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震災區志願者回憶堅守一年來經歷(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5-8 0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5-8 07:36 編輯

2009年05月08日04:44  新京報



  5月7日,綿陽安縣,葉劍已在災區做了一年的志願者,他說女兒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 本報記者 韓萌 攝


  ■ 人物檔案

  葉劍  性別:男 年齡:36歲

  簡介:原來是綿陽市平武縣食用菌培育場老總,震后從事災區志願者工作,最近剛剛成為四川某建築公司副總。

  地震改變了葉劍對許多事情的看法,同時又帶來了許多困惑,在志願者的道路上,他在努力尋找方向。

  4月27日中午,綿陽安縣黃土鎮江池村。

  葉劍徑直走進板房學校,在一間教室的窗外停下腳步,探身望。

  學校午休,教室里的孩子都在喧鬧,只有一個小女孩在埋頭寫作業。

  「那個是我女兒,天呀,她居然在寫作業。」葉劍覺得,女兒也應該和別的孩子玩兒。

  女兒葉芩,11歲,上小學5年級。

  兩天後,他接到女兒的簡訊:老爸,下周日我要到東魚村去,那裡有很多窮人,我把他們的情況發給你。

  葉劍笑得很開心。他說,在志願者的道路上,女兒是「後起之秀」。

  19歲開始涉足商海,葉劍賺到過幾百萬,也賠到過身上只剩一塊錢。曾經,他的人生信條只有兩個字:賺錢。

  所有和錢有關的起伏止於地震,「好像做了場夢,我被震醒了。」去年5月13日,他放下所有,戴上了紅絲帶。

  他的志願者名片上寫著:「5·12」在北川縣城倖存后,我從心開始,深深悟到,舍和得僅僅是一念之差,最大的無私才是自私。

  回望過去的一年,葉劍用四個字總結:人生難得。

  「稀里糊塗」綁上紅絲帶

  地震讓廠子變成了廢墟,他加入救援隊伍成為一名志願者

  稀里糊塗的,就當上了志願者。葉劍回憶當初。

  2008年5月12日,北川縣汽車站。

  背著兩大包食用菌培育資料,食用菌培育場老總葉劍登上了開往平武縣的汽車。「這次回平武,半年少說賺幾十萬。」他盤算著。

  客車還未啟動,天塌地陷。

  「如果不是售票員代我去買票,被埋的就是我。」葉劍扒候車室的殘垣,沒找到那位售票員,「我永遠欠那位大姐一條命」。

  葉劍說他開始不停地救人,時時被震驚。

  一位老人蹲在廢墟旁,叼著煙斗,撿著一枚枚一塊錢的硬幣。「我勸他快離開,老人好像沒聽見,轉眼,他身旁的菜油庫塌了,只剩下一地的硬幣和水泥板縫裡的煙斗」。

  還有一個深夜,一位男孩的媽媽被壓在預製板下,勉強伸出一條手臂,手腕上有一個大金鐲子,「我和她兒子瘋了一樣地去取工具,回來時,她伸著的手臂已經垂地,腕上的金鐲子,不見了」。

  無奈。他說,那一刻,他有點恨「錢」。

  而在震前,葉劍整天腦子裡想的,就是「賺錢」。

  葉劍年幼家境殷實,父母開了一個飲料廠。他高中畢業進商海,19歲單獨承包一個飲料廠,「做假名牌,幾個月就賺回一輛農用貨車。」

  被工商查獲后,他又承包礦山,一本萬利。

  葉劍的哥哥葉勇說,弟弟甚至把全家都帶到緬甸,開飯店,經營賭場,「能掙到幾百萬。」

  「錢來得快,去得也快。」葉劍說,他在緬甸迷上了賭博,一擲千金。回四川時,身上只剩下一塊錢。

  地震讓他的廠子變成了廢墟,能想到的,還剩下十幾萬的銀行貸款。

  家財散盡,但和家人的平安比起來,錢在他心裡,徹底沒了概念。

  5月13日,他加入了救援隊伍,見很多人手臂上都戴紅絲帶,他也綁了一根,後來才知道,那是志願者的象徵。

  葉劍說,當志願者,是出於本能和感恩。

  臭腳「戰友」去了

  奪命狂奔氣喘未定時,葉劍發現緊跟在他身後的一名同伴不見了

  輾轉北川、平武、安縣,運送傷員和食物,葉劍遇到了許多「紅絲帶」。大家整天吃睡在一起,葉劍把他們稱為戰友。

  震后一個月,沒有組織,沒有計劃,只要聽說哪兒有被困災民,大家就去。

  葉劍一直不願回憶南壩。

  那次,救援小分隊有7人,任務是送藥品和礦泉水到山裡,須翻陡坡、過懸崖,再坐衝鋒艇過堰塞湖。

  他記得,那天剛下過雨,過懸崖時,泥石流呼嘯著滾落,泰山壓頂。

  奪命狂奔,氣喘未定時,葉劍發現,剛才緊跟在他身後的「湖北佬」不見了。

  那石堆有十幾米,無能為力。

  說到這裡,葉劍吸了一整根煙,雙目朝天,不停地眨。「他做旅遊工作,個子不高,瘦瘦小小,但很結實。我們一起奮戰了十幾天,我記得他腳很臭,睡前不管多累,都要他洗腳。」

  葉劍不肯說「湖北佬」的名字,他說,名字在心裡,永遠抹不去。

  那之後的幾天,葉劍整日在帳篷里昏睡、喝酒。

  他不想干志願者了。

  「我為什麼要做?」之前敢闖的膽量沒了,「真怕有一天,我也死在泥石流里。」

  但又無法說服自己放棄,他總覺得,石堆下的戰友,在看著自己。

  葉劍默默向「湖北佬」保證,他戒酒,繼續往前走。

  但他不再進山,老實地待在災民安置區里做事。

  「葉帥」發怒

  一天,他去指揮部找人,拉開帳篷簾,看見兩個人在喝酒吃肉

  在平武縣災民帳篷里,葉劍第一次剃了光頭,他管這叫重生。

  一住就是兩個月,20多人的志願者隊伍里,他成了帶頭人。

  每天沖洗廁所,撿一個小時的生活垃圾,分發物資,保護安置點水源。

  在那裡,災民叫他「箭頭」,而部隊上的人叫他「葉帥」。

  「葉劍英元帥?這是多高的稱謂?」他喜歡這兩個外號。

  葉劍穿的軍裝是部隊給的,內褲和襪子是電視台的記者送的,他說,那時像共產主義。

  「這讓我變得簡單,純粹。」回望過去,他說:「我葉劍以前活得不像個人。」

  以前在酒桌上,和酒肉朋友呼來喚去,但心裡空空的;現在每天累得要死,心裡卻滿滿的,在帳篷間,找到了被信任的感覺,一種點頭微笑的認可,彌足珍貴。

  那時候,指揮部忙不過來的事,都由志願者來做。餅乾和速食麵佔據了災民大部分的生活,志願者也一樣,經常十多天沾不到一點油水。

  有一件事,讓葉劍覺得憤怒。

  一天,他去指揮部找人,拉開帳篷簾,看見兩個人在喝酒,吃大塊大塊的肘子。

  「這啥子意思?為啥不大家一起吃,你看看災民都吃什麼?」葉劍說完,轉身出了帳篷。

  這件事,讓葉劍有怨氣,也讓志願者和指揮部之間有了些隔閡。

  「志願者不是災民的衣食父母,我們會陪伴他們多久?」葉劍說,當有一天,這裡的人不在需要他時,他會離開。

  去年8月中旬,安置點的板房建設基本結束。葉劍收拾行囊,他也想看看在安縣被震塌整整一層樓的家。

  「志願者不能意氣用事」

  以前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有些逞能,現在發現個人英雄主義不適用於志願者這個團隊

  回家第一件事是看女兒,和妻子離婚後,他是女兒最親的人。

  見到女兒,眼淚刷刷地下。葉芩手臂骨折未愈,睡在豬圈裡,小臉黑黑的。學校里那些沒受傷的孩子,都去雲南讀書了。鎮里的臨時學校,沒有四年級學生。

  這時電話響了,北川縣紅十字會的負責人,想讓葉劍代表紅十字會去北京求援。

  葉劍答應了,他想帶女兒去北京,給她找一所學校。

  家人的態度讓葉劍意外,從開始支持他當志願者,到變得有些冷漠。

  母親說,村裡有傳言,說葉劍去發國難財了,弄到了好多錢,後來被公安抓了,進了班房,他留的光頭就是證明。

  「你還當志願者?家誰來修?咱們村很多做生意的,都出去找錢,你就只會向我們伸手。」父親葉世林抱怨。

  聽到葉劍想去北京為紅十字會申請資金,葉世林指著家門對兒子吼:「滾。」

  「滾就滾,我一定要去。」葉劍執拗。

  母親追出門,偷偷塞給他400塊錢,含淚轉身。

  400塊,父女倆車票都買不起。葉劍正猶豫,一位志願者趕到車站,遞上1500元錢。

  北京城好大,讓葉劍有些暈。

  找了幾家學校,他都失望而歸。學校正趕上暑假,校領導說,奧運會期間,學校不能收新生。

  那幾天,葉劍騙女兒,說北京的學校聯繫好了,但是要等10月份才開學。

  他做出一個決定,讓女兒自己回家,他留在北京找慈善部門。

  送女兒上火車時,他求列車長照顧葉芩。列車長皺眉,「頭一次遇到你這樣的家長,讓孩子自己跑那麼遠的路,你是不是不想要她了?」

  火車即將啟動,窗外的葉劍在紙上寫:我女兒永遠是最堅強的。

  北京紅十字會和青基會,聽說葉劍是災區的志願者,招待很熱情,但都直言,事關捐獻流程,沒有詳細的項目計劃和後期審核,光憑兩張北川的公函和一張志願者的證明,不能給辦。

  北京之行竹籃打水。葉劍第一次覺得孤單,併發覺是自己錯了,「光憑熱情和衝動,沒有準備和計劃,只能到處碰壁。做志願者,不能意氣用事。」

  以前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有些逞能,個人英雄主義不適用於志願者這個團隊。

 「我們被利用了」

  在葉劍看來,在一些公益活動背後有一種盲目和無序

  葉劍開始聯繫和發動全國各地的志願者。

  去年12月初,志願者有次大規模活動。福建志願者賴金土在當地分三次籌集了17萬套、價值1000多萬元的冬衣和棉被,準備發往災區。葉劍在四川接應,做發放總負責人。

  12月和1月,是四川最冷的時候,棉衣必須在12月中旬發到災民手中。

  可是4萬多元的運費,成為擋在志願者面前的最大障礙。葉劍說,他找到多個地方的民政局尋求支援,但人家都出不起這筆錢。

  這時,成都的一家石材商會表示可以出運費,但條件是,為他們做媒體宣傳。

  沒有多想,葉劍和賴金土應承了下來。

  資金到位了,去年12月下旬,棉衣發放到了平武縣200多個村。但宣傳變了味兒:冬衣棉被變成了商會募集的,兩地誌願者們所做的一切,被淡漠。

  「我們被利用了。」葉劍說,即使合作之前知道有這樣的結果,他們也只能接受,畢竟,只要棉衣發到災民手裡,志願者的目的就達到了。

  在葉劍的理解中,志願者大多是感性的,他們中有很多人家境很好,但做志願者的初期,很多人為幫助窮人散盡家財,賴金土就是個例子。地震中,這個福建晉江一家陶瓷企業的老總,曾提著28萬現金,到災區到處發錢。

  「那種心情可以體會,但這樣又會持續多久呢?」在葉劍的印象里,長期做志願者的,到最後,多數人連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都保證不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激情背後的盲目和無序。

  路會不會走偏?

  葉劍說他無法預知,當志願者和商業在一起,今後會有怎樣的問題

  雖然付出不求回報,但志願者也要養家糊口,葉劍不想總伸手向哥哥和父母要生活費。

  「我們聯繫那些有錢人去救災,不如自己賺錢去做公益。」今年年初,葉劍成為共展志願者聯合會的四位組織者之一。籌劃這個組織,基本綱領是:公益+實體+傳媒。依託實體的資金來開展公益,同時發動更多的人加入,滾大志願者的雪球。

  今年4月,葉劍成為一家剛剛成立的建築公司的副總。

  公司老總騰先生也是一名志願者,他承諾,公司成立初期,拿至少30%的資金做志願工作。

  4月27日上午,綿陽市人才市場,葉劍代表公司招聘,條件有:志願者和災民優先。

  兩天後,葉子在葉劍的邀請下入川。在河南,她從事志願者工作18年。

  經過長談,葉子對葉劍的看法是:有能力和魄力,但在志願者的工作和策劃上,缺乏經驗和自信心。

  葉劍認為葉子的話一語中的,葉子就是他的智囊團,請葉子來,他多了個左膀右臂。

  談話間,葉子每說到重要處,葉劍都要拿筆記錄:幫助弱勢群體,只是狹義的概念,而廣義的,是引導和帶動公眾,從事志願事業,人人處處都可以做公益。

  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葉劍每天八成的精力,都用在實體資源拓展上。他說,這讓他感覺自己又成了一個生意人。他對財富,又找回了概念。

  葉劍擔心,自己志願者的路會不會走偏,如果有一天,公司賺了很多錢,而他忘了拿這錢來做公益……他無法預知,當志願者和商業在一起,今後會有怎樣的問題。

  「你從旁觀者的角度,再給我提些建議,越尖銳越好。」葉劍對記者說,並拿筆準備記錄。

  在他看來,自己未來的志願者之路,仍然像面前的白紙,感到迷茫,沒有指引,「但我仍然願意在白紙上寫下去。」

  寫給他們


  尊敬的志願者們:敞開心扉小憩一會兒吧

  因為5·12,我們聚到一起,用真誠,用熱血,用淚和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詩。

  地震一周年即到,我想對我們說點什麼,但不知從何說起,因為地下的英烈用眼睛時時看著我,一種感恩的、內愧的心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我:「葉劍,你怎麼啦?我們在幫你呢。」

  我真想說,戰友們,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弱,太渺小。我有很多的無奈與無助,有時,我不知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我心裡怎樣定位,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我看見永興板房區一張張憂傷的臉,看見地里的農戶,弓腰,任風吹日晒,他們身後的農房,還是磚頭瓦礫。

  我是不是該堅持下去?我知道自己要怎樣做。志願者們,你們知道嗎?

  我相信,人的貪慾是無限的,怎樣才能讓人們減少貪慾,停下腳步,敞開心扉地小憩一會兒呢,這就是我們志願者奮鬥的終極目標。

  我要感謝5·12,5·12讓全中國的志願者真的覺醒了,我們試著去懂得人性的本真,懂得愛和奉獻,懂得了簡單才是快樂。感謝你們的付出,我相信,5·12不會在我們心中消逝,它是四川人民信仰的開始,是四川新希望的起點。

  葉劍

  2009年4月27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9: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