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說馬謝的兩岸經濟政策

[複製鏈接]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7-7-10 19: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609] (2007-07-10)




  台灣選戰開打,兩黨候選人都端出自己的政策禮包,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特別是兩岸經濟政策,引人注目。

  很顯然兩人雖都想重振台灣經濟雄風,不約而同地瞄上了大陸這個對台灣影響巨大的經濟巨人。但兩人實在是不夠地道,只想著借著大陸對台灣的好處而賺一筆,卻全然沒有雙贏的想法。

  為何這麼說呢?兩人都提出要三通,要放鬆台商登陸管制,毫無疑問這些對兩岸都是有利好的,但這都是以對台灣有利為前提的,這也沒什麼錯;只是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作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經濟實體,台灣連大陸勞工來台都不能開放?連自己的農產品市場都不能開放?

  說到底,兩位還是為了選票,全然不顧台灣民眾的總體福利。馬謝兩位肯定知道開放農產品意味著台灣民眾能夠享受到更低的菜價,更好的農產品,但也同時意味著南部農民選票的完蛋;台灣可以不遠千里雇語言文化不通的泰勞修高捷,卻不能照顧福建閩南勞工來台做這些事,這是什麼道理?台灣是靠全球化才發展起來的,現在輪到別人要你開放市場了,就沒得談了。

  我想由於大陸一貫的對台態度,台灣方面基本提出什麼經濟方面的要求,大陸都不會拒絕,可這樣單方面的優惠又能持續多久呢?全球化講得是互利雙贏,不是我給你,你接受。

  台灣現在急著同美國簽自由貿易協定,可又有誰認真考慮過同大陸搞自由貿易嗎?謝長廷不會,因為香港和內地的自由貿易協定CPEA已經完全把香港與大陸經濟融為一體了,要台灣獨立的他當然不會這麼做。馬英九也未必會作,他要中華民國,要台灣農民的選票,不要素質「低下」的大陸勞工,他怎麼會去做這樣的事呢?

  可是這樣台灣的經濟就會繼續發展嗎?沒有大陸農產品的競爭,那同美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就沒有廉價農產品進入嗎?不讓大陸勞工進入,台灣的高物價讓誰來買單?企業大不了登陸,而普通民眾呢?不好意思,你不走就多花錢吧!

  我也希望大陸也不要對台灣的什麼要求都一再滿足,大陸也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大家都是WTO的成員,憑什麼台灣可以和美國簽自由貿易協定,卻不給大陸同樣的待遇?我們給香港優惠政策,因為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台灣呢?什麼好經濟政策要麼不執行(像水果0關稅),要麼好心沒好報(台灣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登陸被指為台灣產業空洞化)。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們以後不給政策都要被人罵了。

  希望台灣不要把大陸當搖錢樹,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水亘

《聯合早報網》
隨  心  飛   揚

328

主題

854

帖子

36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8
沙發
miaugogo 發表於 2007-7-13 0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釣貓魚 的帖子

共同市場賣大餅

■ 柳嘉峰

「讓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這種乍看有理的說法,在現實的世界裡,特別是在兩岸互動上,卻往往禁不起考驗,「兩岸共同市場」即是最好的例子。

馬蕭認為,「兩岸共同市場」可以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台灣應利用大中華市場發展,與對岸從事兩邊互利的往來。他們也建議,從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著手,排除不必要障礙,成立自由貿易區,最後達成「關稅同盟」或「貨幣聯盟」。

事實上,「共同市場」的成立基礎是建立在參與國家間,某種程度的政治協議之上。此協議的過程,依照過去歐盟的經驗,絕對是複雜、困難與冗長。但國民黨卻刻意只談「共同市場」的好處,不談其成立的障礙與政治基礎,實有畫大餅,誤導民眾之嫌。更何況,別忘了,當初歐洲共同市場的成立,是基於個別主權國家間的合意,才得以成立。現在中國連台灣是一個國家的事實都不願承認,如何談判起?

而就兩岸談判的交手經驗而言,再怎麼看似純經濟的議題,中國一向是政治處理。以過去的包機、以及現在中國觀光客來台的案子為例,如果中國真的純以經濟事務的角度來處理,怎會時而積極,時而消極,讓進程一拖再拖?說穿了,北京還是在做一連串的政治計算。

另外,就算「兩岸共同市場」真能談出點眉目,從現成最接近的例子香港來看,也絕不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可長可久的萬靈丹。透過與北京簽訂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香港近年來,的確在關稅免除、服務業、投資便利上獲利。但經濟上,代價是失業率提高、貧富差距擴大、個人平均所得停滯不前;政治上,則是喪失了民主、自由與人權的保障。台灣願意付出這些代價嗎?

與北京交手,一切都是政治的。妄想只談經貿交流,而不碰觸政治議題,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台灣要走向「香港化」,「兩岸共同市場」在現實上根本沒有實現的空間。在兩岸議題上,台灣需要的不是一個虛幻的大餅,而是在目前的實際互動與談判中,去真正解決問題,累積互信。同時,在中國尚未「變通」前,台灣應先做好操之在己的部分,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產業升級與做好全球佈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1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