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長平之戰中,趙國大敗,為何世人都指責趙括而忽視廉頗?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5-15 17:47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平之戰作為戰國時期改變兩國國運的大戰,一直頗受人們的關注,因為在這場戰鬥讓一個典故「紙上談兵」成名,所以很多人都先入為主覺得是趙括直接導致這場戰爭失敗,但是實際上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這樣簡單,長平之戰中,趙國大敗,為何世人都指責趙括而忽視廉頗?

  

  長平之戰是在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間發生的一場大戰,這場大戰是秦國統一全國的一個轉折點,並且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發生也是最大規模的殲滅戰。因此這樣戰役的主角總是備受人們關注,在人們的視角下,小的問題會被無限的放大,而一些真正應該注意的問題卻被忽視。

  

  在秦國派出大將王齕率領大量秦軍進攻趙國之後,趙國接連戰敗,很快秦國的兵力就來到了長平。作為趙國的主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也是頗為著急,在長平和王齕的大軍作戰了數個月,其中有來有往,但是總的來說還是秦軍更佔優勢,在這幾個月里將趙國的幾個城池都吞併了。

  於是廉頗利用長平的有利地形,堅守不出想要消耗秦軍戰鬥力。當廉頗使出這樣的堅守計謀后,最後拼的就是兩國的國力了,比的就是誰的家底更厚,誰就更能在戰場上佔得先機。老將廉頗的思路是想讓秦國退軍,而秦昭襄王則是想拿下趙國,所以秦國和趙國在長平對峙了有兩年,這也消耗了兩國大部分的國力。

  

  這場戰役最後也是通過范睢的離間計而結束,在范睢的離間計下,趙國將老將廉頗換下,而上了小將趙括,趙括在還未參加戰爭時就有人說他只會「紙上談兵」,但是其實趙括的上任並不是趙國失敗的原因,比起國力趙國自然耗不過秦國最後只能趙國戰敗。所以按照廉頗的方法,最後趙國也逃不過被打敗的命運。

  趙王選擇趙括也是希望這員小將能給這個國家帶來奇迹,趙括上任后就將廉頗的兵力組織起來帶領他們衝破了秦軍的陣型。然而不幸的是秦軍還留有後手,在趙括和秦軍殺到白熱化時,秦國的十萬軍力又加入了戰場,在如此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趙括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因此無論是換誰來防守秦國,結果都是會輸,但是區別只是在趙括手下,趙國是被打敗的那一個,在廉頗手下,戰國的劣勢還沒有顯現出來而已。趙括的臨死一搏反而讓秦國的國力倒退十幾年,兵力消減大半。因此趙括和廉頗並沒有孰好孰壞之分,有區別只是他們選擇的作戰方法不一樣,趙括能有勇氣拚死一搏,年少就統領四十萬大軍反而還證明他是一位良將。

2

主題

441

帖子

2154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4
沙發
Polar_bear 發表於 2020-5-17 07:39 | 只看該作者
你也來次現代版的「紙上談兵」?這適用於現在的「中美」關係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