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國的醫改進行了解讀,但是沒有操作性,只是原則性的闡述了一下,與過去的提法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按照這個思路改下去,步子也走不了多遠,收效也不一定好.
我認為,全世界的醫保和公共衛生問題都沒有解決好,一些國家把醫療特別是公共醫療與市場經濟掛勾,導致看病難,看大病更難的問題,人們都深受醫貴之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應該打破常規思維,另闢新路,我今天給大家指一條路,或許有可行性.
首先,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必須有一個定性的認識,形成全民的共識,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各方醫改的積極性.保證醫改正常進行.公共衛生事業就當包含公共醫療,公共醫療應屬於公共事業,具有公益性,辦醫院首先考慮的應當是社會效益,然後才是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是沒有義務考慮公益事業的,最主要的還得靠政府,政府應成為公共衛生和醫療的主體和主角.當然公民可以自願參與公共衛建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是主要問題.
既然公共衛生和醫療屬於公益事業,主角是政府,那麼政府就理應承擔起這個責任,如果公民確實因為醫療費貴看不起病,那麼政府就要負責任.政府怎麼來負這個責呢?我認為應先從經濟入手 .
現在看,公共衛生和醫療是一個非常大的社會福利事業,致少是社會福利事業的一半.可見公共衛生和醫療太重要了,是關係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的頭號大事.為了把這個大事辦好,政府應在經濟上給公共衛生和醫療鬆綁,不要讓衛生事業單位自己去掙錢,而是要從整個國民經濟中分出一部分生產力給衛生事業,讓衛生事業有充足的人力和資源,那麼怎麼辦呢?就是在國民經濟計劃中不要包含衛生事業,把衛生事業作為與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并行的單列計劃,從國家現有的人力和物力上,進行單獨發展核算,制定國民衛生經濟事業單列計劃,讓這個計劃與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互動,這樣就可以保證公民人人有能力看病,甚至是看病不花錢,純是一種福利!
也就是說,按照人口的需求,從人力,科學研究,生產企業的設置,醫院的配置,藥品供應等各個方面,對衛生事業進行計劃單列,也就是說,把衛生事業看做是一個小國家,這個國家幹什麼的呢?就是研究出口治病的,就好比石油國家,就是靠賣油賺錢,賺誰的錢呢?賺政府的錢!用賺來的錢能人們看病,就是這個道理,但不同於公民看病政府買單,遠不那麼簡單!因為衛事業心還可以向他國出口賺錢呢!
只要盤活整個衛生事業,讓它能看病能賺錢能生產,就比較理想了.也就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說白了,就事把整個衛生事業看做一個大企業,公民看病就是來拿工資,工資是衛生事業掙來的,這就是這個意思.科研製葯和醫生的勞動就是衛生事業和國民生產總值!這個總值要獨立於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計劃之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各國均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