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為什麼國人失去了讀書的興趣?
[列印本頁]
作者:
xmxxm
時間:
2012-5-22 00:47
標題:
為什麼國人失去了讀書的興趣?
福布斯雜誌曾經對全球近100個國家的國民閱讀情況做過一次調查,結論顯示中國人均年閱讀量僅為1.5本,排在第78位。而排名第一的日本,人均年閱讀量高達12本,隨後的美國也達到了10本。溫家寶總理對此深感憂慮,甚至發出了「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的希望寄語。
然而,果真是國人對讀書提不起興趣嗎?非也!其實國人崇尚讀書、喜歡讀書的情節,上可追溯至孔老夫子的汗牛充棟,下可發掘出鑿牆借光、雪地夜讀的諸多民間典故。不論是因功名而讀還是興趣使然,國人的攻讀精神都是確乎讓人感動的。
古人讀書,講究一個借字。那時的書籍當屬珍貴之物,尋常人家難以自購自讀,於是便生出了「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借閱紀律。千年之後的今天,書籍雖然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所遵循的模式仍有自購自讀之嫌。普通國民要想多讀上幾本好書,大多數人只能自掏腰包,全額買單。而要論起數量質量,恐怕還是讓不少國人生出「買好書太貴,讀好書太難」的感慨。
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近日做了一期節目,講的是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經驗。美國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力度很大,圖書館所有運行經費中,80%由政府直接補貼,其他20%則由政府直接任命的董事進行籌資和接受社會捐贈。這種經費運行模式,切斷了公共圖書館暗藏的利益鏈,保證了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為美國公民提供了大量的免費閱讀機會。
而反觀國內,除了大學中有這樣的閱讀機會外,較為固定、完全公益性的圖書館數量之少、分佈之不均的狀況讓人不敢恭維。以2008年相關數據為例,全國公益性公共圖書館數量為2500餘家,其中中西部地區僅有400餘家,有近2000個縣市仍未建立起地區級圖書館,8億人享受不到公益圖書館帶來的閱讀便利。由此可見,國人的閱讀精神並未消逝,欠缺的只是相應的政府投入與公益文化設施建設。不讀書的民族失掉的是學習力與創造力,而一個無書可讀的國家失掉的,卻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作者:
玉面狐
時間:
2012-5-22 08:50
不愛讀書,是浮躁時代的一個顯現而已。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