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進化論在真理上的種種謬誤

[複製鏈接]

279

主題

2638

帖子

80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awang 發表於 2007-5-10 0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進化論是科學上的自然主義哲學
      進化論有一個迷人的面紗,就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呢?一九八四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一個小冊子,專門討論進化論和創造論的問題。它提到科學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有賴於自然主義的解釋。自然是和超自然相對的,自然主義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沒有超自然力量,或者說沒有神。這就是現代科學上的自然主義哲學,它是所謂自然主義科學的指導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它有一個隱藏的假設,就是沒有神。因為有了這一個前題,所以赫胥黎在回答別人關於進化論的質疑時,很理直氣壯地說,「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選擇嗎?」換句話說,就是「難道你還能提出比進化論更好的自然主義學說來解釋人類的起源嗎?」如果你不相信有神,進化論就是唯一可以解釋人類起源的學說!自然主義科學所尋求的所謂「真理」就是沒有神的「真理」,有神就沒有自然主義科學!事實上,人類對人類來源的探索應該是自由的,求真乃是真正科學探索的根本,不管那真實的是來自自然或超自然。

二、進化論本質上是無神的哲學、無神的宗教
      進化論不止留在科學研究的範圍內,它甚至從形而下學(Physics)上升成為一種形而上學(Metaphysics)。形而下學就是自然的,形而上學就是超自然的,不是靠理論可以證明的,它成為一種無神的宗教,一種無法驗證的信念。所以進化論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論及進化論這樣一個尚未證實的自然科學假說的時候,他的結論是:「如果你遇到一個人,說他不相信進化,可以絕對有把握地說,那個人一定無知、愚昧,或者極其愚蠢,甚至是邪惡,我寧願不這麼認為。(It is absolutely safe to say that, if you meet somebody who claims not to believe in evolution, that person is ignorant, stupid or insane or wicked, but I'd rather not consider that.)其武斷令人瞠目結舌。

      事實上,今天的進化論者一面在自然科學研究的範圍內研究進化論,另一面又試圖把進化論引入道德、社會、環境保護等人文範圍,比如著名的進化論學者G. G. Simpson、Edward O.Wilson等人。正如Michael Ruse所指出的:「確實存在 一個越來越興旺的領域通俗進化論,在這個領域裡,進化被用作支持一些說法,比如宇宙的特性,宇宙對我們人類的意義,人類的行為規則......我是說,確實存在 這種通俗進化論,其實它只是(現有)宗教以外另一種(宗教)罷了。」(There is indeed a thriving area of more popular evolutionism, where evolution is used to underpin claim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the meaning of it all for us humans, and the way we should behave...I am saying that this popular evolutionism-often an alternative to religion-exists.)在他看來,自然進化論甚至有兩個宗教教條:1、斯賓塞的自由主義社會經濟哲學;2、他們敬拜的場所-自然歷史博物館。
沙發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0 07:31 | 只看該作者
「進化論」錯了嗎?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東亞經貿新聞    點擊數:500    更新時間:2006-4-20  
南美洲是達爾文的福地,航海五年,達爾文繪製了南美的生物地圖,進化論從這張地圖開始。今年2月,美國500餘名科學家聯合簽名反對進化論,宣稱達爾文狹窄的理論框架根本容納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未來發展進程,將一個半世紀以來對進化論的質疑之聲推到了一個新的高潮。我們可以看到,儘管進化論提出已近一個半世紀,但是《科學》雜誌還是將其評定為2005年最具影響的十大科學事件的首位。關於進化論,反對、贊成,從來都相互交織。未來,關於進化論還會有爭議,同時也還會有新的發現捍衛進化論的地位。

150年,挑戰從未停止

  挑戰1

  是自然選擇還是機遇使然?

  在生存鬥爭中,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這就是自然選擇學說。1968年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的分子進化中性學說向自然選擇學說提出了挑戰。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專家王文利指出,分子進化中性學說認為,在整個分子進化中,起作用的只是機遇,自然環境並不能對生物的遺傳變異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挑戰2

  進化是漸進的還是跳躍的?

  相對於達爾文無法解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現象,美國科學家埃爾德里奇和古爾德於1972年提出間斷平衡論。該理論指出新種的產生不是漸變的,而是突然的、跳躍的。

  挑戰3

  進化的是基因還是個體?

  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進化的單元是物種,是個體。道金斯於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提出了一項嶄新的觀念:進化的單元可能既不是物種也不是群體,甚至也不是個體,而是基因。

  挑戰4

  進化是競爭的還是協同的?

  當達爾文提出適者生存的時候便隱含著競爭的理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後人對達爾文進化理論進行抨擊的一大軟肋。為此,1976年,德國學者哈肯創立了「協同論」,他認為大自然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協同體系。

  150年,始終有人捍衛

  辯護1

  古生物學讓化石說話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表示,只是在進化歷程中,許多缺失的環節都需要新的發現去證實。周忠和希望隨著以後的化石發現,能為生物進化鏈補上更多的環。

  辯護2

  自然選擇烙在人類基因上

  研究人員發現被自然選擇看好的microcephalin基因,出現在大約3.7萬年前,這一時期恰好是象形文字在歐洲大量湧現的時期,而ASPM則更近,出現在大約5800年前。研究人員指出ASPM算得上是個新基因,能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佈,表明它可以為認知提供一定優勢,因而得到了很強的選擇。

  辯護3

  「突變理論」協防進化論軟肋

  寒武紀時代生命大爆發是牽絆著生物學家的一個結。20世紀50年代,德國學者興德沃夫提出的「新災變論」認為,在宇宙和生命的演化史中,一系列的突變和災變事件是宇宙演化、生命演化過程中的基本現象,是構成生命進化事件的主導因素。學者通常認為突發的背後是有原因的,而這些與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不相悖。

  ●補丁Ⅰ

  五理論組成進化論

  1.進化論本身

  2.自然選擇學說

  3.共同祖先學說

  4.漸變性進化學說

  5.物種形成及增殖學說

  ●補丁Ⅱ

  生物進階

  35億年前:原核細胞出現。

  23億年前:藍藻出現。

  7億年前:一種類似蠕蟲的小型軟體動物出現。

  寒武紀:所有的動物門形成。

  志留紀:晚期出現原始魚類、陸地植物(裸蕨類)和陸地動物(千足蟲、蠍子)。

  泥盆紀:被稱為「魚的世紀」。

  石炭紀:爬行類出現。

  侏羅紀:哺乳類和原始鳥類出現。

  白堊紀:現代鳥類與現代魚類出現。

  第三紀始新世:現代哺乳類動物與現代被子植物繁盛。

  第三紀漸新世:類人猿出現,鳥類繁盛。

  第四紀更新世:直立人出現,工具普遍使用。

  第四紀全新世:語言出現,人類分佈世界各地。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0 07:32 | 只看該作者
美生物學家研究山雀喙變化再次驗證進化論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中國廣播網    點擊數:134    更新時間:2006-7-17  
鳥類為了爭食可以從「大嘴」變成「小嘴」——美國科學家經過長期對加拉帕戈斯群島上鳥類的研究證實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彼得·格蘭特領導的科研小組經過長期對加拉帕戈斯群島達芙尼島的中地雀和大型地雀進行研究后發現,地雀的進化仍在繼續:當大型地雀在達芙尼島上「安家落戶」20年後,由於激烈的食物競爭中喙地雀不得不進化出了「小嘴」,以適應不同的食物,這表明動物為爭奪食物能夠經歷進化。
  
    科學家們發現,原來達芙尼島上的中喙地雀沒有競爭對手,它們一直靠吃形狀大小不同的植物種子過著「愜意」的生活,但1982年大型地雀種群來到達芙尼島上「定居」並繁衍後代,開始和中喙地雀競爭蒺藜屬植物的大顆粒種子。大型地雀下嘴快,它嗑開、吃下大種子的速度比中喙地雀快三倍,這樣,大種子的數量越來越少。2003和2004年,由於達芙尼島上幾乎沒有下雨,食物供應進一步緊張,結果這一災難導致「大嘴」的中喙地雀死亡率非常高,而能吃小顆粒植物種子的「小嘴」中喙地雀卻得以生存下來並繁殖種群,這樣它們就不用和大型地雀爭吃大種子了。
  
    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國家動物園的遺傳學家弗萊舍對格蘭特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他說,常見的記錄是當某種生物因進入一種新生存環境或因氣候發生變化時,動物不得不尋找的新食物或資源,而科學家能夠發現一種動物為了適應競爭,而在外形上發生變化的情況還十分罕見,這的確是一個進化的實錄案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0 07:32 | 只看該作者
澄江動物群挑戰進化論了嗎?

作者:方舟子    文章來源:《科學世界》    點擊數:188    更新時間:2006-9-29  
寒武紀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是地質年代古生代的第一個紀。 寒武紀之前的地層的動物化石較少,而在寒武紀的地層中,發現了種類繁多的動 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學家甚至認為動物各門的祖先在這個時期都已出現,稱為 「寒武紀物種大爆發」。最具代表性的寒武紀動物群是1909年在加拿大發現的布 爾吉斯頁岩動物群。1984年,在雲南澄江發現的寒武紀動物群,可與布爾吉斯頁 岩動物群相媲美,日益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寒武紀物種大爆發歷來是神創論者反對進化論的一個理由。自從澄江動物群 被發現並引起轟動后,經過一些媒體誇大其詞的宣揚和某些傳教士的有意歪曲, 「進化論解釋不了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的論調在華人當中也頗為流行。最近,由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陳均遠、雲南大學侯先光和西北大學舒德干主持的 「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已被發現20年 的澄江動物群一時又成為新聞話題。這些報道大同小異,其中新華社的報道是這 么說的:

  「地球上的生命何時大量出現?『寒武紀大爆發』究竟產生了什麼?中國科 學院、雲南大學和西北大學的科學家陳均遠、侯先光和舒德干歷時20年,共同完 成了『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科研項目,通過對澄江動物群化石的發現和 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寒武紀大爆發』的整體輪廓,證實幾乎所有的動物祖先都曾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澄江動物群因1984年7月1日在雲南省澄江縣首次發現而得名,是寒武紀早 期(距今約5.3億年)的一個多門類動物化石群,不僅動物類型多,而且十分珍稀地保存了生物的軟體構造,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遠古海洋生命的壯麗景觀和 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徵。」

  「三位科學家說,『澄江動物群的地質年代正處於「寒武紀大爆發」時期, 它讓我們如實地看到5.3億年前動物群的真實面貌,各種各樣的動物在「寒武紀 大爆發」時期迅速起源,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動物門類幾乎都已出現,而不 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慢慢變來的。』」

    如果如這三位科學家所言,各個動物門類「不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慢慢變來 的」,那麼它們又是怎麼來的呢?他們的言下之意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演化而 來的(「演化」和「進化」在生物學上為同義詞,都是英文evolution的翻譯, 下面依據一般習慣用「進化」),但是語焉不詳,記者又未做補充,於是在一些 人聽來,竟然就是在否定動物是進化而來的。一家著名網站在轉載這則報道時, 用的標題赫然就是「澄江動物群證實幾乎所有動物並非演化而來」,去掉了「慢 慢」兩字,非同小可,等於是完全否定了進化論,於是由生物進化的速度快慢之 爭,變成了生物進化的有無之爭了。《科技日報》有關報道的題目乾脆就叫「澄 江動物群揭寒武紀之謎 中國學者挑戰進化論」!另外一種常見的說法則是「寒 武紀大爆發挑戰達爾文」,不僅大眾媒體、基督教的宣傳品這麼說,而且某些專 家的文章也這麼說,例如陳均遠《寒武紀大爆發和多細胞動物構型方案的起源》 一文中,有一小節的題目就叫做「挑戰達爾文」,聲稱達爾文「關於生命演化的 各種解釋,事實上都處於科學假說階段」。

    達爾文進化論到現在是否還只是「科學假說」?它是否面臨著生物學新發現 的挑戰呢?我們得看看達爾文進化究竟說的是什麼。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主要包 括四個子學說:

    一,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 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這一點,早已被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 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觀察、實驗所證實,我們現在甚至可以在實驗室、 野外直接觀察到新物種的產生。所以,這是一個科學事實,其可靠程度跟「地球 是圓的」、「物質由原子組成」一樣。在今天,除了極其個別的由於宗教信仰偏 見而無視事實的人,實際上已無生物學家否認生物進化的事實。

    二,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學發現了所有 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 一致性,最終證實了達爾文這一遠見卓識。所以,這也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 事實。

    三,自選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 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所以,這也是一個科學事實。但是,現在學術界一般 認為,自然選擇的使用範圍並不象達爾文設想的那麼廣泛。自然選擇是適應性進 化(即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的機制,對於非適應性的進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 機制。也就是說,不能用自然選擇來解釋所有的進化現象。考慮到適應性進化是 生物進化的核心現象,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也是成立的。

    四,漸變論: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 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較有爭 議的部分。在達爾文在世時以及死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生物學家,特別是 古生物學家,都相信生物進化是能夠出現躍變的,認為新的形態和器官是源自大 的躍變,而不是微小的變異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緩慢而逐漸地累積下來的。包括 赫胥黎在內的一些古生物學家由於強調生物化石的不連續性,而持這種觀點。在 遺傳學誕生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早期遺傳學家們由於強調遺傳性狀的不連續性, 也普遍接受躍變論。在20世紀40年代,「現代綜合」學說將遺傳學和自然選擇學 說成功地結合起來,漸變論逐漸佔了優勢。但是近二、三十年來,古生物學和進 化發育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生物進化過程很可能是漸變和躍變兩種模式都存在的, 躍變論又有抬頭的趨勢。不過,進化論所說的躍變,除了某些非常特殊的情形 (例如植物經雜交出現新種),並非是指在一代或數代之間發生的進化,而可能 經歷了數千年、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只不過以地質年代來衡量顯得很短暫而已。

    寒武紀大爆發挑戰的就是漸變論,但是並不能否證漸變論。它即使成立,也 不過表明進化有時候是能夠以躍變的方式進行的,並不能否認進化在其他時候是 以漸變的方式進行的。寒武紀大爆發更不會挑戰進化論。幾乎所有動物的「門」 都在寒武紀早期出現,絕不意味著這些動物祖先不是進化而來的,更不意味著它 們之後沒有發生進化。神創論者在介紹寒武紀大爆發時,試圖給人這種印象:幾 乎所有的動物都是同時突然出現的,以後只有滅絕而沒有進化。其實完全不是這 么回事。第一,在寒武紀之前,動物已經過了漫長的進化過程。自五十年代以來, 古生物學家已在世界各地三十個地方發現了大量的寒武紀之前的多細胞生物乃至 動物,數量最多、最為聞名的在四個地方:澳大利亞的埃迪亞加拉山(Ediacara Hill)(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埃迪亞加拉紀(Ediacarian))、加拿大紐芬蘭的 錯誤點(Mistake Point)、俄羅斯的白海海岸和納米比亞。此外還有中國甕安 動物群,據稱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實體化石動物群。這些寒武紀之前的多細胞 生物包括軟珊瑚、海蜇、蠕蟲和其他稀奇古怪的生物。對這些多細胞生物是否是 寒武紀動物的直接祖先,以前有爭議,因為在1995年之前從這些多細胞生物到寒 武紀動物還存在一段地質空白,所以有專家主張這些早期多細胞生物全部滅絕, 在寒武紀又再來一次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進化。在1995年,在納米比亞火山灰層 中出現了大量的寒武紀之前的多細胞生物,恰好補上了這段空白,所以,現在已 很少有專家懷疑前寒武紀的多細胞生物和寒武紀的動物沒有相承關係。第二,寒 武紀的動物並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持續了幾百萬年,這在進化論史上當然 是短時間,但對神創論來說,卻是長得不可思議。第三,「幾乎所有動物的門」 在寒武紀地層出現並不等於「幾乎所有動物的種」在那時候都已出現。事實上, 寒武紀的動物一般地只是那個門的原始物種,以後幾乎全都滅絕了,後來的物種 是進化來的。比如,寒武紀只存在少數幾種原始的脊索動物,而豐富多彩的脊椎 動物各類群,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都是在寒武紀之後從 原始脊索動物逐漸進化來的。現代脊椎動物各物種更都有了幾億年的進化史。

    為什麼幾乎所有動物的門會在較短的時間(數百萬年!)內進化出來,生物 學家們提出了不少的解釋,目前被較為廣泛接受的是Hox基因調控理論。Hox基因 是一種「同源異形」基因,是動物形態藍圖的設計師,在發育過程中控制身體各 部分形成的位置。如果同源異形基因發生突變,會使動物某一部位的器官變成其 他部位的器官,叫做同源異形。比如,讓某個同源異形基因發生突變,能使果蠅 的身體到處長眼睛,在該長眼睛的地方長出翅膀,或者在該長觸角的地方長出了 腳。Hox基因在所有的脊椎動物和絕大部分無脊椎動物中都存在,調控的機理也 相似,這表明它可能是最古老的基因之一,在最早的動物祖先中就已存在。Hox 的突變一開始時在胚胎早期引起的變化不大,但隨著組織、器官的分化定型,突 變的影響逐步被放大,導致身體結構發生重大的改變。這可以解釋寒武紀物種大 爆發。那時候基因結構、發育過程都較簡單,Hox的基因突變容易被保留,結果 導致了身體結構的多姿多彩。

    達爾文進化論在經過修正後,到現在仍然是生物進化論的主流學說,具有無 比強大的生命力。但是為什麼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達爾文進化論遭受挑 戰、被質疑乃至被否定的說法呢?這有宗教因素,也有思想、文化因素(許多不 信基督教的人文學者也不喜歡達爾文進化論的機械色彩),值得注意的是,還有 科學家的心理因素。一些科學家為了強調自己研究的課題的重要性,會有意無意 地誇大其研究成果的價值,甚至有的人明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卻又巴不得一腳 把巨人踢倒以顯示自己的偉大。這就要求我們,對驚人的說法要格外保持警惕,不要輕信。2004.3.18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0 07:33 | 只看該作者
神創論的種種無稽之談(增補版)

作者:方舟子    文章來源:三思科學網站    點擊數:123    更新時間:2006-9-4  
神創論者出於信仰的需要,散布了許多攻擊進化論的謠言、謊言。在此我收集了在神創論小冊子、文章中常見的謠言、謊言加以駁斥。

◇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自然作用的結果,如無外來的理智干涉,乃由組織至分解,由複雜變簡單,由秩序至混亂。進化論斷言生物能自動由簡單進化為複雜,因此進化論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有三種表達方式:一、熱不可能自發地、不以消耗功為代價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二、任何熱力循環發動機不可能將所接受的熱量全部轉變為機械功;三、在孤立系統內實際發生的過程中,總是使整個系統的熵的數值增大(據《辭海》)。神創論者有意利用的是第三種表達方式。熵可以被通俗地定義為混亂度,所以第三種說法可以通俗地表達為:在孤立系統,混亂程度總是變大,也就是「由組織至分解,由複雜變簡單,由秩序至混亂。」

  神創論者在引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通俗說法時,完全無視了其前提:孤立系統。所謂孤立系統,是指與外界不發生相互作用,即與外界無熱量、功和物質交換的熱力學系統。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系統,它與外界有能量交換:吸收太陽能和散發熱量;又有物質交換:隕石墜落;所以它是一個開放系統。在開放系統中,熵可增可減,可以由簡單變複雜,無序變有序。即使是在一個孤立系統中,也有可能在全體熵值變大的同時,局部的熵值減小。

  在自然界中,沒有外來的理智干涉,而「自發」由簡單變複雜,無序變有序的現象屢見不鮮。所有的生命現象(比如雞蛋變成小雞、小雞變成大雞)都是這種「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現象。即使是非生命現象,這種現象也不少,雪花、沙丘、晶體、旋風、石鐘乳的形成,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

根據現代物理學的「耗散結構論」,生命的進化不僅不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而且是在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

◇「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都是隨機的、偶然的、雜亂無章的概率事件。複雜的生物體可以由簡單的生物體碰運氣進化而來,這種概率小到根本不可能發生。」

  當我們說生物進化不存在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種類由少到多」、「從單細胞到人」的總的進化方向時,並不否認生物在每一次進化時,可以存在著一個方向。根據自然選擇學說,這個方向就是對環境的適應。突變是隨機的、偶然的、雜亂無章的,環境等因素對突變的結果作了選擇,雖然選擇的結果如何也許並非必然,但並非全碰運氣。簡單的生物體進化成複雜的生物體,就是一次次選擇,一次次試錯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完全隨機的概率事件。

◇「進化論認為由於遺傳基因的突變,因此產生許多不同的個體以供自然環境的選擇,但是突變都是有害的,一種生物的群體中因突變而產生的畸形個體,都將導致退化和衰敗,易受環境淘汰,不可能產生生物的進化。」

  首先,變異有好有壞,雖然壞的多好的少,但是並非都「將導致退化和衰敗」。如果突變必然導致退化和衰敗,那麼搞遺傳工程的所有高技術公司都該關門了,因為它們正是在找優秀的變異並且卓有成效。

  其次,變異的好壞都是相對於目前的環境而言的,如果環境改變了,本來是不好的變異可能反而有了優勢而取代野生態。病菌對抗菌素的抗藥性、害蟲對殺蟲劑的抵抗性,都是由於有更強的抵抗力的變異被選擇,逐漸取代了野生態的結果。

◇「生物進化不可觀察、不可驗證。」

  生物進化有兩個層次:微進化,即生物群體由於基因頻率的改變而產生了變異,但還沒有產生新的物種;大進化,即產生了新物種和新類型。在微進化這個層次,不僅可以觀察,而且可以對各種進化理論進行驗證,上面提到的病菌、害蟲的抗藥性就是一個例子。在大進化的層次,進行觀察、驗證就要困難得多,因為一個新物種的產生往往要花上幾萬年的時間。但是在某些自然條件下這個過程可以加速,我們也可以創造條件加速這個過程。在實驗室和野外,新物種的產生都已被生物學家大量地觀測到。

  即使沒有這些直接的觀察,也不能說「生物進化不可觀察」,因為在科學上,更多的要靠間接的觀察。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古猿變成人的整個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化石紀錄、解剖比較、基因序列等等結果,而得出「人由古猿演變而來」這個結論,並推測這個過程的細節。

◇「雖然微小的進化,如從野生到馴養所引起的變化,育種學家培育的動、植物新品種等,可能發生,但難以超過『種』的水平,因而不可能導致進化的發生。」

通過種間雜交的辦法,育種學家已培育出大量的植物新物種。光是蘭科,已登記的至少有幾萬個人工種。這些人工種能夠自身繁殖,而且無法再跟其他種交配,因而是新物種,而不是品種。不僅新種,新屬也能被創造出來,例如小麥屬和黑麥屬雜交產生了新的小黑麥屬。因此,種的水平並不難超越。

◇「化石記錄問題之中給達爾文主義者最頭痛的難處是『寒武紀大爆炸』。大約在六億年之前,幾乎所有動物的『門』同時在地層中出現,完全沒有達爾文主義者必須的祖先的痕迹。在寒武紀,大量的動物門類同時突然出現,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形式的爆炸性的突變,無進化痕迹可尋。」

現在已發現,在寒武紀之前就已存在多種的多細胞生物、動物,它們跟寒武紀的動物門類有承遞關係,並非好無進化痕迹可尋。寒武紀的物種也並比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有幾百萬年的時間段。幾乎所有的動物門都在寒武紀出現了,但它們一般地都是那個門的最原始的形態,有的(比如脊索動物門)只有一、兩種,現代的形態是逐漸進化來的。

◇「在達爾文逝世一百多年後,仍然沒有任何科學家找到種與種之間,或類與類之間的過渡型化石,所謂的『缺環』仍然缺失。」

事實上,《物種起源》發表兩年後,就有一具類與類之間的過渡型化石出土,即著名的始祖鳥。這個過渡型是如此直觀,以致神創論者到現在還在造謠說它是偽造的。

  在《物種起源》發表之後的一百多年,古生物學有了十足的進步,但是化石紀錄仍然很不完全,而且永遠不可能完全,因為生物體能夠形成化石是很偶然的。根據「間斷平衡」理論,生物體的過渡型往往發生在很小的群體,很小的區域和很短的時間,它們能夠形成化石並被發現的可能性也就要小得多。因此毫不奇怪,時至今天,仍然有許多缺環沒能找到,而且可能永遠無法找到。但是這並不等於我們沒有任何過渡型化石;恰恰相反,我們已找到了幾千種過渡型化石。在類與類的過渡型中,除了始祖鳥,著名的化石還有魚類到兩棲類的過渡型(總鰭魚,魚石螈,棘石螈)、兩棲類到爬行類的過渡型(蜥螈)、十幾種從爬行類到哺乳類的過渡型(似哺乳動物爬行類)、陸地哺乳類到原始鯨類的過渡型(巴基斯坦古鯨)。在種與種的過渡型中,最著名的有從始祖馬到現代馬的一系列非常完美的過渡型,和從古猿到人的過渡型。

  神創論者往往聲稱「間斷平衡」理論是進化論者為了解釋找不到過渡型化石而提出的借口。實際上,「間斷平衡」理論只是解釋為什麼過渡型難以被找到,並不否認過渡型的存在,正如這個理論的提出者古爾德(S. J. Gould)所言:

  「但是古生物學家已發現了一些過渡形態和過渡系列的極好的例子,完全足夠說服任何不抱偏見的懷疑者接受生命的自然譜系的事實。」(Natural History, May 1984)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曾經發現兩行腳印化石,一行為恐龍,一行為人。恐龍和人曾經同時存在!」

  所謂德州「巨人」腳印,是指巴魯西(Paluxy)河河床上發現的恐龍腳印,一直被一些外行誤以為是人的腳印。1970年左右,一些神創論者為它拍了一部電影,宣傳恐龍和巨人的腳印混雜在一起,是恐龍和人曾經相處的證明。科學界對神創論者的無稽之談向來很少理會的,但這部電影在社會上廣泛放映,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神創論者又藉此大作文章,稱之為否證進化論的最有力的證據。為了澄清此事,在八十年代初科學家組團到該地考察,很快得出結論:那些所謂「巨人腳印」跟周圍的恐龍腳印一樣,都是由同一種兩足三趾的食肉類恐龍留下的,只不過由於踩在爛泥中,泥土向腳印凹陷,使得腳印變小,只有中心部分留下,看起來就有點象人的腳印了。但是神創論者拒絕這個結論。到了1984年夏天,由於長期無雨,巴魯西河乾枯,原來沉在水下的腳印暴露出水面,由於顯色效應,模糊不清的腳印邊緣也看得清楚了,清清楚楚地顯示跟周圍的恐龍腳印沒有兩樣,也是三個腳趾。在科學家們的一再督促下,神創論的幾位頭面人物到現場觀看這些暴露出來的腳印,被迫在神創論的刊物上登文承認那是恐龍腳印,並答應不再以此為攻擊進化論的理由。國際權威學術雜誌《自然》在當時曾報道此事(Nature, 320:308)。另外還有許多「巨人」腳印明顯是偽造的。

◇「巴斯德實驗證明生物不可能由非生物自然發生。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違背了巴斯德實驗。」

  巴斯德實驗僅僅證明:在普通條件下,在短時間內,完善的生物體不可能由非生物體自然發生。

  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則認為: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時間,簡單的小分子可以合成生命小分子,生命小分子合成生命大分子,再組成原始細胞。這是一個漫長的、逐步演變的過程,其過程的每一步驟都已在實驗室得到不同程度的模擬,與巴斯德實驗無關。

◇「由氨基酸自動合成一個蛋白質分子的概率只有一之後加三百二十個零之一。這是一個不可能發生的小概率事件。」

  首先,沒有一個生物學家會認為現代蛋白質是在生命起源之初由氨基酸一步自動合成的。現代蛋白質是由簡單、原始的蛋白質逐步進化而來的。

其次,象一切的化學反應,氨基酸自動合成蛋白質並不是一個隨機的事件,而是一個有各種各樣的物理、化學力參與的自組織過程。如果我們只做隨機的概率計算,我們會發現,由碳原子組成金剛石,甚至由水分子組成雪花,都是一個不可能發生的小概率事件。

  而且,根據化學進化理論,原始蛋白質可以以RNA為模板,由RNA自我催化合成,而無需由氨基酸自動合成。

◇「血液凝固系統是一個由血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司徒因子等蛋白質組成的自催化鏈。而激活司徒因子的又是兩條不同的級聯途徑。這還不夠,整個系統還需要一個停止機制,以免全身的血液都被凝固起來了。這個完成血凝塊的形成、限制、加強和去除的是一整套完整的生物系統,各部件之間是配合得如此絲絲入扣,以至於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會給人體造成甚至致命的疾病。這類具有不可減少的複雜性的途徑不能一步步進化而來。因此它們是有意識的設計,證明存在有智慧的設計者。」

細胞中有些生物化學途徑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很難確定它們的進化過程。但是,對這些進化過程並不是無法想象的。這裡的關鍵是要理解自然選擇的作用方式,是在原有基礎上將舊功能改造成新功能,而不是一步一步地疊加,最後才具有功能的。參與血液凝固的這些蛋白質,並不都是為了血液凝固而挨個產生出來的,而是從別的生化途徑借來、通過重複已有基因產生、或是讓早期那些有多種功能的酶參與。比如,凝血酶同時也參與細胞分裂,並且與參與消化過程的胰蛋白酶同源,因此,在參與血液凝固系統之前,它可能就已存在了。這在進化論上,叫做「預適應」,也即一種新的適應性是從別的適應性機制改造而得的。這種解釋,並不是在簡單地轉移目標,而是說,複雜的生化途徑可以簡化為那些簡單的生化途徑的重新組合。

◇「最新證據表明:生物重演律是徹頭徹尾的捏造。各種脊椎動物胚胎早期完全不同,甚至不同的哺乳動物的胚胎早期也大相徑庭。」

這是一個謊言。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在十九世紀提出了生物重演律,認為動物的胚胎髮育在重複著其進化史,也就是所謂個體發育重複種系發育。我們現在已知道,生物重演律並不准確,動物的胚胎髮育並非在嚴格地重演進化史。海克爾用於證明生物重演律的插圖,現在也發現有修改、美化之處。但是,各種脊椎動物胚胎早期極其相似,親緣關係越相近,則越相似,卻是一個事實(事實上,這一點是馮貝爾最早提出的,被稱為馮貝爾定律)。動物的胚胎髮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重演了其祖先的痕迹。

◇「達爾文臨死前後悔創建了進化論。」

  這是一個早已被揭穿,但神創論者至今仍然津津樂道的謠言。

  這個謠言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叫赫普(Hope)的美國修女。達爾文死後不久,她在麻省的一次佈道中聲稱,在達爾文臨終前,她訪問了他,達爾文向她做了懺悔,後悔自己創建了進化論。教會組織對赫普的謠言如獲至寶,迅速傳播開來。在一九二二年,達爾文的女兒亨里雅塔(Henrietta)為此發表了聲明:

  「在我的父親臨終前,我守在他的身旁。在他重病不治時,或在他得其他病時,赫普修女都不在。我相信我的父親從未見過她,她對我的父親的思想、信仰沒有任何的影響。他對他的任何科學觀點,不論是當時的還是早些時候的,從未反悔過。我們認為有關他懺悔的故事是在美國編造出來的。整個故事純屬無稽之談。」(The Survival of Charles Darwin,by Ronald W. Clark, 1985, p. 199)

  即使達爾文果真反悔,對進化論的成立也不會有任何影響。一個科學理論成立與否,只取決於是否有支持或反對它的科學證據,與其創立者後來的態度無關。

◇「爪哇人的發現者杜布瓦在去世之前承認所謂的爪哇人只是一隻長臂猿,因此,『爪哇人』一詞已從教科書中除名了。」

  這也是一個無恥的謠言。杜布瓦至死相信他發現的爪哇人是從猿到人的過渡型,即所謂「猿人」,雖然在當時已有新的發現證明爪哇人屬直立人(Missing Links, by John Reader,1990, p.47)。  今天的有關人類進化的教科書仍然詳細地介紹爪哇人,杜布瓦仍然被公認為偉大的人類學家。不必找教科書,一般的百科全書都會介紹爪哇人和杜布瓦,爪哇人一詞並未被除名。

◇「《聖經》上說,整個地球上的一切是神所創造的。而且一步一步很有秩序的。創造的程序,其實包括六個階段。這六個階段在聖經里的描述是六天的程序,這『一天』可能是很長的時間,而不是24小時。《聖經》里記載神創造生物的次序,跟現代所知道的化石學、地質學、生物學的證據都非常吻合。科學花了兩千多年摸索,終於為《創世記》作了見證。」

  這種試圖調和《聖經》和進化論的說法,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比如,《聖經》說最早被創造出來的生物是「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但是進化論認為海洋生物才是最早的生物,種子植物是非常晚,在魚類之後才出現的。奇怪的是,《聖經》說第三日造了陸地植物,第四日才造日月,據說這「一天」是很長時間,那麼沒有太陽,陸地植物又如何能夠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而存活呢?又比如,《聖經》說鳥類在昆蟲之前被創造出來,而進化論認為其出現的順序相反。

◇「進化論與基督教信仰不可相容。」

  如果一個基督徒認為《聖經》是準確無誤的歷史記載,《聖經》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按字面意思理解,那麼進化論確實與《聖經》的「創世記」一章不相容。但是在今天,絕大部分基督徒都不再如此刻板地看待《聖經》。在他們看來,《聖經》乃是闡明基督教教義的寓言、故事,而不是歷史記載,更不是科學教科書。

  在今天,大多數的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和新教)都接受進化論,堅持神創論的只是少數原教旨主義者(雖然這些人在中國教徒中可能是多數)。許多進化論者也是猶太教徒和基督徒,他們並不覺得進化論與他們的信仰有衝突。

  以刻板著稱的羅馬教廷三十多年前就已宣布進化論與基督教教義相容,進化是上帝創造的自然準則。這種觀點被稱為「進化論神學」。1996年10月23日,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更宣布:「新的知識已經引導我們認識到進化論不僅僅是一個假說。」「把各項獨立進行的研究的結果會集起來,有力地支持了這個理論。」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0 07:34 | 只看該作者



4月6日出版的《自然》科學雜誌載文稱,一種魚類化石為魚類進化為陸地動物的理論提供了第一個完整證據,該化石表明,有一種動物處於從水生動物向陸生動物轉變的邊緣,是最為重要的化石發現之一。

  這  
具魚化石是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北部的埃勒斯米爾島發現的,該島距離北極約1000公里。當時加拿大極地地區還是位於赤道附近的大陸的一部分,氣候屬亞熱帶,很像今天的亞馬遜盆地。這種魚在當地土著人使用的因紐特語中被稱為Tik-taalik,意為「一種大型淺水魚」。這具化石十分完整,保存得非常好。化石顯示,該動物生活在距今4.17億年到3.54億年的泥盆紀時期,生活在小溪流中,有著與早期四足動物相似的顱骨、頸項以及肋骨,還有與魚類相似的簡單的顎、鰭和鱗片。這種魚為食肉動物,有尖利的牙齒,頭部似鱷魚,體長可達2.75米,其骨架顯示它可支撐身體的重力。

  美國費城自然科學院、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在加拿大極地地區進行了多次科學考察活動,在極地冰原上尋找化石,因為這裡的岩石和環境表明,有可能在這裡找到能夠證明魚類向陸地動物進化的過度環節上的化石。

  發現該化石的美國芝加哥大學考察小組負責人、生物學家內爾·蘇賓認為,Tiktaalik在解剖學和生活習性上都兼有魚類和陸地動物的特徵。

  Tiktaalik有助於生物學家理解魚鰭如何轉變為四肢。它的鰭內有骨頭,可類比於陸地動物的上肢、前肢和簡單的手部。鰭內的大部分主要關節都具有活動功能。它的肩、肘和部分手腕已經成形,其功能也和最早的陸地動物相似。

  該化石還表明在呼吸空氣方面水生動物如何向陸地動物進化。一般魚的鰓部周圍有很多骨頭,它們覆蓋魚鰓,幫助魚鰓進行呼吸。但該化石的頭部和肩部之間並沒有這部分骨頭,這表明Tiktaalik已有頸項,可以輕易把頭抬出水面,大口呼吸空氣。

  哈佛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詹金斯認為,Tiktaalik代表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四足動物進化的關鍵早期階段。Tiktaalik這個名字本身也可以說明,生物由水中動物進化為陸地動物是逐漸發生的,魚類首先在淺水中生活,進而發生進化,向陸地動物演化。

  自進化論問世后,人們發現了始祖鳥,始祖鳥是處於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過程之中的一種動物,它成為進化論的一個形象代表。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魚類進化為四足動物的證據,他們認為肯定存在著一種界於魚類和陸地四足動物過度階段的動物,但卻找不到處於這個過度環節的動物化石。有人因此也堅持認為,諸多動物類別之間缺少化石記錄表明,不是自然進化、而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設計了大自然的生命。

  Tiktaalik化石的發現表明,在3.7億年前,魚類從水中走上了陸地。它很有可能和始祖鳥一樣,成為進化論的形象代表。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主題

2638

帖子

80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1
7
 樓主| aawang 發表於 2007-5-10 13:13 | 只看該作者

進化論在真理上的種種謬誤

三、進化論的社會基礎
      您也許會問,這樣一個未經證實、漏洞百出的科學假設,一個邏輯上有問題的學說,脫離客觀科學證明的無神宗教,為什麼會這麼受歡迎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因為經過黑暗的中世紀,十九至二十世紀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蓬勃發展,包括進化論在內,都是人們思想解放的一個表現,是對黑暗中世紀天主教宗教思想禁錮的一個反彈。更是適合了當時社會的需要,直接支持了當時英帝國主義的政治哲學,以及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甚至於社會達爾文主義。

      工業革命所產生出來的新興無產階級,更加歡迎進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黑格爾的辯證法和細胞學,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形成的三大科學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馬克思、恩格斯論宗教》一書中,曾經清楚地說明進化論與信仰的關係:「現在我們以進化的概念來看宇宙,再也沒有空間容納一位創造者或統治者了。」馬克思又說,「達爾文的著作非常重要,它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支持了人類歷史上的階級鬥爭,完全符合我的觀點。」恩格斯也說,「(進化論是)十九世紀三大科學發現之一......優越的無產階級將贏得這場生存鬥爭。」

四、進化論的社會影響
      (一)進化論否定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當進化論從科學研究的範疇,變為一種無神宗教,進到人類社會生活以後,它就對人類社會 生巨大的影響。有一位科學史學者William Provine說:「(進化論所指的所謂)現代科學直接提示,人類社會並沒有固有的道德律,或絕對指導原則。人是一些非常複雜的機器,每個人借 兩種機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遺傳和環境影響。僅此而已!我們必須斷定,我們死了就死了,並且死亡是我們的終點。傳統上所認為的自由意志,也就是在許多可能的行為里作自願且不可預知選擇的自由,其實並不存在。我們目前所認識的進化過程不可能 生一個完全自由選擇的個體。」(Modern science directly implies that there are no inherent moral or ethical laws, no absolut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human society. Human beings are marvelously complex machines. The individual human becomes an ethical person by means of two primary mechanisms: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That is all there is. We must conclude that when we die, we die, and that is the end of us. Free will as it is traditionally conceived-the freedom to make uncoerced and unpredictable choices among alternative possible courses of action-simply does not exist...There is no way that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as currently conceived can produce a being that is fully free to make choices.)

      照進化論的觀點,人是隨機產生的。人的產生是無目的的,存在也是無目的的。人只不過比一般動物幸運一些。有些東西受環境影響成了動物;有些東西受環境影響成了人。人不過是比較進化了的猿猴,和其它動物並無本質的不同。並且,動物和植物,生物與非生物,也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什麼是生命?生命不過是「蛋白質存在的形式」而已。什麼是蛋白質?蛋白質不過是由多種氨基酸合成的大分子。什麼是氨基酸?那更不過是一些碳、氫、氧的鏈狀化合物加上若干氮氫基而已。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砍掉一棵樹與打死一隻狗,殺掉一隻猴子與殺死一個人,只有程度的差別,並無本質的不同,都只不過是改變了一些蛋白質存在的形式而已。何況既然宇宙當中除物質之外別無所有,那麼不管何種生物,包括人在內,除物質之外也沒有什麼更高貴的成分,那麼他們的生與死便無關緊要。而且,任何個體生物的死,都不等於物質的毀滅。物質仍是永恆的,不過換了另一種存在形式而已,何足道哉?

      (二)進化論導致社會道德的退化

將生物界有限範圍內適用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學說應用到人類社會,就為那些「偉大」、「優越」的種族、階級、政黨和個人提供理論根據,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去消滅那些「腐朽」、「落後」的種族、階級、政黨和個人。它的自然結果就是「種族滅絕」和「階級鬥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就是「殘酷鬥爭,無情打擊」。

將進化學說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在已過近一百年中,在許多國家導致推動人類社會進化的社會大實驗。在這個社會大實驗中,人與人之間、人群與人群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的鬥爭、殘殺,其殘酷無情的程度遠超過動物。在動物世界,強壯的老虎並不吃弱小的老虎,它們只吃其它的動物。而在人類社會中,竟然出現人盯人、人防人、人斗人、人吃人的悲劇。這是人類社會的極大退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0 13:15 | 只看該作者
如果將人生目的和宇宙的命運聯繫起來,未免過於多愁善感。但是人生的目的本來就屬於主觀的價值判斷,可以有多種形式,科學無法證明其必對或必錯;所以如果有人非要如此多愁善感地唉聲嘆氣,雖然道金斯暗示這屬於精神失常,雖然我也覺得大可不必,但是卻不能說就錯。然而,如果在絕望之餘,還要質疑「如果我們命中注定是自私的,我們的非進化論的道德觀念何以可能?」,卻是嚴重的混亂。基因是自私的,並不能推導出我們命中注定是自私的,因為我們的「命」有兩條:生物的和文化的。


    人類同時是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的產物。「自私的基因」理論試圖說明的僅僅是自然選擇作用下的生物進化(它甚至不試圖解釋所有的生物進化),而文化進化有非常不同的機制。無意識的自然選擇只對個體的短期利益起作用,因此它必然是對「自私」有利的。但是人類具有自我意識,有理性推理和預見能力,能夠做長期的計劃,因此能夠為了長遠的利益犧牲目前的利益,為了群體的利益犧牲個人的利益。文化的適應性進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環境對群體,而不是對個體進行選擇的結果,真正的利他行為因之產生。道德觀正是這種文化選擇的結果。一個有著更「好」的價值觀的文化群體能夠擴張、繁衍,并吞並、滅絕其他的文化群體。因此,價值觀也是進化而來的,是經過長期、持續的無數次試錯、成敗,而得到的最適合於某個文化群體生存的結果。如果將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混為一談,試圖用生物本能解釋一切文化現象,恰恰是極端的生物決定論者的思維方式,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反過來指責科學,又是自相矛盾。


    最後值得指出的是,文化進化論只是要說明為什麼一種價值觀系統會產生、傳遞,並不肯定那些佔了優勢的價值觀就一定是真實、美好。那些因歷史原因被認為對文化群體有利的行為,即使在我們看來是虛假的、醜陋的(比如宗教、迷信),也會在文化選擇的作用下,得到保留、傳播。視死如歸有種種因素(甚至包括精神失常),並不都是那麼崇高和輝煌的。革命烈士的視死如歸固然令人肅然起敬,邪教徒的視死如歸卻就只有讓人惋惜了。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主題

2638

帖子

80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1
9
 樓主| aawang 發表於 2007-5-11 00:32 | 只看該作者

人生存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徹底否定進化論

神創造人與創造地上其它萬物非常不同,神是以獨特的方式來創造人。神造萬物的時候,都是憑著祂權能的話,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但在造人的時候,則是經過一個過程,先有一個神格里的會議,再有一個創造的過程,最後有神對人的祝福和吩咐。此外,神造萬物的時候,都說萬物要各從其類;唯獨造人的時候,卻沒有說人要從「人類」。神乃是按著祂自己的形像造人。換句話說,人乃是從「神類」。

一、人有神的形像
      在創世記一章二十六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由此可見,人是照著神的形像被造的。人有神的形像。人和動物是完全不同的,人的地位非常尊高,人是象神的。人不是象動物,象猴子,人乃是象神的。

      神的形像就是神內里的所是。神是愛,神是光,神是聖,神是義。人乃是照著神這些內里的所是,就是愛、光、聖、義這些屬性創造的。因此,凡人皆有合乎神性情之「善性」,如真、善、美、智、仁、勇等美德。此外,人也被賦予神聖的權柄,就是代表神管理地上的萬物和全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1 02:43 | 只看該作者
人到底是神創造的,還是自然產生的。這一向是進化論和神創論的基本分歧點。
可是,正如樓主所說,進化論不過是生物研究方面的科學理論,而神創論,不過是個宗教神學而已。
樓主說,神創造人,給人神的特點,那麼為什麼我們卻發現了那麼多原始人類生活過的痕迹?為什麼我們找到的證據都證明人類曾經經歷過一段原始的石器時期???人是自然進化的,這點現在的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認同這一基本論點,而進化論的分歧在 與人到底是怎麼進化的,人的起源在亞洲,還是在非洲,還是其他等等。不容置疑,人由原始的猿類進化而來這一論點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所接受。
人是來源與動物,這又怎麼樣?就像貴族是來源於平民一樣。在大自然的生物圈,我們人類也是是當中的貴族。而動物們則是平民。
為什麼要擔心進化論會對人類的價值觀產生怎麼樣的影響??難道人類必須要永遠生活在神創論的謊言中,他的價值觀才不會受影響么?難道人沒有知道自己的起源的權利么?
進化論不過是一門生物科學,而影響人類價值觀的,是哲學,文學,以及政治學。進化論,不過揭示了地球上生物多樣化化的來源,以及原始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同樣,大家都認同進化論是科學,因為它有它的局限性,未來,也許我們能找到新的理論,涵蓋進化論的正確,並補充說明進化論的錯誤的理論。不過,這跟神創論沒關係。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1 02:45 | 只看該作者
科學家重組史前人類基因序列 破解人類進化之謎

作者:李澤銘    文章來源:中新網    點擊數:680    更新時間:2006-8-14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德國的萊比錫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近日宣布與美國一家科技公司合作,重組一種絕跡3萬年的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試圖填補人類進化歷程中幾處空白的片段。
    基因難求 尋集費時

    據介紹,生物的基因需要不斷修補來維繫,生命結束后基因即隨時間分解。因此古生物基因的研究一直處於實驗技術上的瓶頸,首先是長期的水解及氧化過程會損壞基因,若樣本超過100,000年,基因幾乎無法保存。其次是被現代基因污染的問題,因為古代基因過於微量,只要摻雜一些現代基因就會使研究結果產生偏差。

    研究初期所選用的化石為克羅埃西亞出土的一具屬於45,00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骸骨,上面遺留的基因應該只剩下100多個片段。因此,研究需利用454 Life Sciences新開發的基因排序技術454 Machine,可以低成本及有效地重組零碎細小的基因片段。

    尼安德特人有否與現代人類混種,他們是否擁有語言能力,大腦的構造如何,膚色如何,以及人口密度等問題已困擾了科學界百多年。若能成功重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即使只是當中的部分片段,對解開人類史前生活形態及進化歷程都有極大幫助。

    現在基因重組的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已碰到許多棘手的難題,其中最麻煩的不外乎尋集可重組的基因。有研究人員表示,大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中都不含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但卻沾滿了歷年接觸過這些骸骨的研究員的基因。幸好是次研究計劃主持人之一的施溫提.柏保博士(Dr. Svante Paabo)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可把近代沾染的基因分離。

    尼安德特人非現代人祖先

    柏保的研究團隊早年曾因比較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粒腺體DNA(mitochondrial DNA)的研究而聲名大噪,他們從兩者的差異幅度提出有力證據指尼安德特人並非現代人祖先,兩者屬平衡發展的人種。研究結果於1997年發表在權威生物學雜誌《Cell》上,是為研究尼安德特人的里程碑。

    然而,細胞中基因遠較粒腺體DNA難於複製和解讀,454 Life Sciences的副總裁米高.易洪(Michael Egholm)向傳媒指出,被分離出的史前基因中,95%屬於細菌或其他微生物。雖然細菌的基因序列與人類有明顯分別,容易辨認,但經過如此七除八扣后,可用的基因實在所余無幾。而研究員的對策都是「有殺錯,□放過」,把所有史前基因重組后再慢慢辦認。這次研究的第一個目標為復原30億個尼妻德特人的基因元,因此他們需要重組多20倍的600億個基因元。

    除了基因不足和大量雜質引致的工作量大增外,完整性也是研究員要面對的問題。易洪表示從現有的證據看,研究對象的基因組應該沒有遺漏,不過即使後來真的發現有片段遺失,研究員也可從不同個體中抽取基因,再合組成完整的序列。現時科學界重組其他已絕種的史前動物的基因時,也是使用類似的方法。

    找尋人類特徵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希望透過比較黑猩猩、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三者的基因,從而找出使人類別於其他近親物種的基因。現今科學界大致同意人類與黑猩猩的整體基因差異少於2%,而尼安德特人則擁有96%的人類和4%的黑猩猩基因(正因如此,早年曾有學者提出尼安德特人是介乎現代人與黑猩猩之間的早期智人,亦即進化論的其中一個缺環)。把三組如此相似的基因組合作比較,自然能發現人類的特徵何在。

    考古學者一直在激辯現代人的祖先在4萬5千年前離開非洲首次進歐洲時,有否與當時遍布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混種。其中一派學者,如芝加哥大學的基因學者布士南(Bruce Lahn)指出混種對現代人有生存優勢。由於尼安德培人當時在歐洲已生活了數萬年,對當地的氣候和病毒都具備相當高的適應力。

    相反,在冰河時期還未完結便開始移民歐洲的現代人,由於長期生活在熱帶的非洲,若體質上沒絲毫改變,實難適應寒冷的新環境。而且,現今的確有證據顯示現代人在演化過程中曾與其他人種混血,只是暫時未能證實這是否尼安德特人。

    無論混種與否,人類與尼安德特人擁有共同的祖先已是毋庸置疑,兩者在大約50萬年前才分流。另外,現代人走出非洲后亦演化出不同的族裔,現存世上較主要的人種為非洲人、亞洲人和印歐人。透過基因研究,有助解釋現代的人種差異是由地理環境造成,抑或由現代人遷徙過程中與當地土著混種而成。混種說在學界爭拗多年,對尼安德特人基因的研究有望這個困擾多時的疑團,因此許多學者均對有關研究感到興奮。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1 02:46 | 只看該作者
人類起源多少解

作者:陳玟編輯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點擊數:1174    更新時間:2006-8-4  
歐洲,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的發祥地。隨著亞非兩地更多人類化石的發現,人類搖籃歐洲說才逐漸退出了舞台。


    達爾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一本專著中大膽推測:非洲是人類的搖籃。此前在1863年,則有人主張人類起源於南亞。後者不久得到了印證:1890年,印尼發現了一具頭蓋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類起源南亞說為之一振。1927年,中國發現「北京人」化石,使中亞起源說更加風靡一時。


    但也就從這時起,在南非,在東非,有不下20個地點發現了最早階段的人類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東非大裂谷所在的衣索比亞,發現了一具保存40%遺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萬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構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演化體系。於是,全球人類「走出非洲」的學說,一時勃興。


    然而,最能支撐「走出非洲」學說的遺傳學基因測序理論,也廣遭質疑。正如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金昌柱所說:「在人的體內,基因序列多達30億,現在的測序,只是抽出其中個別片段分析,概率不過億分之一。」而在我們中國,發現過距今300萬至500萬年間的猿人化石,發現過龍骨坡約200萬年前的能人,發現過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發現過距今約80萬年的陝西藍田人,發現過鄖縣人等距今幾十萬年的直立人,發現過距今二三萬年的智人———巢湖人、富林人,還發現過距今約1?郾8萬年的北京山頂洞人……「『中國起源』自成一體,縱線貫通!」


迄今為止,科學界仍徘徊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之謎面前。此時此刻,人們不禁回味70多年前一些遠見卓識的科學家們的忠告:


    「亞洲可能充當過人類進化的巨大舞台,是最古老的人類工業巨大的擴散中心。要想弄清諸如人類起源這樣的複雜問題,離開亞洲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1965年就發現了元謀人,可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門緊閉,國際專家紛紛湧入非洲,致使非洲大量考古發現。元謀人的研究,再不能孤軍奮戰了!」


    事實上,近年來亞洲尤其中國,研究者正掀起一場「追趕非洲」的行動,他們的多項發現在年代上直迫非洲那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亞洲更多新材料的發現和更深入的研究,一幅符合本來面目的關於人類起源與進化的畫卷將會展現於人們面前。」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主題

2638

帖子

80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1
13
 樓主| aawang 發表於 2007-5-11 03:48 | 只看該作者

人生存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徹底否定進化論

二、人有靈,為要接觸、接受並盛裝神
      神造人的方式也非常獨特,神先用地上的塵土來造人物質的身體,然後把生命之氣吹到人的裡面,他就成了活的魂(創二7)。那吹到人裡面的「生命之氣」就成了人裡面的「靈」。因為這裡「生命之氣」的希伯來字與箴言二十章二十七節人的「靈」乃是同一個字。因此,人是神用兩種元素所造的。一是地上的塵土,塑造成了人物質的身體,另一是出自神的生命之氣,成了人裡面的靈。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就產生出人的魂。因此,人是有靈、魂、體三部分的人。最外面是人物質的身體,最裡面是人的靈,中間是人的魂。地上所有其它的動物都沒有這從神來的「生命之氣」,都沒有「靈」。人乃是萬物之靈。人的這個靈是有特別用處的,就是要尋求神、接觸神、接受神並盛裝神。因為人有靈,人就會尋求神並敬拜神。所以,不論人的文明程度如何,總是要敬拜神。猴子和狗從來不會拜神,因為它們裡面沒有靈。因為人有靈,人在沒有得著神的時候,就會虛空。

      新約聖經也啟示我們,人是有靈、魂、體三個部分的。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二十三節說,「且願和平的神,親自全然聖別你們,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們主耶穌基督來臨的時候,得以完全,無可指摘。」這裡清楚提到全人的三部分:靈、魂、與身子。人的身體,有其需要——衣、食、住、行。人的魂包括人的心思、情感、和意志,也有其需要,諸如讀書、愛情、藝術、音樂、娛樂等。人的靈,在人的最深處,也有一個需要,就是對神的需要。

[ 本帖最後由 aawang 於 2007-5-11 03:4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paullian 發表於 2007-5-11 10:26 | 只看該作者
人到底是神創造的,還是自然產生的。這一向是進化論和神創論的基本分歧點。
可是,正如樓主所說,進化論不過是生物研究方面的科學理論,而神創論,不過是個宗教神學而已。
樓主說,神創造人,給人神的特點,那麼為什麼我們卻發現了那麼多原始人類生活過的痕迹?為什麼我們找到的證據都證明人類曾經經歷過一段原始的石器時期???人是自然進化的,這點現在的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認同這一基本論點,而進化論的分歧在 與人到底是怎麼進化的,人的起源在亞洲,還是在非洲,還是其他等等。不容置疑,人由原始的猿類進化而來這一論點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所接受。
人是來源與動物,這又怎麼樣?就像貴族是來源於平民一樣。在大自然的生物圈,我們人類也是是當中的貴族。而動物們則是平民。
為什麼要擔心進化論會對人類的價值觀產生怎麼樣的影響??難道人類必須要永遠生活在神創論的謊言中,他的價值觀才不會受影響么?難道人沒有知道自己的起源的權利么?
進化論不過是一門生物科學,而影響人類價值觀的,是哲學,文學,以及政治學。進化論,不過揭示了地球上生物多樣化化的來源,以及原始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同樣,大家都認同進化論是科學,因為它有它的局限性,未來,也許我們能找到新的理論,涵蓋進化論的正確,並補充說明進化論的錯誤的理論。不過,這跟神創論沒關係。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主題

2638

帖子

80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1
15
 樓主| aawang 發表於 2007-5-11 11:56 | 只看該作者

人生存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徹底否定進化論

三、人是神的器皿
      新約聖經也說,人是一個器皿,一個容器,並且是盛裝神的容器。神要「將祂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的器皿上」,這器皿就是我們。很多人外面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但是裡面虛空,面對午夜星空,人會問自己,難道我生命的價值就是如此而已嗎?人都會有這個感覺,因為人的裡面有靈。靈的需要不是讀書、聽音樂就能解決的,它在人的裡面對神有個需要,人要滿足這個需要才會覺得活得滿有價值,象容器被裝滿了。我們人是神的器皿,神要作我們的內容。水瓶如何是為盛裝水,照樣我們是為盛裝神。知識、財富、享樂、成就皆不能叫我們得到滿足,因為人的被造是為盛裝神。

      人是有靈、魂、體三部分的容器,神要進到人的靈里,作人的內容,成為人的滿足。神要借 人的靈管制人的魂,魂再來管理人的身體。神要人與祂合而為一。神成為人的內容,人成為神的彰顯,這是神原初造人的目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3

主題

1796

帖子

42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8
16
常常 發表於 2007-5-12 0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aawang 的帖子

一句話,攻擊進化論的原因,不是它對不對,而是為了販賣宗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95

主題

4748

帖子

15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39
17
liebling 發表於 2007-5-12 23:47 | 只看該作者

tes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241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7
18
tiancai 發表於 2007-5-12 23:52 | 只看該作者
進化論萬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主題

2638

帖子

80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1
19
 樓主| aawang 發表於 2007-5-13 13:20 | 只看該作者

人生存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徹底否定進化論

四、人有一顆追求「永遠」的心

     神照著祂的形像、按著祂的樣式創造人,並給人造靈,使人接受並盛裝祂。傳道書三章十一節也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在每一世人的內心的深處,都有一個對「永遠」、「永恆」的追求。在這宇宙中的事物,主要的有兩類:暫時的事物和永遠的事物。保羅在哥林多后書四章十八節說,「我們原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才是永遠的。」這是對所羅門王在傳道書三章十一節之話的解釋。這與我們的經歷是相合的。一個人無論多麼富有或成功,他仍然覺得虛空。人有一個深的渴望,要得著永久的事物,而唯有永遠的事物才是永久的。擴大本英文聖經說,在人心裡的這永遠,乃是「神所栽種,歷代以來就在運行的一種要有目的的感覺,然而在日光之下,除神以外,別無什麼可以滿足這種感覺。」我們有一種要有目的的感覺,是只有神才能滿足的。唯獨神才能滿足我們心裡這種要有目的的感覺。

      這個追求永遠的心,就是追求神的心。因為在全宇宙中,只有一位是永遠的,就是永遠的神。在日光之下的所有受造之物,所有物質界的事物都是暫時的,都不是永遠的。並且,今天一般世人在地上所孜孜追求的金銀、財富、成就、地位、虛榮、美譽、智慧、學問、娛樂、享受等,通通都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並且,越是膚淺的東西過去得越快。物質的身體所享受物質的東西最膚淺,過去得也最快。例如,吃一頓豐盛的宴席很享受,但幾個小時就過去了,就忘記了。魂裡面的享受比體的享受稍微長久一點。例如,聽一個好的音樂會,回味就會長一點,但是那個也會過去。然而,當我們靈里摸著神的時候,那個享受是會存到永遠的。當你來到基督徒的聚會中,或是向神禱告,或是讀神的話-聖經,只要你的心是完全向神打開的,你就會碰到一個東西,叫作「永遠」。這個永遠的東西叫你回味無窮,直到永世。因為在聚會中,在禱告中,在讀主話的時候,你碰著神了,碰著神的靈、碰著神的話了。在全宇宙中,一切受造之物,物質的事物都是暫時的,只有神是永遠的,神的靈是永遠的,神的話是永遠的,神所賜永遠的生命是永遠的。人需要得著神,得著神的生命,神成為人的內容,人成為神的彰顯。這才是人生存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觀徹底否定了人是由進化而來的謬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20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7-5-13 13:54 | 只看該作者
既然進化論是科學,討論他就要以科學的態度:邏輯加證據。摟主繞來繞去,都是神學,這種論證方式根本沒有任何說服力。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