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青絲如詩,古代女子頭髮與髮飾

[複製鏈接]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5-21 0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語:《戰國策》里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兩千年過去仍是如此。但凡女子都是愛美的,古今相同,女子心愛的髮飾既可以是南齊潘妃價值連城的寶釵,也可以是喜兒妹妹的二尺紅頭繩。

  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頭髮的修飾。傳說漢武帝第一次見到衛子夫,就是被她的秀髮吸引住了,「上見其美髮,悅之,遂納於宮中。」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也是以美髮出名的。

  古代文獻中記載女子髮式多到浩如煙海,同樣,髮飾也是美髮的重要部分,梳好的髮髻要用花和寶鈿花釵來裝飾。這寶鈿花釵里包括了發簪、華盛、步搖、髮釵、發鈿。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髮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

  [華夏衣冠初始]

  陰商時期的古人就開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為安發,二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皇帝在節日里賜給大臣的禮物通常是簪。古代時規定罪犯不許帶簪,就是貴為後妃如有過失,也要退簪。因為簪還象徵著尊嚴。男子用簪的歷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亡國之人何談尊嚴。現在只有從白雲觀道士的裝扮上感受到曾經的華夏衣冠了。

  

  [結髮為夫妻]

  古人謂青年男女成年為結髮和及笄,結髮夫妻是指原配。

  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臨行時作詩與妻子道別: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移。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見已是白頭。相傳漢代葬儀有個風俗,妻子不幸早殃的話,丈夫會把婚禮時用的梳子一掰兩半,留下一半,另一半放到妻子的棺木中入土下葬,表示今生今世不忘結髮之妻。雖是儀式,透著情長。

  

  [截髮留客]

  古人最早使用假髮的記載見於《周禮》中。傳說魯哀公在城牆上見到一個美髮如雲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女子的秀髮給王后呂姜做了假髮,稱為『副』。假髮在漢代時主要是王公貴族使用,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主人辛追入葬時就戴著假髮,到六朝時假髮已經在民間盛行了。

  《晉書. 陶侃母湛氏傳》里記載:陶侃年輕時家境貧寒,一次范逵到他家投宿,沒有錢來待客,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長發賣給鄰人,得錢買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得知原委后讚歎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日後終成大器,想必也是常常感念慈母落髮的心酸而得以勵志。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以秀髮相贈是古代女子別樣的旖旎深情。

  《樂史.楊太真外傳》中記載,

  楊貴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宮后,對傳話的太監說「妾罪合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唯髮膚是父母所生。今當即死,無以謝上。」說完鉸下一縷頭髮讓太監轉交唐明皇。唐明皇見后心慟不已,結局自然是和好如初。

  可惜馬嵬坡下,帝王的愛在江山面前最終還是蒼白了,「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只見芳草盛美,落瑛繽紛,凄美離去的時候青絲尚且如詩。

  還記得電視劇《唐明皇》的最後一個鏡頭:雷雨交加中,她的三郎坐在破龍椅上,拿出她多年前相贈的頭髮貼在胸口上嚎啕泣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終相見了。

  

  [小軒窗、正梳妝]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王弗在梳妝時,常常會柔聲地問夫君蘇子畫眉深淺入時無吧。想必蘇子也曾有給王弗畫眉梳發的繾雋情深,只可惜恩愛夫妻終未共生死白頭。

  《詩集施注》里說:蘇東坡的好友王鞏被貶到嶺南,王鞏的妾葉柔奴跟隨前往,三年後王鞏被昭回,舊友重逢,蘇東坡問葉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葉柔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子聽后感慨不已。

  《古今情海》里記述的儘是王弗、葉柔這般柔情似水又心如磐石的宋朝女子。

  

  [剔發出家以答君心]

  在《輟耕錄》中有這樣的故事:元初重臣平章闊闊歹和他的側室高麗氏感情很深,後來,平章死了,正室的兒子朵兒赤要把她收房,高麗氏立誓不從,朵兒赤給丞相伯顏送禮后,得到了命高麗氏嫁給他的聖旨,高麗氏仍然不從,當天夜裡翻牆逃走,到一座庵里剔發當了尼姑,伯顏得知后大怒,派人把她抓回來,嚴刑拷打,都事劉正卿求情道:「誰沒有妻子,誰又見得能和妻子相守到死,現在有這樣守節的人,真是幸事,怎能治罪呢?」受盡凌辱的高麗氏終得以為亡夫守節,寧願拋卻寶馬輕裘的生活,選擇剔發出家伴枯燈長卷,還是因為一個情字吧!

  

  結語:想起關於頭髮的另一個故事漢明帝的馬皇后初入宮時,以一頭絕好的秀髮使後宮粉黛一一失色,她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從當皇後到太后都不驕縱,真正做到了母儀天下,得享天年,但後世的聲名倒不如橫死的飛燕姐妹響亮。大約還是應了那句話吧:「自古美人同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8: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