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鐵雨下的天使:《血戰鋼鋸嶺》觀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20 0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和菜頭 槽邊往事

  


  今年(2016)年底的時候,院線像是瘋了一樣拚命安排各種好片,影迷像瘋狗一樣拚命追逐各種影片。在一個月時間裡密集安排了那麼多影片,任由它們去爭搶排片、觀眾、票房,看起來和養蠱沒有多少區別。截止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血戰鋼鋸嶺》取代了《你的名字》,成為了新一輪的蠱王。

  《血戰鋼鋸嶺》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45年的沖繩島,美軍第十集團軍集結了8個師發動登陸戰,準備攻克沖繩之後,以沖繩為基地進攻日本帝國本土。這次戰役極為慘烈,日軍有超過10萬人的傷亡,美軍則達到了8萬,另外有10萬沖繩居民死於戰爭或在日軍逼迫下自殺。其中,美軍第十集團軍司令官巴克納中將在沖繩造炮擊身亡,日軍第三十二集團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戰敗切腹自殺。

  美軍將這次戰役稱之為Typhoon of Steel,鋼鐵颱風。日軍將這次戰役稱之為鉄の雨,鐵雨。沖繩戰役是不折不扣的鋼鐵風暴,在風暴之下摧折的是凡人的血肉,收割的是雙方士兵的生命。《血戰鋼鋸嶺》講述的就是在這鋼鐵風暴之中冒著鐵雨搶救回75名戰友的戴斯蒙德·道斯,美國陸軍第77步兵師第307團1營B連2排的醫務兵。而他之所以成為傳奇的原因是:

  出於自己的宗教信仰,道斯拒絕殺戮,不願意持有任何武器,赤手空拳走上火線,獨自一人在一夜之間拯救了75位袍澤的性命。在沖繩島鋪天蓋地的鐵雨之下,他就像是一個毫無防護的天使。在交戰雙方忙於收割對方生命的時候,他在拯救生命。因此,他成為美國二戰期間唯一一個在戰場上一槍不發,但是獲得美國最高榮譽---國會榮譽勳章的戰士。

  《血戰鋼鋸嶺》的導演是梅爾·吉普森,曾經因為出演《勇敢的心》而為世人所熟知。2006年,在酒後駕車受到警察盤查時,吉普森發表了針對猶太人的不當言論。經過媒體曝光之後,他遭到了好萊塢所有猶太社團的抗議。因此,從2006年開始,梅爾·吉普森被猶太勢力強大的好萊塢所封殺,長達9年時間沒有任何人願意投資他執導任何電影。《血戰鋼鋸嶺》的構思始於2004年,但是一直到了去年吉普森才艱難地自行募集了5500萬美金,得以將這段沖繩戰役往事拍成電影。

  梅爾·吉普森生於1956年1月3日,今年60歲。

  《血戰鋼鋸嶺》為中國觀眾帶來了一個相當陌生的主題:一個人應該如何堅守他的個人信仰?戴斯蒙德·道斯作為虔敬的基督教徒,按照他教派的要求不允許殺戮,也不允許持有殺人武器,甚至要求堅持星期六作為安息日,不能從事任何工作。這樣一個人,置身於以殺戮為任務的軍隊里,面對太平洋戰役中最慘烈的沖繩島戰役,目睹自己的同袍死在身邊,或者在血泊中掙扎哀嚎,他應該如何堅守自己的信仰?

  戴斯蒙德·道斯竟然做到了。他對信仰的堅持看似對現實格格不入,讓步才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在響應徵召,為國家服務和遵循信仰,服從誡命之間幾乎不存在任何妥協的希望,放棄一方是必然的選擇。但是,他憑藉著信仰的力量,竟然使得周圍的世界為之讓步。軍隊不得不接受他拒絕持槍的要求,連日軍的子彈似乎也在試圖躲避他。他一槍不發,沒有殺死哪怕一個敵人,卻贏得了所有戰友的敬意。不單是對他個人的敬意,而且是對他信仰的敬意---

  歷史史實和電影中的景象完全一致,當戴斯蒙德·道斯的軍隊在星期六再次發起反攻時,連隊只剩下他一個醫療兵,這天是安息日。此時,他已經救完75名戰友,但士兵們強烈希望他能陪伴自己一起上戰場。在指揮官的懇求下,道斯沒有堅持安息日休息的宗教規定,只是請求上陣之前允許他為軍隊祈禱10分鐘。為此,整個營推遲進攻10分鐘,連同配合作戰的海軍同樣在靜默中等了他10分鐘。為了他這個人,也為了這個人的信仰。

  我都開始有點相信木杖可以分開紅海了。

  《血戰鋼鋸嶺》對戰爭的表現極為殘酷,以至於中國內地院線主動貼出告示,要求12歲以下兒童謝絕觀賞。為了達到逼真的戰爭效果,梅爾·吉普森和他的團隊啟用了全新的煙火技術,可以讓地面埋設的爆點在距離演員極近切的情況下起爆,但又不會造成任何人身傷害。因此,電影中所有的爆炸場面都極度真實,爆點就在演員的身邊,沒有任何距離感。

  在沖繩戰役中,日軍龜縮在島嶼南側的山地,依據地形構築了大量碉堡和地道,修建了大量永久和半永久工事。當美軍轟炸和炮擊開始的時候,就放棄地表陣地,轉入地下坑道。一旦美軍大舉進攻,日軍就利用地道迂迴到美軍側翼和身後進行攻擊,因此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在沖繩戰役,美軍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數十條人命作為代價。

  電影用鏡頭極為忠實地表達了這種殘酷。無論是炸斷的雙腿,還是裸露的腸子,又或者是極為突兀的頭部中彈,電影里戰爭的血腥殘酷程度超過了此前任何一部戰爭電影。也正是在《血戰鋼鋸嶺》里,我第一次看到子彈貫穿人體的特效鏡頭:子彈從身體一側入射,在另外一頭穿出時帶走碗口大的一塊皮肉,因為血還沒有立即流出,傷口是一種慘白的顏色。

  強烈建議整天在網上喊打喊殺的鍵盤俠仔細觀摩一下這部影片,建立起對戰爭的正確認知,以及對生命的正確認知。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血戰鋼鋸嶺》也帶來了一絲意味難明的感受。例如,我個人突然對中日戰爭中數千萬的中國軍民死傷有了一種釋然的感覺。此前無論是看《地雷戰》、《地道戰》,還是這些年的手撕鬼子抗戰劇,都給我帶來一種極為強烈的屈辱感:為什麼日本侵略軍如此低能、弱智、搞笑,我們卻死傷了數千萬人?能被低能、弱智、搞笑的日本軍隊殺死那麼多人,那麼中國人又是什麼水平?又得低能、弱智、搞笑到什麼程度?

  在《血戰鋼鋸嶺》里,當我看到用鋼鐵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面對日本帝國軍隊的時候,同樣血肉橫飛,同樣死傷累累,我突然明白了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裝備、訓練遠遠不如美軍、日軍的情況下,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多麼慘痛的代價。對日軍強大戰力的描述,對苦戰殘酷程度的描述,降低了我對美國軍隊的評價了嗎?沒有。敵人越是強大,英雄也就越是偉大。把敵人描寫成為一支挖」粑粑雷「的軍隊,即便碾壓性地戰勝了他們,又有什麼榮譽可以言說呢?

  因為敵人足夠強大,因為敵人足夠勇敢,所以我方將士的犧牲才是有意義的。尊重歷史,尊重敵人,本質上就是尊重自己,這個道理其實並不難懂。反過來說,手撕鬼子其實是在侮辱抗日戰爭中失去生命的英靈,把他們的付出和犧牲在娛樂中徹底虛無化。

  可以這麼說,《血戰鋼鋸嶺》也是一部拍給中國人看的抗日戰爭片。

  沖繩戰役中最令人唏噓感慨的是:雙方陸軍的指揮官都死於戰場。美軍巴克納中將死於炮擊,日軍牛島滿中將戰敗自殺。沖繩戰役是人間地獄那樣的戰場,同為人類的雙方士兵如同野獸一般彼此廝殺,暴雨如注的季節里,滿身都是含水、血漿、泥濘、屍液,在絕望和恐懼之中尋找一線生機。戴斯蒙德·道斯就是這地獄里的一道光,他超越了敵我,也超越了生死,他是電影里唯一讓人見證人性的存在,也是讓觀眾對人類尚存希望的原因。

  所有倖存的戰友都對戴斯蒙德·道斯表示,自己之前看錯了他。是啊,當天使在人群中隱藏行跡的時候,誰又認得他呢?唯有鐵雨降下,天使展開潔白光明的羽翼,人們才會知道能夠和這樣的人同行,是一種怎樣的幸運。自己曾經以為的怯懦,其中蘊藏了多麼大的勇氣。

  2016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

0

主題

108

帖子

649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9
沙發
handso 發表於 2016-12-20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5: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