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父母間 有話好好說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5-5-11 1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寶是個10個月大的小男孩,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著。但是有一天,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不那麼美好了――他發現爸爸媽媽在激烈地爭吵。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爸爸這幾天工作很忙,照看小寶的時間很少,連日來一直是媽媽一個人帶小寶,幾天下來累得夠戧,心裏面難免有些怨言,不免多說了爸爸幾句。而爸爸則嫌媽媽太嘮叨,一點小事就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一來二去,兩個人的聲音漸漸高了起來,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突然媽媽發現,原本安安靜靜趴在媽媽懷裡的小寶似乎有點緊張,他不安地扭動著身體,看看媽媽又看看爸爸,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驚恐和慌張,突然,「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還一邊哭一邊用手緊緊摟住媽媽的脖子,並用另一隻手試圖去捂住媽媽的嘴。看到小寶的這一舉動,爸爸媽媽也意識到不對了,他們互相看了對方一眼,不約而同停止了爭吵。

  小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難道他聽懂了爸爸媽媽的話了嗎?他在擔心他們嗎?還是說他僅僅對於爸爸媽媽突然提高的聲音不太適應,不喜歡這種過於強烈的刺激?

  分析:

  2個多月的小嬰兒就已經能夠分辨出父母的聲音,陌生的聲音或面孔會讓小嬰兒不安;10個月左右時,他能夠感受到父母心情的變化。當爸爸媽媽不安或沮喪時,他也會顯得不高興。

  嬰兒對父母或天天照看他的人有著強烈的情感依賴,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並對他們的情緒變化極為敏感。

  多數母親是以嬰兒的需要為取向去照顧嬰兒的,作為一種互動,嬰兒依戀母親並關注其情緒狀態,以此來獲得安全感與滿足感。小寶的情緒反應就是這種體現。他隨時在觀察媽媽的各種表現,一旦發現異常,比如爸爸媽媽臉上的表情與往日不同,說話的聲音尖銳而高昂,他就覺察出差異了。於是,他的擔憂就以哭泣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寶寶視父母為安全基地,為了孩子務必達成「停火協議」:

  1、父母間的爭執應該盡量避開孩子

  如果孩子經常目睹父母之間的互相謾罵、取笑對方、互揭傷疤,甚至動手打架,那麼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女孩子可能會變得內向、沮喪;而男孩子則可能會有暴力傾向。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發生爭執。

  2、盡量控制語音語調

  父母有時因為對一些事情意見不統一而發生爭執,說話聲音大,孩子的感覺卻是爸爸媽媽在大吵,他們不再彼此相愛了。特別是那些十分敏感的孩子,父母間的輕微衝突也會讓他們十分緊張,對他們造成壓力。因此,當著寶寶的面,要控制語音語調。

  3、父母爭執后應留心觀察孩子的態度和反應

  父母在爭執后如果發現孩子變得內向,並出現一些諸如頭疼、胃疼等癥狀,或是脾氣變得暴躁,動不動就會和小朋友吵架。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爭吵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壓力,使他們焦慮、緊張。這種情況需要給寶寶更多的安撫,比如爸爸媽媽一起帶著寶寶外出遊玩,或者和寶寶一起做遊戲,來減輕他的心理壓力。

  4、讓寶寶看到和解的一面

  父母有責任向孩子灌輸這樣一個道理:住在一起的人們難免也會意見不和,會有摩擦和矛盾,這時應學會彼此體諒。不管父母在孩子面前爭論得有多麼激烈,事後應該向孩子承認你們剛才的行為不太理智,大吼大叫是不對的,今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會保持冷靜。應該讓你的孩子目睹你們在爭吵之後的彼此體諒和和解,這會使他們明白道歉、互相謙讓的重要性,帶給他們來自於父母和家庭的一種安全感。

  如果是比較小的寶寶,父母擔心他們不能完全理解說教的內涵,可以當著寶寶的面表現得親密一點,以此來證明爸爸媽媽還是相愛的,也是愛他的,這樣會給寶寶更直觀的安全感覺,使他們對這個世界,對爸爸媽媽擁有更多的親近與信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8: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