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論毛澤東與改革開放

[複製鏈接]

10

主題

10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殼nomi 發表於 2013-12-13 0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O多年來,凡談論中國改革開放,幾乎都把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而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胡德平先生則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絕不是偶然」,說「『文革』的結束決定了改革的開始」,「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改革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文革』前的17年」。①建設強大的人民共和國,為全中國人民謀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直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題,更是開國領袖毛澤東、中國共產黨中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領導者唯此為大的宏願。2007年l1月3日,新華網發表《毛澤東第一代領導人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卓越貢獻》,②認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不倦地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上承我們黨從建黨以來就具有的光榮傳統,又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創新實踐」。《人民論壇》2008年第18期,發表李慎明的文章:《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理論的探索和貢獻》,認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論十大關係》和黨的八大的指導思想,是要解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如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問題,把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與鄧小平同志領導的改革開放,把新中國成立后的前29年與后3O年完全割裂甚至對立起來是不可取的。《論十大關係》和黨的八大,以及八大后的先行探索,為改革開放30年來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9月9日,燕趙都市網發表王亞楠的文章,認為「毛主席是改革開放的先驅」,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2011年,《科學社會主義》發表張乾元的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的探索與歷史性貢獻》,③認為毛澤東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思想解放之先河;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新認識,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還有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係研究」(10BKS006)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本文的創新之處在於,通過對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9O年風雨兼程歷史的全方位考察,以史實為依據對中國共產黨特別是毛澤東對改革開放和中國未來藍圖的勾略作了全面的論述,認為改革開放的思想與實踐幾乎伴隨了毛澤東一生,為中國共產黨在1978年開啟改革開放新的歷程奠定了基礎。

    一、革命戰爭為中心打天下的30年也是不斷改革創新的30年

    革命是改革的特殊形態,開放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必然表現。1921—1949年近3O年的歲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以革命戰爭為中心打天下的3O年,也是不斷改革創新的3O年。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走「武裝奪取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本身既是對馬列主義的發展,又是對馬列主義的改造。這一時期,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改革創新有二:一是「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建立革命軍人委員會;「古田會議」,確立「政治建軍」、「黨指揮槍」等根本原則,並做出決議強調「黨的領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要「對黨員做正確路線的教育」,「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①二是在根據地建立工農民主專政政權,實行土地改革,等等。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領導的重大改革創新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一是把過去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民主專政改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權,並具體規定在政府人員的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即共產黨員佔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佔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佔三分之一,以爭取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群眾和中等資產階級與開明紳士的支持。②二是針對各抗日根據地困難日益嚴重的實際情況,毛澤東在陝甘邊區採納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的建議,於1942年實行精兵簡政,壓縮軍隊和政府人員的數量,提高質量,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鞏固了根據地。③三是進行邊區的經濟改革,開展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四是在指揮打仗,抓經濟改革的同時,提出並領導了根據地的政治思想建設及文化改革,進行了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延安整風。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提出了文藝要為人民大眾服務,反對為地主資產階級和漢奸服務的文藝;提倡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主張文藝工作者要正確解決個人和群眾的關係問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有力地推動了文藝改革,湧現出一大批好的音樂、戲劇、小說和詩歌,使根據地的文藝欣欣向榮。
    在解放戰爭和建國后三年恢復時期,毛澤東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改革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④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三億農民分得了土地,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由於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和努力生產,從而有力地保證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和建國初平叛、剿匪與政權建設等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建國了,面對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局面,沒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就邁不開步

    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飛得更高、更遠。

8

主題

1163

帖子

129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9
沙發
snsnjsn 發表於 2013-12-14 21:08 | 只看該作者
實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4: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