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元危機與人民幣走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2-20 0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首先關注一下索羅斯在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的一些言論:

  2008年1月22日喬治·索羅斯在接受奧地利《旗幟報》採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將出現衰退,世界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2008年1月23日喬治·索羅斯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議(WEF)上發表講話。該講話
主要觀點如下:

  1、當前金融危機是在美國樓市泡沫下加速成形的,背後原因包括政府當局持續干預養成有恃無恐心理、市場基本教義派的錯誤認知、全球化讓美國得以超額消費他國資金及商品、金融創新推出愈來愈複雜的工具,提供愈來愈寬鬆的條件,鼓勵且方便消費者借貸,信用擴張愈來愈大,終於導致其它國家不願再增加持有美元,

  2、當前的危機,基本上是一段長達六十年、以美元為準備貨幣之持續信用擴張期的結束。

  3、全球化讓美國得以吸干其它國家的儲蓄,同時消耗超過自己所產之量的商品,經常賬逆差在2006年達到佔GDP的6.2%。

  4、商品價格堅挺,及人民幣加快升值,則升高通脹(美國)的威脅,限縮金融當局提振經濟的能力。

  作為投資大師的喬治·索羅斯的上述講話,深刻地揭示了當前美國「次貸危機」的本質,是美元信用危機,是「信用擴張愈來愈大,終於導致其它國家不願再增加持有美元」,是「以美元為準備貨幣之持續信用擴張期的結束」 。

  美國依靠印刷紙幣,主要的是超額消費中國的廉價商品。當中國在急速積累1.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時候,世界其他國家已「不願再增加持有美元」了,因為任何一個稍有頭腦的人都會明白,沒有任何支持的美元信用不可能無限擴張。即使人民幣繼續盯住美元不升值,中國商品繼續廉價近乎免費(換來的美元實質等同廢紙)送給美國消費以支持美元,美元危機也不可避免,因為美國「經常賬逆差在2006年達到佔GDP的6.2%」。美國2006年GDP總量為12.955萬億美元,以此為計算逆差高達8032億美元,遠超過當年中國外匯增量。就中國國內而言,持續積累下來的如此巨大的外儲也已經引發了國內難以承受的通貨膨脹,人民幣繼續盯住美元的政策不可能持續下去。「次貸危機」只不過是美元危機的一個觸發點,美元危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幣加快升值,美元得不到人民幣的支持將有可能在本次危機中徹底結束美元世界貨幣霸主地位。

  但美元世界貨幣霸主地位的結束並不表明人民幣當然地成為世界通用貨幣。雖然中國經濟2006年GDP已排名第四,而且以年10%的增量走強。人民幣要成為世界通用貨幣的先決條件首先是能自由兌換。但人民幣自由兌換在國內的阻力還很大,因為自由兌換意味著國際貿易平衡,而貿易平衡也意味著內需擴大到與國內生產量平衡,國內的生產與消費平衡則意味著資本利潤的減少,勞動者工資增加到能使國內的生產與消費發生動態均衡。因此人民幣是否走強根本的因素是中國經濟是否完成內需驅動的轉型,而內需驅動的轉型又涉及到資本與勞動分配的利益格局變化,這是需要一系列政治的、經濟的制度變遷來支持。

  作為一個美國人,索羅斯不是理論經濟學家僅作為一個投資大師都能把美元問題揭露得如此透徹,有感於不少國人學者,不遺餘力地反對人民幣升值,反對人民幣獨立於美元體系之外。要不是資本利益方代言人,要不就是根本不懂當代經濟學。

  作為企業個體來說,以獲取儘可能多的美元外匯為目標是正常的行為,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富強的高境界則是印刷紙幣,就能獲得無償消費他國商品,而不是相反。因此,從國家的角度上來說,外貿出超,甚至依賴外需才能獲得經濟的增長,是資本與勞動分配嚴重失衡,國內經濟不健康的表現。中國國民距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還很遠,中國的內需潛力十分巨大,完成內需驅動轉型,中國經濟不僅不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而且完全可保持十五年10%以上的可持續增長。強大的內需驅動才是人民幣成為國際強勢貨幣的基本條件。


作者:蔡定創 

來源:光明觀察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