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學偉:我所親歷的法國精英教育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16 1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要先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在法國,要想爬上教育寶塔尖,絕不會比在中國容易。

  看到觀察者網在不間斷地對比討論東西方教育之優劣,本人作為一個旅居法國超過三十年,子女成功通過法國精英教育體製成材的家長,倒是可以介紹一番親歷。如果要先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在法國,要想爬上教育寶塔尖,絕不會比在中國容易。

  法國的精英教育制度,其實和中國現行的制度很像,那就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一點與美國常青藤名校那個難以捉摸的「綜合錄取」相比,倒是讓中國人容易適應得多。法國的教育共和傳統非常濃烈,三項原則高懸門楣:義務、免費和非宗教。

  義務,很徹底。舉個例子,假設你是偷渡的移民,本人沒有身份,帶著的孩子到了入學年齡,你隨便拿一張比如住家的水電費收據證明你住在附近就可以到學校申請入學。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入學年齡不上學,鄰居可以舉報,警察會找上門來。事實上,這裡的入學率應當是100%。一些移民不關注子女學習,但肯定不會阻撓子女上學。童工?那是不可思議之事。讓學齡兒童在街上遊盪?那就更離譜。

  免費,是可以一直延續到大學畢業的,且包括那些最著名的大學。當然收費的學校也不少,但那是一條為有錢人家的子女特備的只能通往「錢途」的捷徑。膳食費用等都按家庭收入水平分許多等級,最低的當然是完全免費。每年8 月份,政府還會為廣大收入較低的家庭發放入學補助。數量明顯超過必須。一些孩子多又對子女學習不上心的家長,甚至會挪用這筆補助去買其它東西。曾經有人提議不給現金,給只能在超市購買文化用品的代金券,卻未能在議會通過,說是侵犯了公民的消費自由和家庭隱私。

  非宗教在法國也貫徹得很徹底。哪怕是教會辦的學校,學生也沒有義務去上宗教課。事實上,法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虔信天主教的並不多。家長選上教會學校,也就是沖他們更好的教學質量,基本沒有宗教考慮。倒是猶太人也有初級的教會學校,他們的宗教文化傳統由此傳承。至於伊斯蘭教,沒有聽說辦有教會學校。他們的宗教教育如何進行得如此卓有成效,本人不清楚,也在本文主題之外,不予論及。

  下面按學生的年齡,以一個家長的視角,來逐一論及法國的各級教育體制。

  幼兒園、小學和初中

  這裡的幼兒園可以說完全沒有教學任務,但在照看孩子的同時,也會教兒童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比如如何吃飯,如何穿衣服。還要學會有秩序地玩遊戲,與小夥伴相處等。但絕不會有先去學習小學一年級的課程以便將來取得學習優勢這樣的任務。

  法國的小學五年制,都是社區學校,就近入學,並無特別著名的小學,也沒有需要住宿的小學。當然有教會辦的私立小學,不過除了虔信天主教的家長,一般無人問津。富人區的小學由於經費充裕會更好一些。但法國人似乎並非從小學就開始拼教育資源。

  法國的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小學中學加起來,和中國一樣,也是十二年。

  從初中開始,就有重點學校出現了。也有更多的私立學校出現。到高中,到大學,私立學校就更多了。但是在法國有一個與美國或英國截然不同的特色,就是公立學校始終佔據主導地位,有很多非常好的公立學校,最好的學生基本都能被公立學校收入囊中。法國能做到這一點,當然是花下血本。先具體介紹一下我兒子在小學和初中的放羊式生活吧。

  那個時候,我們居住的社區是一個多種族混居的地段,就近入學的小學那就像一個聯合國,各種膚色的兒童都有。下午早早就放學。從來沒有家庭作業。孩子在家就是玩耍而已。孩子的生活過得真是快樂輕鬆,無憂無慮。那個時候我們到法國還不久,忙於自己站住腳跟,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是關注不夠。不過以他的天分,應付這裡一直到初中畢業的功課,綽綽有餘。到他上初中時,我們自己的事業開始發展,家也搬到別墅區,把兒子送到一所就在本地區的小有名氣的教會私立學校。要交一點學費,實在不算太多。因為私立學校一樣享受國家提供的教育經費。他們自己收的那點學費,也就是拿來錦上添花。

  我兒子在那裡的學習,和小學一樣輕鬆無比。從來不做家庭作業。暑假兩個多月,書包也是不會被打開一次的。上課的時候,經常望著窗外開小差,用老師向我們告狀的說法是,上課的時候,他的心思經常「marcher sur la lune,在月亮上走路。」(這是一個形容人心不在焉的法國成語。)但如果把他叫起來答問,他總能答上,老師也沒辦法。有一年,他因特殊原因兩次錯過考試,被記了兩次零分。我們作為家長去找老師理論,希望不計入平均分數。老師當我們的面一算,說即使這樣,他的平均分依然是全班第一,讓我們不要介懷。

  在初中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語文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叫做《從小以來,你得過的最好禮物是什麼?》我兒子寫到,他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是我)送給他一台電腦。他如何把它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接上電源,然後開始玩。他說那就是他從小以來得到過的最好的禮物。

  老師給他打了一個很低的分數。我們看后覺得不合理,就到學校去找老師理論。老師說,孩子沒有說實話。如果他把他得到這件禮物的年齡寫成八歲,就可以的高分。我們告訴他,我的兒子其實已經留有餘地。事實上,五歲的時候,我給他的並不是一台裝好的電腦,而是一堆電腦零件。當然是我指導他把一台電腦裝起來。那時候,他還沒有桌子高,是坐在地上組裝的這台電腦。當時老師的表情可是莫名的驚詫。

  到了初四,(他們這裡倒過來叫,這指初中的一年級。)我們發現他的成績一直遙遙領先,穩居全年級第一,就萌生了重點培養的雄心。從這時起,我們才開始研究法國的精英教育體制,尋找名牌學校。

  我們發現,住在巴黎,哪怕是近郊,都可以享受許多的特權。最主要的特權就是,法國最好的高中一多半都在巴黎。而高中學生並未成年,還是要就近入學的,因此一般住家不能離學校太遠。在高中階段,法國公立學校的住宿位置非常稀少,除非你成績極為優秀,又家居外省,最好還要家境貧寒,否則你無法申請到住校。

  在法國巴黎有兩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公立高中,分別是路易大帝高中(Louis le Grand簡稱LLG)和亨利四世中學(Henry 4)。這兩所學校在歐洲的聲譽,就像北大、清華在中國一樣,當然它們只是中學。大概就跟英國的伊頓公學、西敏公學齊名。但是它們是不收學費的,唯分是取的免費高中。

  在法國讀到初中畢業后,國家並不會組織統一考試,因此各個學校的分數是完全無法通約的。LLG和Henry 4 招生辦的老師告訴我們,只要你的孩子在所在學校是頭名二名,就可以把材料遞上來,我們自然知道那些不同學校的一、二名之間的差異。學生除了提供平時成績,唯一比較特別的是要自己親筆(不能用電腦列印,學校說通過筆跡,也能觀察學生的心性。)寫一份申請信,內容是:你為什麼要申請上這所學校,將來準備從事什麼職業。你要努力展現自己的野心,還要說得頭頭是道。這樣的高中和中國的特色大學(比如藝術院校)一樣,也是頭批招生,頭批放榜。我們為他投報的偏重文科的亨利四世中學並沒有錄取他,可能是因為他的文科成績不如理科理想。孩子天性隨意,不看重分數,不喜歡的功課比如化學和生物就不上心。

  熟悉教育的人都知道,僅憑考分選取學生的確有很大盲目性。分數與能力不符的現象永遠都會有。但是如果不憑考試分數,事情就會太複雜,在基礎教育中,比如人人面試就完全不可行。不過法國人也有很多辦法來彌補這個明知的缺陷。

  關於排名,法國從初中就有。成績單上標明每門功課的分數和總分的班級排名。還有條形圖畫出每門課和總分的分數分佈情況。最後畢業時的分數還有全年級的排名。各個學校,高中、大學的排名那是應有盡有,蔚為大觀。比如哪個預科學校畢業生都考取了那些精英大學都會有詳細數據。預科以後考精英學校的數萬學生的分五個等級的大排名,也在網上公布。總之,他們是把排名這個功能運用到了極致。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沙發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16 10:57 | 只看該作者
  高中階段

  所幸的是,理工科排名還在亨利四世之前的大路易高中垂青了兒子。他也不負所望,在這所學校里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績。

  開學第一課,校長講話,我們都去聽。記得最清楚的一段話是:「你們都是花中選花選來,在你們原來的學校,你們都是第一第二。到了這裡,一切都會重新排名,很多的第一第二,就會排到中游下游,甚至最後一名。但是我們不會放棄你們中的任何一名,我們會力爭讓你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能以合格的成績畢業。」如果用我們中國話說,那就是:「這回的秤桿上有了秤砣,多少優等生都會變成劣等生。」

  從理論上說,這兩所高中都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高中畢業生,都能100%地通過國家組織的高中畢業會考,取得業士學歷。如果哪一年,這兩所學校,有一兩個學生通不過業士考試,那可就讓整個學校蒙羞了。

  這兩所學校都有數百年的歷史,比如LLG,那就是從路易十四的時候就開始了。這位雄才大略的國王還親自到這所學校視察過。在校長辦公室里,留有一張描述他來時情形的巨幅油畫。我沒有進過這個辦公室,但在他們學校的宣傳畫冊上看到過這幅畫。數百年來,法國的精英人才,包括總統、部長、各業領袖,40%出自 LLG,40%出自Henri 4,出自其它學校的,全部加起來占餘下的20%。LLG在高中階段一個年級有8個班,一個快班(人稱「大頭班」),6個中班,一個加強補習班。我兒子在高中三年,夠格上中班,在班上一直排名前三。

  這個學校的學習風氣自是極好。人人都很優秀,個個都很努力,沒人抽煙,沒人喝酒,沒有調皮搗蛋分子。唯一要憂心的,就是功課不能落後。兒子自然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弔兒郎當,得起早貪黑,每天做功課到很晚了。不過他還是能抽出不少的空來玩電腦,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他做到門門功課都優秀。

  由於這是免費的公立學校,除了買飯票,我們並不需要花錢,就是出一些錢,請老師給他做過一些課外輔導。他說,那些都沒用。但我們也就是花錢買安心了。

  還有一件事我要解釋一下,就是他從五歲就開始玩電腦,到了上高中時,對網路之類的東西,已經很有心得了。我們家裡,公司里的網路,到LLG的電腦俱樂部的網路,都是由他架設。公司里遇到了技術難題,都叫他回來解決。我的一個真正的高級電腦工程師的朋友看了他15歲時為我們公司架設的網路之後說:「他已經是半個工程師了。」

  他在五歲以前,玩lego玩具。五歲以後,就玩電腦。一直心無旁騖,專業思想,可是絕對鞏固,從無動搖。但他並不像太多的孩子那樣迷上電腦遊戲。他用電腦玩了些什麼,我們並不清楚。總之我們看著他不讓他迷上遊戲就是。

  而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直到大學畢業甚至三十四歲,都沒有想好這輩子做什麼,還在不同的專業職業之間跳來跳去,自然會浪擲很多的青春和金錢,也讓自己的職業成就大為受限。因為一輩子專攻一業和和東一榔頭西一棒,所能取得的成就,顯然大不相同。

  這裡並不像美國,必須要有很多的才藝和社會活動資歷才能考上好大學。因此中學時代學生除了參加一些學校的社團活動,也就是一心只讀聖賢書,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們一個班有40個學生。其中華裔佔四分之一。要知道,華裔學生的在全部大巴黎地區同齡學生中的比重,只有2%,這就是5倍的超常比重了。

  到了高三(這裡也是倒過來指高一),對於優秀的高中生來說,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報考大學預科了。

  大學預科

  這裡還得解釋一下法國高等教育獨特的雙軌制。法國高中畢業舉行全國會考,有85%的學生可以及格,獲得業士學位。業士學位獲得者中90%的人便以此為資格,向各大學申請入學資格,一般都會被錄取。而另外的大約10%的最優秀的業士則會選擇進入預備學校學習兩年,然後參加極其嚴格的競爭淘汰式考試,最終進入為法國培養精英人才的工程師學校和商校的人就更少了。

  法國的業士成績分四等公布。分別叫做très bien、bien、assez bien和passable,譯成中文就是特別優秀、優秀、相當優秀和及格。前三等也就佔全體業士的10%左右。其他90%的人,也就是以及格成績畢業。而這些有好評語的學生,就有資格去申請上預科了。

  這類精英學校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叫做Grand Ecole。直譯就是「大學校」。這個名字真是取得莫名其妙,因為這種學校的規模通常都只有幾百人,每個年級,就招一兩個班,不會超過100個人。而普通大學的規模都是以萬人計。而國家提供的辦學經費,按人頭算,精英學校則在普通大學的10倍以上。

  預備學校都戴帽在一些最有名望的高中之上,擁有優先招生的特權。報名從每年的1月份開始,錄取最遲在7月份結束。國家為它們組織一次提前的統一招生(不過國家並未為它們組織提前高考)憑高二三個學期(法國一學年分三個學期)和高三頭兩個學期的成績,共五份成績單加上學校的評語作為錄取的依據。

  從2003年開始,為法國精英學校培養人才的預備學校統一招生,實行了在精英學校的統考中成功施行數年的新辦法,利用現代網路技術手段,減少高分低就、中分落榜等現象的發生。

  2002 年以前,錄取的流程與中國現行的高考類似,學生準備一份材料,填報最多6個志願。學校簽注意見后,由招考中心組織按學生志願的順序,從第一到第六依次投檔。每一個學校可保留檔案15天進行研究,若不錄取則檔案轉到下一個志願學校,直到最後一個志願,若都不能錄取,則該生落榜,但最後還可以去報考普通大學。

  這個制度的最大缺陷是,恰到好處地填報第一志願太過困難。報低了當然可惜,但報高了則不但第一志願不被錄取,第二志願已成第二輪,若是好學校人家大體第一輪就已招滿,就很可能輪到高分墊底甚至中分落榜了。

  以下是從2003年開始實行的新辦法的實施要點:

  一、從1月7日開始到3月20日止,學生就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向他感興趣的學校申請報名表。每一個學生可以在兩個專業方向上各申請6所學校。學生同時準備一式12 份材料(內容為成績單和學校評語複印件),然後通過就讀的學校把材料同時轉給填報學校。每一個學校就可以立即開始研究所收到的每一份檔案。

  二、從4月22日到5月21日,學生填報一份總報名表,把12個志願依照自己中意的順序排序。這時可以取消其中的若干志願,但不能再添加。

  三、6月3日到6日,全國招生辦公室在網際網路上放第一榜。通知學生第一輪填報的12個志願中,依自己排定的順序,列出願意接收該學生的學校的名單。這時,每個學生有四個選擇:

  馬上接受第一榜的結果;保留第一榜招收的機會,同時等待更靠前的志願的第二輪放榜;放棄第一榜的結果,等待第二榜是否有更好的機會;放棄所有的志願,不再競考預備學校。

  四、最後,招生辦還會放出第二、第三、第四榜,以替補前一榜因有人放棄而未招滿的學校生源名額。

  這個新辦法的改革使得學生能同時向所有的志願投檔,而校方根本無從知道學生報考了哪些學校,也不知道本校是該生的第幾志願,當各學校按照自己習慣的方法給學生排序后,把錄取名單報回招生辦,招生辦按學生的志願順序用電腦對號入座,那些最有名望的學校大體都能如願以償,把最好的學生拿走。二流以下的學校則必會發現那些它們原本最中意的高分考生原來沒有把它們學校報成前幾位志願,因此不可能來本校上學。因此它們只好降低分數線,再發第二榜。對那些第三流第四流的學校而言,則要等到第三榜,第四榜,直到招滿為止。

  對學校而言,新辦法有利有弊。最明顯的弊端是必須處理的學生檔案量大大增加。越是名校增加量越多。不過既然是用電腦處理,再多的名錄,又能讓機器多轉幾分鐘呢?第二個弊端是,哪怕是對第一流的學校,第一批錄取名單公布后,也會有不少學生不來。這個辦法對校方的最大好處是,能找到水平更整齊、也更有意願的考生。

  對學生而言,這個改革的好處就更多了。第一,可以壯起膽子去報考以前生怕夠不著給摔下去的好學校。因為即使它不錄取也不會妨礙其它學校錄取。第二可以同時報考數所聲望相當的學校。第三,第一榜中如果名次靠後,還可以耐心等待,在第二榜第三榜第四榜中,由於別人的放棄,很可能有機會更上層樓。

  在正式報考預科之前,老師都會根據這些優秀學生的實力、偏好等綜合條件,對學生做出十分確切的報考指導。這個指導意見,通常都十分精準,八九不離十就會變成現實。

  我兒子由LLG保送上了本校的預科。他當然也經過了上述程序,但都是形式,因為早已說好,第一榜第一志願就會錄取了。

  LLG的大學預科,與它的高中本部規模相當,更加鼎鼎大名,LLG出身的高中畢業生,都只有1/3能進入本校預科,而且在預科中成績並占不到優勢。餘下的名額1/3來自法國其它的高中的最優秀生,1/3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

  這個預科由國家統一規制,分數學物理(簡稱MP)、物理化學(簡稱PC)、和其它經濟文化類好多個專業。其中只有最最頂尖的學生,才有資格學第一分類數學物理(MP)。我兒子有資格進入LLG的MP專業,但在裡面的學習成績就是中遊了。這裡是法國第一預科第一專業,集中的是全法國甚至許多歐洲和北非國家精銳學生。前面說到,在高中階段的LLG,亞裔還佔強大優勢。不過一到預科,這個優勢就蕩然無存。他所在班級50個人中,就只有1.5個亞裔了(那半個是混血兒)。

  在這數年之中,他每天夜裡都在凌晨1-2點之間才能睡覺,而早上6點40分就得起床,然後坐地鐵趕20公里路程去學校上課。其艱苦的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高三,而且是好幾年。我們當然給他反覆說中國的諺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他在LLG呆的時間,比哪個學校呆的時間都長,學到了極多讓他終身受益的東西。他除了讀書外,還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到預科時,憑著超常的技術實力,他曾同時擔任電腦俱樂部、攝影俱樂部和各俱樂部聯合會的三項主席。如果是在美國,要考常青藤名校,這個資歷會很有用。但是在法國,用現在中國通行的網路用語就是,然並卵,他考取工程師學校憑得全是考分。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