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滅盡后還能有人得道嗎?
人世間從來就不缺少聖者,哪怕是佛陀正法滅盡之後、彌勒下世之前的五億多年之中,人世間同樣不缺少聖者。我們可以用數字來簡單說明一下現在世界上會有多少聖者。佛陀在世時至少度化了幾萬人成阿羅漢,身邊常隨眾阿羅漢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譬如,佛陀入滅時,聚集在摩揭陀國的阿羅漢就有八萬多,「比丘八萬四千眾,盡得羅漢心解脫。」(《阿含經》)其中,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四大聲聞」,佛陀還曾授命將近兩萬尊阿羅漢長久住世、護持佛法。比如,「如來先已說法住經。今當為汝粗更宣說。佛薄伽梵般涅槃時。以無上法付囑十六大阿羅漢並眷屬等。令其護持使不滅沒。……如是十六大阿羅漢。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離三界染誦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乃至世尊正法應住常隨護持。」「第一尊者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北方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神洲。第四尊者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第六尊者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第七尊者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刺拏洲。第九尊者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揚瞿洲。第十二尊者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第十四尊者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與自眷屬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峰山中。第十六尊者與自眷屬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法住記》)
您是在賣弄無知嗎?!還是真看不懂啊?!佛法滅盡后,獨自覺悟的緣覺聖者,所獨自覺悟的法,不是佛法嗎?!
即使到了末法萬年、佛法都滅盡了以後,此前只證得了初果、二果的眾生,依然還會到人間來受生。比如,天人壽盡轉來人間受生時,人間已經數千萬年過去了,因為此時佛法早已滅盡而不得不獨自修行,他們將成為佛陀所說的那種無佛出世時獨自覺悟的緣覺聖者(又名獨覺,或名辟支佛),所獨自覺悟的法,依然是不同層次的聖者所共同覺悟的四聖諦,比如,「阿羅漢,彼一切悉知四聖諦;辟支佛道證,彼一切知四聖諦故;若得無上等正覺(佛陀),彼一切知四聖諦故。」(《阿含經》)
除了往昔得道聖者會再來人間之外,也有曾經聽聞佛陀教法卻沒有得道的眾生,其中乃至有因種種惡因而墮入地獄者,也可能於將來轉生到沒有佛法住世的人間,獨自覺悟成為緣覺聖者。比如,在《阿含經》中記載,聽聞過佛陀教法,卻因犯下五逆重罪而墮入地獄的阿闍世王,將於很久以後轉生於人間,獨自覺悟成為緣覺聖者。緣覺聖者雖然只是自覺覺者,不會像佛陀那樣廣度有情,可是,他們依然會隨緣救度與己有緣的眾生。比如,在《阿含經》中記載,過去世時有一位名叫善目的辟支佛,托缽化緣時為某長者之女講說無常無我之理,該女後來得證三果,生於梵天之上。可見,佛法滅盡之後的眾生,依然可以有機會聽聞佛法而得道。
Read more: 佛法滅盡后還能有人得道嗎? - 菩提樹下 - 貝殼村
.
對於佛法基礎知識的問題,如果認為在下哪裡說的不對,請依法依律的指出,用佛經來證明哪裡不對,而不是採取攻擊取笑無理取鬧的行為!嚴重抗議!此種不端正的態度不適合討論佛法!請 版主制止!
可見,佛法滅盡之後的眾生,依然可以有機會聽聞佛法而得道。
使到了末法萬年、佛法都滅盡了以後,此前只證得了初果、二果的眾生,依然還會到人間來受生。比如,天人壽盡轉來人間受生時,人間已經數千萬年過去了,因為此時佛法早已滅盡而不得不獨自修行,他們將成為佛陀所說的那種無佛出世時獨自覺悟的緣覺聖者(又名獨覺,或名辟支佛),所獨自覺悟的法,依然是不同層次的聖者所共同覺悟的四聖諦,比如,「阿羅漢,彼一切悉知四聖諦;辟支佛道證,彼一切知四聖諦故;若得無上等正覺(佛陀),彼一切知四聖諦故。」(《阿含經》)
緣覺聖者也可以隨緣度眾生,講說佛法。
Read more: 佛法滅盡后還能有人得道嗎? - 第2頁 - 菩提樹下 - 貝殼村
所謂的佛法滅盡,是眾生看不到佛經了,也見不到出家人。。
其實「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與李x志所宣揚的眾生、世界乃至佛法都是他造出來的有我論不同,緣起法則並非是佛陀創造的,佛陀只是發現者。比如,佛陀說:「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阿含經》)也就是說,緣起法則或四聖諦雖然也是緣起的有為之法,卻常住世間,是世間的終極真理,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根本就不存在李x志所說的「法不行了」、「不能夠度人了」的情況。
轉自《金剛智慧能斷一切邪說》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