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里的人生哲學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6-1 1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字里的人生哲學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含義深刻,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傳說倉頡造字, 「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雖是神話傳說,但足可見,漢字對於中國文化的意義,它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留存方式外,還蘊含了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下面我就簡單的舉幾個現在常用字的例子
先說說「俗」字,什麼是「俗」?就是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穀,就是俗。誰能脫俗?除非不食人間煙火。大家其實都是俗人。不要想脫俗。
那麼什麼是「雅」?就是一個牙一個佳。要想雅,就要先吃飽了。所以雅從俗中來。要想成為一個雅士,就先做好一個俗人。大俗才是雅。
再來說說什麼是「仙」?人在山中。為什麼人在山中就是仙?因為擺脫了市井塵世的困擾,於是就無憂無慮了。「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如果能夠象大隱一樣即使身在市朝依然不被所擾,依然淡定,寵辱不驚,保持平常心,即使不去深山,也能夠象仙一樣,不被各種情緒所困擾,看問題就能看的更透徹,更準確。仙其實也是人,只是一些內心修為高的人。
什麼是「混」?大家都在說。打招呼說:「最近混的怎麼樣」。小弟向大哥說:「以後就跟您混了」。混字一個水,一個日,一個比,日子比著日子過,一天要比一天有油水,一天過的要比一天好,才叫混。想讓別人跟你混,就要給別人點油水,讓別人過的滋潤,否則永遠別想當老大。
什麼是「資」?上面一個「次」,下面一個「貝」,古代人們用貝殼做錢,以前「次」字那個兩點水其實是個「二」字,所以次就是反覆借貸。別人欠你的錢,你欠別人的錢,這些錢是資。錢放在口袋裡,存在銀行里,永遠都是那麼多,是死錢。只有拿出來投資,才能升值。另外,自己想做事業,搞始源積累,光靠自己的那點,難!要學會用別人的錢為自己升值。當然,我們還要從中認識到,錢的職能是流通,存在那裡,過幾年通貨膨脹,就什麼都沒有了。
什麼是「利」?左邊是「禾」,右邊是「刀」,用刀割禾稻,所以要想有利必須去工作,去付出。不要想不勞而獲,那是不能長久的,就像守株待兔一樣。另外刀是工具,除了能夠創造利潤,還能傷人。所以人不能唯利是圖。
什麼是「看」?上面其實是個「手」字,下面是個「目」,手放在眼睛上。手搭涼棚為的是看地遠看地多。所以看就要看地遠。看地近看地少了那是眇。做人做事,眼光要長遠,不要鼠目寸光。
什麼是「道」?上面是個「首」,下面是走之。道就是要多走多看,多用腦袋想。不走不看空想,走走看看不想,永遠都明白不了道理。孔子還要周遊列國呢!更何況是普通人?走出去,才能發展。
什麼是「易」?上面是個「日」,下面其實是個「月」,日月為易,易其實是指日月的變化。變就是易。所以越是簡單的東西,變數越大,不要忽視簡單。
日月上下為易,左右為明。什麼是「明」?日為陽,月為陰。過去講陰陽,現在說正反。要想明白一個事物,就先把正反兩個方面都看到。孫子兵法里還說呢:「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人家這才叫明白。
看來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為我們準備好了現成的人生哲學。不要認為他們是過時的東西,這些用到現在,一樣是先進的,一樣讓洋人望洋興嘆。以上窺豹一斑,道理就在每一個字裡面,正所謂字字珠璣。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3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10-17 21:37 | 只看該作者
國民政府時的簡化字是短命的,你以為只有你才有這份資料嗎? 為何當年國民政府推出後又急速地收回?當中原因是甚麼?是國民黨順從民意? 還是共產黨一意執行? 我一直說,我不會只從字的表面結構上爭議,而是從人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從道理是否真偽去辨證。百年以來,提出要漢字改革的道理,在今天的社會現實和科技之下完全不攻自破,是偽道理、是為掩護錯誤的道理。

過去提倡漢字改革與現今的語言文字政策,是一脈相連,一開始已經站在錯誤點上,朝更錯誤的方向前進,才會出現現在「一國兩字」的恥辱。

今天新聞報導,蘇格蘭要求獨立,為甚麼? 是純民粹主義,背後是語言文化上的差異而衍生出來。

對語言文字的討論和政策要站在甚麼的立場上所產生的後果完全不同,畢竟這是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大事,不可不慎!中華民族是一個結合性的民族,這個民族存在五十六個分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下存在過百種的分支語言,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也是經歷了五千年依然還是一個整體的民族。我們回顧一下,過去的漢字改革的「道理」,不難看出提出者都沒有站在民族的整體觀上,只是著眼於個人主義的思維上,有一部分是只著「漢族」、「國語」上,就是說,他們的著眼點放在點而不是面的層次上,這是錯的根源,錯的出發點和錯誤的方向。個人主義的理想蒙蔽了他們自己,如果放眼於複雜結構的中華民族整體層次,必然會感到痛心、感到恥辱。

當然要有根據,大家不妨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網站看一看,可以看到現今的語言文字工作和政策都只放在點上而不是面上。漢字能容天下語,漢字能為天下用! 「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把以前一向以自己的語言而緣用漢字的小數民族,卻為他們另「創造」新的民族用字,他們大肆表功,說是豐功偉業。若是以民族的整體性地看問題,他們是在破壞了漢字能容天下語的功能,使漢字變成只為漢族服務的狹隘性文字,長遠而言,是造就將來南斯拉夫般的分裂、造就今天蘇格蘭純民粹主義,是中華民族分裂的先決條件,他們自認是學者、自認是創世者,但是,站在民族立場上看,他們是漢文化奸細、是民族分裂的罪人、麻煩製造者。

對簡化字來說,我不管有多大的道理,也不管是怎樣的吹捧,我持我的立場,「一國兩字」是中華民族自作孽的恥辱,是造成繁簡兩個族群的對峙,是分化的根源。如果還是著眼於點的層面上說偉大、說前進,那麼這樣的對峙只會延禍下去,因為簡化字不會完全地取締傳統漢字,繁體字依然會萬世長存。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2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9-8 21:52 | 只看該作者
文字的運用全來自人的大腦反應,如果能達到熟練程度,不用思考而自然作出運用作用,這是對文字產生的本能反應。

本能反應之下,不須仔細思考字的結構、字意、字音下,完全明白了一切。漢字是這樣,拼音文字也是這樣。

文字寫(印)在白紙上只是文字的記錄,紙並不是載體。如果沒有文字資料的記憶,白紙上的文字則是毫無意義的。

文字的實質載體是人,是人的大腦記憶。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1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8-12 11:25 | 只看該作者
丁、鬱,兩個筆劃極端的文字,為何看這兩個字時,理解兩字所用的時間相同?

為何我們日常寫作時,心中只是不停地造句,而不是不停地思考字的結構和寫法? 寫作時手能跟著心中的句子而手自然地寫字?

是甚麼的能力使人很自然地使用文字? 解開此謎,我們就可以知道甚麼才是文字的真正載體。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8-1 22:47 | 只看該作者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8-1 15:49

漢字是象形文字,這是自古以來之說,但是並不代表這種說法是絕對正確的。

漢字原來的確是從形象中產生出來,但並不是如攝影的那樣產生的,而是通過思維化、概念化

而以簡單的線條抽象化表達出來,更貼切的說法,漢字是思維概念而產生出的擬似的象形文字。

當然不能以現代我們的知識和思維去推算前人造字的思維概念,這樣必然不會是真相。

我們可從偏遠而隔涉的地區風俗習慣和民族表達的習慣去推敲,這樣比較容易去理解的。

笑,是人類的表達一種方式,為何不是與人有關? 反而是與竹有關? 現在看,謎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59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8-1 15:49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31 05:14
重有雙音雙意,,

上撇為天,下土為地,中有十田,能不說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8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31 21:26 | 只看該作者
樂,何以樂字是: 木上加兩絲一白?

粵語樂有三音三意,ngaau6(喜愛)、ngok6(音樂)、lok6(快樂)。

廣州以前有一酒家就是以「樂樂樂」為命名,音是: 喜歡音樂而快樂。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7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31 21:14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7 23:14
有人說,千里應為「出」,何以成為「重」? 兩山重疊應該「重」,何以為「出」?

是拆字拆錯之故! ...

重有雙音雙意,,

上撇為天,下土為地,中有十田,能不說重?

以田中十字為中線而上下、左右對折,上下重疊、左右重疊,為重也。

水墨山水畫,很多時看似兩山重疊,不過,前山矮而墨濃,後山高而墨淡,是遠、出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56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7-31 16:19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7 07:14
有人說,千里應為「出」,何以成為「重」? 兩山重疊應該「重」,何以為「出」?

是拆字拆錯之故!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5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7 23:14 | 只看該作者
有人說,千里應為「出」,何以成為「重」? 兩山重疊應該「重」,何以為「出」?

是拆字拆錯之故!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4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7 23:09 | 只看該作者
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的遞變成因可能是個謎。

甲骨文時代可能是青銅器時代,我們想像一下,以青銅的刻刀在甲骨上刻劃出工整的楷體可能嗎?我們再看看甲骨文,

多數是以不規則的弧線組成,刻不規則的弧線比規則的直線容易得多。

大篆、小篆,字體多帶長形,而橫筆多帶有弧度,這與竹簡載體極有關係,在竹簡上書寫,長度有餘而橫有限制,

橫筆以弧形的話,是減少橫向所佔的空間,但是徒手劃弧很難達到統一的標準。

隸書、楷體是出現在晉代,是紙產生後才出現,在紙上書寫完全可以寫成方方正正的文字亦從此可以規律化、標準化了。

活字印刷、宋徽宗瘦金體的出現大大地改善了字粒的大少,而且達到所印出來的字更清晰,大大地減低印刷成本。

瘦金體後來演化出仿宋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宋體字,實際上是楷體演化而來,只能說是楷體系列。

現在電腦上用的明細體、黑體,亦是楮體系列的伸延。

文字的演變是與社會與科技有密切的關係,這也說明為何只有在中國才會產生出漢字。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53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7-25 20:51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4 01:02
我們常說漢字五千年,為何前二千多年出現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為何出現隸書、楷體後,漢字穩定下來? ...

朋友有這麼深刻的見解,為何不另發文,我們也可以學習學習。。。謝謝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52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7-25 20:48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3 05:17
初,

女兒教中一中文,不少學生把「初」字寫成「示」部。

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1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4 17:02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常說漢字五千年,為何前二千多年出現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為何出現隸書、楷體後,漢字穩定下來?

或許有人把楷體與宋體分別開來,只要以硬筆勾劃出楷體和宋體筆劃中線,不難看出兩者並無分別,只是用筆的修飾之別而已。

不管是宋體、仿宋體或者現在的明細體、黑體......都只能說是楷體系列。

是前二千多年前的人思變? 而後二千年的人保守不思變?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4 11:0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西南邊陲,很多少數民族與東南亞的民族有連帶關係,這些民族語言亦非常接近。

如果實行開拓更多語言使用漢字研究的話,不難影響到東南亞地區的民族,新的文化圈亦會由此而慢慢地形成。

漢字是單音節的文字,不過這只是常理,並不是必然的。漢字在日語裡常會出現雙音節現象,所以漢字是容許多音節的。

有位美國華僑教孫女學漢字,他把「門」讀成英語「door」,由此可見漢字對語言的兼容性,為何我們不利用而橫加削弱?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語言極不統一,但從沒有因為語言而發生分裂和戰爭,也沒有影響統治和交流,官員依然可派遣各地、

商賈依舊川州過省、各地學子還是會上京趕考,這都是秦始皇的官話制度下的和諧與兼容,為何現在大陸那麼怕方言?費解!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9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3 21:17 | 只看該作者
初,

女兒教中一中文,不少學生把「初」字寫成「示」部。

女兒問,怎樣容易糾正學生?

我說,拆字解字! 要把布成衣,第一件事是裁剪,拿起剪刀是成衣之「初」。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8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3 21:09 | 只看該作者
五四運動前後把文言文批評得一無是處,真的這樣嗎?

漢字是思維概念衍生出來的文字,而文言文是脫離語言模式的思維性文體。

白話文則是接近語言模式的文體,但並不是五四之後才出現的文體,不少的明清小說都已採用了。

拼音文字是以言創字,其文必然是以語言模式表達出來,但是,真的是記錄人的語言嗎? 應該說不是!

從現代的人體學來說,人的語言與寫作是在不同的大腦區域分別進行。

我們不難看出,同一個人的語言和文章都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這是大腦的影響所產生的後果。

錢玄同說,我手寫我口。這是錯誤的,而他的理論只是錯得更道理化而已。以現代的科技認識,應該是我手寫我心!

從「我手寫我手」到「我手寫我心」,不難看到過去對文言文的批評太偏頗了。

文言文是純思維的文體,當然要有一定的水平才能理解,這樣顯得過於深奧,對推廣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白話文接近語言模式,容易被人接受、易於理解,對推廣帶來方便。

文化本來就是多元化的,當然會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並存,過於單一化並不是好事。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47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7-22 21:39 | 只看該作者
yipin 發表於 2012-7-22 05:14
漢字奧妙無窮

博大精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1

帖子

2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9
46
yipin 發表於 2012-7-22 21:14 | 只看該作者
漢字奧妙無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5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2-7-22 18: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2-7-22 22:05 編輯

漢字,到底怎樣的才算漢字? 漢字,漢字有漢字的原則和原理,脫離了原則、原理的還能算是漢字?

文字的出現擺脫不了民族的形成性質,創造文字亦不能脫離民族性。

歐洲古代是以語言相同而結合成族,是單一性的民族,以言創文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最元始的方法。

漢族的形成是從炎、黃兩部族結盟後戰敗蚩尤而形成,按語言的自然規律來看,兩大江河流域的兩部族語言必不相同,

歐洲式的以言創文不適合結盟的組合性民族,所以,倉頡造字是以形象化、思維化造字,我們不必爭論倉頡造字傳說的

真實性,漢字的確是思維概念下造出來的文字。從歷史上看,當時的漢字只有共用之意而沒有共用之音,是語不通而文

可通的現象。歷史的前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很多周邊的民族加盟而形成了今天的情況,不少的加盟民族有本身的語

言而沒有本身的文字,長久以來都是使用漢字,所以說,漢字能容天下語、漢字能為天下用,這就漢字的原則和原理。

或許有人說,形音字也是從語音造出來的文字。以言創字雖是元始,卻是最簡單而直接的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字

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漢字亦會採用簡單而直接的造字方式,以言創字。但是以言創出來的漢字卻加上「形」的概念,

而「音」只是造這字的當時當地之音,也沒有如拼音文字那樣標準地表達出來,到底其「音」原來是怎樣的?沒有人知道,

而且這個形音字在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讀音。所以形音字的「音」只是假設的、虛擬的,反而我們看「形」而知所屬,

「形」才是這字的真實性,故此形音字始終擺脫不了漢字的思維概念的造字原則。我們不可能把虛的看成道理而忽略了

真實的一面。

現在大陸的「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為多個本來用漢字的少數民族創造新的民族字,

這是漢文化奸細所為!違背了漢字能容天下語的原則。我們看看《國家語言文字法》,再看看各地方政府的實際措施,,

不難看出各地的方言被打壓下去,有的面臨消亡。這都是搞單一化的後果。

到底漢字應向何方發展? 漢字應朝更多語言可使用漢字的發展方向,重新形成更大的更新的漢字文化圈,

這才是漢字的方向。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