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Google拯救瀕危失傳語言

[複製鏈接]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19 2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Google拯救瀕危失傳語言

【本報綜合報道】Google前日推出一個「瀕危語言計劃」(Endangered Languages Project),

讓人們可透過網站搜尋及分享瀕危語言最新和最詳盡的資料,希望挽救全球近三千多種瀕臨失傳的

語言,當中包括僅有九千人懂得的香港手語。

香港手語為瀕危語言之一

Google聯同近三十個機構組成「語言多樣化聯盟」推出網上平台,希望推動有關瀕危語言的資訊交

流,拯救美國西南部原住民納瓦霍語(Navajo)及西班牙阿拉龔斯語(Aragonese)等瀕危語言。

香港手語亦為瀕臨失傳語言之一,只有九千人懂得;亞馬遜一種名為Bare的語言更僅餘兩人能說。

Google指出,全球現今約有近七千種通用語言,但料逾半將在本世紀末消失。該網上平台可讓使

用者分享文字、短片、相片和聲音檔等,盼為瀕危語言重新注入動力。

本文連結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 ... 0719/00180_005.html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沙發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2 21: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2-7-22 22:02 編輯

漢字,到底怎樣的才算漢字? 漢字,漢字有漢字的原則和原理,脫離了原則、原理的還能算是漢字?

文字的出現擺脫不了民族的形成性質,創造文字亦不能脫離民族性。

歐洲古代是以語言相同而結合成族,是單一性的民族,以言創文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最元始的方法。

漢族的形成是從炎、黃兩部族結盟後戰敗蚩尤而形成,按語言的自然規律來看,兩大江河流域的兩部族語言必不相同,

歐洲式的以言創文不適合結盟的組合性民族,所以,倉頡造字是以形象化、思維化造字,我們不必爭論倉頡造字傳說的

真實性,漢字的確是思維概念下造出來的文字。從歷史上看,當時的漢字只有共用之意而沒有共用之音,是語不通而文

可通的現象。歷史的前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很多周邊的民族加盟而形成了今天的情況,不少的加盟民族有本身的語

言而沒有本身的文字,長久以來都是使用漢字,所以說,漢字能容天下語、漢字能為天下用,這就漢字的原則和原理。

或許有人說,形音字也是從語音造出來的文字。以言創字雖是元始,卻是最簡單而直接的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字

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漢字亦會採用簡單而直接的造字方式,以言創字。但是以言創出來的漢字卻加上「形」的概念,

而「音」只是造這字的當時當地之音,也沒有如拼音文字那樣標準地表達出來,到底其「音」原來是怎樣的?沒有人知道,

而且這個形音字在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讀音。所以形音字的「音」只是假設的、虛擬的,反而我們看「形」而知所屬,

「形」才是這字的真實性,故此形音字始終擺脫不了漢字的思維概念的造字原則。我們不可能把虛的看成道理而忽略了

真實的一面。

現在大陸的「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為多個本來用漢字的少數民族創造新的民族字,

這是漢文化奸細所為!違背了漢字能容天下語的原則。我們看看《國家語言文字法》,再看看各地方政府的實際措施,,

不難看出各地的方言被打壓下去,有的面臨消亡。這都是搞單一化的後果。

到底漢字應向何方發展? 漢字應朝更多語言可使用漢字的發展方向,重新形成更大的更新的漢字文化圈,

這才是漢字的方向。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3 09:21 | 只看該作者
好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4 10:5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西南邊陲,很多少數民族與東南亞的民族有連帶關係,這些民族語言亦非常接近。

如果實行開拓更多語言使用漢字研究的話,不難影響到東南亞地區的民族,新的文化圈亦會由此而慢慢地形成。

漢字是單音節的文字,不過這只是常理,並不是必然的。漢字在日語裡常會出現雙音節現象,所以漢字是容許多音節的。

有位美國華僑教孫女學漢字,他把「門」讀成英語「door」,由此可見漢字對語言的兼容性,為何我們不利用而橫加削弱?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語言極不統一,但從沒有因為語言而發生分裂和戰爭,也沒有影響統治和交流,官員依然可派遣各地、

商賈依舊川州過省、各地學子還是會上京趕考,這都是秦始皇的官話制度下的和諧與兼容,為何現在大陸那麼怕方言?費解!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5
shanren 發表於 2012-7-26 04:51 | 只看該作者
隨著交通和通訊的迅速發展,小語種、方言的消失是無法阻擋的,因為多少年來造成這些小語種和方言的,就是交通閉塞,通訊手段落後。 我回老家,發現老家的年輕人們都說本地方言都已經變調了,家鄉周圍方圓幾十里的那些小地方話,當地年輕人說得還不如我這個外來戶。再過上幾十年,估計我的家鄉話也就被普通話「同化」掉了。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7 22:34 | 只看該作者
shanren 發表於 2012-7-26 04:51
隨著交通和通訊的迅速發展,小語種、方言的消失是無法阻擋的,因為多少年來造成這些小語種和方言的,就是交 ...

語言本身就極不穩定的,語言會有揉合亦有分異。

方言並不是單純地指音不同,辭彙習慣、辭彙意思不同亦算在內。

語言極具群體性、地域性、時間性,這是語言的自然規律。

明朝的官話是北京話,清朝入關後一切用明制,官話亦不例外,

可是我們亦知道明官話與清官話有明顯的不同。今天的北京話亦與民初時亦有所不同,

這可能是我們常說的代溝的一種吧。

秦始皇制定官話制度而不統一語言,可能他明白到語言根本不可能受控制;

世界上也沒有一種文字可以控制著語言的,所有國家、所有民族都會有方言俚語。

香港人說普通話很難聽,這是現在的事實,回歸後實行二文三語(英文、中文;英語、粵語、普通話)教育,

普通話定為必修科目,假以時日,我們的下一代的普通話亦會有所提升。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摧毀方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7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8-6 22:36 | 只看該作者
普通話,何為標準的普通話? 到現在為止,的確沒有一套明確而細緻的指引。

我們先看看何為白話文。

文言文,是純思維概念的文體,是與語言習慣完全不同的文體;

明清小說的盛行,創出非常接近語言習慣的文體,這就是我們說的白話文了。

從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明顯分野標準來反觀地看,普通話應該以北京音、以接近白話文的書面習慣作為標準。

從這種標準來看,北京話並不是普通話,只算是方言,以京話的「兒」音化習慣入文的話,不算是好文章!

在這裡為普通話而爭議的人到底有幾人能能說出標準的普通話? 有新疆人說,他們說的普通話比北京人更

標準。我覺得他們並不自大,因為他們說的並不會帶有北京方言的習慣,更接近白話文的書面語的習慣。

文字的載體是人,是人的大腦記憶。而文是記錄人的思想概念而不是人的語言,因為語言與寫作根本上是

在人的大腦不同區域下運作進行的,是有著明顯的分別,說粵語的人比較容易地理解到語、文的分別。

專家,並不是說他們會比別人更正確,而是比別人錯得更道理化而已。霍金為「上帝粒子」而道歉,

這說明他自己推翻了自己過去的錯誤道理,同樣地體現出偉大的專家與偽專家的分野。

語言極難人為地達到標準化的統一與不變,語言的自然規律還是自然地發展和改變的,天不可違!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8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8-21 22:42 | 只看該作者
方言俚語並不是單純指發音問題,包括著很多方面的,語言的音、意和習慣極具地方色彩的都是方言俚語的分別。

這是語言的自然規律(群體性、地域性、時間性)的自然現象,根本無法人為地控制不變的,所有國家、民族都存在方言俚語。

下面轉貼東方日報一篇文章,或可證明你的無知與固執。

兩岸三地情:兩岸詞典理解對方過去由於長期以來兩岸的生活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上也有了差異,隨著兩岸日益頻繁的來往,要發揮正面的溝通效果,不因誤解而結合,更不至於因了解而分離,在兩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文化總會出版了第一本《兩岸常用詞典》,馬英九親臨主持發行儀式。
馬英九對於兩岸文字的差異別有獨到見解,例如他主張「視正書簡」就是能看懂繁體字、書寫簡體字,以推廣文化教育,但也引來拋棄了中華文化的嚴厲批評。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兩岸的語言隔閡,不必刻意要哪一方立刻改變,也不能要求任何一方放棄使用多年的習慣,透過《兩岸常用詞典》的交流得以解決問題。
馬英九對繁體、簡體字有其堅持與看法,他說不能容忍我們使用了幾千年的文字稱為「繁體字」,「正體字」才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完全沒有任何政治考慮,純粹是中華文化本位。台灣的觀光風景名勝地區的商店為了招徠陸客將招牌增加簡體字,其實兩岸民眾都要學習看懂繁簡字,就無所謂文字的紛爭。
兩岸用語方面,無疑有很大的不同,意思往往南轅北轍,如大陸叫「皮包公司」,台灣叫「空頭公司」;大陸的「唱白臉」,台灣稱「扮黑臉」;而台灣稱「扮白臉」,在大陸又變成「唱紅臉」的意思。台灣稱「號子」表示券商、證券行,而大陸則是意指「看守所」、「監獄」,大陸的「上崗、下崗」,台灣稱為「就業、失業」。
其實兩岸的語言也在融合中,如台灣常說的「共識」、「很棒」,在大陸也成口頭語,「水平」與「水準」的說法也在交融中,《兩岸常用詞典》的面世,正是「正簡並陳、各取所需」,「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為兩岸深化交流做出貢獻。
江素惠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9
 樓主|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8-23 22:08 | 只看該作者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

「白話文是記錄語言的文體」、「文言文太落後了」........

錢玄同說,「我手寫我口」

到底真的如此嗎?

我說過,漢字不是從語言衍生的文字,漢字由思維概念產生出來的文字,而漢字的記錄自然不會記錄語言,

而是記錄人的思維和意思了。

過去的人認為文字是記錄語言,是對人體學理解不足而被表面現象所蒙蔽,但放在今天再說這種話,明顯落後了。

人的說話和寫作,從現在對人體大腦的了解,是在不同的區域進行,根本是兩回事,不可同一而論。

文言文是完全脫離語言方式的文體,而白話文不是在大腦的語言區域運作下寫出來,只能說是接近語言模式的文體。

所以說,「我手寫我口」是偽題目,是想當然下的錯得道理。

從人體大腦的運作的了解,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不管是從語言衍生的文字或是思維概念所產生的文字,都沒有太大的分別,文章始終都是記錄人的思維和意思而不是語言。

在這裡,很多網友用粵語的模式寫出來,只能說是他們不按共識的文法寫作而已,也不是寫他口中之言。

白話文並不只在五四運動才出現的文體,施耐庵的《水滸傳》就是當時的白話文體的小說,如果有清版或民初版,書面是印著《白話水滸傳》。

我們也可從《水滸傳》看到語言的改變。

廣州人要寫出標準書面語的文章,這就與古化的人寫文言文一樣,文不帶語!

自古以來,漢字獨立於語言而自成為一個獨立系統,而漢文(不管是文言文或白話文)也是與語言有別的思維性文體,現在看來,完全符合現代人體學的大腦運作的理論,看來並不是落後的,而是切實的。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