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里的推拿和按摩有什麼區別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5-1-25 0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多人都覺中醫推拿和按摩都是一個樣的,效果都是一致的。其實對於這兩者來說的話是不同的,可能大家覺得這兩個都可以幫助去除人體的一些疲勞,所以就會認為這個推拿和按摩是一樣的。

推拿和按摩手法方向不同,療效各異。

中醫裡面的推拿(massage)是需要根據穴位來幫助治療疾病的,按摩(cheirapsis)主要是幫助緩解一些勞損的情況,或者是幫助手腳活動的。

中醫里的推拿是有很多要求的,因為推拿的作用是可以影響到一些內髒的工作的,可以說在短時間裡面會對身體有一些刺激。而按摩的話和推拿的手法就是有不一樣的手法,所以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推拿的手法有強有弱,「輕推、順推皆為補」,即緩和、輕微的連續刺激能活躍臟腑的生理功能,為補法;急速、較重且時間較短的刺激,會抑制臟器的生理功能,為瀉法。針對具體的患者,手法輕重應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論,產生較強烈的酸麻脹痛感時為瀉,感覺輕微時為補。手法的頻率也與補瀉有關,「緩摩為補,急摩為瀉」,即頻率低的為補法,頻率快的為瀉法。

《幼科推拿秘書》說:「左轉補兮,右轉泄。」雖然說的是小兒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適用。腹部按摩時,以患者自身的方向為度,順時針方向按摩,有明顯的通便瀉下的效果,為瀉法;逆時針方向按摩,可增強胃腸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為補法。

此外,手法的補瀉與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關係。清代《小兒推拿廣意》中說:「運太陽往耳轉為瀉,往眼轉為補。」就是說按摩太陽穴時,向眼方向揉為補法,有壯筋補虛的作用;向耳方向揉為瀉法,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氣、通經絡、和臟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為補法;推脊柱穴從上至下,有清熱的功效,為瀉法。又如七節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自下向上直推為推上七節,能溫陽止瀉,用於治療虛寒腹瀉;自上向下直推為推下七節,能瀉熱通便,用於治療腸熱便秘。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