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國家愛美國,還是愛中國?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2-4-23 1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王沖
21世紀是亞洲世紀,中國將成為是亞洲的領導者,這是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觀察人士不絕於耳的預測。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向中國拋出G2的橄欖枝時,中國距離「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夢想曾無限接近。

如今,中國手裡依舊拿著3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券,美國經濟依舊不景氣,但在應對債務人時,債權人卻顯得處處被動;當美國高調重返亞洲之際,新朋舊友紛紛向美國靠攏,中國面臨的周邊態勢,極不樂觀。

亞洲大陸,中國和日本、印度、東盟國家的關係略顯緊張,而朝鮮、緬甸、巴基斯坦這樣的鐵杆朋友,也正微笑著西方打開大門。

中國援助力度最大、消耗外交資源最多的國家,莫過於朝鮮。但對於朝鮮而言,中國並不是鐵哥們兒,而是已經「變修」的社會主義國家。朝鮮不甘心做中國的「小兄弟」,而是要和超級大國美國建立直接的關係,和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和美國做生意掙錢。

中國扮演的角色是勸和、促談,但對於拖延多年的六方會談美朝都不買賬,朝鮮更是利用「紐約渠道」頻頻拋開中國,和美國單線聯繫。有外交觀察人士指出,從來沒有一個大國,在盟友身上花費如此多的資源,卻得到如此少的回報和尊重。

就長遠而言,朝鮮維持現狀是最佳選擇,一旦朝鮮政權倒台,難民問題將給中國帶來極大的負擔;而朝鮮政權如果「變臉」,控訴「舊社會」苦難,毫無疑問會把中國視作罪魁禍首。當然,如果南北實現統一,即便不是唯美國馬首是瞻,也會在偏向美國的情況下玩大國平衡遊戲,對中國並無益處可言。金正恩接班,朝鮮在外交方面是否更多地買中國的帳,還是未知數。

此外,緬甸也生變故。去年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緬甸進行歷史性的訪問,送出「小禮包」,承諾將援助120萬美元支持緬甸改革,2012剛至,雙方便互派大使,修好之快,令人側目。

緬甸和美國走近,其實是水到渠成之舉。2010年11月,緬甸在大選后釋放昂山素姬;2011年10月,緬甸軍政府又解除對外國網路和異見電台的管制,並與昂山素季會談;隨之,又打出耐人尋味的一招——喊停由中國承建、造價達36億美元的密松水電站工程。

緬甸這麼做,一方面是借政治改革換取西方對其民選政府的承認,從而取消上個世紀末開始的制裁;另一方面,權衡再三,通過停建中國大壩這樣的決定,獲取美國青睞。

如此發展,緬甸真要倒向西方懷抱,成為美國布置在中國周邊的一枚重要棋子。眾多周知,中國一直謀求在緬甸建立「三路」,即油路、氣路和鐵路。這三條路可以說是中國破局馬六甲海峽,避免和美國在馬六甲發生衝突的最佳方案。緬甸倒向美國,中國經營多年的能源通道計劃即便不付之東流,也大打折扣。

和中國關係最好的鐵杆朋友非巴基斯坦莫屬,中國大使的車可以直接開進總統府,暢行無阻,目前看中巴關係還是親密的兄弟,因此巴基斯坦也是美國的重點照顧對象。去年12月初北約轟炸巴基斯坦的軍營,有網友評論認為,這實際上是明確告訴周邊國家:「你們看著,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係鐵吧!我要炸就炸,誰能奈我如何?,我就炸了,怎麼樣?」這就是美國用武力告訴中國的周邊國家,誰才是真正的依靠。

當慣了亞洲老大的日本自然不甘心被中國超過,不僅加大對東盟等國的投入力度,更是藉助日美安全同盟,遏制中國。日本把中國列為假想敵,在釣魚島爭端上多次挑釁,最近更是計劃派兵進駐與那國島,監視、防範中國之舉有增無減。

印度作為另一大國,在龍象之爭中始終不服輸,印度軍方更是對1962年邊境戰爭的慘敗心懷怨恨,希望有朝一日報仇雪恥。中印進行了多年邊境談判,不僅沒有進展,最近更是橫生波折。比如說,2011年年底,印度媒體報道說,印度政府計劃未來5年招募近10萬士兵,部署在中國邊界以增強印度軍隊實力。

另外,隨著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國的海洋爭端和摩擦增多,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憂懼不斷加深,鑒於中國的實力,東盟各國團結起來對付中國的態勢顯露無疑。

這,就是進入2012中國在亞洲面臨的戰略態勢。

中國在亞洲最大的優勢在於經濟,但經濟上的強勢並沒有開花結果。蓋洛普的調查分析認為,在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的情況下,雖然中國正實現快速發展,但美國仍保持對這些亞洲國家的影響力。

美國更是高調宣布「重返亞洲」。去年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說,亞太地區將是美國今後外交戰略的重心,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奧巴馬總統也表示,美國將加強並保持在亞太的長期軍事存在。

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之一,就是加大經濟整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就是把美國重新引入到亞洲的經貿合作中,來抗衡中國的影響力。2010年TPP成員國 GDP總量佔世界的27.2%,如果算上日本和韓國,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更進一步看,通過經濟貿易合作,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可以從貿易深化到以貿易聯繫為紐帶的國家戰略合作,完全可以影響到政治和軍事領域,強化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存在。

其次,在軍事領域美國也「重返亞洲」。 剛剛進入2012,美國便迫不及待地公布了新的軍事戰略。新戰略明言,要增強在亞洲的軍事存在,加強防範來自中國的威脅,包括阻止中國「支配南海的國際水域」。

對中國的防範,加強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實在不是什麼秘密,美國20世紀初就要這麼干,只是由於本•拉登發動9•11襲擊,美國把戰略重點轉向中東,轉向反恐,可回頭一看,它最大的競爭對手已經比十年前更強大,因此才亡羊補牢。

其實,從古羅馬帝國到美國,任何一個超級大國,都會極力防範身後的競爭者。對「第二名」,總會採取拉攏、分化、威脅等策略。2009年美國提出G2,是拉攏;重返亞太、拉近和東盟國家的距離,是分化;而增強在亞太的軍事力量,算是威脅。

對於美軍的調整,中國需要淡定,需要靜觀其變,而不是針尖對麥芒。中美之間目前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治、經濟兩方面都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都是美國領先、中國追趕的態勢,在較量中互有得失,各有幾副牌可打。但在軍事上,實事求是地說,差距甚大,中國軍方所說的20年差距絕不是謙虛之言。

整體而言,中國與亞洲各國的關係,受各種因素制約。比如說釣魚島問題;有著殖民者製造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中印邊境問題;也有著中國地處亞洲大陸、被大國環繞的不利地緣現實。

除了硬實力的差距,軟實力也是重要原因。美國可以攜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觀橫掃全球,可以用好萊塢大片吸納各國主流人群的關注,可以用ipad等產品讓大家自願打開錢包,但中國卻沒有這方面的殺手鐧,中國和亞洲鄰國之間,缺乏超乎利益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古代朝貢體系之所以存在,不僅僅因為中華上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而是文化上的吸引力,是蠻荒之國對華夏文明的滔滔江水般的仰慕。但今天的亞洲各國,對中國沒有文化上的敬佩和尊重,也缺乏價值觀上的認同,更多是期待通過合作得到更多貿易機會,中國可以在國力強勢時大度一點,予以讓利,但一旦自身經濟發展受阻,就會失去這一優勢。

其實,美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亞洲,中美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共治亞洲」。在和鄰國的關係方面,中國應該更多想想如何吸引他們,而不是讓他們拋開美國。如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格拉瑟(Bonnie Glaser)所言:「我預計,對於美國挑撥中國與鄰國關係的舉動,中國將通過保持與鄰國的友好關係來吸引這些國家,而非尋求說服鄰國弱化其與美國的關係,後者只會適當其反。」

21

主題

536

帖子

27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8
沙發
ldai 發表於 2012-4-24 14:43 | 只看該作者
至於愛那個國家,這要看什麼時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3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2-4-24 15:21 | 只看該作者
何解,不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