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友呼籲高考改革!「分批次錄取」為何遭遇公平質疑?

[複製鏈接]

546

主題

693

帖子

87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華網上海6月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俞菀吳振東)本周末,全國930餘萬學子奔赴高考(微博)考場。然而,哪怕首戰告捷也並不等於高枕無憂,隨之而來的填報志願、分批次錄取,也是能否實現「魚躍龍門」的關鍵。一樣的考分卻劃分「三六九等」,無論對學校還是學生,都有失公允。不少家長、學生和教育專家認為,高考分批次錄取的做法應予調整。學校平等擁有招生權利,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考試成績自主選擇相應的學校,高考改革才能實現良性循環。

  「考而不上」為哪般?

  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每年全國有大量的「准大學生」因錄取結果不理想而放棄進入大學。為什麼那麼多人「考而不上」?究竟是考生浪費了計劃,還是計劃限制了考生的選擇?

  網民「快樂CUIFEN」的感受或許很有代表性:「高考志願填報真是複雜,研究了兩天還是迷迷糊糊。看似分批多次填報,有了更多機會,實則還是步步驚心。第一志願沒錄取,二、三志願的重點院校也不要你。人品好的,或許能勉強擠個補錄;人品一般的,降檔錄取;衰到貼地的,只能服從調劑,扔到哪裡是哪裡。」

  分批次錄取,無形中將高校和考生按考分排序。拔尖教育、重點建設、一流大學為搶生源而做的各種宣傳,加重了考生在選擇大學中的顧慮。

  上海市楊浦區考生家長黃先生說,通過孩子努力,進一所好高中,再進一所好大學,是最正常不過的思維路徑。「只要分數夠,肯定選擇名校,無論是師資力量、國家投資、生源都比其他學校好,教學和專業培養更好。」

  更重要的是,「名校畢業還能指望體面就業,二、三流大學出來生存都成問題。」黃先生說,有條件的家庭,孩子考不上國內名校,就算考分夠投檔其他學校,也會選擇送出國去。「考而不上」,是不想浪費四年光陰,換一張無用的文憑。

  《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在生源規模下降,就業形勢及當前錄取制度的影響下,2013年全國多數二、三本院校招生計劃均未完成,一些偏遠高校和農林院校甚至無人問津。即便勉強招錄的學生,也大都是調劑過來「混口飯吃」。

  網民「劉寶寅」坦言:「按照目前的分批次錄取方式,二、三流大學永遠只能在重點大學挑肥揀瘦后吃點『剩食』。這些大學不可能錄取好學生,因此便不能吸引最好的老師;不能吸引好老師,便不能錄取好學生;沒有好老師和好學生,辦學質量如何提高?」

  「分批次錄取」為何遭遇公平質疑?

  據悉,目前我國各省(市、區)的高考錄取基本都採取分批次錄取的方式,但在錄取批次數量上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以設置五個批次的省(市、區)為多數,具體排序依次為:本科提前批錄取院校、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和專科批次。

  不可否認,在計劃招生時代,分批次統一錄取有一定的合理性,使國家得以集中力量先建設起一批好學校,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但目前這種制度所依賴的時代背景已然變化。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曾建議取消高考招生分批次錄取。他認為,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這一「指令」性質的錄取制度,造成了高校失責、學校分層、生源固化等問題,也直接引發了公眾對教育公平的質疑。

  尤為明顯的,是錄取機會的不平等。「高校根據現有規則,下一批次的院校必須在上一批次院校完成招生后才能錄用學生,這阻礙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平等錄取生源,學生也被剝奪了同時廣泛選擇學校的機會和權利。」王戰說。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也在兩會期間發聲,認為高校分批次錄取的做法,無論從招生工作效率,還是教育理念來說,都需要系統反思,並應成為當前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的高考招生錄取制度,還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公共資源配置的特徵,已經不太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發展和改革的需求。」蔡達峰說,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公辦和民辦學校,無法獲得平等的招生髮展機會,這會嚴重挫傷社會資本參與教育辦學的積極性。

  因此,高考分批次錄取改為「同批次錄取」,或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讓所有高校,包括公立大學、民辦大學、高等專科院校以及各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站在一個平等的起點上,實施和完成各自的招生計劃。各類學校憑藉自身的辦學實力和教育特色吸引優秀生源,通過科學的招錄程序來確保招錄過程的公正、公開和公平。」 王戰說。

  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是公平的必由之路

  錄取不分「三六九」等,並不代表著招生「一窩蜂」「一鍋粥」。而是要促使高校用辦學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來吸引生源,實現「單一」到「多元」的綜合評價。

  「高考改革的核心,應是評價制度的變革。」上海閘北區第八中學校長劉京海說,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教育領域已基本達成三項改革趨勢性的共識,那就是:高考成績只是評價標準之一而不是唯一;高考錄取要體現高中階段學業水平;健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現高考錄取剛性標準與多元評價的有效結合。

  然而,也有家長擔心,在社會誠信體系尚不足以支撐改革有序推進的背景下,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如何避免潛在的不公。「改革方向是好的,但如果摻雜了『人情』,可能就會越改越偏。比如在高考分數與高中學業水平接近的情況下,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誰說了算?又比如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規範,以學校自律為主,難以服眾。」滬上考生家長薛先生說。

  針對上述質疑,教育主管部門的角色轉換和社會第三方監督機構的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主管部門的角色要從『錄取線把關』轉變為『程序把關』,對高校預先申報的招錄方案進行審核、檢查,加強對錄取過程的透明度監督,受理考生申訴。」王戰說。

  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校、學生的雙向選擇。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徐小平說,為何美國的高教招生制度令人嚮往?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雙向選擇的錄取機制,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了更充分的自主與尊重。

  「只有學校和學生雙方,能夠平等自由地選擇,才能保證真正的公平公正。改革分批次錄取的招生模式,能有效減少高考錄取的中間環節。中間環節越多,雙方越是被動,公平的把握性就越小。」蔡達峰說。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沙發
gskhg 發表於 2014-6-11 04:0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nba的選秀政策也許可以借鑒,不過誰願意去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