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lphaGo三勝柯潔意味著什麼?AI已經站在了你的門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31 0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lphaGo與人類的戰況統計 圖片來源:天了嚕小組長

  AlphaGo與李世石的戰爭彷彿還在昨天,那時候柯潔還會說:「就算阿法狗戰勝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

  人們為自己驕傲,非常自信。 4:1又怎樣?伸手拈起棋子的瞬間,人類就已經「贏」了AI

  對,他們的戰績是1:4,李世石僅勝一場。那時候沒有人想到,這一場,也許就是人類在公開對弈中,唯一的勝利。

  AI在可怕的,快速的成長著。一年以後的今天,AlphaGo大戰柯潔,轉眼已經取得了三連勝:第一場以1/4子小勝,第二、三場均以柯潔投子認輸結局。

  想了解更多關於AlphaGo,戳→柯潔對戰AlphaGo,首戰告負!6個問題,帶你弄清這隻「狗」

  

  這場比賽結束以後,柯潔也許將面對不同的態度,稱讚,鼓勵或是一些相對負面的情緒。但是對於AlphaGo來說都是一樣的——人們被它震驚了,然後,將更多關注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AI。

  不是所有AI都像AlphaGo一樣,但是AlphaGo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如今的AI究竟有多麼可怕的厲害。

  就在這次比賽的前幾天,我們參加了 Google I/O 2017 開發者大會,在那裡,我們見到了AI最新的能力和應用,確實令人震驚。

  所以,我們寫下今天這篇文章,來向你描繪今天的AI已經變成了什麼樣子。

  

  

  從一次和AI的聊天說起

  「OK Google, what』s the weather today?」

  (今天天氣怎麼樣?)

  當我說出上面的話以後,谷歌助手做出了回應。屏幕上顯示出山景城(Mountain View)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那正是我目前所在的位置,Google I/O 2017 開發者大會的舉辦地。

  「How about San Francisco?」

  (那舊金山的呢?)

  舊金山的天氣也顯示出來了。

  「I want to go there.」

  (我要去那兒。)

  谷歌地圖打開了。自動設置目的地為舊金山,開始導航。

  

  與谷歌助手的基於上下文的對話截圖

  以上是一次十分簡單的「基於上下文的對話」。每一個問題中,我都沒有提供全部的信息:我沒有在一個句子中告訴谷歌助手查詢舊金山的「天氣」,也沒有說明我要去的地方是哪裡。這些信息是谷歌助手通過前面的交談「推斷」出來的。這種「推斷」是人工智慧開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

  這種推斷的極限在哪裡?請讓我繼續測試:

  「Remind me to book the hotel on Tuesday 7 pm.」

  (提醒我周四7點訂一個旅店。)

  好的。一項提醒添加到了谷歌日曆。

  「And buy flowers one hour before that.」

  「並且提前一個小時買花。」

  好的,以下是「酒店」和「鮮花」的網路搜索結果……

  「鏈條斷了。」站在演示屏幕一旁的 Shane 笑著說。Shane 在谷歌負責社交傳播工作,是我在這次大會的嚮導。他接過手機,嘗試換一些輸入語句,看能否在一個「鏈條」中實現上面對話中的意圖:設置一個時間為6 pm 的提醒。

  

  AI的思維方式就像是錯綜複雜的鏈條網路 圖片來源:geralt

  這次 Google I/O 大會搭建了9個圓頂帳篷用於各種新奇的技術演示,其中至少4個的主題和人工智慧相關。展台和屏幕前人頭攢動,一旁有工程師們向我們講解,展示著人工智慧的最新技術,以及它可以為我們做什麼。

  但我不太好意思告訴 Shane:其實相比起「能做什麼」,我更關心的是人工智慧還「不能做什麼」。這並不僅是因為「不能」指出了下一步探索的方向,可以幫助我們規劃出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路線圖;更具有野心的是,一旦我們摸清了機器「思維」的邊界,反求諸己,我們就有機會揭示人類思維的本質,回答困擾著我們的三個終極問題:

  我是誰?我在哪?

  我在做什麼?

  我是果殼網小耿。我在美國加州山景城谷歌總部,我來參加 Google I/O 2017 開發者大會。

  Google I/O 的名字是指 Input/Output(輸入與輸出),或者 Innovationin the Open(開放中創新)。這個一年一屆的開發者大會,將展示谷歌在各個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

  

  美國加州山景城谷歌新總部效果圖 圖片來源:谷歌

  5月17日上午, 從世界各地趕來的7000名參與者將會場周圍的交通擁堵得一塌糊塗,可容納6500人的主會場「競技場」座無虛席,觀眾席後方的草坪上站滿了沒能找到座位的人群。谷歌 CEO Sundar Pichai等人展示了谷歌在 Android、VR & AR,以及人工智慧這些領域的進展,宣布穀歌將從Mobile First 轉向AI First!

  大會持續了三天。7個講廳里輪番進行著技術演講;9個帳篷持續展示著各種設備和技術;會場提供免費食物和豐富的娛樂活動。每天都有人流連到天黑之後,燈光和音樂下的會場成了盛大的 Party。

  這是面向開發者的大會,參與者們大多是程序員,帶著不同的期望而來:

  一位百度的、稍顯年長的工程師說自己每年都會帶隊前來,「帶小同學來見見世面」。

  一位在30人的小公司工作的工程師略顯焦慮,因為他們的 app 可能不太適應新版本的 Android O 系統,但他隨即開心的排在了 Gorillaz 樂隊 VR 視頻演示的隊伍里。

  兩位來自日本的工程師對美國 IT 企業開發流程很感興趣,尤其對工程師推動項目開發的文化十分稱羨。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31 02:19 | 只看該作者
  而一群玩著桌上足球的香港銀行業技術人員更關心這次大會對金融業的影響,因為「技術本身沒有什麼,要看如何應用」。

  ……

  在我聊過的這些人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國內手游公司的創始人,姓高。高創始人和我在展示智能家居的帳篷里攀談起來,他抱怨著國內手遊行業十分難做,跟風熱點,互相抄襲,不可能創新。突然他湊過來問我:有沒有在這次谷歌大會中看到什麼機會?

  「什麼機會?」我疑惑道。

  「賺大錢的機會呀!」

  見我有些愕然,他解釋道:12年是手遊行業起飛的一年,用戶量暴漲,手游公司賺到了真金白銀。如今五年過去了,競爭日趨激烈,止步不前是沒有前途的,行業都在尋找下一個爆發點,下一個機會。

  Mobile First to AI First。我想,如果有下一個機會,那應該就是 AI 了。

  那麼,什麼是 AI?

  AI 是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一個常常與它同時提及的辭彙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人工智慧的實現形式之一。機器學習的目的是建立模型——一組非常複雜的數學運算式,用來將一組數學輸入(例如:圍棋中的一個局面),轉化為一組輸出(例如:勝率最高的下一著落子)。

  模型的建立需要巨大的運算量。我們通常會用海量的樣本(例如:棋譜)對模型進行「訓練」,在給予輸入的同時告訴它應該如何輸出。最終,訓練完成的模型具有了「推斷」的能力,面對從未見過的輸入也可以產生最適合的輸出,就彷彿它「學會了」下圍棋一樣。

  

  Cloud TPU 圖片來源:@mdeagostini

  照片中的晶元叫做Cloud TPU。裝在Alpha Go上,使它橫掃人類棋壇,一戰成名的正是第一代 TPU。

  谷歌開發的這種晶元專門針對機器學習進行了設計優化,比顯卡 GPU 晶元更快。它四周的那些介面可以將幾十個 TPU 連接成協同計算的矩陣。而照片中的,已經是第二代TPU。

  這些 Cloud TPU 將加入到谷歌的雲服務中,通過谷歌計算引擎(Google Compute Engine)提供給所有開發者使用。即使你不在計算機或科研行業,做一個興趣使然的開發者也並不困難。谷歌的機器學習開源項目 TensorFlow,可以讓你更快地上手,建立機器學習模型。並且通過合適的 API,將程序運行在這些超級晶元之上。AI對於谷歌有多重要?看看它的域名。不是不是「ai.google.com」,也不是「ai.com」,而是——

  Google.ai

  發布會上的人工智慧環節,是由 Sundar Pichai 親自操刀進行展示的。看了發布會才發現,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了谷歌的各種產品之中。

  · 谷歌郵件用它生成智能回復。

  · Google Home 用它進行語音識別,實現多用戶操作(家裡不同的人說:「Call Mom」,會打給不同的媽)。

  · 谷歌照片能夠識別人臉,自動將照片歸類、分享給相關的人。

  · 打開攝像頭,Google Lens 技術可以識別畫面中動植物的種類、搜索建築物內的商家信息,以及自動翻譯菜單上的義大利辭彙。

  如果說人工智慧是一個新生的嬰兒,我在發布會上所看到的就是誕生在超人家庭里的超級寶寶。谷歌助手和 Google Home 均發佈於2016年的 I/O 大會。一年後的今天,Pichai 和其他講者們談論著 AI 將如何全面照顧你的生活、並且涉足科研和社會的其他領域,描繪著一個人類優雅地生活在其中的美麗新世界。笑容綻放。

  走出發布會,陽光有些刺眼。我躲進「機器學習」技術演示帳篷里,去看看這個超級寶寶真實的模樣。

  我擠進圍著一台儀器的人群:當有人對著這台儀器的攝像頭露出笑臉,一個糖果罐子就會打開,送出一小杯巧克力豆。

  

  巧克力豆 圖片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

  用機器學習進行表情識別,並控制外圍設備,很有意思,我在內心裡點點頭。表情識別有什麼實際用途呢?當我的手機發現我不開心時,會自動給我播放一首合適的背景音樂嗎?類似的場景還能想到一些,但似乎都不是很站得住腳。不過圍觀的人都在開心地吃著巧克力豆,我決定不要做那個問法拉第「電磁現象有什麼用」的不識時務的人了。

  糖果罐子旁邊有一台怪模怪樣的照相機,預先下載了訓練好的機器學習模型。用它拍攝貓或狗的照片,它會用語音告訴你是貓還是狗,以及品種。這是經典的機器學習案例,谷歌的圖片搜索中大概大量使用了同類技術。不過我決定刁難刁難它,強迫不情願的工作人員拍了一張我的臉。

  然而它沒有中計,識別出了作為智人的我。

  ……嘖,一個毫無幽默感的 AI。

  

  「你畫我猜」的 AI 版:你畫 AI 猜。如果你畫得足夠像,讓 AI 能識別出來,就可以得分。

  

  當然,去不了現場的你,也可以在手機上玩到這個遊戲(需要翻牆):蜜汁你畫我猜:當AI只給你20秒來畫畫——坑爹呢!!!複製鏈接到瀏覽器地址欄,直接上車→ https://quickdraw.withgoogle.com/

  還有很多,都很好,但似乎總覺得離生活有點遠。也許我該換個展廳,去那個停著一輛汽車的帳篷里瞧瞧。

  汽車、家居和其他

  我們排隊參觀一輛搭載著安卓控制面板的汽車,駕駛位上的工程師像使用安卓手機一樣打開谷歌地圖、歌曲播放列表等等,並且演示了用車內的谷歌助手控制車外的設備,比如客廳的燈。

  「你一回家,不用下車就可以打開家裡的燈了。」他臉上掛著和宣布 Google Home 可以語音撥打電話的那位講者同樣的微笑。

  

  汽車的控制面板正在實現越來越多的功能 圖片來源:MikesPhotos

  有人提問:為什麼用手機就可以做的事需要挪到汽車控制面板上去做呢?他的解釋是車輛的供電和網路信號都比手機要強。「你工作了一天,手機大概要沒電了。」其實這倒是事實。不過參觀隊伍里一位沃爾沃的汽車工程師提出了更信服的理由:「車輛的控制面板是專為司機設計的,相對更安全。手機的話太容易分心了。」這倒是提醒了我:加州的法律禁止開車時操作手機或其他無線設備,但是車輛原裝的設備除外。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從飄著新皮革氣味的車裡出來,我又走向隔壁的帳篷,想去看看那些我能買得起(大概吧)的東西。

  展示智能家居的帳篷布置成了客廳和起居室的樣子。智能電視上播放著 YouTube 音樂。牆上的溫度調節器閃著數字。會變色的燈泡看上去十分可口。還有門鎖、空氣監測、煙霧報警器……眾多電器之間擺著一台 Google Home,閃著四色彩燈。

  

  智能家居。猜猜圖上有哪些電器可以連接到 Google Home?

  我和很多人聊起過Google Home。使用過的人大多將它看作音箱 + 手機版谷歌助手的延伸,用語音代替手指的點擊。雖然我已經逐漸依賴在開車時使用 Siri 發簡訊、打開導航 app,但是作為內向的非英語母語人士,我始終無法切身感受語音控制的優勢,並且主觀地認為相當一部分 Google Home 最終會淪為孩子的玩具。一位看上去像是身為人母的女士嚴重反對我的觀點:「哪天你用它當著小孩的面叫一份披薩外賣,第二天你就會知道這東西絕對不是玩具!」

  

  用Siri買東西太容易操作,好開心?嗯,孩子們也這麼想。圖:Newrepublic

  隨著工程師的指令,Google Home 打開了電視,搜索和播放起一首我沒有聽過的歌曲。身處在這些智能電器群的包圍之中,我找到了另一個焦慮的來源。這是一種我不熟悉的生活。陌生感不僅源於我要和一台機器互說英語,更來源於這些歌曲列表、電視節目、外賣披薩,還有需要翻譯的外文菜單、自動發送來的聚會合照,這一整個生活、消費習慣。

  曾經我以為將紙質書換成 Kindle 就不會落伍,可以繼續在舒適區躲藏。當人工智慧帶來一個美麗但並非沒有成本的新生活,我才開始審視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去迎接,以及:準備的金額夠多嗎?

  

  想要擁有一組Google Home,你可能會需要很多很多錢……圖片來源:Maklay62

  「OK Google,關掉風扇。」

  嗡嗡作響的風扇停下來了,房間里多了一絲悶熱。我不禁更加憂慮:換一台這樣的智能風扇看起來應該要花很多錢吧?

  「不不不,風扇只是普通的風扇,」工程師指著牆上的插頭說,「但是插頭是智能的,我只不過給這個插頭起名叫『風扇』而已。」

  魔術揭秘。我可能暫時不用買新電風扇了。但是顯然這個房間里並非所有設備都可以用插頭詭計來搞定。當工程師演示:「OK Google,把溫度調到26度」、「OK Google,卧室的燈光換成紅色」的時候,我都在默默計算著裝修成本。

  未來,正在發生

  我面前是一位來自藝電(EA)遊戲公司的工程師,做過主機遊戲、電腦遊戲,有30年的開發經驗。現在轉向手遊了。他滔滔不絕地講解著:最初他們將主機平台的 FIFA 足球移植到手機上,但是並不成功。於是他們發現手游用戶有完全不同的遊戲習慣:遊戲時間只有幾分鐘,必須能夠隨時停下來。於是他們重新開發了我手中的這款 FIFA 足球。

  我低頭開始遊戲。畫面很精緻,球隊和球衣設置都很專業。開球了,我的球員自動帶球推進。我只需要兩種操作:點擊球員傳球,向球門畫出直線射門——可惜射得太正,被守門員撲到了。但是畫面一轉,下一秒依然是我在控球……

  

  足球遊戲 圖片來源:jarmoluk

  對的!這是一個只需要進攻的遊戲。工程師得意地點著頭。它的節奏如此之快,只要三秒鐘就可以攻到禁區前,然後射門。無論中不中,馬上開始下一輪進攻。蹲馬桶的時間裡都可以灌他個十幾比零。我後來想起了那位高創始人對國內手游的描述:一定要照顧手殘玩家,操作最好只要點點點……

  於是我放下手機,想聊聊別的。我問:「你覺得手機遊戲之後,下一種類型的遊戲會是什麼樣的?」

  他把問題拋還給我:「你怎麼看呢?」

  我抬頭環視著 I/O 大會的會場,說:「我在這裡看到很多關於人工智慧、大數據之類的技術,有沒有可能用到遊戲中呢?」

  這位做了30年主機、電腦遊戲的工程師眼睛放出光來:「Of course!你一定喜歡和你的朋友一起玩遊戲,比如5v5這樣的。想象一下:當你進入遊戲,看到的不是五個人,而是幾千人對幾千人,在同一個戰場里……」

  

  就像是半獸人大軍集結 圖片來源:霍比特人3

  我興奮起來,這將何等壯觀!「這樣的遊戲會出現嗎?」

  他點頭:「這樣的遊戲已經出現了。」

  幾個小時后我認識了高創始人。我向他轉述了上面這段對話,高創始人不以為然。

  「我不需要5000v5000,」他說,「就還是5v5,但是……」他的眼睛里放著同樣的光,「……無論你什麼時刻上線,都有人陪你玩!這些人無論隊友還是敵人,智商都不低,操作都不錯,永遠不下線……」

  我意識到他說的是什麼了。逼真如人類的遊戲 AI,和由此帶來的遊戲體驗上升,不難想象這將如何影響競爭激烈的手遊行業。

  不得不說,兩種類型的遊戲同樣讓我振奮。

  高創始人從國內來 Google I/O,尋找「賺大錢的機會」。我突然發現這句話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的違和感。恰恰相反,在我這兩天聊過的所有人中,他很可能惟一一個說破了某種本質的東西。

  ——他看到了變革的來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