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曾經盛極百年的契丹族在遼國滅亡後去了哪裡?為什麼現在五十六民族裡沒有契丹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鐵男春秋

  

  令我們驚喜的是,在雲南那的施甸縣,也發現了一個特殊族群,他們統稱「本人」。在施甸縣由旺鄉的一座宗祠里,我們看到了一塊牌匾,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

  

  而耶律這個姓,眾所周知。正是契丹族的姓氏,因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

  

  生活在大興安嶺、嫩江和呼倫貝爾草原交匯處的達斡爾人,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當地傳說,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這裡修邊堡,從此便定居下來。這支軍隊的首領叫薩吉爾迪漢,就是達斡爾的祖先。

  

  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活、宗教、語言等多個項目,通過大量證據證明,達斡爾人就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來源:作家王麟  科普、歷史專欄作者

  

  契丹民族在公元907年建國,到公元1125年滅亡,享國218年。此後契丹部分皇族逃亡西域地區,建立西遼,在1303年又被蒙古所滅,又享國178年,總計契丹建國時間長達396年,應該算是壽命比較長的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了。

  契丹從唐末開始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之上,在整個五代和北宋時期,契丹逐漸做大做強,建立了一個強悍的大帝國,與北宋南北對峙,最終先亡於女真,后亡於蒙古。而契丹民族的子民因為戰亂原因也不斷分散,融入到了很多民族之中。一個強大的民族自此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竟然連本民族最基本的融合力都沒有辦法保持。

  

  那麼,契丹民族到底去了哪裡了?根據學者的研究,這個民族的去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契丹族與回鶻族融合】

  

  大遼帝國的滅亡,使得契丹族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分化階段,由於位於中原地區的大遼國被女真所滅,部分契丹族跑到西域地區建立了西遼,和當地的漢族、回鶻(維族的祖先)等民族雜居,最終融進了這些民族之中,完全喪失了本民族的凝聚力。

  【契丹族與漢族的融合】

  

  戰亂造成了民族的大遷徙,有的契丹族入居中原或南徙南宋,和漢族雜居,逐漸漢化。比如在元朝末年,部分契丹人的後裔,如石抹帖木兒定居浙江台州,已完全漢化;又如耶律楚材父子已完全成為一個真正的儒者,接受漢文化了,其他契丹人在元代散居各地與漢族雜居,也逐漸漢化。因此這部分居漢地的契丹人最後融入漢族之中。

  【契丹族與女真族的融合】

  契丹族因為分化嚴重,散居各地,有的在東北地區,被金朝分遷到上京、濟、利等路和女真雜居,互通婚姻,逐漸女真化。

  【契丹族與蒙古族的融合】

  

  早在遼帝國時代,契丹已開始了分化過程。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契丹族就已大量接受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而被漢化,主要從事農業。而居住西北的契丹人則受蒙古族各部的影響,仍以畜牧狩獵為主,這些契丹人的語言和習俗本來就和蒙古各族相近,逐漸被同化。金代的契丹族,一部分入西遼,入西夏,部分留居女真統治的地盤,部分進入南宋,但到了13 世紀,蒙元盡滅諸國,所有契丹統歸於元朝。

  【契丹族與其他少數民族融合】

  

  在元代的契丹人或入蒙古、或入漢族,或在西域,並有少量入朝鮮,甚至在伊朗也有極少量的契丹人。部分少數契丹族人與滿族、土族、彝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基諾族、傣族、景頗族進行了融合,契丹族消亡殆盡。

  【契丹族部分演變成達斡爾族】

  

  遼代契丹人曾有相當數量遷移到以後達斡爾的居住區,早在939 年,因為東北地區的烏古部水草豐美,就徙三石獵戶居之,成為今天達斡爾族的祖先。據統計,目前國內 有13 萬達斡爾人,在國外,羅馬尼亞有 2 萬達斡爾人。這算是契丹族幸運存下來的比較純正的孑遺。

  來源:禹音  文化問答達人

  

  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遼天祚帝在應州被為金人完顏婁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子),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遼朝共歷時210年(包含契丹國時期),歷經9位帝王。

  此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金天會十年(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最後金興定二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立國凡87年。西遼滅亡后,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遼貴族八剌黑的帶領下,在今伊朗南部臨近波斯灣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受制於蒙古大汗和伊兒汗國的起兒漫王朝,存在近80年,俗稱「后西遼」。由耶律大石率領西遷的這部分契丹人後來可能融合於回鶻、蒙古和中亞當地人中了。

  大部分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契丹人,在遼朝滅亡后則淪為金朝的臣民。金朝女真族統治者在滅遼過程中,先強行遷徙部分契丹人至今東北中部和北部地區。 因統治者女真族受夠了契丹族的壓迫,故反過來對契丹族實施歧視政策。將其姓氏耶律改變移刺,蕭改為石抹。女真統治者也有用賜國姓完顏的方法拉攏契丹上層貴族人物的情況。

  蒙元時期,元朝為統一中國,開疆辟壤,動員契丹兵馬參加滅金、滅南宋的戰爭。契丹人也對女真亡其國十分不滿,遂積極參戰,而且屢建戰功。從地域來看,蒙元時期的契丹人主要部分仍分佈在故地,即今內蒙古的赤峰市、通遼市和遼寧、吉林一帶。但隨著蒙古人破西夏、滅金、降高麗、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戰爭的進行,部分契丹人被徵調出征,離開了上述地區,開始遍布整個中國,甚至遠至朝鮮、中亞和西亞地區,他們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駐防,有的留在當地做官並定居下來。

  契丹和大遼國對我們來說,都像是民間傳說故事當中的「主角」。在楊家將鎮守邊關的故事裡,在梁山泊好漢征伐遼國的傳說中,遼國的形象遙遠而模糊。而在金庸的《天龍八部》里,契丹人蕭峰(喬峰)曾在山崖高處扯開衣襟,露出胸前刺青狼頭,同父親蕭遠山仰天而嘯,野性而狂放;轉瞬之間他又成了大遼國南院大王喬峰,其野性與文明間的巨大反差,同樣讓人對大遼國產生神秘之感。而評書《楊家將》為人們展示的契丹民族似乎是一個只識畜牧和狩獵,喜歡侵擾中原王朝的不安分民族。

  歷史上契丹人所創建的遼王朝曾是當時名震中外的盛大王朝。草原上的都城遼上京亦久負盛名。但是在歷史教科書的簡單陳述背後,契丹對我們而言,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印象:遙遠、神秘。除了一些傳說故事:澶淵之盟以及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自稱兒皇帝等等歷史片段外,對它基本上一無所知。這個民族從哪兒來?怎麼又神秘消失了?似乎很難讓人說清。

  從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家,到耶律延禧於公元1125年被俘遼亡,遼存國共209年。遼滅亡后,阿保機第八世孫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了西遼,存國90多年,1218年為元朝所滅。但令人不解的是,伴隨著大遼帝國的滅亡,最多時曾擁有12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也隨之消失得無蹤無影。

  那麼,這個曾經創造了眾多文明的優秀民族到哪裡去了呢?

  我國史學界以往認為,契丹人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大都融入其它民族之中。遼亡以後,除一部分契丹人隨耶律大石西遷以外,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在東北地區。這些契丹人雖大都與女真、高麗、蒙古族融合,但一部分契丹人還是以集團形式保留著契丹民族的風俗習慣。金、蒙戰爭爆發以後,許多契丹人起事,參加反抗女真人統治的鬥爭。這部分契丹人有的被女真人鎮壓,有的投靠蒙古人。投靠蒙古人的這部分契丹人,隨著蒙古人東征西討,契丹人也隨之分散到了全國各地。

  而隨耶律大石西遷的這部分契丹人,在西遼亡後到今伊朗克爾曼省建立一個起兒漫王朝,俗稱后西遼。但這部分契丹人的傳統習俗已不見,被完全伊斯蘭化了。但他們對西方的影響至今仍在,以至現代俄語和拉丁語一直把中國稱為「契丹」。

  黃斌在《大遼國史話》中記述了一件有趣的事:13世紀蒙古族南征中亞、西亞等地,將中國火藥和管形火器的製作使用方法傳到阿拉伯國家,此時契丹已滅亡了100餘年,但成書於13世紀晚期著名的阿拉伯兵書《馬術和軍械》,還把火藥配方記為「契丹花」,把管狀火器記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箭」。

  遼亡時,還有一些契丹人南下或北投大漠,千百年來音信渺茫,蹤跡難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和雲南民族研究所突然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在距我國北方萬里之外的南部邊陲雲南省施甸縣和保山、臨滄、大理、德宏、西雙版納等地,發現了15萬契丹人的後裔,其中以居住在施甸縣的為多。

  據兩個研究所1990年以來的調查,這些契丹人就是當年隨從蒙古軍隊遠征雲南而落籍於此的。他們歷經元、明、清和中華民國及新中國幾個歷史時期,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契丹民族的文化傳統。現在,他們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仍使用契丹小字,統稱「本人」。他們的體質特徵也與當地人明顯不同,長得比較高大。這些人有阿莽蔣、阿莽楊、阿莽李等姓,明清以來已改為蔣、李、趙、何、茶等姓。

  在這些契丹人的後代中,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蔣家雲所珍藏的《勐板蔣氏家譜》中記載的蔣氏家族變遷史最具有代表性:「蔣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機,創建遼朝,為金所滅。後裔以阿為姓,又改為莽。在元初,隨蒙古軍隊南征有功,授武略將軍之職。明朝洪武年間,因麓川平緬叛有功,分授長官司,並世襲土職。后又經曆數代,改為蔣姓。」這個家譜清晰地記載了勐板蔣氏家族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後裔,及其姓氏的演變過程。

  在保山地區施甸縣由旺鄉木瓜村蔣文良家中,還發現一本《施甸長官司族譜》,其開篇記有一首四闋七言詩:遼之先祖始炎帝,審吉契丹大遼皇;白馬上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駕女來。一世先祖木葉山,八部後代徙潢河;南征欽授位金馬,北戰皇封六朝臣。姓奉堂前名作姓,耶律始祖阿保機;金齒宣撫撫政史,石甸世襲長官司。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孫後代世澤長;秋霜春露考恩德,源遠流長報宗功。

  這首七言詩不僅道出其族源和家族的英雄歷史,也點出了「名作姓」的姓氏變化歷程。在這本族譜中還插有一幅「青牛白馬圖」,描繪的是有關契丹起源的古老傳說。

  在施甸縣由旺鄉木瓜村寨西隅還建有一座祠院,即蔣氏宗祠。祠院呈南北進深,分前後兩院,祠院的正門按契丹人的習俗開在東牆上。在祠院東開門樓正面尖頂檐下,篆刻有「耶律」二字,再下是豎方長匾,匾框內有「蔣氏宗祠」四個大字。在門飾柱之間寫有一副對聯曰:「耶律庭前千株樹,莽蔣祠內一堂春。」在祠院內的牆壁上,繪有具有濃郁北方草原風格的彩繪,類似於遼墓出土的壁畫,表現出他們對自己祖先的懷念之情。

  說道為什麼五十六個民族裡面沒有契丹族,首先是因為這個民族已經消失,我國專家通過DNA測定,發現雲南這些契丹後裔與北方遼墓出土的契丹人同源度比較高,並同現今的達斡爾人有很高的同源度,即有最近的遺傳關係,從而解開了契丹後裔之迷 。

  品禹音兒童國學,賞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兒童國學第一品牌,更多資訊請關注「禹音兒童國學」微信公眾號。

0

主題

1209

帖子

360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00
沙發
北極天翁 發表於 2017-10-18 13:28 | 只看該作者
契丹人除了在新疆哈薩克等地建立西遼和伊朗的一個小國外,還有一個王朝就是元朝末年緬甸元軍駐軍割據在緬甸成立以契丹人為首的東吁國,緬甸的契丹人都改信佛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2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