一樣的,當然同樣是落入了我見當中。二禪等至位當中,則識陰只剩下意識在分別法塵──緣於定境中的法塵,然而這樣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啊!因為把識陰中的意識當成是常住不滅的真心,這樣的境界(不離識陰)當然是我見啊!這在前面已經定義過:只要把識陰、意識當作常住不滅的真心,就是我見。三禪的境界也跟二禪是一樣的(不離我見)。四禪當中,雖然息脈俱斷,但是還有意行,因還有意識作意緣於四禪的境界,有意行存在就不是涅槃(因落在意識中)。最後是無想定,無想定是把識陰全部滅盡,也就是(識陰)六個識全滅了,五陰當中只剩下色陰(而沒有吸呼了),認為這樣進入無想定境界中的色陰就是無餘涅槃境界(不會成為斷滅),把色陰當成涅槃來看,當然也落入我見當中。

    以上所說之五種境界,都是屬於色界中的身見,最後是無色界中(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定)的我見。無色界的身見,其實都是落於識陰境界之中。在空無邊處當中唯有空想,意識緣於無邊廣大的虛空,把這樣的境界當成涅槃,(仍然落入意識中)當然是落入我見當中。識無邊處唯有識無邊想,自己反觀自己的識陰,而意識緣於自己的無邊廣大;有無邊的廣大,它不再去想空無邊大這件事情;這樣識無邊廣大的境界仍然是識陰(意識)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無所有處就是不想空不想識,只緣(意識覺知心中)無所有這一念;意識的所緣就是(自己心中)無所有這一念,把意識緣於無所有這樣的境界當成是涅槃的境 界,當然是落入我見當中。最後是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的意識,不反觀自己的存在,但是它仍緣於定境中的法塵;這樣境界,當然也是落入了我見當中。


以上為您說明的是三界中的我見,已經全部講述完畢,希望您能了解並現觀我見的虛妄,早日斷除我見實證初果解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08: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