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五年反思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6-12-20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15年,日本、美國,歐盟先後宣布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禮」。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日起15年後自動取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然而,對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表述,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解釋。歐盟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有關規定表明,中國企業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日起15年後,在處理有關反傾銷反補貼訴訟方面可以採取不同的規則。不過,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只是解決了「替代國進口價格計算」的問題。換句話說,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日起15年後,如果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指控,那麼,中國可以要求對方按照中國企業生產成本和價格計算,不再使用「替代國進口」價格計算方法。一些學者將各種觀點搜集整理起來,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規定存在8種以上解釋,這些解釋有些對中國有利,有些不利於中國。中國必須爭取其他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則認為,關於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說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他公開表示拒絕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一種反全球化的做法。中國在討論有關問題時候應當了解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不能人云亦云。

  根據這位首席談判代表的說法,從中國進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那天起,不是人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是每一個國家「從美國到歐洲都逼迫中國承認市場經濟」。中國1986年開始進行中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談判,1992年中國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在此期間所有世界貿易組織國家都逼迫中國承認市場經濟。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逼迫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決定承認「我們搞市場經濟」,但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認為,「不管搞什麼市場經濟,只要搞市場經濟就行」,所以,解決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最大的問題。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中專門增加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這個條款是在反傾銷的特定範疇中提出的」,「要承認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如果企業能夠證明自己搞市場經濟,取得了市場經濟地位,那麼,中國企業在反傾銷調查中就可以使用世界貿易組織的一般條款,否則,將會使用替代國進口價格條款。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非常基礎性的條款,不涉及到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而是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之所以接受這個條款,是因為當初中國許多外貿企業相互殺價。中國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認為,就是要利用世界貿易組織來「管我們,讓我們的企業不要內鬥,不要互相殺價了」。

  假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說法是真實的,那麼,說明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中國給自己佩戴的枷鎖,是為了防止中國企業相互殺價,我們主動跟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是企業的問題,在反傾銷具體範疇鼓勵(中國企業)取得市場經濟地位。這位首席談判代表直言不諱地指出,到現在為止,「好像國內也沒有搞清楚,好像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以後,讓大家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誰承認美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美國人、歐洲人補貼農業那麼多年,那是市場經濟嗎?「我們中國搞市場經濟,為什麼要讓人家承認?中國是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美國人來承認我們搞市場經濟,這不是天大的笑話么?沒有必要。我們每天找人家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讓人家拿著一個棍子來敲我們,跟人家交換一點東西。現在又搞到了歐盟議會來說不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而且是針對世界貿易組織15年所有中國企業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根本就不存在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這是一個偽命題」。「現在搞這個東西,是借著一個偽命題來進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逆全球化之潮流。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再不說清楚,中國老百姓也很沮喪」。

  之所以將這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講話羅列出來,就是希望所有中國人充分意識到,當初市場經濟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的觀點,所謂世界貿易組織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首先是為了解決企業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國家的問題。中國企業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日起15年後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因此,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不得以替代國進口價格方式對中國發起反傾銷指控。

  其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所以出現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迫使中國成為市場經濟國家,中國承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放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第三,現在西方主要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是逆歷史潮流,是一種反全球化的行為。中國是否屬於市場經濟的國家,不需要其他國家承認。

  第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後,仍然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糾纏,中國政府有必要將這個問題說清楚,如果不說清楚,中國的老百姓就會很沮喪。第五,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完全不可小題大做,中國企業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完全可以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主張自己的權利,中國企業是否擁有市場經濟地位,完全可以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有關規定進行說明。中國領導人沒有必要尋找其他國家或者要求其他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如果我們每天尋找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承認我們市場經濟地位就是「天大的笑話」。第六,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否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有必要說清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正本清源,才能消除誤解,才能在處理國際貿易糾紛問題上站穩立場。中國的學術界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後面鸚鵡學舌。

  坦率地說,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周年之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能公開發表這樣的講話,的確令人感到震驚。關於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原來並不是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卡脖子」,而是中國自己與西方國家討價還價的結果。這種事實上的認知,與學術界的爭論存在較大的誤差。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沒有取得市場經濟為,是因為世界貿易組織其他成員把世界各國分為市場經濟國家、非市場經濟國家和轉型國家。中國和俄羅斯屬於轉型國家。當年俄羅斯之所以拒不承認自己是轉型國家,堅持認為自己是市場經濟國家,就是因為已經看到了潛在的危險,希望在關於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爭取應有的權利。所以,當俄羅斯被認定為市場經濟國家,並且以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俄羅斯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不會面臨類似中國企業那樣的窘境,不會讓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使用替代國進口價格的計算方法對俄羅斯企業實施反傾銷或者反補貼的指控。現在的問題是,覆水難收,如果歷史可以重新來過,那麼,中國當然可以重新開展談判,把爭取平等市場經濟地位作為談判的主要條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企業爭取到平等的貿易地位,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大家庭中與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平起平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作為關貿總協定的締約國,享有關貿總協定的一切權利和義務。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由於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因此,中國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後,除了向西方國家出口初級農產品和原材料之外,中國必須打開大門,讓西方國家的工業製成品進入中國。正是這種表面上的平等和事實上的不平等,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義無反顧地拒絕承認關貿總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參與國際貿易的機會很少,在有限的國際貿易中,中國通常採用貨物交換的方式,巧妙地避開關貿總協定設置的各種陷阱。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不僅需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開展國際貿易,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同步發展,而且需要參與維護國際貿易秩序,制定新的貿易規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然而,由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國內出現了政治風波,中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談判戛然而止,中國不得不在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後,開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在歷時15年的談判中,中國爭取到了部分幼稚工業保護權利,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中國似乎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的說法,美國等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過程中,要求中國搞市場經濟。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而解決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大問題。假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席談判代表的記憶沒有錯誤,那麼,中國實行市場經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大門檻。由於中國承認自己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才同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既然在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問題上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已經達成一致意見,那麼,為什麼又冒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問題呢?中國當時國家領導人試圖利用市場經濟條款迫使中國企業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在國際貿易市場上不要相互殺價,然而,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卻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市場經濟問題和中國討價還價。這是歷史的悖論,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宿命。

  當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他國家提出中國必須搞市場經濟,中國願意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似乎已經得到完滿解決。可是,為什麼又會在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上,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企業設置替代國進口價格計算標準呢?說到底,是因為當時中國國家領導人試圖採用倒逼機制,來解決中國企業內部自身的問題。但是,西方國家順水推舟,乾脆讓中國企業證明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使用「挾洋自重」來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策心態,似乎有些過於苛刻,但是,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的確是中國所不願意看到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在於,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的指控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許多不應有的困擾。雖然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指控的涉案金額和中國對外貿易的總金額相比微不足道,但是,接二連三的反傾銷、反補貼指控卻讓中國企業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國企業為此失去了許多艱難開啟的市場,中國家用電器等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遭受巨大損失。正因為如此,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國訪問期間,不得不要求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現在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已經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世界重要的經濟體美國、日本、歐盟始終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就使得中國在未來開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還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之際,回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風風雨雨,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得失,對於中國今後開展國際貿易,尋找應對反傾銷、反補貼訴訟的方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中國當然不可能進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復盤,也不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具體規則。中國企業面臨反傾銷、反補貼訴訟的時候,可以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作為抗辯的理由,但是,在曠日持久的訴訟中中國企業能否維護自己的利益,能否通過訴訟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還是一個未知數。換句話說,當初中國指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產生倒逼機制,從而使中國企業遵從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不要開展不正當競爭,可是,這個為了解決中國企業自身不正當競爭問題而提出的市場經濟地位談判議題反過來又成為阻礙中國開展對外貿易的無形枷鎖,這樣的歷史教訓值得後來者認真記取。

  世界貿易組織由於中國到來而真正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可是如今世界貿易組織步履蹣跚,在世界貿易組織組織的多邊談判中幾乎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這是因為發達國家各懷鬼胎。部分發達國家企圖藉助於世界貿易組織保護自己的金融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藉助於世界貿易組織完成自身的工業化改革。正因為如此,在世界貿易組織發起的多邊談判中,發達國家過於關注金融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而發展中國家則重視工業、農業的公平競爭問題,希望發達國家取消對本國農業的補貼,企望發達國家關注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需求,儘可能地照顧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關切。正是由於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關注的重點不同,因此,世界貿易組織發起的多邊談判往往無果而終。

  今天討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得失問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說到底,中國希望徹底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全球分工,在國際競爭中發現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全球化過程中提高中國自身的經濟實力。但是,中國作為後來者,付出沉重的代價之後,並沒有換取平等的競爭地位。

  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討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映出國際貿易的不平等性。中國希望成為國際貿易平等主體,依靠自身努力增加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國際競爭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但是,發達國家顯然不希望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平等成員。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之後,美國、歐盟和日本仍然在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向中國發難。中國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但是,中國企業藉助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維護自己正當利益過程中究竟還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還不得而知。

  現在中國已經參與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談判,中國與韓國達成了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協定,中國與東盟國家自由貿易區協定的升級版正在談判之中。中國之所以加入地區性的自由貿易區談判,並且積極推動與發達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程中似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由於沒有爭取到市場經濟地位,或者說由於西方國家在市場經濟問題上故意向中國發難,結果導致中國企業在出口反傾銷問題上始終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企業面對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反傾銷指控,必須敢於捍衛自己的合法利益。如果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提出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中國出口企業沒有取得市場經濟地位,那麼,中國政府必須幫助中國企業取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所賦予的正當權利。至於中國是否屬於市場經濟國家,完全可以通過政治談判加以解決。但是,如果中國出口企業因為沒有爭取到市場經濟地位而必須付出不必要的代價,那麼,中國政府有必要幫助中國企業奮起抗爭,因為這不僅僅是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問題,同時還關係到世界貿易組織的信用問題。

  美國之所以廢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就是因為美國當選總統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已經取得了絕對勝利,只要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那麼,中國企業就必須乖乖就範。破除美國當選總統的錯誤思維定勢,糾正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對中國的偏見,捍衛中國出口企業的利益,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可能更有價值。中國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必須培養專門的談判人才。如果中國能發現問題的本質,在爭取合法利益過程中抓大放小,那麼,中國出口企業就不會面臨類似於市場經濟地位這樣的問題。中國當時國家領導人試圖依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解決中國國內市場混亂的問題,可是,到後來似乎有些作繭自縛。現在中國企業要想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恐怕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只不過現在中國企業不是相互殺價的問題,而是要在國際貿易中爭取公平地位的問題。

  日本、美國、歐盟採用特殊的方式提醒中國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救世主,也沒有所謂的平等競爭的概念。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藉助於自己在世界貿易方面的優勢地位,充分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和規則的制定權,為中國設置了巨大的障礙。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得不面臨前所未有的現實難題。但是,中國從來不信邪,中國企業在規則不平等的情況下,一定會奮發圖強,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相信中國政府再也不會眼睛向內,而是集中精力為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各種服務。當今世界貿易競爭,不再是企業的單打獨鬥,而是國家之間的競爭。相信中國決策者已經充分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國際處境以及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通過提高國家的競爭能力,幫助中國企業開拓市場;通過爭取話語權和規則的制定權,為建設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作出中國自己的貢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4: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