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京報:憂患意識激勵我們前行更有力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12-19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12月18日,紀念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

  從30年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片斷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一直伴隨著的是憂患意識。這種意識在胡錦濤昨天的講話中依然有所表述:「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充分估計前進道路上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進步毋庸置疑。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民眾兜里有錢,心裡有底。客觀上,社會的進步鞏固了執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但從根本上說,也是執政黨直面問題,回歸改革與務實的歷史規律讓執政地位更加鞏固。這要求執政黨能夠正視困難和風險,以不斷的改革來應對新的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憂患意識正是這樣一種執政的常識。而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某一個側面也是認識常識、尊重常識、回歸常識的過程。

  改革的源動力來自執政黨的憂患意識。1978年,中國剛剛結束「文革」浩劫。這場浩劫將中國推向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這時,執政黨能不能走富國強民的道路,關係到執政黨的地位,更關係到國家轉型的方向。正如鄧小平在當時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所說的:「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因此,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措施,就成為必須做出的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開放的選擇同樣來自執政黨的憂患意識。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的30年時間中,中國經常面對重大選擇。其中最為艱巨的,則是面對國際社會風雲變幻,是否選擇開放道路。因為一旦打開國門,必然會面臨激烈的經濟競爭以及觀念挑戰。中國也不止一次面對懷疑的眼光。是否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一度成為執政黨生死攸關的命題,而開放的決心,同樣也是尋找先進、追求先進的決心。對此,事實的回答是:在30年來的歷史進行曲中,改革開放成為最有力的音符。

  改革開放的深化,同樣來自執政黨新的憂患意識。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成就有目共睹。但30年後,任務依然艱巨:「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黨和國家工作中還存在缺點和不足,人民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因此,只有義無反顧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正視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命題,才能真正使改革開放不斷走向深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30年來中華民族拼搏奮鬥的歷史進程,再次驗證了這句古訓。安樂是對過往的滿足,憂患則是對未來的清醒。30年前,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迫;30年後,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同樣是時代要求。民眾的憂患往往是一時的個人溫飽苦樂,而執政黨的憂患則是十幾億人福祉的疊加。所以,只有關注民生,傾聽民聲的執政黨,才能有真正的憂患意識和改革的決心。

  正因如此,對改革開放30周年的紀念,絕不是沉醉於30年來歷史偉業的慶功宴,因為「同我們的遠大目標相比,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固步自封」,而更是總結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認真研究和面對新問題的再洗禮。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19 2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1: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