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是最愛普京的人?|大象公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總斑竹 發表於 2015-12-2 0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戈 大象公會

  他們對領袖的愛早已掙脫鍵盤、轉入實戰,甚至為了領袖不惜犧牲色相,這足以讓中國的粉紅少女自慚形穢。更令人眼紅的是,他們的愛得到了領袖實實在在的回報。

  文|南戈

  1962 年,佐久間邦夫等日本左翼青年懷著對無產階級祖國的美好憧憬,前往莫斯科留學深造。然而,蘇聯共青團員們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很快便令他們目瞪口呆。

  就像佐久間在日本左派報紙上讀到的那樣,蘇聯工廠的團組織會在周末帶年輕工人去森林裡野營。但與他的想象大不相同,他發現所謂的「露營」就是青年男女們混在一起,「唱無聊的歌,跳下流的舞」,待夜深后,共青團員們還「一對對走進叢林」,「把我一個人孤零零留在帳篷里,他們卻胡鬧到天亮才回來。」

  轉眼到了 2007 年,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俄羅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早已滄海桑田,只有斯拉夫青年們的集體生活仍狂野如初。而且,相比於窮酸的蘇聯帝國,新的俄羅斯祖國還給他們提供了更方便舒適的集體性愛帳篷,讓新一代青年免受密林鏖戰之苦,也不再有遠道而來的異國同志在帳篷里孤枕難眠。

  

  ▍性愛帳篷「愛的綠洲」,鼓勵男女混住

  為年輕人帶來這一切的,就是普京上台後成立的「全俄青年民主反法西斯」組織——納什。在它七年的歷史中,這個組織一直以「特別愛普京、特別能打人、特別想生育」而聞名於世,堪稱是最能戰鬥的「普京近衛軍」。

  愛普京不是請客吃飯

  「納什」成立於 2005 年,名稱音譯自俄語 НАШИ(Nashi),意為「我們的」,從一開始便由普京政府授意成立,是純粹的「我們的人」。

  

  ▍「納什」的標誌以紅色為底,上面是兩條交叉的白色對角線。紅色代表歷史,白色象徵未來。這種交叉的圖案也是俄羅斯海軍軍旗的標誌

  克里姆林宮之所以要成立「納什」,是因為顏色革命席捲東歐為他們帶來了危機感。尤其可怕的是,新一代青年有可能投身敵對勢力,成為反對派街頭運動的生力軍。普京政府想要通過「納什」將血脈賁張的年輕人都納入己方陣營的企圖,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全盛時期「納什」人數曾高達 20 萬。

  成立后一兩年間,「納什」便憑藉著打砸搶燒的本領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俄國紅衛兵」之類的字眼不時見諸報端。他們也絕非浪得虛名:要成為優秀的「納什青年」,燒國旗、砸石塊、殺人放火、毆打敵對勢力人物等技能都不可偏廢。畢竟愛普京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當鍵盤俠,需要真正的愛普京者拿出實際行動,投入到拳打腳踢的體力勞動中去。

  早在 2005 年 4 月的「納什」成立大會上,就發生了打罵敵對勢力的事件。因反對派青年組織領導人伊利亞·亞辛到場偷窺,「納什青年」們將他拖出現場,扔進雪堆。到場報道的記者奧列格·卡申也被關小黑屋並拎上主席台批鬥——「這是我們的敵人奧列格·卡申,寫我們壞話,記住他。」

  不過,「納什」並未從成立起便舉起暴力鬥爭的旗幟,為此遭到過克里姆林宮顧問格列普·帕甫洛夫斯基的批評。這位普京政府的代表認為,早期的「納什青年」太溫良恭儉讓,幫不上普京總統的忙。根據他的教導,「納什」應當「殘酷一點」,「隨時做好以暴力保衛憲法、消滅法西斯的準備。」

  「法西斯」一詞的含義相當寬泛,早在蘇聯時代,它便在俄國政治語言中代指「一切讓我們不爽的勢力」。在普京時代,「法西斯」的解釋也有所演變,成了「所有與普京政見不同的人」。被冠以「法西斯」之名的人物,無論是外國大使、本國政客還是媒體記者,都可以成為「納什」的攻擊目標。

  

  ▍「納什」成員發明的小遊戲

  俄羅斯共產黨黨員、民族布爾什維克黨黨員、左翼組織紅色青年近衛軍成員、反對派青年組織亞博盧等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都曾成為過「納什」的打擊對象。他們的政治取向各有不同,甚至彼此仇恨,但都與普京政府「離心離德」,其成員也就難免遭到「納什青年」的毆打。

  前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卡斯亞諾夫,前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若夫等異見人士也都曾被「納什」當面辱罵。尤其能體現出「納什」背景深厚的是,儘管這類事件常有目擊證人,但從來沒有任何納什成員受到過官方調查。

  尤為慘烈的事件是,2010 年,曾被「納什」拎上主席台批判的記者卡申在家門外遇襲。兩名青年用鋼棒重擊卡申 56 次,致使他下頜碎裂,大腿骨折,一根手指被截,陷入重度昏迷。總統梅德韋傑夫曾經對襲擊事件表示譴責,但最終案件還是不了了之。

  

  ▍2010年記者卡申在家門口遇襲的監控錄像

  當然,「納什」也很清楚什麼人能打、什麼人不能打,不會給普京找太大的麻煩。2006 年 7 月,因為英國駐俄大使托尼·布連頓參加了反對派組織的集會,「納什」開始每天在大使宅邸外蹲守抗議,但表現得非常克制,一直到那年12月,大使才向俄外交部抱怨自己不堪其擾。

  除了打罵敵對分子之外,組織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也是「納什」的長項。

  每年 5 月 15 日,「納什」都會舉行「我們的勝利」萬人大遊行,且組織力強大,早在成立僅一個月的 2005 年遊行日,他們就靠 3000 成員組織起了 8 萬人的遊行。他們出動大巴車,把 25 個城市裡 17 到 25 歲的青年接到莫斯科。

  在這些參加者中,有的是為了支持普京,有的想要紀念衛國戰爭,有的為的是拿 500 盧布「出場費」,還有的表示全班都被拉來遊行,「只要參加,考試就能拿高分」。

  除「我們的勝利」外,「納什」還在 2009 年後每年的俄羅斯民族統一日(11 月 4 日)發起遊行,專門向「納什」的各路敵對勢力潑髒水。他們手舉印有異見人士頭像的木牌齊步行進,高喊「恥辱!恥辱!恥辱!」。遊行最後,大家還將木牌扔在地上,用力踩踏。

  ▼2010年民族統一日,「納什」發起的遊行

  作為青年組織, 「納什」的戰場也不局限於街頭,有時也會在網路上一試身手。在推特上,他們專門開發了一套程序,用來向推特上反對「納什」的推文自動發送垃圾信息,達到把負面推文從時間線上衝下去的目的。

  不過,遊行示威、打架鬥毆和網上吵架雖然能暫時滿足熱血沸騰的年輕人,但要讓大家對「納什」產生長期穩定的歸屬感,偶爾爆發的街頭戰鬥顯然是不夠的。

  

  在「納什」的活動中,最持久、最豐富多彩、也最吸引俄羅斯青年的便是前面提到的謝利格爾夏令營。該活動始於 2005 年,每年一屆,每屆兩周,免費為成千上萬要求進步的俄羅斯青年提供愛國主義教育。

  

  接受這種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極為寶貴,並非人人都可參加。從 2005 至 2008 年間,只有「納什」成員才有資格申請入營,直到 2009 年梅德韋傑夫出任總統后,夏令營才向全俄青年開放。

  2010 年,夏令營還對國外同志開放,接收了來自 89 個國家的代表。但他們對這些外國人也不會客氣相待,專門準備了題為《你們在此不受歡迎》的展覽待客,並邀請遠道而來的西方媒體參觀他們用香蕉味避孕套煮水果粥的創新發明。

  至於那些深受「納什青年」反感的「法西斯國家」,如因蘇聯歷史而與俄羅斯關係惡劣的愛沙尼亞,還會在夏令營上面對更強烈的惡意。在 2008 年的夏令營上,「納什」專門在營區內養了一頭叫艾爾維斯的豬,與當時的愛沙尼亞總統同名,並在豬欄里掛起愛沙尼亞國旗。

  

  ▍「要麼學習,要麼走人!」

  在「納什」夏令營里,愛國主義教育是最重要的內容。年輕人每天早上 7 點半便會被國歌驚醒,然後在前蘇聯主旋律電影的配樂中解決排泄問題。在 8 點鐘開始的體育鍛煉——女的做早操,男的跑5公里——中,營員還得以遍覽營區各處的標語: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俄羅斯的民主是嚴肅的、不可動搖的」、「妝花了?卸掉吧!你本來就很美!」、「襪子與涼鞋不許同穿!」

  敵人的形象也會出現在營區里。前美國總統小布希、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前俄羅斯副總理涅姆佐夫、人權活動家柳德米拉·阿列克謝耶娃等人的頭像都曾被掛上路燈,做成絞刑受刑人的模樣,然後懸掛在營地各處。

  

  ▍這些與普京政見不同的俄羅斯及西方政客的頭像被掛在木樁上,戴上納粹的帽子(圖中俄語意為:你們在此不受歡迎)

  在營區內的所有政治家頭像中,只有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兩個人能夠以正面形象出現。他們的巨幅海報從四面八方注視著愛國青年。普京本人也經常親自下凡,來營地與「納什青年」共商國是。

  更為密集的愛國主義教育從上午 10 點開始,主要形式是時事講座,重點內容包括《普京總統的治國理念》、《作為超級大國潛力股的俄羅斯》、《處理政治問題的非語言手段》等等。

  除文化課外,營員還要參加打靶、划艇、格鬥等軍事訓練。這些課程均為強制參加,組織者在營員證上嵌入電子晶元,對出勤情況嚴格管理。由於愛國主義課程過於繁重,營員幾乎得不到休閑時間。在 2006 年夏令營期間,共有 40 名營員逃跑。

沙發
 樓主| 總斑竹 發表於 2015-12-2 03:17 | 只看該作者

  

  ▍夏令營營員參加軍事訓練

  當然,愛國主義也並不是普京夏令營的全部。對廣大「納什青年」來說,夏令營提供了免費度假和結交異性的機會。年輕人還能享受免費的攀岩牆、舞蹈課和健身房,以及使用營地里的「交配區」。除來去的路費外,全部開銷都由克里姆林宮承擔。

  交配區的場面,對年輕人尤其具有吸引力。健壯的俄羅斯小夥子們在台上高呼「我要生三個」,身後便是互隔僅有一米遠的專用帳篷。避孕套、丁字褲等「影響生育體驗」的物資統統被組織者沒收,以便青年男女們專心投入到製造斯拉夫後裔的工作中去。

  

  ▍左為印有「我要生三個」的系列T恤。右為「納什」營員的集體婚禮。每年都有上百對青年男女在兩周的交配狂歡后喜結良緣

  普京近衛軍

  「納什」成員多為年齡在 18-22 歲的大學生,他們自有記憶起就生活在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他們自稱「普京一代」,深感只有普京才能為國家帶來穩定和現代化發展的機會。面對外國記者的疑問,他們聲稱:「我們支持俄羅斯的統治者,希望社會穩定。什麼樣的白痴才會反對這些?」

  在其宣言中,「納什」明確表示,組織的首要任務就是支持普京。在他們看來,普京總統「主權民主」的治國理念和現代化措施,是俄羅斯走向復興的必由之路。在 2008 至 2012 年間,俄羅斯總統一職改由梅德韋傑夫出任,而「納什」製作的一系列宣傳片中卻仍呼普京為「總統」,彷彿這是他個人專享的稱謂。

  「納什」對普京的愛絕非單相思,克里姆林宮一直在投桃報李,給予「納什」巨額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國家預算中有專門撥給謝利格爾夏令營的款項,僅 2011 年就高達一億七千八百萬盧布(按 2011 年 7 月 1 日的匯率水平,摺合人民幣約為 4100 萬元)。參加遊行的「納什」成員每人可獲 500 盧布,或一頓免費的麥當勞;在「納什」發起的各種活動中,獎品常常是 iPad 這樣受年輕人青睞而價格不算低廉的電子產品。

  「納什」與普京的密切關係也吸引了眾多有意仕途的年輕人。但在這一點上,克里姆林宮對「納什」的支持並不慷慨。在國家杜馬中,「納什」出身的議員僅有 3 人,而出身自「青年近衛軍」——同樣是以「愛普京」起家的統一俄羅斯黨青年組織的——就有 10 餘人。

  不難理解,「納什」因暴力行徑長期遭受非議,難登大雅之堂。不但西方媒體直接將其與希特勒青年團對比,就連俄羅斯國家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維克多·米利塔列夫也把「納什」稱為普京的「紅衛兵」。將這樣的角色扶上真正的政治舞台,顯然不符合普京自身的打算。

  

  ▍普京與「納什青年」親切交談

  面對領袖政治上的「薄情」,「納什」的領導層也並不記恨。被問及「納什」和「青年近衛軍」的異同,「納什」的司令官曾答道:「青年近衛軍是紅衣主教的侍衛,「納什」是國王的火槍手。兩個組織任務不同,方式有別。青年近衛軍走議會路線,納什則專攻大型的群眾集會」。

  但隨著俄羅斯政治形勢的變化,「納什」也在短短几年內就成了強弩之末。2008 年梅德韋傑夫出任總統后,採取了淡化「納什」對普京個人崇拜的政策,發起了一系列培養領導力、保護生態環境、提倡跑步健身的活動。

  2011 年普京競選總統時,「納什」拍攝了一系列給普京拉票的情色視頻,為偉大領袖發揮了最後餘熱。到 2014 年,「納什」成立以來發起的所有 18 個項目已有 15 個徹底停止運作。剩下 3 個項目中,一個負責糾察違章停車,一個負責糾正雜貨店店員的不良態度,還有一個是只有 500 名黨員的智慧俄羅斯黨。

  

  ▍「納什」成員安東尼哪·莎博瓦洛娃設計的內褲,上面的俄語意為「小普普,我們與你同在」

  2012 年 4 月,「納什」創始人雅克緬科宣布「納什」作為組織正式停止存在,成員今後只在項目框架下行動。6 月,雅克緬科宣布將創建支持克里姆林宮的權力黨。12 月,他表示自己放棄建黨想法,因為對克林姆林宮的利益「失去了興趣」。

  此時,通過修憲將總統任期延長至6年的普京,對「納什」、統俄黨和青年近衛軍也都失去了興趣。他轉而投入「人民統一陣線」的建設。根據元首的設想,這將是一個囊括了社會各界精英的非政黨組織,比只有成員、積極分子和司令官三級結構的「納什」更鬆散,更自由。

  就這樣,被領袖拋棄的草根傳奇,最終隱沒於茫茫人海,成為了朝陽群眾。

  「俄羅斯人民自願摒棄共產主義」

  在「納什」存在的 7 年間,它並非空洞無聊的愛國組織,而是有著明顯的年輕人特質和複雜的政治觀念。

  他們的主題曲採用說唱形式,擁有自己的網站和 App,後者聯動了「納什」在 Facebook、VK(俄羅斯人人網)、推特和 Instagram 等所有社交媒體的官方賬號,便於隨時調取與組織相關的信息。

  

  ▍「納什」的官網截圖,現已關閉

  「納什」內部也並非全是暴力青年和政治投機客。16 歲加入「納什」的瑪莎·德羅科娃一度「官」至納什全國發言人,20 歲不到便在莫斯科有房有車。她不參加騷擾、毆打反對派的行動,一直認為納什是幫助孤兒、老人、向青年人提供職業輔導的志願組織。一直到好友奧列格·卡申被「納什」毆打昏迷后,德羅科娃才感到幻滅,決心脫離組織。

  引人注目的是,「納什」作為青年一代的團體,卻對他們從未經歷過的蘇聯時代頗為懷念。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前蘇聯並非切身的經驗和教訓,而且很容易被簡化為「加加林+衛國戰爭」的簡單符號,象徵著蘇聯曾經的世界領袖地位,與顏色革命危機面前疲態盡顯的俄羅斯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納什青年」的忠字舞

  為了表達對蘇聯的懷念,「納什」建立了二戰電影資料庫,每年 5 月舉行紀念偉大衛國戰爭的萬人遊行,連官網域名後綴都採用「.su」,(蘇聯 Soviet Union 的縮寫),而非俄羅斯網站常用的「.ru」。

  然而,「納什」畢竟不是什麼蘇聯同好會。他們懷念蘇聯,甚至模仿斯大林打擊異己的手段,但在現實中,他們與俄國共產黨的關係又極為惡劣,因為在所有與普京關係不佳的政治黨派中,俄共的勢力最為強大。

  最能體現這群「普京近衛軍」的蘇聯觀的,大概就是他們對蘇聯崩潰的解釋:「俄羅斯人民自願摒棄共產主義,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犧牲」。

  畢竟,如果不是蘇聯崩潰,「納什青年」們恐怕沒有為國家領袖效忠的機會,也沒有方便舒適的性愛專用營區,而只能像幾十年前的先輩俄國青年一樣,混跡於無趣空洞的共青團帳篷,和愛人苦苦等待著夜幕的降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4: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