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殊條件下的特殊鬥爭方式

[複製鏈接]

650

主題

1307

帖子

140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nqiang 發表於 2013-7-4 1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邊倒」

    在毛澤東時代開始的1949年,中國是什麼狀況?

    ——百年積弱的農業古國,軍閥混戰、八年抗戰蹂躪之餘又經歷了一場明為國共內戰、實為抗擊美蘇冷戰肢解中國的民族解放戰爭,實實在在已經國窮民貧、遍體鱗傷、滿目瘡痍。

    ——西北、西南、東南戰事正酣。國內尚有大量土匪、殘敵在大肆破壞搗亂。

    ——農業產值占國民經濟的80%。農業靠天吃飯,靠人力畜力,靠鐵杴木犁,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力低下而不穩定,天公稍不作美就鬧災,全國年年都有地區不是旱就是澇。

    ——工業殘破不全,不成體系,重工業不值一提。全國大部分地區在工業、交通、通訊等方面實際處於原始狀態。一切關鍵都得靠進口:設備靠進口,原材料靠進口,石油靠進口,武器靠進口,汽車飛機靠進口,橡膠靠進口,醫藥靠進口……連造罐頭的馬口鐵都得靠進口。

    ——僅有的黃金外匯全被蔣介石運走了。能創匯的只有為數不多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原料礦產。有限的歐美海外市場大都掌握在當時親蔣親台的人的手裡。「來料加工」、「勞務輸出」等創匯方式更無從談起。文盲佔總人口77%、被赫魯曉夫形容為「一堆肉」的中國,要資本沒資本,要技術沒技術,要外匯沒外匯,要海外市場沒海外市場,有的只是國民黨留下的天文數字般的通貨膨脹——老百姓上街買菜得用麻袋裝鈔票。

    ——西方國家和蔣介石對中國大陸的封鎖禁運已經開始。《美國1949年出口管制法》規定:「那些有助於增強GCD國家的經濟和軍事潛力而有損於美國國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絕」。1949年11月22日,「對GCD國家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新中國剛一成立便遭到美國的「對華貿易管制」,禁止向中國輸送包括軍火、鋼鐵、車船在內的戰略物資。

    1949年的中國,地面是GCD的,天空和海洋是國民黨的。國民黨空軍隨時隨地肆意轟炸大陸城市,北京上海也不例外——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空軍轟炸了北京。上海自1949年5月27日解放到1950年2月,先後遭到國民黨空軍26次空襲。剛進北京時毛澤東為什麼不住中南海而住香山?——防空。開國大典為什麼定在下午三時而不是後來慣例的上午十時?——防空。

    1949年6月23日,國民黨海軍永字型大小炮艦在天津口外炮擊英屬埃及貨輪,由此開始實施持續長達六年的對大陸港口的全面封鎖。從1949年到1955年,先後有十六個國家的二百多艘商船遭到國民黨海軍海盜式的攔截。(誰「閉關鎖國」?誰「封閉半封閉」?誰「拒絕對外開放」?)

    1949年的中國儘管已經極度虛弱,但仍然不得不在美蘇冷戰的夾縫中立即作出明確選擇:向美國「一邊倒」,向蘇聯「一邊倒」,還是不偏不向?

    1949年的中國尚未解決前面所述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中國不強大,就不能擺脫當冷戰犧牲品的命運;不擺脫當冷戰犧牲品的命運,中國就不能強大。因此,1949年夾在冷戰夾縫中的中國無論怎樣都免不了要付代價:向美國「一邊倒」,蘇聯要收拾你。向蘇聯「一邊倒」,美國要收拾你。誰也不向,兩家一塊收拾你。

    毛澤東的選擇是:向蘇聯「一邊倒」。理由很簡單:這是當時條件下唯一行得通的最符合中華民族最大民族利益的選擇。

    向美國「一邊倒」絕對行不通:這是當第二個蔣介石,而且結果絕不會比蔣介石更好:蘇聯為了確保中國方向的戰略安全是不惜一切的,包括意識形態關係。斯大林已經懷疑中國是又一個「南斯拉夫」——也就是說,只要中國向美國「一邊倒」,蘇聯馬上就會撕破臉皮,象對待南斯拉夫那樣公開把中共當敵人對待。而美國即便有援助,也決不會比援蔣更積極——想想美國對GCD的態度和蔣介石在美國龐大的「院外援華集團」遊說力量就夠了。實際當時美國與其說試探著和中共拉關係,不如說是故作姿態企圖加深蘇聯的猜疑:美國國務院一面指示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試探跟中共當局接觸,一面不批准他前往北京,什麼實際行動都不幹,最後一走了之。就這麼個姿態就讓某些人喋喋不休說美國並非想跟中共對立,全是毛澤東的「一邊倒」斷送了機會,害了中國等等等等。這些人不希望中共長腦子長記性長心眼,毛澤東卻對美國人的本性一清二楚:幾年前剛剛跟蔣介石合作上演過一邊「調解」一邊運兵殺GCD的雙簧,直到當時也一刻沒有停止過援蔣反共的實際行動。現在故作姿態,無非是緩兵計加離間計,另外也是摸底:看中共是否有「GCD員時刻聽從美國召喚」的味道,被人家殺著頭還願意賠笑臉、三鞠躬、「一邊倒」。如果中共想當宋江,急著受招安忙著跟美國眉來眼去,結果必定是蘇聯翻臉,美國先坐山觀虎鬥,然後出來收拾殘局,跟蘇聯再做一次交易,合夥肢解中國——如前所述,1949年的中國是那樣虛弱,那樣內外交困,抵擋得了兩個超級大國的兩面夾攻嗎?即便抵擋得了,代價呢?

    「不偏不倚」同樣行不通。夾在兩強當中的弱者「兩面不得罪」的結果只能是「兩面不討好」,照樣要受到美蘇兩家的夾擊。

    而在1949年的具體情況下向蘇聯「一邊倒」則不同。對蘇聯而言,中國向美國「一邊倒」是「致命的威脅」;對美國而言,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是「嚴重的威脅」而不是「致命的威脅」。威脅的程度不同,反擊的力度也不同。蘇聯的冷戰需要是中蘇邊境方向不受美軍威脅。中國的民族利益是把兩個超級大國最終都趕出去。在「把美軍趕走」這一點上,蘇聯的冷戰需要跟中國的民族利益不矛盾。只要新中國沒有向蘇聯出讓主權,只要沒有新的蘇軍進入中國,那來自蘇聯方向對中國民族利益的威脅就不比以前更大。1949年的冷戰形勢是美國包圍蘇聯,蘇聯處於守勢,對中國向自己「一邊倒」喜出望外,不願也來不及做危及這個大局的傷害中國的事。這就使中國解除了最大的後顧之憂,要面對的只是來自美國的經濟封鎖。這對中國民族利益的損害比被兩個超級大國肢解那樣的命運無疑小得多。「兩害相衡取其輕」,對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民族利益而言,毛澤東的「一邊倒」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蘇聯對中國的態度、對中共的態度從來都是國家利益第一,從來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毛澤東對蘇聯的態度實際也一樣:講意識形態,但更講民族利益,否則不會堅持獨立自主。儘管蘇聯在毛澤東打天下的過程中搗了不少亂,儘管蘇聯與中國有那麼多的歷史恩怨,但毛澤東堅持了一個原則:民族利益超越意識形態,超越個人好惡,超越個人利益,超越個人恩怨,決不感情用事。

    毛澤東的「一邊倒」並不是無原則地一切都賴在蘇聯身上,使中國離不開蘇聯,而是堅持獨立自主靠自己。不象蔣介石,向美國「一邊倒」就讓美軍在中國如入無人之境,讓美國軍艦長驅直入中國長江內河。面對美蔣的海空封鎖,毛澤東幾乎從零開始,現建空軍,現建海軍,現學現用,現用現打,非不得已不求於人——唯一的一次例外是上海保衛戰:1950年2月,蔣軍飛機炸毀上海發電廠,上海市電力供應下降97%,整個城市陷於癱瘓。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才同意請蘇聯暫時出兵相助,但為期僅僅幾個月——1950年2月6日蔣軍大轟炸。3月20日蘇聯巴基斯基空軍中將率防空集團驅逐機團到達上海擔任守衛。6月19日中國空軍第四混成旅到達上海。8月1日華東軍區空軍正式成立。9月3日,陸軍出身的華東軍區空軍司令聶鳳智向陳毅報告,他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便學會了全部空戰指揮課程,開始接手蘇軍指揮防務,蘇軍開始撤退回國。10月17日,中國空軍接收了蘇軍飛機裝備。10月19日,空4旅正式擔負起了上海的防空作戰任務——全過程一共7個月。

    用一個月的時間學會空戰指揮並投入實戰——這就是毛澤東領導的軍隊在1950年的速度。中國的海防空防就是這樣從無到有爭分奪秒建立起來的。美蔣對中國大陸的封鎖就是被這樣的軍隊一步一步打破的。

    ——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舟山群島戰役。解放軍陸軍用原始的木帆船跨海作戰,端掉了台灣國民黨軍隊封鎖上海、長江口、浙江及東海的基地。

    ——1950年5月至8月:萬山群島戰役。解放軍海軍第一次參戰。端掉了台灣國民黨軍隊封鎖廣州、珠江口、廣東沿海的基地。

    ——1950年4月至5月:海南島戰役。韓先楚指揮解放軍陸軍利用原始的木帆船跨海作戰,一舉佔領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使中國避免了第二個台灣,獲得了收復南海諸島的基地。

    1950年至1953年,中國被迫將主要兵力用於抗美援朝。戰爭一結束,中國立即揮兵東南,重新開始因抗美援朝而推遲的打破美蔣封鎖的戰爭。

    ——1954年:解放軍與台灣國民黨軍隊爭奪東海制空權、制海權,擊沉「太平號」。1955年1月18日:攻佔一江山島。2月:收復大陳島,打掉了台灣國民黨軍隊在浙江沿海的最後一個基地。至此,台灣國民黨軍隊對中國大陸的海空封鎖基本被粉碎。

    與此同時,面對金門的福建省的戰備從基礎開始有條不紊全面展開——鷹廈鐵路1953年開始勘探設計,1954年全線施工,1957年底竣工,1958年1月通車,1958年夏解放軍大舉入閩,7月與台灣國民黨軍隊激烈空戰爭奪制空權,8月23日大規模炮擊金門。

    美蔣對中國大陸的海空軍事封鎖就是這樣被毛澤東指揮的軍隊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地逐步粉碎的。封鎖中國的包圍圈就是這樣被毛澤東領導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不仰仗別人、經過數年的血腥戰鬥一寸一寸地掃除的。(這些歷史事實足以證明一切污衊毛澤東「閉關鎖國」、「封閉半封閉」、「拒絕對外開放」的人全是恬不知恥的大騙子。)

    毛澤東領導中國邊打仗邊建設。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還如火如荼就已經開始裁軍。1952年中國財政預算中軍費比例從1951年的50%下降到33%——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經濟建設開支超過軍費開支的局面。(國民黨的「黃金十年」中軍費開支一直占國家預算的80%,但基本用於「剿共」而不是建立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對外則「絕對不抵抗」。)

    1953年中國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年順利完成。兩年之後,1959年中蘇關係破裂,「一邊倒」從此結束——中國向蘇聯「一邊倒」共10年(1949~1959)。在這10年中,中國真正用於和平建設時間只有一個五年計劃加兩年(1953~1959)。也就是說,毛澤東僅僅用了10年的時間、一個五年計劃加兩年的建設,便使中國徹底擺脫了1945年冷戰剛開始時面對超級大國的擺布肢解毫無反抗能力的悲慘處境,改變了中國1949年不得不夾在兩大超級大國當中「兩害相衡取其輕」的無奈地位,硬是在一個農業古國中從無到有建立起了足以抗衡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兩面夾擊的起碼實力,使中國從此能夠不再受制於任何一個超級大國,開始走上擺脫冷戰主宰的坦途。(這樣的成果,這樣的效率,靠「市場經濟」加「民營企業家」能做到否?)

    毛澤東的「一邊倒」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鬥爭方式。其結果不是削弱了中國的獨立性,而是加強了中國的獨立性;不是危害了中國的民族利益,而是維護了中國的民族利益。 摘自【如何看待毛澤東時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6: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