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把碳排放條約和《馬關條約》相提並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11-28 1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11月28日08:22   南方網  葉檀 

導讀:低碳經濟是擺在全球各國面前的嚴峻課題,只有各方進行務實的談判,才能解決困境。毫無疑問,在此過程中有標準主導權之爭、技術之爭、資金之爭,但所有談判都是人類出於共同利益達成的基本共識。葉檀: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將於12月9日召開,碳排放議題甚囂塵上。由於歐盟、日本在碳排放上的壓力,中美將在峰會上表態,國內有人認為,簽訂減排協議,相當於簽訂了另一個《馬關條約》。

此言過矣!

碳排放並非針對中國一國,而是針對所有國家,是人類保護地球的共同努力。誰也不能否認,保護亞馬孫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類似於北京春季的沙塵暴,上海、廣州的冬季灰霾天損害的是中國國民的利益——有此基本價值觀,低碳經濟才有了生存的空間。

11月26日,中國政府宣布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使碳強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40%-45%,重申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此前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他將在氣候峰會上作出承諾,到2020年前使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減少17%,到2025年減排30%,到2050年減少83%。

試圖掌握低碳經濟領導權的歐盟表示,如果哥本哈根峰會能夠達成氣候變化協議,歐洲將於2050年前在1990年基礎上削減高達95%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前減少30%。日本政府本周出台了執行「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25%」這一目標的四個方案,日本政府允許最高達60%的減排指標來自國際減排配額。而巴西、墨西哥、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

中國可以在具體的碳排放條件與份額上進行博弈,這與槍頂在頭上的城下之盟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大氣中積存的二氧化碳80%均為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的「遺產」。以下數據證明了碳排放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現象:生為美國人,人均可以排放19噸的二氧化碳;生為歐洲人日本人,人均可以排放8.5噸的二氧化碳;生為中國人,人均可以排放5噸多二氧化碳;生為印度人,人均只可以排放1.7噸二氧化碳。面對歷史遺留的不公平問題,中國可以要求技術和資金補償,這正是談判的空間所在,而不是關上談判大門的理由,否則,中國不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將深入人心。

歐盟正在試圖主導低碳經濟的標準制訂權。歐盟的環境部長們表示,他們對採取強硬行動制止毀林達成一致,並一致同意在2020年前,飛機製造業必須相對於2005年水平削減排放10%,船運削減20%,這將提升全球的航空航運成本,中國的航空公司為此將多支付每年6億元人民幣的成本,中國政府有必要與歐盟就此展開談判,利用中國的市場優勢爭取擴大中國公司的生存空間。

激烈的博弈正在進行。在11月26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一再強調,中國公布的目標是國內自願、自主的行動,在國內來說它是有約束力的,但在國際上不具有約束力。中國還對發達國家提出了要求,如應率先大幅度減排,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他們應該公布自己的絕對減排目標,到目前為止已經公布目標的這些國家,大體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16%-23%,這個目標距離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減排25%-40%的建議還有比較大的距離,離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至少減排40%的要求還有更大的距離。而在中國過去採取的減排行動,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要達成國際協議,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與資金支持將成為談判的焦點。

最後,中國目前提出的減排目標並非好高務遠,相反還留下了很大的餘地。202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40%-45%,聽著是個非常巨大的數字,事實並非如此。

假設GDP每年實際增長8%,通貨膨脹3%,那麼2020年GDP為2005年的4.78倍,那麼,2020年排放是2005年的2.87倍,每年的排放可以增加7.3%。按照保守的估計,到2020年我國GDP總量將達到66萬億元(指當年價格),比2009年還要翻一番,相當於2005年的3.6倍,如果單位能耗假設下降45%,總能耗則相當於2005年的2倍。根據發改委提供的數據,中國在1990-2005年單位GDP的能耗下降了47%,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的能耗下降甚至低於此前的要求,而碳排放的總量還是上升的。這對於中國並非不可完成的任務。

低碳經濟是擺在全球各國面前的嚴峻課題,只有各方進行務實的談判,才能解決工業化進程中存在的嚴重污染、擺脫人類生存的困境。毫無疑問,在此過程中有標準主導權之爭、有技術之爭,有資金之爭,但所有的談判都是人類出於共同的利益達成的基本共識。出於狹隘的陰謀論,將碳排放條約與《馬關條約》相提並論,是傳統受虐心理的投射,並無益於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好轉。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50

主題

654

帖子

26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7
沙發
NOVAYORK 發表於 2009-11-29 12:1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大國義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