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中術為何失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7-5-1 1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上,道教一度被斥為淫道之說,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房中術,又稱男女合氣術,說白了就是男女性交之術,即正統人士聽了臉紅的話題。



與別的宗教不同,道教強調長生不老,今生肉身成仙,而非死後才進天堂、凈土或某種終極的精神狀態。這樣一來,道學無意間對人的生命本身的奧妙做了探索。其煉養術在醫療學和健康學方面頗有建樹。難怪,英國大師李約翰讚譽道學是中國科學的先驅。



從總體而言,房中術一般指與性有關的各種知識,包含技巧、藥物等,也可特指各種性交技巧。房中術的經典著作是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合陰陽》、《十問》、《天下至道談》等。另外著名的古籍有《素女經》、《玄女經》、《玉房秘訣》、《玉房指要》、《洞玄子》等。對房中術的研究可追溯到秦漢時代。房中術最早是作為一種長生術進行研究的,後來才演變成專門研究性愛的理論。例如:房中術的基本理論之一是多多性交,但性交時不可射精,推崇的就是延年益壽,即所謂握固不精,最終還精補腦。還有種說法是采陰補陽。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健身益壽。房中術在唐朝以前很盛行,到宋代以後逐漸沒落。



與世界上其它宗教的顯著不同,道教強調對「長生方法」的探索,並總結出生命的本質是「精」、「氣」、「神」,而長生的訣竅是「練精化氣,練氣歸神」。從這種信念出發產生了「內丹陰陽雙修派」。這種派別認為,只有在男女同修的時候做到「交而不泄」,才能「黃河逆轉」(精液倒流、上行至腦),「還精補腦」,並因為男女雙修而能夠達到「互補」即「男采女精」、「女采男精」。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陰陽平衡」,利於「內丹」的早日「練成」。這樣一來,神秘的「房中術」誕生了。「得道成仙」可以不管,但它卻可以被我們利用來作改善性生活質量的利器。



男女雙修的首要條件是要做到「交而不泄」,即男女交接而不泄精。這對正常人來說是難於理解的。因為男性們自身體會到性刺激達到一定程度時射精是那麼的迫不及待,勢不可擋。但只要想多一下,男性都知道男人們的勃起和射精並沒有必然聯繫的。射精變得勢不可擋是因為性刺激達到了激發射精所必需的強度(閾值)。如果經過正確的訓練、調節,將激發射精的性刺激強度(閾值)提高到足夠高的程度,甚至只有大腦神經中樞(意志)才能決定是否射精,「交而不泄」不就達到了嗎?當然,「還精補腦」是沒有科學性的,我們這些平常人也沒有「得道成仙」的侈求。男性完全可以享受性高潮(射精)帶來的歡欣的,但只是要求控制它出現的時間而已。其實,道家的上述方法和現代性醫學治療性功能障礙的行為治療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不謀而合的。



原始人不像後代那般假招子,他們挺好奇公狗母狗怎麼一交配就下了狗崽子。早期道家觀察到萬物生生不息的原因乃陰陽交合。人要向宇宙大陰陽、自身小陰陽及異性之人的中陰陽採氣。為使心身均和,男性須向女性采陰,女性則須向男性采陽,「凡女不可無男,凡男不可無女」。陰陽交感與互補才能獲得生命之長在。陰與陽之互求必任其自然,否則「陰陽不交,坐致疾患」,故不得人為增其強或減其弱,所謂「樂而有節」。絕房事而蓄精或以春藥而強欲乃非自然。對男性乃「精滿自流」,對女性則乃「卵熟自發」,故性慾可謂「二生三」生命自然過程的原動力。為此,道家創立了房中術,即素樸的性學。



後來,儒家,尤其是新儒家,完全成為官方正統的意識形態,再加上佛家禁慾說的衝擊,道教不得不收斂,先是盡量減少一點兒自然的東西,繼而增加一點兒非自然或人為的即倫理的東西。於是,談男女交媾的房中術便首當其衝,成了犧牲品。統治者竭盡男女之歡娛,卻將房中術斥為淫說。結果,絕大部分文獻散失。惜哉!這也是人類知識的一大損失。

0

主題

89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沙發
JIAHhLi 發表於 2007-5-10 20:56 |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292

帖子

2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1
3
lisan111 發表於 2007-5-11 0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