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竹柳」財富夢的幻滅:兩年價格暴跌至原來1/7

[複製鏈接]

379

主題

379

帖子

233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ineapple0911 發表於 2016-3-27 16: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毛錢一棵的樹苗,不到兩年就能賣到七八塊錢。幾年前,竹柳以誘人的收益在全國掀起一陣種植熱。然而隨著市場理性回歸,竹柳即使賣一塊錢一棵仍無人問津,全國各地均有農戶遭受損失。河北承德的王先生在三年前也捲入了這場竹柳熱中,如今十幾萬棵兩三米高的竹柳只能無償捐贈。如無人願領,它們就將被砍成柴,甚是可惜。

有林業人士表示,竹柳,可能只是柳樹的一個雜交品種,來源、品種都不清晰,沒有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不可能大面積推廣種植。在個別企業的炒作下,農民一窩蜂地種植,不懂市場規律,沒有銷售渠道,最終註定要失敗。

3月下旬,小草破土而出,樹木也長出嫩葉。在河北承德縣的一片土地上,十幾萬棵竹柳也正在慢慢變綠。直徑二三厘米的竹柳,已有近三米高,不僅樹榦筆直,沒有多餘的枝杈,而且栽種時也極為用心,樹與樹之間幾乎沒有雜草,每一排樹木都像用線比量過似的,從哪個方向看都能排成一條直線,筆直、規矩。在主人的眼中,這些整整齊齊的樹木更是討人喜歡,到了夏天,長出樹葉后它們更加漂亮。

儘管如此,這些樹仍難逃厄運,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主人王先生必須為它們找到出路,否則只有被砍為柴。在樹苗中,有些長得比較粗的,已經被周邊農戶偷偷割掉挪作他用。「砍了就砍了吧,我也看不住。」王先生無奈地說。王先生介紹,這些樹是三年前種下的,當時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現在一塊錢一棵都賣不出去。

王先生所種的樹名為「高峰竹柳」,據稱是由美國、韓國的柳樹與中國四川的竹子雜交而成,2013年春天從安徽阜陽購買。這種樹成活率高,插在地上就能活,而且生長速度快,長到一定程度截成段還可分栽。長成后可以做行道樹、防風林,還可做木材、木炭。總之,在賣家口中,這種樹好種、好養、好賣,經濟效益極高,短時間內就可以賺錢,最重要的是賣家承諾回收,種植者不用擔心銷路。

然而事實是,在王先生栽種的第二年,竹柳價格就開始下跌,賣家一開始是拖延,之後就以各種理由拒絕回收,最後更是連人都找不到。而王先生自己想盡辦法也推銷不出去。

王先生說,他按照賣家的要求一畝地種一萬棵樹苗,實在太密了,實際上在第二年很多樹苗都已經不長了。承德縣本就都是山地,沒有大面積的土地分栽。如果今年再不把這些樹處理了,這些樹今年仍然不會長,而且還得繼續往裡面砸錢,比如地租,一年就得2萬多塊錢。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到穀雨,當地農民已經準備開始播種了。在這樣的形勢下,王先生想把它們無償捐贈出去,在農民種地之前把土地退給他們,不耽誤人家幹活。「誰願意要這些樹苗,可以來地里挖。我分文不取,還可以協助。這些樹確實挺好,如果有土地,兩米一棵地栽,三五年就能長成成樹,賣木材也是一筆財富,燒了實在太可惜!」

王先生的竹柳掙錢夢開始於2012年秋天。原單位買斷工齡后,王先生無事可做,與一個朋友在網上查到竹柳很火。並不是一拍腦袋就下的決定,兩人還特意到安徽省阜陽市竹柳企業去考察。這家企業承包了上萬畝土地,苗圃里種植著各種不同階段的竹柳。樹距為2米的竹柳長勢極好,樹榦粗壯、筆直,樹葉鬱鬱蔥蔥,壯觀的景象讓王先生及其朋友都覺得竹柳非常棒。

在周邊的辦公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人來人往,最重要的是這家企業承諾回收。王先生覺得,種竹柳不可能不掙錢。按照當時的市場行情,竹柳苗一棵算上郵費才7毛錢,而兩年內竹柳直徑達到三四厘米,一棵可以賣七八元錢。兩年不再需要太多額外的投入,種竹柳可以帶來幾十萬的收入。

回到承德縣后,王先生從十幾戶農民手中拼湊出來了24.3畝土地。在2013年正月,十萬棵15厘米長的樹苗郵寄到了王先生的家中。2013年春天,竹柳的種植正式開始。竹柳也正如這家企業介紹的那樣,特別容易成活,第二年通過分栽又分出了十萬棵樹苗。在樹苗長到直徑3厘米左右時,王先生就開始給安徽的這家企業打電話要求回收。然而對方並不是爽快接受,而是一而再再而三推脫。「他們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說不收,先說收本地的,本地收完再收外地的,之後再打就不太高興掛電話,最後連電話都成空號了。」

回收不成,王先生只能自尋銷路,但沒想到這也屢屢受挫。聯繫過林業方面,對方要直徑5厘米以上的,王先生的樹苗還沒長到那個程度。想做木炭,但當地的企業剛好從各地收樹枝、樹杈20多萬噸,倉庫里堆得滿滿,一兩年也消化不完。

近兩年,王先生也試過網上售賣,在專業的木苗網站上總是賣的多,買的少。王先生最後已經把價錢放得非常低了,1塊錢一棵,仍然無人問津。「現在就像賣房子似的,有價無市。」

三年來,王先生和朋友在竹柳上共投資了近10萬元,其中1.7萬元用於買樹苗,地租6萬多元,另外每年開春僱人栽苗、除草、澆水,這些地方也花了2萬多元。三年下來,本以為能收入幾十萬元的竹柳沒有給王先生帶來一分錢收益,而且浪費了三年的時光。「賠了我認了,是我們當時沒考慮好,我也沒什麼埋怨,只是希望別讓樹苗瞎了。」

寄掙錢希望於竹柳上的不僅是王先生一人,在過去幾年全國各地都有農民參與竹柳種植。而安徽阜陽當地更是有很多老百姓因竹柳陷入債務泥潭。

重慶的田先生在2011年聽朋友介紹竹柳掙錢便從安徽引進了十萬棵竹柳。一開始確實生意不錯,3萬多棵都以10元每棵的價錢賣了出去。留了點樹苗,指望賣個好價錢,兩年左右又長了十多萬棵,樹苗長到一定階段,沒想到賣不出去了,忽然就沒人收購了。田先生感慨地說,以後種地可不能跟風上了,算上地租、人工費、機械費,「這錢賠大了。」

王先生與田先生二人是從同一家企業購買的樹苗。這家企業名為中國高峰竹柳集團,與安徽阜陽萬里常青苗木生產公司實為一家,該公司宣稱是一家集科研、種植、深加工為一體的高峰竹柳產業化集團企業,註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其在宣傳資料上寫道,公司在「公司+農戶」的基礎上,通過訂單的形式,負責對農戶的種植技術培訓、指導和產品收購等。宣傳資料稱,2009年竹柳苗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該公司在全國13個省市成立分公司,種植規模達500畝以上的專業基地有110個。在2012年王先生考察時,這家公司對外宣傳3年創收10個億。其老總名為高俊峰,網上至今還有一些高俊峰的宣傳報道。

高峰竹柳被當地老百姓稱為綠色銀行,不少農民承包土地種植竹柳,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地的。有些農戶在一開始掙到點錢,但最後卻都被這家企業拖欠尾款。

當地媒體報道,當地聞集鎮一位姓汪的農民一共種植了100多畝竹柳,大部分竹柳都已經達到3米以上,有些已經達到四五米高,總投資近百萬元的竹柳無人收購。而周邊還有大量農戶已經將苗木交給了這家公司,但卻沒有收到錢款,少的有七八萬元,多的有幾十萬元。據當地媒體報道,被萬里常青公司拖欠樹苗款最多的是一姓袁的種植戶,他和兒子總共被欠下180萬元。

網路上,幾乎鋪天蓋地都是銷售竹柳的廣告,而看不到收購竹柳的信息,另外有不少質疑高峰竹柳是騙局的帖子,有多名來自東北三省及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等地的群眾稱竹柳賣不出去,無人收購。在2010年竹柳最火的時候,每棵能賣到10塊錢,在2013年也能賣到七八塊錢。而到2014年竹柳單棵價就已經跌到三五塊錢,到2015年,竹柳單棵價普遍下跌到了1元到1.5元。眼看著竹柳價錢一年年下跌,農戶聯繫不上回收企業都心急如焚,然而卻束手無策。

承德王先生懷疑,竹柳行情暴跌后,這家企業可能沒打算再回收外地農戶的竹柳,因為樹苗本身不貴,但涉及運費,回收肯定不掙錢。而當地農戶種植較早的見到了回頭錢,隨著當地大面積種植,這種樹苗成活率又極高,這家企業也已經沒有能力銷售出去了。

這家企業所登記的地址,在2014年就已人去樓空,留下了大量未用的宣傳資料。所有農戶手裡都留有老總高俊峰的電話,但自2014年就已找不到人。北京青年報記者撥打其老總高俊峰的兩部手機,一個是空號,一個已經停機。

北青報記者就此問題諮詢了一位林業人士。據其介紹,竹柳,有人稱之為「美國竹柳」,但其具體是什麼品種、什麼來源都還說不清楚,其可能就是一種雜交速生柳。在我國,一般新品種要向國家林業局相關部門申請審查,授予品種權。但在這個名錄里並沒有竹柳這種植物,沒有拉丁名,來源不清楚,品種不確定。「一個品種都不確定的植物,政府部門包括科研機構都不會給予認可和支持,不可能做推廣,也註定會失敗。」該人士表示,不被明確的樹種,人們不了解它的缺陷,一旦遭遇病害或蟲害可能會遭受大面積的損失,所以這種樹木不會推廣大面積種植。

這位林業人士認為,竹柳無非就是一種速生柳樹,其本質與柳樹差不多,並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柳樹本身也速生,極易成活,並且應用範圍不廣,做木材的也比較少,倒是可以做紙漿,可聯繫造紙廠看願不願意收。

「竹柳就是在企業炒作下火起來的,老百姓不明白,一窩蜂地開始種植,到最後賣都賣不出去,只能砍掉。」該人士說。在10年前,速生楊也被企業爆炒,之後大批農民遭受損失。與竹柳差不多,高的時候價錢被炒到七八元錢,但低時兩三毛錢都賣不出去。而且企業炒作主要靠炒樹苗,並不回收成樹,樹苗主要是在當地農戶間流轉。你家低價購進高價賣出,我家高價購進更高價格拋售。農戶們將樹苗搶購回來了也可分栽,速生楊分栽一株成品苗可分成10份以上,也就是說一年的時間,樹苗數量就已經翻了好多倍。產量遠大於需求量,農戶自己就已將銷路斬斷。當企業自己也消化不了樹苗的時候,自然人去樓空。

這位林業人士認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企業拿出一個新品種來炒作,老百姓禁不住蠱惑,草率採購種植。無論是竹柳,還是速生楊,周期性很明顯,庫存量大了,賣不出去,只能砍掉。而且短時間內價格也很難反彈。他認為,很多人不掌握市場規律,以為賺錢盲目搶種,沒有銷售渠道,肯定要吃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