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長篇連載 - 張天師的興起與沒落

[複製鏈接]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5-22 18: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漢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僅26歲的原重慶市江洲縣縣委書記張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辭職申請。
   這件事對於朝廷來說,是件小事。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說,卻是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張陵,字輔漢,祖籍江蘇省豐縣,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傳為西漢賢相張良的八世孫。從這一點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過硬的。
   和所有後來有出息的人一樣,張陵從小就顯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七歲時就精通《道德經》,而且「天文地理河圖洛書無不通曉」!這就很了不起了,請問在座的看官,你們年紀也是一大把了,有哪個敢拍胸脯,說自己「粗通」《道德經》?
   當時還沒有興科舉考試,但朝廷也有自己的辦法,叫「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也就是讓地方上的三老四少,看看自己周圍有沒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如果有,就推薦給朝廷做官。張陵讀《道德經》讀出了名,於是給推薦上去當了縣級領導幹部。這也是在漢朝,道家仍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是在明清,道家式微之時,張陵如果還想做官,精通《道德經》,甚至再加上《南華經》也沒有用。人們要的是儒家學說,精通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了。
   張陵棄官之後,沒有回他的家鄉江蘇省,而是到了洛陽附近的北邙山隱居,學習長生之道。他這一行為的動機頗令人懷疑:北邙山是在洛陽旁邊,這洛陽是個什麼地方?東漢中央政府的首都!所以當時不少人議論紛紛,認為他嫌縣官太小,動心思想走「終南捷徑」。朝廷聽到這種議論,派人去徵召他,封他另一個官位:博士。這個官相當於孫悟空的齊天大聖,聽起來好聽,其實沒有什麼實權,純屬安慰性質。
   張陵堅決地說:NO!我不去!原因呢?病了!
  
   你一個煉丹修行的人還會生病?蒙誰啊你?當時在位的是漢章帝,脾氣不太好,一看他不識抬舉,也就懶得理他了。
  
   但後來發生了很多異事, 據說,張陵在修鍊時,天降一隻白虎,銜神符送到他的坐榻旁。又有人說,他得到了黃帝九鼎丹經,修鍊成仙丹,服食之後,獲得了分身隱形的特異功能:明明是坐著和你聊天,一站起來,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你一個人在那裡目瞪口呆!
   在一個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早上,有人看到他優哉游哉地泛舟池上,正讚歎這老道士真會享受之時,走到堂前,卻發現他正認真地坐在蒲團上念經;到底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於是跑去問別人,別人卻說,不會吧?剛才還看到他在客廳里陪客人說話呢,哪裡在划什麼船?大家摸不著頭腦,一時都跑出去看,誰知剛出門,迎面碰上老道士正策杖衣葛,吟詠著看花而回!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張老師已經修鍊成功了!
  
   消息傳到洛陽,此時漢章帝已經駕崩,即位的是漢和帝,聽名字就知道這老兄為人和氣。漢和帝一聽,什麼?有神仙?心中大喜,對他那分身隱形的道術更是垂涎三尺。你想,如果學會這種道術,當皇帝是一個多麼快樂的職業啊?——漢和帝A嚴肅地在金鑾殿和大臣們討論國家大事,漢和帝B卻在後宮裡和佳麗們風流快活;而與此同時,漢和帝C正在翰林院里和文人學士們進行愉快的文學探討;漢和帝D分花拂柳,帶著幾個小太監在御花園裡欣賞大好春光!
   想到這裡,漢和帝不敢怠慢,下旨:封張陵太傅之職,進冀縣侯!
  
   太傅大家都懂得,這是三公之一,屬於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級的官職。至於冀縣侯這個爵位,我們這裡要岔開一筆講解一下歷史知識。
   關羽當年投降曹操,被漢獻帝封為「漢壽亭侯」,後人多以為「漢」是朝代名,「壽亭侯」才是爵位名。這一認識深入民間,以致後來造假古董的還鑄了不少「壽亭侯印」的印信。結果被行家一眼看穿,貽笑大方。
   漢時規定,十里一「亭」,十亭一「鄉」;萬戶以上,或不滿萬戶,為「縣」。封侯的時候,看功勞的大小,初等的封「亭侯」,高一級的再封「鄉侯」,再高一級的封「縣侯 ,最厲害的封「郡侯」。關羽只是初建功勛,故只能封「亭侯」,他名義上的封地叫「漢壽亭」,所以叫「漢壽亭侯」。
   再看看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立下蓋世的功業,他的爵位是什麼?武鄉侯!各位觀眾請注意:「鄉侯」而已!
  
   所以說,漢和帝封張陵為「冀縣侯」,那是下了大本錢的

據史書記載,此時的張陵,並非孤身一人。
  
   早在被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之後,當縣官之前,張陵曾經在太學呆過一段時間。漢代的太學,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黨校,官員們的搖籃。張陵在太學時,忽有一天,喟然嘆曰:「轉眼一瞬間,時光飛逝如電!就算你當了一百年的總理一級的官員,還不是終有一天會死翹翹?」
   類似的感慨孫悟空當年也曾經有過。男兒生在世間,如果要說有什麼終極願望的話,第一應該是長生不老。——所以有「修仙之術」!第二應該是家財萬貫。——所以有「煉金之術」!如果還有第三,應該就是左擁右抱了!——所以才有 「房中之術」!但種種技術,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點長生不老,否則一切終有一天還是會化為無有,這一點張陵看得很清楚。
   他這一聲喟嘆,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他的一個黨校同學,姓王名長。
   王長聽了他這番話,對他的見解大為佩服!於是,也不管同學不同學的,乾脆就拜他為師,成為張陵的第一個弟子。在以後的日子中,王長忠心耿耿地陪伴著張陵,走完了漫漫的修仙之路。
   所以,當漢和帝的詔書傳達到北邙山之後,師徒倆一合計:這太傅聽起來好聽,不過是個國家主席一樣的名譽職位,有總理大么?再說了,就算是總理,在俺們這些修仙之人眼裡,算得了什麼?
   張陵又一次堅決地說:NO!原因呢?還是一樣:病了!
  
   漢和帝心中這個鬱悶啊!他是個溫和的,優柔寡斷的皇帝,遇到這種情況一時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放棄吧,實在捨不得!不放棄呢?又想不出別的辦法。怎麼辦呢?
  
   如果換成後世的皇帝,有兩個簡單的辦法可以供他參考:
  
   一是明世宗的做法,他也遇到個道士,叫陶仲文。此人利用男兒的第三種願望來巴結皇帝——獻房中之術。皇帝一試,龍顏大悅,像這樣的仙人上哪兒找去?於是,趕緊封他為「神霄紫府闡范保國宏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哎喲我的手指累的!),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少傅少保、禮部尚書、恭誠伯。報酬方面,兼支大學士祿,賞賜至銀十萬兩,其它服飾用品之類無算。
   和明世宗相比,漢和帝的「太傅之職,進冀縣侯」簡直就像打發叫花子!而且,除了這些實在的東西,虛的那一套明世宗也是做足了的,「見則與上同坐綉墩,君臣迎送,必於門庭握手方別!」所以陶仲文老道士死心塌地跟著明世宗,直到81歲老死為止。——雖然這個81歲就死了,對於神仙來說是早了一點。
  
   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還有後來清康熙帝的辦法:
   清兵入關后,漢族的文人學士紛紛往山裡躲。皇帝一看犯了脾氣,你要躲?我偏偏要你出來做官!
   當時有個著名的文人兼一代名醫叫傅青主,接到聖旨就是不出來!原因呢?和張陵一樣:病了!
   康熙帝哪裡肯信!這麼容易就病了,這還叫天下第一名醫啊?下旨:抬也要給我抬來!
   於是地方官不敢怠慢,弄副擔架,幾個膀大腰圓的差役一摁,硬把他往京城裡抬!可憐的傅青主文弱書生一個,其實沒有後來梁羽生替他吹噓的那一身功夫。實在沒有辦法,心一橫,乘人不注意,掙脫往地上一撞!這下可好,頭上一個大大的窟窿,咕嘟咕嘟往外冒鮮血!把隨行的人嚇壞了,趕緊上報給康熙帝。
   康熙帝一聽,什麼?這下真的病啦?得了吧,算你有種!這才放了傅青主,隨他往什麼山躲去吧!
  
   漢和帝沒有明世宗那麼大方,又沒有清康熙帝那麼野蠻。無奈之下,只好採用消極的辦法:派人拿了張「封張陵太傅之職,進冀縣侯」的詔書一次一次往北邙山跑,前前後後共跑了三次!後來弄得傳旨的官員見了張陵都覺得怪不好意思!
   張陵和王長一看也覺得頭痛:這皇帝還真和咱們杠上了!
   估計他們心頭還是有些犯嘀咕,這一次又一次的,萬一有天皇上發火了,學起順治帝,點三千鐵甲御林軍前來,張陵再多的分身也不夠用啊?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師徒倆連夜起身,兼途趕往偏遠的江西省,在一個叫雲錦山的地方落下腳跟。這雲錦山,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龍—虎—山!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道觀,道觀里住著個老道士。老道士對小道士說:
   ——「千萬不可以打開伏魔殿下面那個地洞,否則有大麻煩!」
  
   這座山叫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山裡的道觀叫上清宮,老道士就是歷代的祖師張天師,小道士呢,就是以後要繼承「天師」這一頭銜的下一代小張天師。
  
   大宋仁宗嘉佑年間,有個洪太尉奉聖旨來到龍虎山,此人是個狐假虎威的角色。在山上時,被一些虛擬的虎啊蛇啊之類的嚇得魂不附體,回到山下的上清宮裡,卻把欽差的架子擺個十足十!他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硬要打開伏魔殿下的地洞一看。
   張天師不在家,手下其他道士又不敢得罪他。結果,放出了鎮壓在洞里的一百單八個魔君!在北宋末期,上演了一出「只為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現奇雄」的英雄史詩劇——水滸!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區南郊二十公里處,屬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我沒有去過那裡,從圖片上看,這個地方岩石是褐紅色的砂岩。千崖萬壑,奇峰迭起。山間綠樹如萌,山下清泉潺潺。《水滸》中贊曰:「千峰竟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羅倒掛」。這幾句話倒不誇張,現在看圖片也看得出幾分來。
   天下名山僧佔多,道教雖然具有本土優勢,守住的卻只有寥寥幾座,著名的有所謂的「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鶴鳴山,安徽齊雲山。——也有人在「四大」中排入四川青城山,替下了四川鶴鳴山。四川人有句話說:肉爛在鍋裡頭!所以我並不在意鶴鳴山或青城山哪一個入選。但如果是前者入選的話,本文的主角張陵先生將會比較欣慰,因為這樣一來,四大名山中,至少有兩個和他有著直接的關係!
  
   據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記載,張陵和王長來到雲錦山之前,遇到一個繡衣童子,口授給他們兩句真言:「左龍並右虎,其中有天府」。如果是一般的人,如宋江、魯智深等,也曾經接到過大量這樣的真言,但無一例外都百思不得其解,問神仙,神仙卻賣關子不說!只好自我安慰:「其中自有玄機,日後自知!」結果,等「日後自知」了,霉也倒過了!——我看古小說時,很為神仙們的這種無聊遊戲感到鬱悶!
   好在這次遇到的是張陵,本身就是一個候補神仙。所以,雖然童子不說,他也毫不介意,知道這是神仙們應該遵守的規矩。果然,走不了幾天,到了龍虎山,一看,恍然大悟!
   ——謂王長曰:「左龍右虎,莫非此地乎?『府』者,藏也,或有秘書藏於此地。」
   馮夢龍的說法有個大BUG!因為按馮的敘述,龍虎山的得名在張陵到來之前。其實,據所有的道教正史記載,這龍虎山的得名,正是因為張陵後來在此山中的作為而才擁有的。
  
   張陵和弟子於是就在這雲錦山中住了下來。荒山野嶺,生活怎麼辦?沒有關係,神仙們早就考慮周全。張陵王長「恰好」在山頂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石洞,石洞「恰好」有兩扇天然生成的石門。更重要的是,石洞里「恰好」像花果山水簾洞一樣,石桌石椅石碗石盆等一應生活設施俱全!
   只是石桌上沒有擺上石米石肉石魚,而是擺著一本書,上面金光閃閃八個大字:《黃帝九鼎太清丹經》!
   張陵以手加額,道聲「慚愧」!師徒倆便日夜研習這本修仙的參考手冊。並且按照書中所說的方程式和配方,架起了一應試驗設備,如丹爐、銅鼎、坩堝、天平、燒杯、試管、酒精燈之類。一切具備之後,師徒倆穿上白大褂,日夜不停地忙著研製仙丹靈藥!
   然後就出現了若干奇迹:
   第一年,出現了第一個成功的預兆:紅光滿室!
   第二年,出現了第二個更好的兆頭:天降一隻青龍,一隻白虎,來護衛他們的丹鼎。
   這說明丹快要煉成了!——眾所周知,仙丹這個東西,奪天地之精氣,取陰陽之變化。世間一切邪魔外道,無不垂涎三尺,躲在一旁盤算著下手搶奪!仙丹之於道家,正如經卷之於佛家。唐僧師徒取經歸來后,在通天河畔,也曾經有無數陰魔試圖搶奪經卷,但孫悟空一條棍子在手,誰敢上前?陰魔們折騰了一晚上,無功而返。張陵和王長沒有孫悟空的本事,神仙們當然體諒到了這一點,所以特地派了青龍白虎來保護。
   ——正因為如此,從此這座山才改名叫「龍虎山」!
  
   眼看仙丹成功在即,張陵王長欣喜萬分。但就在這時,卻出現了一個簡單的,卻難以克服的困難!

(四)
  
   什麼困難呢?很簡單:沒有錢了!
  
   煉丹這項工作,聽起來很浪漫,花費其實很大。簡單統計一下就需要以下原材料:汞、硫 、碳、錫、鉛、銅、金、銀、砒霜、石英、紫石英、丹砂、雄黃、雌黃等等,如果算到完總共要60多種!其中最大宗的消耗品是硃砂——水銀的原生礦。你如果經常看香港鬼片的話,對硃砂和道士們的密切關係應該有深刻的印象。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花錢的!張陵王長的實驗工作一干就是幾年,這買硃砂的錢從哪裡來?很明顯的,張陵當時並沒有學會點金之術。那是正牌的神仙,如呂洞賓之類,才能具備的高級功夫。而當時的張陵,估計頂多相當於魔法學院五年級的哈里波特的水平:會隱身法、分身術,可能還會辟穀之術。也就是說,他可以長時間不需要吃飯,或者只略吃些神仙們喜歡的黃精、茯苓之類就可以度日。但弟子王長是否也具有相等的能力呢?後人對此多抱懷疑態度。這就是說,在張陵的日常開銷中,可能還不得不加上「糧食」一項。
   銀子!山珍海味離不開鹽,走遍天下離不了錢!張陵從事著高尚的修仙事業,現在卻為這沾滿銅臭的俗事傷透了腦筋!沒有經濟來源,眼見得丹爐的火苗慢慢熄滅,瓮中的穀子也漸漸見底!龍虎山那年頭有幾個人?就算有幾個獵戶樵夫,別人也不見得因為你會分身術,就每天提供你兩斗米吧?
   ——什麼?用隱身法去偷?得了吧你!嶗山道士的結局你總該聽說過吧?
  
   到最後,張陵和王長面臨一個重大的選擇:放棄,或是離開!
  
   獨立龍虎山頂,天風浩然,吹得寬大的袍袖獵獵作響。腳下是深谷空闊,林深木茂;頭頂是朗朗長空,雲舒雲卷。一代聖哲張陵,經過苦苦的思索,把他深邃的眼光,投向了西南方遙遠的地平線......
  
   史料記載,當時的西南蜀地(今四川、重慶一帶)一帶,「民風淳厚」。張陵在那裡當過幾年縣官,對這一點印象很深刻。所謂「民風淳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都挺老實的。這「老實」兩個字,是個兩面翻的詞語。往好的那一面說,是「善良」;往不好的那面一翻,就成了一個「笨」字,容易上當,好騙!該項傳統美德四川人到現在也老老實實地保留著,這就是為什麼九十年代「氣功熱」時,四川出了這麼多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大師」!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蜀地,尤其是核心四川盆地,古來號稱「天府之土」。自從戰國時期李冰修築都江堰之後,此地物產豐富,人民殷實。早在西漢時就出過卓文君的老爸卓王孫這種超級富豪。所以,張陵之後幾十年的劉備諸葛亮,千方百計,費盡心思也要把蜀地佔為己有!
   「民風淳厚」,再加上「人民殷實」,翻譯成現代的流行話語就是:人傻,錢多!——就缺個「速來」了!
   想到這裡,張陵不敢怠慢,生怕其他大師們捷足先登,立刻和王長打好包裹,千里迢迢,奔西南方蜀地而去……
  
   當然,後來的道家史書對於此事的記載有些不一樣。他們承認,張陵那年的確放棄了剛經營不久的龍虎山大本營,攜徒眾遷往蜀地。但原因卻不是一般小人猜測的那麼庸俗!真實的原因是,張陵覺得,在西漢時期的四川人,「樸素純厚,易於教化」。一個個都是老實巴交的好人,只可惜缺少好的老師來教化而已。所以,身為日後「天師」的張陵,當然義不容辭,毅然擔任起這一歷史重任,到四川去救人民於蒙昧之中。
  
   關於張陵入蜀的另一種說法是,他當時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神通,可以預知過去未來。因此他預感到:中國廣大腹地一帶,今後將戰亂綿綿。為了避免道家剛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所以才果斷地遷往四川。這一點和後來的蔣委員長不謀而合:外亂逃四川,內亂逃台灣!只可惜台灣當時還是蠻荒之地,且正式被內地人進駐是在三國時期,距離張陵那個時期還有上百年之久!
  
   對於前一種道家的官方解釋,後來學者往往表示謹慎的尊敬!而對於后一種說法,則大多都有些懷疑:就算張陵當時已經具備了「天眼通」的功力,但從漢和帝末年到「桓靈之亂」,中間還要歷經六代君王,足足一個甲子(六十多年)的時間!僅從時間上來看,張陵這一搬家,就顯得實在是太匆忙了一點!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沙發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5-22 18:27 | 只看該作者

(五)
  
   漢順帝永和年間(公元125—144年),張陵率弟子王升等入蜀,落腳點在四川大邑的鶴鳴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縣境內)。據史料記載,張陵生於公元34年,這就是說,他來到鶴鳴山時,年齡可能已經超過一百歲了!
  
   張陵的選擇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作為一個道地的四川土著,在下在成都生活幾十年,自問不是太孤陋寡聞,卻從來沒聽人提起過成都市境內的這座「道教名山」。如果要我來給張陵推薦修鍊的山場,我肯定不會把鶴鳴山排在第一位。
  
   首先,我會向他推薦甘孜州的貢嘎雪山。此山海拔7556米,四川最高峰。號稱「雪山之王」、「瑤池仙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推薦理由: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名宗教的創始人,在正式立教之前,往往都會找個人跡罕至之地,餓其筋骨,勞其體膚。以苦行的方式,達到和上天交流的目的,最終大徹大悟!其中的典範如耶穌基督,他在沙漠中苦行了好一段日子,忍受住了撒旦的種種考驗與折磨!另外我們還可以舉佛祖釋迦牟尼的例子,據《西遊記》記載,他曾經在雪山之頂,修成丈六金身!結果不幸被大鵬金翅鳥的母親——一隻巨型的孔雀一口吸進肚子里!可見,要想在四川找一個修行的地方,貢嘎雪山是最佳的選擇。
  
   其次,我會向他推薦樂山地區的峨眉山。此山海拔3099米,世稱「峨眉天下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推薦理由:峨眉山被佛教佔領是後來的事,在張陵那個年代,佛教的影響還不值一提。作為有先見之明的道教天師,張陵本應該當機立斷,馬上進駐金頂!但很遺憾的是他沒有!後來的歷史發展充分證明了峨眉山的重要性:佛家把它作為四個大本營之一,派重量級的普賢菩薩駐守;武林中的峨眉派自古聲威赫赫,滅絕師太一口倚天劍在手,曾使多少邪魔外道聞風喪膽?還有,看過徐克電影《蜀山》,玩過《仙劍奇俠傳》的朋友們都知道有個神奇的「蜀山派」,派中都是些會御劍飛行的角色,他們的根據地在哪裡?還是峨眉!
  
   實在不行,我們還有第三個選擇——位於阿壩州的九寨溝。總面積約720平方公里,號稱「童話世界」、「人間仙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作為一個愛好旅行的成功人士,您居然沒有到過九寨溝?沒有到過九寨溝,您至少看過九寨溝的風景畫片吧?什麼,連這也沒有?那,《英雄》您總應該看過吧?張藝謀拍的第一部武俠電影?——不要光顧想著裡面的漂亮MM,回憶一下風景:瑤池如碧,兩個劍客在鏡面一般的湖面上,以劍尖點水的方式,輕盈地飛過.;黃葉漫天,高手們衣裾飄飛,在秋高氣朗的日子裡,各持兵器,佇立古木之下,一樹黃葉人如削……這樣的風景,連俗士張藝謀等都不願放過,一次次扛著攝像機往那裡跑,居然被我們的張陵先生輕輕地放過,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綜上所述,我估計,張陵之所以棄蜀中諸名山於不顧,偏偏選擇了鶴鳴山,一定有他不可語人的縝密考量!請大家注意鶴鳴山的地理位置——成都市境內!
  
   鶴鳴山,當時叫「鵠鳴山」。鵠,天鵝也。四川自古很少見到天鵝,且天鵝喜水,愛的是湖泊沼澤,跑到山上去幹什麼?所以,估計這座山上出現的「鵠」,極有可能只是一種白色的大雁。四川人偏在西南一隅,見駱駝言馬背腫,遇到幾隻大雁也高高興興地稱為「天鵝」。恰巧這幾隻天鵝又叫了幾聲,所以乾脆把這山命名為「鵠鳴山」!
   張陵是個見多識廣之人,來到這鵠鳴山,一尋思,不對啊!這裡哪來的天鵝?他走到山後,忽然看到一塊石頭,長得別具一格,像極了一隻引吭高歌的仙鶴!心中大喜,這仙鶴自古以來就是道家的吉祥物嘛!於是便命名這塊大石叫「鶴鳴石」,當然這山自然就改名為「鶴鳴山」!
  
   事情到了後世道士們的嘴裡又變了樣。據他們說,這鶴鳴山中藏著一隻石鶴,極為通靈。只有遇到能夠修道升仙的人經過,它才會長鳴數聲!它的第一次鳴叫,是上古著名神仙廣成子(《封神榜》中使翻天印那位)修鍊成功;第二次鳴叫,就是因為我們文中的主要人物張陵後來升級為張天師;至於第三次,則是由於明朝一個道士修得正果,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張三丰!從此以後,人心不古,石鶴就再也沒有鳴叫過了。
  
   這個傳說的最大意義是,各位朋友今後有空到鶴鳴山遊覽,走著走著,如果突然聽到旁邊的石壁中傳出幾聲尖厲的怪叫,大家不必驚得臉青唇白,更不要拔腿就跑。而是應該保持風度,優雅地,謙虛地對同行的凡夫俗子們說:「不好意思!在下馬上就要白日飛升成仙了!過八百年再見!Bye Bye!」

 (六)
  
   張陵和王長定選定位於川中富庶地區的成都市大邑縣鶴鳴山後,不敢怠慢,立刻展開了辛苦的工作。
  
   一方面,師徒倆穿上白大褂,打開《黃帝九鼎太清丹經》,重設丹爐。空寂已久的鶴鳴山上,又一次出現了人間煙火。
  
   另一方面,張陵沒有忘記自己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的目的,煉丹之餘,他脫下白大褂——也可能是仍然穿著,走到了山下的廣大人民群眾中去。但是,你一個外鄉人,貿貿然跑到這裡,服裝怪異不說,一口江西口音大家聽得半懂不懂。在這種情況下,四川人雖然「民風淳樸」,但也遲疑著不肯打開家裡放錢的抽屜。
   張陵胸有成竹,擺擺手對一旁惶恐的弟子王長說,沒有關係!我有的是辦法!
  
   張陵的辦法很簡單,但相當有效。什麼辦法呢?治病!
  
   人生在世幾十年,食五穀而生百病,這是誰也免不了的事情。傳說後來的蜀將張飛,是個勇猛得一塌糊塗的人。曾經面對著曹操百萬大軍,獨立長坂橋之上,雙眼圓睜,毫無懼色,贏得了千古名聲!此役之後,張飛自己也有些飄飄然,到處宣稱「老子天下什麼也不怕」!諸葛亮聽到后,輕輕一笑,說:「附耳過來,我來告訴一樣你會怕的東西!」張飛不信,附耳一聽,臉上色變,連連稱諾!從此不敢再狂妄了。
   諸葛亮說的只是一個字:病!
  
   張飛如此,何況我們這些泯泯眾生?所以,從古到今,那些宗教創立著,以及借創立宗教來蒙錢的大師們,莫不以治病為創業的捷徑。遠的如耶穌基督,他可以用手觸摸的方式,成功地治好殘疾或麻風病人。近的如李大師,對老頭老太太們宣布:練功再加上心誠,就是讓醫院關門的好辦法!
   我岳父母他們那個工廠有對老兩口聽進去了,有天小女兒得了子宮外孕,疼得在地上打滾!老頭子老太太一點也不慌,在一旁心靜如水地發功!等鄰居聽得實在不對勁,推門進來,那小女兒已經躺在地上很安靜了。這老兩口就和我岳父母住同一棟樓,我去年回去,還碰到他們孤孤單單地提著菜籃上菜市買菜。
  
   張陵的辦法既不同於耶穌基督的觸摸法,也不像李大師一樣費神叫人們去練功。他的辦法是用符水來治病救人,其法:先用雄黃(或硃砂、雞血、童便、墨汁、清水……)在一張黃表紙上畫上若干人看不懂,但鬼神看得懂的符號。然後,在一碗水中浸一下,或乾脆焚化在這碗水中,然後,讓病人誠心誠意地喝下去。結果當然是「病者立愈」!
   這是張陵當年的原始方法。後來的道士們有的老老實實地沿用,有的為了節省材料,乾脆念念有詞地用把桃木劍,或乾脆用食指在清水中畫幾下了事。他們宣稱,這樣同樣也可以達到治病目的。到後來,連和尚尼姑們也學到了這種方法。我老爸說,他小時候,村子里的一個老尼姑,曾經用后一種方法,成功地幫他化去卡在喉嚨中的一根魚刺!——這雖然是功德一件,但我還是覺得這個老尼姑有點不專業!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從張陵到後世的道士們,在使用這種法術時,都要對病人強調:要心誠則靈!但張陵還多加一點:病人在喝符水時,還要誠心向上天懺悔自己曾經犯過的罪孽!
  
   結果張陵老師在鶴鳴山一帶治好了無數的病人!當時的衛生條件、營養水平都很差,人生病是家常便飯。那時的醫學不發達——你不發達也罷,但竟然也要錢!所以人們得了病蜂擁地上鶴鳴山找張老師!
  
   到底有多少是張老師真正治好的?我們現在當然無從查考。不過,據我所知,世上所有疾病之中,至少有80%是自己就可以痊癒的。例如感冒,到現在為止,沒有一種葯對感冒病毒有辦法。你去看醫生,花了一百多塊,他給了你一大塑料袋的葯。其中有個別是減輕癥狀如咳嗽、頭痛的,其它大多只是你為醫院所做的貢獻!作為病人的我們,和職業醫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知道哪種葯是減輕癥狀的,哪些葯是「做貢獻」的。沒辦法,我們只好花一百多統統買下來!
  
   病人喝了張陵張老師的符水,忍了幾天,一看,喲!還真的好啦?這張老師還真的了不起啊!心裡高興之餘,連忙跑到鄰居家如此這般一吹噓。鄰居聽后,說,可不是嘛!上次我拉肚子,上山去請他看看,他就簡單地念念幾句,燒了一道符在一碗水裡,我喝完后,過兩天也就好了!真是奇迹啊!
  
   而且這張老師還不收錢!兩人一合計,這不行!咱們可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咱四川人「民風純樸」嘛!
   所以兩人還是揣幾個散碎銀兩上山去感謝張老師。
   當然,張老師說什麼都不要,我們修道之人,嫌金子晃眼,銀子傻白,銅錢腥氣!身外之物而已,飢不能抱,寒不能衣!有什麼用處?
   但四川人的民風實在是太純樸了!一再苦求個不停,死活要張陵收下銀兩。張老師實在是拗不過去了,只好勉強說:
   既然你們如此熱情,我也不好拂了大家的一番美意。這樣吧,銀子我是不收的。如果你們誠心要謝,請施捨貧道五斗米即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3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5-22 18:28 | 只看該作者
(七)
  
   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且說在美國西部小鎮上,有個出了名的小傻瓜。當地酒吧里的牛仔們最喜歡的娛樂活動是,拿出兩枚硬幣,一枚50美分,一枚1美元。然後叫小傻瓜過來,「喂,小笨蛋,選你認為最多錢的那個拿走!」小傻瓜每次都傻呵呵地拿走那50美分的硬幣,酒吧里的牛仔們樂不可支,覺得有這樣的傻瓜真是小鎮之福!
   後來有個牧師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把小傻瓜拉到一邊,溫和地問:「孩子,難道你不知道1美元比50美分多嗎?」
   「當然知道!」小傻瓜不屑一顧地說。
   「那你為什麼還要選50美分的硬幣呢?」牧師不解地問。
   「如果我選了那1美元的硬幣,以後誰還會和我玩這個遊戲?」
  
   張陵老師大義凜然地拒絕銀兩,只收五斗米的行為,使山上山下的村民敬佩得五體投地!不愧是得道高人啊!大家齊聲讚歎,消息不脛而走,附近縣鄉的人們聽到鶴鳴山出現了一位活神仙,紛紛扶老攜幼,背著五斗米上山求見。剛開始還主要是來治病,後來就有些志向高遠的年輕人,背著行李跪在山門不肯起來。一問,拜師來了!您不收俺就在這裡跪一輩子!
   張陵爽快地說,都留下來吧!前提條件只有一個:沒有官方的犯罪記錄!
   年輕人大喜:孔老二那邊拜師是要收幾條肉乾的,請問您是要——
   還是五斗米!張老師一擺手,我吃素。
  
   後來漸漸出現了一個問題:上門求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整個鶴鳴山山上山下,絡繹不絕地擠個水泄不通!這些人中有一半直挺挺地跪著——那是上門拜師的;另一半直挺挺地躺著——那是上門求醫的。後者躺著還不老實,嘴裡長一聲短一聲地呻吟個不停!再加上那些乘機搞第三產業的,在道觀門口搭起塑料大棚,大聲吆喝著叫賣酸辣粉、涼麵、豆花飯、餛飩、鍋盔……無證經營不說,還亂丟垃圾隨地傾倒廢水!幾乎快把清靜的鶴鳴山弄得快成垃圾山了!
   張陵大為頭痛,常常是剛把煉丹爐的火升起來,就急急忙忙地跑到外面去給病人畫符水。三下兩下畫完跑回來,煉丹爐里的火早滅了,又要重新升。當時離發明打火機還有兩千年,張陵又還沒有學會三昧真火之術。每次生火都要捏著兩塊火鐮敲半天!天天如此,把個張老師煩得幾乎要走火入魔了!
  
   不過張陵畢竟是得道的高人,靜下心來略一思索,立刻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他穿上道袍,邁著方步走到山門。
   在道觀門口,有一鑒開的半畝方塘,中間隨便種著幾株蓮花,養著幾尾金色鯉魚。張陵老師當眾燒了幾道符丟進池塘里,然後當眾宣布,今後凡是求醫之人,要把平生隱惡之事,寫成三通文書,一通放在山頂上,一通埋在山下土裡,一通沉入水中。這有個名號,叫「三官手書」,目的是告訴各路神仙你犯下的過錯,請求原諒。
   做完這一切后,要向神明發誓:今後不得再犯,再犯立即身死!
   發完誓,就到這個池塘中舀一碗符水喝,病即痊癒!——如果沒有痊癒死了,只能說明你懺悔得不夠徹底!
  
   張陵話音剛落,四下的人們有的往山上爬,有的往山下跑,還有的到處找有水的地方……偌大的山門口,就剩下那些拜師的年輕人,和一群目瞪口呆的無證小販!
  
   看到這一切,張陵感到很滿意。他吩咐王長去考察那些拜師者,自己折回煉丹坊,專心致志地研讀那本《黃帝九鼎太清丹經》,細細調配仙丹的配方。在煉丹坊旁邊的一間屋子裡,堆滿了大袋小袋的大米。另有不少大米他已經叫弟子們運到山下去變賣了,換成白花花的銀子;再到藥店裡,買了大量的硃砂、硫磺、方解石之類的煉丹必需品運上山來。
   煉丹坊里的裝備煥然一新,張陵看著這一切,滿意地點點頭。據他的估算,再過不久,他的龍虎大丹就要大功告成了!

(八)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張陵獨坐在鶴鳴山的煉丹坊里,面前放著一個樸素的朱漆木盤,上面沒有雕龍畫鳳,只在底部簡單地勾勒出一個八卦的圖案。
   八卦之上,整齊地排著八粒桂圓般大小的藥丸,看起來黑黢黢的,質地粗糙,毫不顯眼。
   張陵盯著這幾粒丹藥,一言不發。
   在這朱漆木盤裡放著的,正是他煉製成功的龍虎大丹!
   ——沒有人知道他當時的想法。當一個人耗費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孜孜追求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時,他是否設想過,有一天目標清楚地出現在自己面前時,自己的心情會是怎樣?正如一個剛登上寶座的皇帝,細細地端詳著自己手中的那方玉璽;一個發了第一筆財的商人,撫摸著身邊的一枚枚銀錠……
   張陵想,原來仙丹就是這個樣子的啊!很普通么!他心裡似乎有些失望,但又覺得,它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張陵並沒有立刻服食下去,他直覺地感到:時機未到!
  
   這時,隱隱約約的,從西邊的天空飄來一陣絲竹之聲,一朵紫雲從天邊冉冉飛來。作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張陵當然知道該如何處理,他急忙穿上鶴氅道袍,雙手合拱,肅立中庭等候。
   ——咦!有人驚訝地問,張陵怎麼對神仙這麼沒禮貌?至少要擺個簡單的香案吧?
   說這話的人就外行了!香案這東西,其實是道教後來抄襲的佛教儀式,作為道教創始人的張陵,哪裡知道後來還有這麼一齣戲?
  
   所以張陵就這麼簡單地肅立著。仙樂的旋律越來越清楚,紫雲越飛越近,越來越大,像一朵巨大的棉花糖!少頃,紫雲飛到中庭,背景音樂停止。從雲中跳下來一個白須老人,鶴髮童顏,神光照人!老人旁邊還跟著兩個童子,手裡捧著一大堆法器,計有:芭蕉扇、金剛琢、凈瓶、晃金繩、紫金葫蘆、七星劍等等。正是由於有這麼多寶貝,後來這兩個童子起了貪念,私自盜寶下凡,一個自稱「金角大王」,一個自稱「銀角大王」,在西方路上很讓唐僧師徒頭疼過一陣子!——這是后話,此處按下不提!
   老人神色和藹對張陵說:「你不要害怕!吾乃太上老君是也!」
   張陵心說我當然不會害怕,誰都看得出你是神仙嘛!但問題是,太上老君是誰?
   ——張陵心中有這個疑問並不奇怪。在他之前,無人知曉「太上老君」這個名號。據史書記載,第一次記載「太上老君」這個稱謂的,正是張陵後來所著的《老子想爾注》。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包括張陵,世上沒有一個人知道太上老君是何許人物!
  
   旁邊站著的金角童子見他一臉迷惑,插嘴介紹到:「太上老君就是當年騎青牛,過函關,化胡為佛,留下五千真言的老子!」
   哎呀,原來是老子李耳先生啊!您的大作我是天天都要拜讀的!張陵不敢怠慢,連忙躬身禮拜!
   太上老君謙虛地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多禮。咱們道家一切順其自然,不用像儒家那樣禮節繁瑣!接下來,太上老君的一番話,把張陵驚得背上的汗毛一根根豎起!
  
   老君先是肯定了張陵沒有擅自服食仙丹的遠見,老君說:神丹雖然已成,但你並無尺寸大功於民,憑什麼資格成仙?
   ——張陵本來想頂嘴說我治好了這麼多人的病未必不算?但想了想,自己心虛沒敢說出來。只好點頭稱「是」!老君很滿意他的態度,接著說:你一定要做幾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才可以服下仙丹,白日輕舉升天!
   張陵聽到這裡就略有些失望:原先我以為道家是飄遊世外,不問俗事的,結果到頭來還不是一樣?還是要去做那些「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這不是儒家的生意嗎?
   老君看透了張陵的心思,微微一笑,說:否!我不是叫你去安邦鎮國,或是坐庭斷案。聽好了——「近蜀中有眾鬼魔王,枉暴生民,深可痛惜。子其為我治之,以福生靈,則子之功德無量,而名錄丹台矣。」——也就是說,清除惡魔,方能服食丹藥成仙!
   張陵一聽大驚失色,這這這……我還不如就去安邦鎮國吧!像我這樣一個年近百歲,手足無力的老傢伙,單單一個鬼魔王就可以輕易把我給生吞了,何況您還說的是「眾」鬼魔王?
  
   老君又是微微一笑,說,不用擔心!然命令身邊的童子:東西在哪裡?還不快快拿出來!
   兩個童子手忙腳亂地在眾多法物中一陣翻檢,然後在張陵面前排出了幾樣仙家寶貝:《正一盟威秘錄》一部,三清眾經九百三十卷,符錄丹灶秘訣七十二卷,雌雄劍二口,都功印一枚!
   張陵頭都大了!又要看書啊?一本《黃帝九鼎太清丹經》我就已經看來幾十年了,您這一下子就擺上這麼多部!再說了,咱們要去對付的是鬼魔王,一聽就是不喜歡讀書的狠角色!您扔幾本書去,人家怕是不在乎吧 ?——還好多給了兩把寶劍!但這哪裡夠用?要不這樣,聽說您和玉皇大帝交情好,借十萬天兵一用如何?
   太上老君懶得和他多羅嗦,一擺手,說,務必用心研讀,其中自有奧妙!
   然後,跨上紫雲,仙樂重新響起!老君冉冉地向西邊的天空飄了回去。
  
   剩下一個張陵捧著書、劍、印,一個人在庭中發愣……

(九)
  
   張陵和鬼魔王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千日之後,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張陵是個謹慎的人。我們不難猜出這一千天(三年!)之中,他在忙些什麼,光是「三清眾經九百三十卷,符錄丹灶秘訣七十二卷」就夠他喝一壺的了!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閱讀僅僅是理論基礎!
  
   漢順帝漢安四年(公元145年),張陵一臉鐵青地來到了成都郊外的青城山,長期的用功讀書使他微露疲憊之色。這時的他,頭髮已經全白了。和他一起上青城山的只有弟子王長,想到這一點,他不禁感到有些孤單!與張陵相比,後世的道士們就幸福得多!徐克的《蜀山》中,那位白眉真人也是一頭白髮,但人家就比張陵來得威猛:
   ——「紫青雙劍,雲中七子,青城三百弟子!隨我降妖除魔!」白眉真人威風凜凜地下令。底下一大群人諾聲如雷:「遵命!」然後大家駕起飛劍,流星雨似的向天際飛去……
  
   張陵此時名下的弟子是不少,但多是來混口飯吃!包括王長在內,沒有一個人會「飛劍之術」這門高級功夫。——這也是張陵把戰場設在青城山的原因。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如果放在鶴鳴山,家眷老小,弟子傭僕一大群,那些鬼魔王可不是吃素的!動起手來這些人的安全誰負責?所以我們說,張陵是個謹慎的人。
  
   張陵來到青城山,顧不得去欣賞「青城天下幽」的美景。立刻忙碌地布置開了:
   首先,他把《正一盟威秘錄》佩在身上。——怪不得這本書只有一本,原來不是用來讀的!
   其次,他建起了一個琉璃高座,左供大道元始天尊,右置三十六部真經。
   最後,他立下「十絕靈寔」,周圍布滿「法席」。——不懂什麼是「十絕靈寔」、「法席」?沒關係,我也不懂!
  
   做完這一切前期工作,張陵又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確保萬無一失之後,他才叫王長找個地方藏起來。自己站在山巔,獨自一人敲鐘鳴磬,準備以一人之力,迎戰橫行蜀中的六大鬼王!
  
   那六大鬼王在蜀中已經稱霸多年,手下有魔兵百萬!按:當時東漢人口大約6000萬,多分佈在關中、中原一帶。四川地處偏遠,估計人口頂多就是500萬左右。也就是說,平均下來,四川每個五口之家都可以攤上一個魔兵,這比例非常驚人!相比之下,西方的妖魔就比較可憐。《魔戒三部曲:王者歸來》中的圍城之戰,魔王索倫把家底都搬出來了,看起來場面很是嚇人!結果一算總共多少兵力?——才20萬!
   所以,我們有理由對獨自呆在青城山上的張陵老先生感到欽佩!
  
   鬼王們本來混得好好的,高興時就享用享用膽小的村民們獻上的豬頭三牲,不高興時就發起一場非典、禽流感之類的瘟疫,看到人間忙得人仰馬翻,自己帶著群鬼卒蹲在山頭看熱鬧!日子過得非常愜意!
   這一天,他們聽到張陵挑戰的鐘磬之聲,個個怒不可遏!哪裡來的外鄉蠻子敢多管閑事?這些鬼王們都是性情急躁之輩,平時驕橫慣了,不等百萬大軍集合整齊,便領著三五千鬼怪呼嘯著直奔青城山而來!

(十三)
  
   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張陵等人依時服下龍虎大丹,盛裝侍立群山之巔。
   少頃,天降一黑衣羽士,手持玉冊一道,傳玉皇大帝旨意:封張陵為「正一天師」,即時白日飛升仙界!
   從這一刻起,張陵正式被稱為「張天師」。後來的人們,因為他道行非常,又在他的名字中嵌入一個「道」字,尊他為「張道陵」。
  
   和張道陵一起白日飛升的共有三人:王長、趙升和一個姓雍的女子。
  
   一個女子?對!一個女子,張道陵的夫人雍氏。否則他如何修鍊「房中之術」?
   ——請不要擠眉弄眼地怪笑,准許你們上網流著口水看日本女優圖片,就不準張道陵先生有個老婆?
   況且,對於道家來說,房中術是一門嚴肅的學問,上溯可以追查到我們的老祖宗黃帝,他和仙姑素女就曾經研究過這門學問,後來還隆重推出了一本研究論文集——《黃帝素女經》。這本書後來成為了該專業的制定教材,包括張道陵在內,多有道士研讀。到了明朝的時候,道士們還推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專供皇上驗收呢!
  
   在白日飛升之前,張道陵趕時間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確立了道家的宗教地位。這是中國從古至今,唯一的本土宗教。張道陵做出此貢獻,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要從「道家」升級為「道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作為宗教,至少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其一,對人生的終極關懷。
   就是說,我們活過了這幾十年,死了后怎麼辦?這是個巨大的難題,和往常一樣,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孔老夫子。但這次他老先生卻耍了一個滑頭:「不知生,焉知死?」這輩子的事情夠麻煩的了,您還是少操那份閑心吧!——由於他這個滑頭,「儒家」始終還是「儒家」!
   話是這麼說,但大家多少還是有些失望。所以張道陵站出來安慰大家說,不要緊!我有一個好辦法告訴您:修道成仙!厲害的話,您乾脆就不會死,白日飛升嘛!功夫不到家的,死了以後,也可以成仙,這有個名號,叫做「屍解」!
  
   其二,宗教經典的理論指導。
   天主教基督教有本《聖經》,伊斯蘭教有本《可蘭經》,佛教最猛!經書多得差點把白龍馬累趴下!道教呢?張道陵說了,咱們不要那麼複雜,薄薄的一本,只有5000字,《老子》!字少讀不懂?沒有關係,張道陵從身後抽了一本書來:《老子想爾注》!這不?教學參考書已經替您準備好了!當然,如果您修讀到研究生以上程度,還有那本著名的《黃帝九鼎太清丹經》。
  
   其三:修行的方法和儀式。
   說到這一點,最熱鬧的要數基督教,我去過一次教堂,大開眼界!彩旗飛舞,歌聲震耳,其間還有電吉他樂隊上台獻技,比演唱會還熱鬧!整個過程,我就沒有見到一個人拿出《聖經》來。總的來說,基督教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你「信」!
   佛教的就有些清苦了,念經,坐禪,苦修。《西遊記》中妖道嘲笑道:「坐坐坐!你的屁股破!」說得唐僧面紅耳赤。相比起來,最好玩的就算是道教了,張天師的方法是:煉丹!像化學實驗一樣好玩。同時還有「房中術」等其它法門——這就更好玩了!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宗教組織。毛主席說了,天地之間,人是第一寶貴的!
   張道陵很清楚這一點。前面說了,背著五斗米上山的追隨者,現在已經數以萬計。張道陵在飛升之前,按地理區域,把這些人劃分為二十四「治」。每治若干人,其中,剛加入,還沒有正式入門的初級弟子,號「鬼卒」(莫非殺鬼太多,存心懺悔?)。已經正式列入門牆的,號「祭酒」。到了頂層,是一些擔任領導職位的資深門人,號「治頭大祭酒」,責任是管理整個「治」的運作。
  
   最大的問題是,當他白日飛升之後,掌管這一龐大體系的塔尖人物,又將是誰呢?
  
   眾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老資格的就故作謙虛狀,等著張天師的一根手指,指到自己的頭上。
   但張道陵往身後一招手,喚了一個人出來。大家一看,大眼瞪小眼,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張道陵的嫡親長子——張衡!(請注意,不是發明候風地動儀的那位著名科學家。)
   張道陵把剩下的丹藥(!)、天師印、二口雌雄劍、道書等,統統傳給張衡,然後當著眾宣布:
   「吾遇太上親傳至道,總領三五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
   也就是說,這天師之位,是俺老張家祖傳的專利,其他人一邊涼快去吧!
  
   從這一天起,在中國的古老大地上,興起了一個千年流傳的著名宗教,也興起了一個千年不變的著名家族。
   而我們的故事,也將從此轉到下一位的張天師身上。此時的他,端坐在張道陵遺下的琉璃寶座上,面對徒眾半是遵從,半是嘲諷的眼光,心中一片茫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5173

帖子

249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1
4
老法師 發表於 2012-5-29 17:26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有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5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5-29 17:54 | 只看該作者
老法師 發表於 2012-5-29 17:26
這個有趣。

沒人回復,我都沒興趣貼了,其實這帖子相當好,貝殼裡人氣很高,就是不太喜歡人文歷史類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5173

帖子

249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1
6
老法師 發表於 2012-5-29 18:04 | 只看該作者
自娛 發表於 2012-5-29 17:54
沒人回復,我都沒興趣貼了,其實這帖子相當好,貝殼裡人氣很高,就是不太喜歡人文歷史類的帖子 ...

喜歡這樣的文字, 輕鬆詼諧。
比那幾個天天在這裡彈老調的好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