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台媒:香港送中修例源於孟晚舟案 但被林鄭搞砸?

[複製鏈接]

60

主題

60

帖子

45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4
bhk12 發表於 2019-9-9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希望之聲2019年9月7日】(本台記者韓梅綜合報導)台灣媒體透露,北京之所以要求港府推動《逃犯條例》修正草案,是因為看到華為副總裁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后,希望掌握類似的法律籌碼,卻不料事件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據上報報道,香港政府一再聲稱推修例的起因是潘曉穎命案,但該命案發生在2018年2月,當時由於關鍵證據都在台灣,台灣三度要求香港將港籍嫌犯陳同佳遣送至台灣受審,均遭港府以雙方沒有司法互助機制而不予回應,林鄭月娥在面對立法會及公眾質疑時,也一律以缺乏法律依據而拒絕作為。

不料在案件懸宕一年後,港府突然於今年2月宣布提交《逃犯條例》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修正草案,將中共的司法區納入逃犯移交對象,此外也授權香港政府協助中方司法區凍結沒收在港財產。

報道引據知情人士指出,出現此一轉折點的可能因素之一,就是2018年12月1日中國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引發中國與加拿大、美國三方的外交角力。據指出,身系中國重大機密的孟晚舟因觸犯當地法律而被捕,使得中國在管轄權順序上居於劣勢,中國為求反制,想在國際重要政商人士聚集的香港布下法網;一旦《逃犯條例》修訂,中國將可藉香港特首職權,將「觸犯中國法律」而身處香港的中國及外國人移送至中國受審,而這也是北京要求港府必須貫徹修例工作的原因。

據該報道指出,事實上,孟晚舟案發生后,台灣國安會除關注因此引發的中美衝突,也特別著手研究此案的法律脈絡,從法律面研判美、加、中三方可能使用的策略。在中國以國家安全及販毒等理由逮捕加拿大外交官及平民之後,台灣也注意到中國正嘗試不同方式,強化外交衝突中的法律工具。

據上報報道說,這樣的政治盤算,卻在港府推動修例過程中,引爆港人對中國人大推翻「真普選」承諾以來的強烈不滿,掀起接力式的大型抗爭。香港資深傳媒人士指出,林鄭月娥啟動修常式序之後,並無預留任何協商或轉圜空間;既已奉指示便要貫徹命令,這與她公務體系出身的官僚性格有關。因此在抗爭升高,北京透過不同管道放話,暗示她應以完成修例為最後底限而放低姿態,她也自認奉命行事,毋須認錯更不應讓步,從而導致林鄭與群眾對立長達3個月的僵局。

據報道分析,在對立過程中,林鄭月娥缺乏政治手腕及無幕僚可用的弱點完全曝露,加上她不諳政治操作,卻有鮮明的官僚架子及虛偽作風,讓她幾次面對媒體都淪為公關災難,也讓港人怒火愈燒愈烈。

報道引據了解中港政治操作的人士指出,北京對已經採取的政治行動,向來沒有收回成命的先例,這也是之前外界認定中共絕不可能使用「撤回修例」說法的主要原因,然而在7月下旬抗爭演變為流血衝突,國際社會更將矛頭直指北京之後,香港政壇也盛傳北京對林鄭月娥已耐性全失,幾波激烈衝突更引起國際社會高度矚目並施壓,林鄭月娥在同時失去北京支持及港人信任之後,不得不重新回到兩個月前撤回修例的選項。

責任編輯:元明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