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0個帶人名成語的經典故事傳聞,了解一下挺有意思的!

[複製鏈接]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發糕 發表於 2013-7-16 1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東施效顰


【意思】:東施為人名,與西施相對應。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壞。

【出處】:《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成語故事】: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言談微笑,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稍用淡妝,身著衣服樸素,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她實在太美了,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但是,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時手扶住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著她。皺著眉頭,比平時更美麗。

  村東有一女孩叫東施,長得十分醜陋,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髮式,卻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有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麼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可用扭捏作態一詞形容。結果,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子和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裡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



2-沆瀣一氣


【意思】: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出處】: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成語故事】: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

  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后,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

  於是,愛湊趣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3-江郎才盡

【意思】: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處】:出自①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成語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

  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裡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4-程門立雪

【意思】:程,指程頤,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原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誠懇求學;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處】: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成語故事】: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5-伯俞泣杖


【意思】:伯俞,姓韓,西漢時期的大孝子;因過受母笞打時,感到母親年老力衰,笞打無力,因而哭泣。現指孝敬父母。

【出處】:出自漢·劉向《說苑·建本》: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成語故事】:

  韓伯俞,西漢梁州人。生性孝順,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親歡心。只是母親對他十分嚴厲,儘管對他非常疼愛,但是偶爾也會因他做錯事而發火,用手杖打他。每當這時,他就會低頭躬身地等著挨打,不加分辨也不哭。直等母親打完了,氣也漸漸消了,他才和顏悅色地低聲向母親謝罪,母親也就轉怒為喜了。

  到了後來,母親又因故生氣,舉枝打他,但是由於年高體弱,打在身上一點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來,母親感到十分奇怪,問他:「以前打你時,你總是不言聲,也未曾哭泣。現在怎麼這樣難受,難道是因為我打得太疼嗎?」伯愈忙說:「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時,雖然感到很疼,但是因為知道您身體康健,我心中慶幸以後母親疼愛我的日子還很長,可以常承歡膝下。今天母親打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疼,足見母親已筋力衰邁,所以心裡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韓母聽了將手杖扔在地上,長嘆一聲,無話可說。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沙發
 樓主| 小發糕 發表於 2013-7-16 16:15 | 只看該作者
6-期期艾艾


【意思】: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說話不流利。常來形容人口吃。

【出處】:這句成語是由「期期」和「艾艾」結合而來的。「期期」見於《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不奉詔。」「艾艾」見於《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成語故事】:

  「期期」來自漢代大臣周昌的故事。周昌,沛縣(今屬江蘇)人。秦末,他在農民戰爭中歸劉邦,並從劉邦入關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陰侯。周昌為人正直,敢於直言。但他口吃,說起話來很費勁。

  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后,有一個寵妃叫戚姬,戚姬生了個兒子叫如意。劉邦就想廢掉原來的太子,立如意為太子。於是,上早朝時,劉邦就說了這件事兒。不料,眾臣皆反對。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孫通說:「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這時,周昌也出來說話,明確表示反對無故廢太子。周昌本來說話就有點口吃,表達意思很吃力,最後說急了,他脫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這一結巴,反而把滿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劉邦也跟著笑了,於是這件事暫且被擱在一邊。

  「艾艾」來自三國時魏將鄧艾的故事。鄧艾,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鄧艾率先率軍偷渡陰平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來鄧艾遭到政敵鍾會陷害,因此招司馬昭的疑忌而被殺。

  不過,在此前,他與司馬昭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鄧艾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稱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陽參加司馬昭的聚會,交談時,他又開始「艾……艾……」。司馬昭就跟他開玩笑:「你老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也不示弱,說:「鳳兮鳳兮,難道不是一個鳳?」

  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故事和在一起,就有了成語「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說話結巴。



7-孫康映雪


【意思】:晉人孫康刻苦讀書的故事。后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出處】:出自《藝文類聚》卷二: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成語故事】:

  晉朝人孫康從小喜歡讀書,貧窮。為了維持生計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幹活,孫康年紀小,但是也不例外。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家裡沒有燈不能讀書。孫康問父親:「為什麼別人家裡有油燈,而我們沒有呢?」父親回答說:「油燈很貴,咱們要買油燈全家都要餓肚子。」小孫康很懂事,從此就不再提此事。

  孫康讀的書都是借的,又很講信譽,到時間一定要還,常常因為沒有時間看書而發愁。他曾經嘗試在月光下讀書,但是太暗,眼睛疲勞。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潔。他忽然發現,書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孫康非常高興,忙坐雪地里看書,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著雪的反射光線讀書。此後,每遇到下雪,孫康不顧嚴寒,躺在雪地里讀書,時間長了手腳都長滿凍瘡,但是通過這種方法他讀了很多的書。最後官拜御史大夫。許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之後,感動得淚流滿面。



8-吳下阿蒙

【意思】: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泛指缺少學識才幹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

【出處】:出自《資治通鑒》卷六十六《孫權勸學》(編年體通史初一下冊):「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成語故事】:

  三國時,據有江東六郡的孫權,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他身居要職,但因小時候依靠姐夫生活,沒有機會讀書,學識淺薄,見識不廣。

    有一次。孫權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蔣欽說:「你們現在身負重任,得好好讀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是。」呂蒙不以為然他說:「軍中事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開導說:「我的軍務比你要繁忙多了。我年輕時讀過許多書,就是沒有讀過《周易》。掌管軍政以來,讀了許多史書和兵書,感到大有益處。當年漢光武帝在軍務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學。希望你們不要借故推託,不願讀書。」孫權的開導使呂蒙很受教育。從此他抓緊時間大量讀書,很快大大超過一般儒生讀過的書。一次,士族出身的名將魯肅和呂蒙談論政事。交談中魯肅常常理屈詞窮,被呂蒙難倒。魯肅不由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老弟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謀略罷了。現在才知道你學問淵博,見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呂蒙笑笑:「離別多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應為什麼如此遲鈍呢?」接著,呂蒙透徹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還秘密地為魯肅提供了五條對策。魯肅非常重視這些對策,從不泄露出去。

    後來,孫權讚揚呂蒙等人說:「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後,更要放下架子,認真學習,輕視財富,看重節義。這種行為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



9-蕭規曹隨

【意思】: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出處】:出自①《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②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

【成語故事】:

  漢惠帝二年,蕭何死了,曹參聽說了這個消息,告訴舍人:「趕快治辦行裝,我將要進入國都當相國。」待了沒有幾天,使臣果然召曹參回去。曹參當初地位卑微時,跟蕭何友好,等到做了將軍、相國,兩人有了隔閡。到蕭何將死的時候,所推薦的賢相只有曹參。

  曹參接替蕭何做漢朝的相國,所有的事務都沒有改變的,完全遵守蕭何制定的規約。選拔郡和封國的官吏:呆板而言語鈍拙、忠厚的長者,就召來任命為丞相史;說話雕琢、嚴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聲的官吏,就斥退趕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見到曹參不做事,來的人都想說話。來到的人,曹參就把醇厚的酒給他們喝,一有空,官員們想要有話說,曹參又讓他們喝酒,喝醉以後才離開,始終不能進說,認為這是常規。相國官邸的後園靠近官員的住處,官員每天飲酒唱歌呼喊,曹參的隨從侍吏厭惡他們,但不能對他們怎麼樣,就請曹參到園中遊玩,聽見官員酒醉唱歌呼喊,隨從侍吏希望相國召來他們制止他們,曹參竟反而取來酒設座唱起來,也唱歌呼喊跟他們彼此呼應唱和。曹參見到別人有小過錯,一心給隱藏遮蓋,相府中沒發生過事。

  曹參的兒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責怪相國不治理國事。曹窋休假(洗沐:古時指官員休假)以後回去了,乘機進言,按照惠帝的話勸諫曹參。曹參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說:「趕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你應當談論的。」到了朝拜時,惠帝責備曹參說:「為什麼給曹窋處罰呢?先前是我讓他勸諫你的。」曹參摘下帽子謝罪說:「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個聖明英武?」皇上說:「我怎麼敢與先帝比呢!」曹參又說:「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皇上說:「你好像趕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正確。況且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現在陛下垂衣拱手(指無為而治),我這樣一類人恪守職責,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惠帝說:「好,你歇著去吧。」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后,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1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意思】: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成語故事】: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后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蕭何協助劉邦,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為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傑出貢獻。韓信的成功是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成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9: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