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哥林多前書13章里的「愛」翻譯成「仁」更合適

[複製鏈接]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15-12-24 15: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讀早期的委辦譯本,看到把love翻譯成「仁」,不禁擊節讚賞。「愛」字太寬泛,而且最常用於情愛,而「仁」是高層次的愛。仁者愛人,仁者順從,正是保羅所表達的意思。

1我如能言諸國方言、與天使之言、而無仁、則猶嗚金敲鈸、

2雖能先知、探奧、識理、且篤信得以移山、而無仁、則無益、

3雖罄所有以濟貧、捨身自焚、而無仁、則無益、

4仁、寬忍、慈愛、不妒、不誇、

5不衒、不妄行、不爲己、不暴怒、不道詐、

6不喜非義、乃喜眞理、

7隱惡信善、望人之美、忍己之難、

8惟仁無隕、但言未來事之能將廢、言諸國方言之才將止、知識亦廢、

9吾今知識未全、先知未全、

10其全者得、未全者廢、

11素爲赤子、則所言如赤子、意見亦如赤子、成人、則赤子事廢矣、

12今我人昏然如隔琉璃、後所觀乃親晤對、今所知未全、後必深知、如主知我焉、

13所存於今者、信也、望也、仁也、三者之中、仁爲大、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Djogchen 發表於 2015-12-27 23:1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儒家的仁,義,禮。智是把仁放在最前面,可見仁之重要性,相對於保羅聖經上的愛是否代表了仁?可以是見仁見智

保羅的神學觀用概念去解釋的話可以是說得上只是一種"精神灌註",為何這樣說 ?因為他自己本身的神學論已經是充滿矛盾,好比,因信稱義,但卻認為世上沒有一個義人, 無疑,他的理念有他正確的一面,但從邏輯上去解就解不通,

在羅馬書裡保羅強調信的重要性,信帶來了義,帶來了大愛,這個也值得稱讚他的一面是他沒有帶入男女情慾的愛,所以一直以來他把信是放在第一位,而信是否可以產生仁,這個似乎隔了一重紗,但是在歌前裡他卻狠狠地掌了自己一巴掌:

13所存於今者、信也、望也、仁也、三者之中、仁爲大

保羅這個愛是否等於仁,我們可以看看他這個"愛"的落腳點:那就是用愛去傳播福音,那麼只可以是一種方式方法而已





14:1    你 們 要 追 求 愛 、 也 要 切 慕 屬 靈 的 恩 賜 、 其 中 更 要 羨 慕 的 、 是 作 先 知 講 道 。 〔 原 文 作 是 說 預 言 下 同 〕  
14:2    那 說 方 言 的 、 原 不 是 對 人 說 、 乃 是 對   神 說 . 因 為 沒 有 人 聽 出 來 . 然 而 他 在 心 靈 裡 、 卻 是 講 說 各 樣 的 奧 秘 。  
14:3    但 作 先 知 講 道 的 、 是 對 人 說 、 要 造 就 、 安 慰 、 勸 勉 人 。  
14:4    說 方 言 的 、 是 造 就 自 己 . 作 先 知 講 道 的 、 乃 是 造 就 教 會 。  
14:5    我 願 意 你 們 都 說 方 言 . 更 願 意 你 們 作 先 知 講 道 . 因 為 說 方 言 的 、 若 不 翻 出 來 、 使 教 會 被 造 就 、 那 作 先 知 講 道 的 、 就 比 他 強 了 。  
14:6    弟 兄 們 、 我 到 你 們 那 裡 去 、 若 只 說 方 言 、 不 用 啟 示 、 或 知 識 、 或 預 言 、 或 教 訓 、 給 你 們 講 解 、 我 與 你 們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相對於中國無產階級的雷鋒精神,與保羅的愛,前者似乎少了一份虛偽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3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15-12-28 14:4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5-12-27 23:17
中國儒家的仁,義,禮。智是把仁放在最前面,可見仁之重要性,相對於保羅聖經上的愛是否代表了仁?可以是見 ...

保羅的思想和儒家各成體系,保羅是在猶太一神教背景下發展了基督教神學,中心在神,在神性、人性和靈魂的範疇都是集大成者;儒家思想是要恢復三代以來的傳統,更多是在規範人的行為,中心在人,不涉及人的罪性和救贖。儒家思想里如果把「忠」和「孝」的對象專註為古往今來不變的「王中王」-神上的話,絲毫不影響儒家的地位,而且還擺脫了惟權力馬首是瞻的猥瑣形象和被爭天下之梟雄隨意踐踏的命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傳統知識分子和基督教天然親和的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Djogchen 發表於 2015-12-29 02:51 | 只看該作者
Crossing 發表於 2015-12-28 01:41
保羅的思想和儒家各成體系,保羅是在猶太一神教背景下發展了基督教神學,中心在神,在神性、人性和靈魂的 ...

孔孟之道,甚至老子的無為之道,沒有半點宗教的色彩,基督教要與之融合,就首先要把神創造一切的理念先放下,

約翰福音第一篇第一句已表明先有道才有神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行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5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15-12-29 14:46 | 只看該作者
約翰福音表明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而不是誰先誰后。
受傳統文化熏陶的人會發現基督信仰會讓人更加回歸傳統,不是要去融合誰,而是有更廣的視野,更深的追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