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巧用硬體配置文件提升XP運行速度

[複製鏈接]

711

主題

768

帖子

103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4

積分
10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gshong 發表於 2006-7-25 1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Windows XP中有一個硬體配置文件,它保存了所有硬體設備的安裝信息,在啟動時,可由它控制系統啟動所需的相應設備及配置。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許多朋友都只會在「設備管理器」中對硬體進行操作,大多都忽略了硬體配置文件的功能。其實如果合理的使用好硬體配置文件,那將使Windows XP的運行效率進一步提升。

  一、清空多餘硬體信息

  在卸載硬體后,硬體配置文件並不會自動刪除硬體配置文件中所有該硬體的信息。因此在多次更換硬體后,便會在系統中遺留下很多無用的硬體註冊信息,而當系統啟動時就會反覆與這些並不存在的設備進行通訊,從而導致系統速度的減慢。這時就需要通過清空硬體配置文件中多餘的硬體信息,來達到加速系統啟動的效果。

  右擊「我的電腦」圖標,選擇「屬性」命令。在打開窗口中切換到「硬體」選項卡,點擊其中的「硬體配置文件」按鈕。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點擊「複製」按鈕,備份一份硬體配置文件(如圖1)。

  

  圖1

  重新啟動系統,會出現要求選擇硬體配置文件的提示,在其中選擇「3.None of the above」項,Windows XP將會重新檢測硬體,並生成新的硬體配置文件。當進入到系統后,刪除原有的兩個硬體配置文件即可。  

  二、避免系統重新激活  

  在Windows XP中頻繁更換硬體設備后,便會被要求進行重新激活操作。Windows XP激活的過程非常麻煩,但有了硬體配置文件,就可避免這類問題出現。  

  在每次安裝或更改硬體之前,先備份原有的硬體配置文件「Profile 1」,操作時只需在「可用的硬體配置文件」複選框下點擊「複製」按鈕,複製原有的硬體配置文件。這樣在以後如出現提示要求重新激活時,重新導入這個備份的硬體配置文件即可。

  三、快速切換不同的工作環境  

  使用筆記本電腦的朋友,經常要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中對硬體進行重新配置。如果能夠使用好硬體配置文件,便可使筆記本電腦在轉換工作環境時,能夠更加快速、高效的運行。  

  首先,可通過複製操作來創建兩份硬體配置文件。一份是「Docked Profile」(固定配置文件)、另一種是「Undocked Profile」(移動配置文件)。在使用「Docked Profile」啟動后,打開「設備管理器」停用一些硬體設備,比如網卡等,並且在配置文件管理對話框中,點擊屬性按鈕,勾選「這是一台攜帶型計算機」和「計算機未插接」項(如圖2)。  

  

  圖2

  用某個硬體配置文件中的設備后,用該配置文件啟動電腦時將不載入已停用設備的驅動程序。以後就可在有電源的地方使用「Docked Profile」,啟動全部硬體設備以完成複雜工作。而在移動環境中,就可使用「Undocked Profile」(移動配置文件),只啟動一些必要的硬體設備來完成工作,達到高效節電的效果。  

  四、有效迴避硬體衝突  

  由於兼容性問題,一些電腦中會產生一些難以調整的硬體衝突,這時不妨通過創建多個硬體配置文件,來分別單獨啟動有衝突的硬體,避免「一個都不能用」的尷尬。以某台電腦為例,在區域網中單機撥號上網幾分鐘后,網卡工作正常,網速非常慢,滑鼠死掉,多次調整CMOS和系統資源配置問題依然存在。經檢測發現主板與網卡兼容性不好,資源嚴重衝突。  

  首先在硬體配置文件對話框中,將當前硬體配置文件重命名為「Internet」,然後對其進行複製,並命名為「LAN」。重新啟動系統,選擇「Internet」配置文件,之後在「設備管理」中刪除網卡,調整Modem的COM口,使其能夠正常撥號上網。再次重啟系統,以「LAN」配置文件啟動,在「設備管理中」中刪除貓所在COM口,調整網卡資源使網卡能夠工作。這樣在重新啟動系統進行選擇啟動時,便可通過分別進入連通區域網方式或撥號上網硬體方式,使用在不同的環境中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