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財長保爾森叩開國會大門的那一刻,他斷然沒有想到,從最初3頁紙的救助計劃,到最終通過的400餘頁的洋洋大卷,美國「緊急經濟穩定法案」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驚心動魄。政府、國會、民眾與市場的多方博弈分秒必爭,寸土不讓。從9月19日至28日,市場加速崩潰與社會各界質疑反對的壓力重重襲來:一周內貨幣市場基金遭遇了1970億美元的凈流出;商業票據市場大幅萎縮,一周縮水949億美元,創下了5.6%的單周歷史最大降幅。社會各方面的質疑與反對也不絕於耳。克魯格曼21日在《紐約時報》公開抨擊救助計劃是「金錢換垃圾(cash for trash)」,24日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盧卡斯在內的百多位經濟學家更是聯名上書國會反對。這迫使保爾森及其智囊們在3頁紙的基礎上加入各項妥協條款以平衡多方利益。9月29日,眾議院開會表決時,救助計劃已正式更名為「緊急經濟穩定法案」,篇幅上也從3頁激增至110頁,內容上更添加了多項妥協條款,強化了對納稅人利益的保護。但是,眾議院的投票仍使得上述法案慘遭夭折。美國股市當日創下了1987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道指、標普等跌幅均高達8%,次日歐洲股市跌幅也超過5%,全球股市如風中殘柳,信用市場更是危機四伏。時不我待,此後短短几天內,保爾森和助手們幾乎是不加考慮地往法案中塞入各種「寵物項目」,以取悅不同利益集團。到10月1日參議院開會時,新版的法案已厚達400餘頁。震驚下的美國大眾紛紛轉向,要求選區里的國會議員支持該議案。這也最終促成了參、眾兩院先後在10月1日和3日高票通過了法案。雖屬意料之中,但保爾森仍不勝唏噓,過去兩周來的艱辛鏖戰一幕幕地掠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