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院士」5000元 誰在大賣院士與教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4-2 0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04月01日08:36  中國青年報   

  78歲的南昌洪都集團退休幹部龔秋聲在2012年6月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發件人自稱姓張,是國際科學研究院北京辦事處的一名主任。張主任告訴他,國際科學研究院是美國獨立註冊、政府資助的國際科學界榮譽性及科研諮詢機構,2007年在北京成立辦事處。今年分配給中國的僅有兩個院士名額,這比去年中科院增選51位院士名額還要少得多,並邀請他參評今年的院士。

  這名每月退休金1646元的老工程師一直自詡為民間科學家,先後申報過20多項專利。他將個人資料發了過去,很快,便被通知「評選上」了。

  同時被告知的是,「需要交5000元通聯費」。匯去通聯費后不久,龔秋聲收到了一本院士聘書和一本證書,都蓋著「國際科學研究院」的大紅印章,註明頒發於2012年6月。聘書上寫著「龔秋聲同志:茲特聘您為國際科學研究院院士」;證書上則貼著龔秋聲的照片,並蓋有鋼印。

  就是這個聽起來似乎比中國科學院還要高一個級別的「國際科學研究院」,經記者調查發現存在諸多疑點:其聲稱的上級單位美國科學促進會表示與其並無關係,而成為客座教授或院士,似乎只需要交納幾千元的「通聯費」。

  明碼標價的「院士」和「客座教授」

  長沙理工大學教授歐陽培受聘為「院士」的過程幾乎與龔秋聲完全相同。早在2007年,他就收到了一封來自國際科學研究院的郵件,在交過4000餘元「管理諮詢費」后,他便成了這個研究院的「客座教授」。

  2012年11月,國際科學研究院又發電子郵件給他,稱「美國總院」每年「新增7~8名院士,今年要在北京成立分院,特在中國增補兩個院士名額,歡迎他申報。不久后,他便收到了與龔秋聲一樣的聘書和證書。

  在加入國際科學研究院的5年裡,歐陽培每年都受邀參加該院舉辦的活動,一般都是在北京某酒店裡舉辦2~3天的論壇,要交1000~2000元的會務費,而往返北京的交通費、住宿費則都是自己負擔。

  記者看到,在「國際科學研究院」官方網站的「簡介」中,稱該研究院有特聘客座教授57名;在網站公布的「人才隊伍」名單中,則有客座教授217名。

  當記者致電國際科學研究院北京辦事處求證時,對方表示,研究院現在已經有近1000名研究人員受聘,網站上只公布了一部分,因為「一些老師自己有要求,不希望公開,比如一些企業里的老師」。

  而針對如何能成為研究員或客座教授的問題,對方則說:「有名額的時候才能辦,沒名額的時候,交了通聯費也辦不了。得把材料發過來,我們這邊看了,覺得還可以,才讓您受聘。」

  在2011年,一則名為《關於2011年增補「客座教授/研究員」的通知》的「國際科學研究院」紅頭文件中稱,「經國際科學研究院研究決定,2011年增補客座教授32名,目前籌備聘任工作已全面展開。」其中提到了「客座教授」需繳納通聯經費1900元,「研究員」需繳納通聯費1300元,「均為終身制」;「申請地方行業分院或示範基地,則需繳納一次性管理費用8600元」。

  2012年10月,被曝出畢業於野雞大學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微博]商學院[微博]副教授杜文忠(見本報2012年10月22日報道《桂林一高校副教授被指「野雞大學」畢業》),其簡歷中的一個頭銜便是「國際科學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杜文忠稱,他是被邀請為「終身研究員」的,自己並未為此付費。

  北京辦事處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證實,杜文忠的確為終身研究員。

  而當記者以普通諮詢者身份致電該院北京辦事處時,對方則表示,目前正在開展客座教授、首席專家的申報,今年新增補了10個名額,現在還有幾個名額空缺,「只要提交個人資料就能參評,需一次性繳納幾千元的通聯費」。

  這名工作人員還透露,以後參加研究院組織的活動都需要自己繳納會務費,「比如會務費是五六千元,您有些承擔不起的話,還可以向院里申請活動經費補貼。」

  魚龍混雜的「分院」

  「國際科學研究院」不僅「聘請」客座教授、院士,還在全國各地發展「分院」。

  其官方網站稱,目前,全國共有教育、醫療、經濟管理、工業、企業、文化等分院32所,在「下屬機構」一欄里,列出了已經建成的10個分院。其中,華東分院只有一個院長,沒有任何具體機構說明;生態科學遼寧分院有3個研究所、1個基地,其提供的網站域名卻無法打開;其他幾家「分院」單從名稱上看就很難和「科學研究」聯繫到一起,比如黃岡東諾職校、山西潤禾環保工程集團、貴州西南國際商務認證培訓中心、廣州萬欣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濟南協和肝病醫院、青島濟青中醫醫院、常州大康保健藥品有限公司,等等。

  這些「分院」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其中一家分院——河南沁陽環保分院的負責人榮一發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與該院院士、客座教授評選類似的程序,交完錢后,資質就拿到了。

  「當時交了3500元手續費,就成為了分院。」榮一發說,此後,該公司每年都會收到兩三次參加講座、評審的邀請函,但「因為太忙,從來沒有去過」。2012年,該負責人又收到國際科學研究院的通知,稱正在評選院士,只有3個名額,要交通聯費幾萬元。「我覺得不靠譜,還在考慮中。」

  而當記者聯繫上「江蘇分院」常州大康保健藥品有限公司時,其75歲的負責人錢康南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已經關張,加入分院「是很多年前的事,大概2008、2009年」,只交了800多元錢。「當時國際科學研究院聯繫到我,說如果我們要搞健康產業的項目,就打報告給他們審查,他們就會批准我們成為研究院分院。後來我們打了一個報告,他們發了一個函給我們,蓋了一個公章。當時交了800多塊錢,後來每年也不用再交錢了。」

  同樣,國際科學研究院也曾聯繫過錢康南,稱交1000多元錢就可以成為院士。「但是我不要這些啊,我就要那個國際科學研究院的公函就可以了。」錢康南說,「研究院也沒有給過經費和資料,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我也不參加了。」

  不存在的「美國總部」

  錢康南還記得,國際科學研究院在邀請他加入時,「說他們的院長是美國副總統,叫戈爾,在北京海淀區有辦事處,每年專門組織開會、活動,還有科研項目、報銷經費。」

  與錢康南所獲得的信息一樣,「國際科學研究院」的官方網站介紹道,國際科學研究院於1999年5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成立,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直屬主管單位,在86個國家設立直屬機構和辦事處,每3年換一屆院長,現任院長是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前副總統艾爾·戈爾,總院地址在美國紐約曼哈頓62街32號。

  然而,記者搜索紐約市地圖發現,曼哈頓分別有西62街和東62街,但在西62街和東62街都沒有32號,更不存在所謂的「國際科學研究院」。

  中國青年報記者通過郵件與該院聲稱的「主管單位」美國科學促進會取得了聯繫,對方則回復稱,「美國科學促進會與這家機構沒有任何關係」。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作為一個「國際機構」,其英文名稱竟出現兩個版本。

  在龔秋聲提供的2012年6月國際科學研究院頒發的「院士」聘書上,紅色印章上的英文名稱竟然是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而非官方網站上的則是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其院士證書上印的「注意事項」的英文翻譯更是十分荒唐,如「本證書只限本人使用」被譯成「I only use this certificate」。

  背後的收錢機構

  在2008年成為「分院」后,錢康南還拿著國際科學研究院提供的北京辦事處地址,專門去找了一趟。「結果發現這個海淀區的地址根本沒有人,找來找去都沒有人,電話也打不通,我當時就覺得這個事情不太確切,就基本放棄了。」錢康南稱,「後來,他們主動給我打過電話,說辦事點還沒有正式確定,後來又說他們辦事處搬到朝陽區了。」

  據國際科學研究院的官方網站介紹,國際科學研究院北京辦事處2007年6月成立,是國際科學研究院二級單位,是受國家多部委指導監管工作的獨立綜合性科研調研機構,與國家多個直屬科研單位是共建單位。

  記者查詢工商備案資料發現,這個辦事處提供的註冊號110108011197864,隸屬於一家名為五洲博凱(北京)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個人獨資企業,於2008年註冊,註冊資本為3萬元,其提供的地址為「北京市丰台區小井村290號4號(平房)」。

  可以佐證這一點的是,在《關於2011年增補「客座教授/研究員」的通知》中,可以看到,收款單位正是「五洲博凱(北京)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我們不接受採訪,有好幾家媒體都要找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安排。」當記者聯繫自稱為國際科學研究院北京辦事處外聯部負責人的張姓主任時,對方如此回應。記者發去採訪函后,這名張主任以「領導出國或出差」為由,一直拒絕接受採訪。張姓主任稱,該院每年一般會舉辦3次活動,有活動時會通知媒體記者,並詢問:「你們媒體的報價是多少?」

  而當記者來到其官方網站上提供的北京辦事處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光南里1號龍輝大廈時,發現整個13層並不存在這家單位。大廈前台工作人員表示,此前在分揀信件時曾經見過這家單位的名字,「但這段時間都沒見過,可能是搬走了」。

  張主任告訴記者,「我們有4個辦公地點,工作人員共44人,其中外聯部有12個工作人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