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式民主如何治癒「特朗普綜合症」?

[複製鏈接]

11

主題

12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所謂明月 發表於 2016-12-29 14: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年美國大選,確實亮瞎了全世界吃瓜觀眾的眼睛。隨著特朗普最終的勝出,你得出了什麼結論?你的腦海中一閃而過的詞語可能是:「美式民主的虛偽性」。誠然,今年的美國民主「展銷會」非常精彩,希拉里和特朗普各種撕逼大戰,各種花樣百出的刷下限,讓愛好民主的人士很尷尬,讓懷疑民主的人士揚眉吐氣:不是說美式民主是人類民主的天花板嗎,這天花板好像有點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讓人好尷尬。


          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是美國向全世界兜售的主打產品「自由、民主」最好機會。特朗普勝選,「民主民粹化」憂慮籠罩世界知識圈和全球化社會,以美國為標桿的自由民主憲制是否能夠繼續傲然於世,引起普遍討論和反思。筆者注意到國內知名學者許章潤教授稱之為美國大選為「疲憊帝國的政治回歸」,劉擎教授坦言民粹是民主」必要的惡」,也有學者提出這是「兩個美國的選戰」。
  其實,縱觀本次美國大選「展銷會」亂象叢生暴露了一些美國內生的致命問題,就像今年三星某型手機,多次發生著火爆炸,暴露了設計上的致命缺陷一樣。美國民主同樣也面臨致命的設計缺陷。而這個缺陷「苦果」還必將伴隨美國「民主」進程一段時間。一位特立獨行的特朗普沒有擔任過任何公職,只不過是一個億萬富翁和公眾人物。他以各種爭議性的言論,發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不正確」革命。以共和黨人的身份參選,但是他反移民、反自由貿易和孤立主義的政策主張,卻又完全背離了自里根以來共和黨的最基本政策綱領。儘管共和黨建制派試圖阻撓他獲得共和黨提名,但是他卻輕鬆擊敗了黨內其他對手,不但讓共和黨四分五裂,而且讓民主黨方寸大亂。
        2016美國大選無疑是一場利害攸關的重大選擇,事實已經清楚無誤的表明美國歷史路徑選擇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節點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並不代表特朗普深得民心,大量的遊行示威抗議活動,這不是美式民主的勝利,而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崩盤。因為普選得票數更多的候選人並沒有贏,特朗普問鼎白宮只不過是受益於美國選舉制度的反民主特點。唯一的問題是,為什麼更受民眾歡迎的民主黨,沒能成功克服美國選舉制度反民主的特點呢?
成千上萬的特朗普反對者在美國多地舉行抗議活動,特朗普鋌而走險能夠成功,是近年來因為很多選民心理上無法適應國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動。一是,是美國社會結構加速兩極化,再者是美國全球反恐戰爭近乎全盤失敗,劇烈變動讓美國民眾感到失望、挫折、焦慮,甚至恐懼。特朗普原本是不可能是共和黨金主中意的人選,因為他們駕馭不了他。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特朗普居然赤裸裸的方式,來鼓動美國以中低教育程度白人選民為主體的草根群眾,在他全面挑動下,這三股暗流全面沸騰起來成為淹沒「美式民主」的滾滾洪流。
          特朗普最大的政治資本營銷,就是他懂得如何利用美國中下階層因為經濟地位下滑與就業環境惡化所滋生的憤恨,以及中產階級對跌落貧困的恐懼。他為美國人塑造了一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想。他把所有這些累積的挫折、憤怒與焦慮導向三群代罪羔羊:墨西哥移民、中國人,以及穆斯林。嚴格意義上來說;無論希拉里與特朗普哪一個入主白宮都一樣,表面上是美國民主的成熟,實際上它無視了民主的兩大內生性致命問題,這一點已在本次美國大選中暴露無遺。
          如果說;特朗普是最大的贏家,而美國的民主制度則是最大的輸家。選舉是民主的必要條件。選舉不一定產生最好的決策者,但是為了獲得選票,候選人幾乎就是赤裸裸地接受選民、對手和媒體的審視。事實上這裡就存在蠱惑人心的政客成功當選。否則德國人民就不會選出希特勒,而義大利人民也不會選出墨索里尼。此外,這樣的赤膊上陣容易墮落成候選人之間相互揭短,結果選舉變成了比誰更不受歡迎,而不是看誰的政策主張更有說服力。選舉政治的這兩大缺點,恰好在今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暴露無遺。不過,既然是競選,就必然有輸贏。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政治正確」就是:選舉失敗者必須承認和接受選舉結果。
年末歲尾,我們回頭看看 2016年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大事無外乎是:默克爾洞開大門,永久改變了德國與歐洲的人口版圖;英國在一片不看好的情況下從歐盟勝利大脫歐;特朗普在自由派媒體一邊倒圍剿的險惡情勢下,贏得了美國大選。后兩個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式民主衰敗」的開始,歷史又一次地警告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政治制度,「完美」多半是吹鼓出來的修辭,少有真實性的存在。退而求其次,一個能夠自我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政治制度,似乎才是我們所能夠想象到的最好的解決方案。毫無疑問,美國民主這輛大客車在2016年的這次總統選舉的時候開到了一個三岔口上。如果新總統可以開好這一班車、轉好這一個彎,幫助美國政治重拾理性的政治話語、摒棄操縱族裔政治、彌合意識形態上的對立,那麼美國或許可以治癒自己的」特朗普綜合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