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印度農村培養創業精神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9-2-10 04: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的大城市之間的聯繫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專業人士相互之間的聯繫,要比與自己在農村家園的聯繫緊密得多。不過,真正的繁榮始於農村。
經常旅行的專業人士會更多地居住在新德里、紐約、巴黎、里約熱內盧和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中,這並不令人奇怪。與各自國家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們相比,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在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方面,彼此之間的共同點更多。總的來說,與都市人相比,農村人,特別是新興國家的農村人,從全球化中受益較少。比如,印度有70%的人生活在與世隔絕的鄉村地區,他們基本上未受益於該國的快速經濟增長。

那些地區是被全球化遺忘的邊陲角落,而要加速農村地區的發展,人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將城鄉市場聯接起來。由於國情不同,各國農村地區的發展方式也不盡相同。以中國為例,政府主要通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業改革措施,積極刺激農村經濟的發展。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在對印度農村地區實施真正的改革方面,印度政府能力有限,而私營企業主則更可能有所作為。

班加羅爾是全球經濟的離岸中心。最近,我考察了該市政府管理的食品拍賣場——大集市(mandi)。看上去原本應該是新鮮的農產品堆放得到處都是,在陽光下腐爛變質,一眼望去,野狗和老鼠東竄西跑。成群的貧苦農民身穿傳統的腰布,無動於衷地看著這一切。一名耳朵後面夾著鋼筆的政府職員,為展示的農產品打出了低得可憐的價格。

農民們在天還未破曉時便已起身。他們乘坐搖搖欲墜的公共汽車、牛車、卡車甚至拖拉機,穿行在狹窄的(所謂的)高速公路上,嘎嘎悠悠地趕往拍賣場。他們把產品卸下車,接受別人給出的隨便什麼價格。隨後,在陰暗的角落裡偷空睡上幾個小時,再踏上回家的旅途。

在印度,政府的農業法令一直以來要求農民通過這樣的批發市場銷售其產品。儘管設立大集市的本意是使可憐的農民免受當地放債者的盤剝,但它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壟斷性市場。農民依舊受到剝削,但現在剝削他們的是當地的政治利益集團。

但是,讓我們暫且把視線從印度的城市市場轉移到中國的一個農村鄉鎮。就在我訪問班加羅爾後不久,我就訪問了河南省(其名字的意思是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這是中國人口最為眾多的省份之一,居住著1億多人。我的旅行從河南省的省會鄭州開始,這是一個主要工業中心和鐵路樞紐城市,然後,前往城關鎮——一個擁有10萬居民的鎮政府所在地。城關鎮非常乾淨,甚至在天還未亮時,市政服務人員就開始忙碌起來。該鎮的人們行色匆匆,但是街道上看不到骯髒污穢的景象。隨後,我又去了一個非常小的村子邱(Qiu)庄,該村的人口上千。人工鋪設的路面一直通到村頭的玉米地邊,路況條件比馬薩諸塞州的Turnpike和我家鄉的其他公路都要好。就算邱庄本身還算不上十分繁榮,但絕無許多印度農村中常見的絕望景象。

農村的發展對於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的經濟革命就是先有農村鄉鎮企業改革,後有外國直接投資。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創造了經濟盈餘,進而誘發了農村和城郊地區的製造業,最終導致了城市的工業化。隨之而來的是一個良性循環。經濟盈餘促進了對新技術的再投資,釋放了人力資源,從而可以進行更廣闊的發展。這就是中國的發展之路,也是印度尼西亞走的道路,越南從1989年起也開始走上這樣的發展道路。

但是,印度卻沒有。印度政府未能對農村地區進行投資。在班加羅爾大集市上銷售農產品的農民,每日在其家鄉農村的為了活命而苦苦掙扎。今天,在印度所有的農村家庭中,有89%沒有電話,52%沒有通電。每個村莊距離全天候公路的距離平均有兩公里遠,20%的農村居民必須步行好幾英里才能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他們要麼長年累月為了獲得安全的飲用水每天折騰好幾個小時,要麼,就乾脆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

在印度政府失敗的地方,社會團體和企業家卻有著出色的表現。比如,以古吉拉特為中心的自主就業婦女協會(SEWA),讓數十萬婦女獲得了經濟能力,通過為她們發放小額貸款以創立無數提供醫療服務、基礎教育等服務的小企業,幫助她們在經濟上自給自足。聯合利華印度斯坦公司和印度煙草公司(ITC)等企業,一直以來都擁有自己的分銷網路,為政府無暇顧及的印度農村地區提供某些投資、商品和服務。

在解決農村發展問題方面,印度應該借鑒中國,但不需要採取中國的方式。中國強有力的政府有能力推動農村農業改革的快速普及和發展。印度的弱勢政府卻遠遠沒有完成類似工作的能力。印度應該做的是,開展提高農民的能力並培養企業家的活動,同時利用其私營部門的實力。由於改革任務十分龐大繁重,因此,企業乃至跨國企業,需要在農村改革中佔有一席之地。完全由外國直接投資(比如由總部位於杜塞爾多夫的麥德龍公司)的企業,應該像合資企業(比如Bharti Enterprises與沃爾瑪商場)一樣受到歡迎。這些企業與當地企業一道,可以為連接農村農民與城市市場的現代農業供應鏈奠定基礎。

只有到那時,整個印度,而不僅僅是其中的國際化都市,才能崛起。
心懷華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