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作用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10-26 2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8-10-26 09:31:51  作者:  

  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之下,中國要趨利避禍,開門見山第一件事,是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的作用。「相對價格」無處不在:匯率是不同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利率是當期消費與未來消費(投資)之間的相對價格;萬般商品服務,互相總有個比價———麥子的市價值多少化肥?少喝幾公升牛奶可買一個豆漿機?大都市一畝土地之價,還等於一萬畝農民的宅基地嗎?這些都是比價,也就是相對價格。全球經濟大調整在即,缺乏靈活的相對價格指引,「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太危險了。

  這幾年的經驗教訓豐富。說說匯率吧。有專家指出,匯率穩定對出口企業和行業非常重要。此說有理。因為出口生意要根據預期的匯率變動,來算盈虧、談合同條款、決定是否擴大生產規模。匯率穩定,做上述決定比較容易,有利於生產活動。但是,匯率穩定有一個前提,就是貨幣的幣值穩定。不單是一個貨幣穩定就夠,而是掛到一起的不同貨幣的幣值都要穩定。離開此前提,貨幣不穩卻非讓匯率不變,足以釀成大禍。


  不是嗎?遠的不提,新世紀前後的美元,幣值貶得厲害。居民借錢高消費,政府借錢外打伊拉克、內補低收入無房族。過癮是過癮,可哪來那麼多錢呢?弗里德曼的答案最明白可靠:那一時看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元,歸根到底是美國政府印出來的。


  掛美元、「釘」美元的匯率制度,由此大「難」臨頭。美元發得那麼不靠譜,掛美元的匯率怎麼可以「固定」?別的暫不去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斷掉了財政向央行透支的制度之根,加上多年改革開放的累計成果,人民幣幣值穩定且有走強之勢。可是,匯率體制卻還是固定的。說來也是奇迹:走貶的美元與走強的人民幣,怎麼可以固定匯率掛住而紋絲不動呢?


  此「不動」,原來僅是名義匯率而已。在這個名義不變的匯率之下,用幣值穩定且走強的人民幣計價的中國製造品,一旦轉為用走貶的美元計價,立馬「貴」出許多。更妙的是,中國人越幹得歡,製造業的生產率越加快進步,中國貨在貿易對手眼裡就越是物美價廉,結果當然是中國製造品的出口貨量越來越大。數萬億美元———順差、直接投資加上拋劣趨良的外匯———湧入中國,迫使央行釋出大量基礎貨幣。2004年以來,從「局部過熱」到房地產價格暴漲,到股票市場離譜的井噴行情,最後到CPI指數冒升到十年之最,其源蓋出於此。


  固定的名義匯率終究守不住。勉強守,人為抑制相對價格的變動,最後還是有報應。講到底,只要人民幣發行量比商品勞務的增加快,終究會把物價總水平拉上去。2005年,我寫「成本急升的挑戰」,就是觀察到沿海出口行業的原材料、能源和勞動成本升得很急。殊途同歸,出口生產成本急升與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作用是一樣的,都會把中國的出口壓下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是固定匯率的制度安排,容不得掛住美元的人民幣自己走強。


  差別在於信息費用,因為無數企業還是看著名義匯率做決定。滔滔而來的「人民幣不升值」輿論,也讓不少市場中人真的相信固定匯率一定守得住。他們按此下單,預期未來的市場前景並決定擴張的規模。等到發現匯率最後還是守不住,打擊就從天而降。這裡的教訓是,即便名義的相對價格「固定」了,實際的市場力量最後還是要作出強制性的調整。向前看,匯率機制的改革還是不能停。不是單單升值,也不是單單貶值,而是讓人民幣兌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比價,更有彈性和靈活性,好叫產業界放棄幻想,早對無可避免的變動有準備。(作者周其仁,原刊於財經網,本報有刪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