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投資痼疾將除 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走向理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5-10-6 1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者 劉敏

  如果說,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那麼公司治理則是此項改革的核心內容。

  7月27日,繼中行和建行完成財務重組和成立股份公司之後,中國工商銀行表示,下半年工行將加快實施完善公司治理的17個項目建設,推進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監會和新巴塞爾協議文件提出的銀行治理結構8項內容,將過去模糊不清的銀行公司治理目標,進行了理性定性和細化:設立清晰的銀行戰略目標;確立銀行價值至上的理念;各崗位的權責界定明確並得到實施;確保董事會成員勝任其職並能獨立工作;確保董事會對高級管理層、高級管理層對其下屬的有效監督;充分發揮內部與外部審計人員的監控作用;確保薪酬制度與銀行的價值理念、經營目標和戰略以及管理環境相一致;增強銀行治理狀況的透明度。而工行的17個公司治理項目建設,正是圍繞這8項內容開展的。

  2004年3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部署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工作時,明確要求「推行股份制改造,核心是建立公司治理結構」。

  是什麼因素,促使政府把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作為經濟改革重點?

  一

  「在中國投資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公司治理結構太差。」這是2002年美國出版的《投資中國》一書中的一句話。

  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則在一項調查結論中提醒說,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亞洲國家的企業,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上如果不做根本性的改革,任何管理技能的提升與科技實力的發展,都不足以讓亞洲企業在國際舞台立足。」

  到2002年,國企的87.3%已完成公司化改革。2003年底上市公司已達1287家。但據記者調查,這些股份制企業中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少之又少。令記者意想不到的是,在189家中央企業中,國有獨資的180家,按《公司法》註冊的竟不到10%。這說明,美國人說中國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太差是一個基本事實。

  的確,改制、建立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並不等於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企業上市、實現股權多元化,也不等於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公司治理。

  中國的國有銀行改革從專業化向商業化轉變,也已經有近十年的歷史了,然而,不少銀行雖然名義上有了股份制的形式,但是其運營機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目標認識上的模糊不清,如將公司治理簡單等同於企業管理,治理目標單一;產權過於集中;組織結構不健全;管理流程不科學;收入結構無優化等等。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的銀行需要清晰公司治理概念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在所有國家,公司治理需要從混沌走向理性,這早已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

  早在1980年至1997年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注意到,有近四分之三左右的會員銀行出現了危機,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更引發了人們對商業銀行自身公司治理問題的關注。2001年以來,美國更是先後暴露「安然」、「世通」等醜聞。此後,巴塞爾委員會相繼頒布了《銀行機構內部控制系統框架》、《增加銀行的透明度》等一系列文件,提出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性。1999年9月,巴塞爾委員會專門就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出台了《加強銀行機構公司治理》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強調公司治理問題在銀行經營管理及金融監管中的重要性。

  2002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被譽為美國自富蘭克林
沙發
山寬水窄 發表於 2005-10-6 17:3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金融問題和公司治理結構是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