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偏離正軌的時代 我們呼籲真正的安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龍魚 發表於 2018-8-14 1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維新聞/多維客/時事/內文


貝一明


在偏離正軌的時代 我們呼籲真正的安全

2018-08-13 22:32




我們總能聽到最為顛倒黑白、荒誕不經的童話:一群億萬富翁及其擁躉意欲化解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危機。


總是有人提示我們,當前的安全危機與朝鮮的核武器問題脫不了干係,而美國彷彿可以置身事外——雖然它非但沒有銷毀庫存核武,反而宣布計劃斥資一萬億美元開發新一代核武器,公然違反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2018年7月,在首爾或東京渡過這段日子的人們都知道,該地區最難以應對的威脅既不是來自於朝鮮的襲擊,也不是來自南中國海中人工島的建造;


我們所面臨的這一威脅,規模之大,破壞性之強,足以逼迫我們重新思量我們的經濟與文化的基本面;我們所面臨的這一威脅,我們無法為之命名,無法化解,無法予以應對。在它面前,戰鬥機與導彈防禦系統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即使它在東亞奪去數以百計乃數以至千計的生命,即使傷亡數字還會成倍上升,我們的報紙、我們的政客、我們所謂的「領導人」都對此選擇視而不見;


今年七月,首爾與東京的氣溫或許創下了自二疊紀大滅絕以來的新高,在這股熱浪中喪生的人中,窮困病苦者與工薪階層的佔比極大。此前不久,日本西部剛剛發生史無前例的嚴重洪災,導致約兩百人死亡。而同其他許多國家比起來,日本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


新聞一味地對如此反常天氣大呼小叫,卻未對其做任何分析。在首爾,人們見面打招呼時說的話都變成了:「這幾天真熱啊,到底是怎麼了?」


對於這場危機,各家媒體既未解釋其起因,又未闡明它與我們所崇尚的工業化社會之間的關係,幾乎無一例外。


然而他們都知道那奪人生命的滾滾熱浪從何而來,知道洪水與沙漠因何而生,知道我們的生存環境正每況愈下。


年輕人受到慫恿,只貪圖當下享樂,而我們則把那份秘密隱藏起來。以煤炭和石油提供的能量來代替人與動物的勞力——我們基於此而發展的文化已遭遇全面潰敗,做出徹底改變刻不容緩。


放眼四周,氣候變化的凶兆隨處可見:天氣越來越熱,海洋愈發失去生機,沙漠大肆蔓延,我們賴以為生的現代農業系統日漸土崩瓦解。


每次我們開燈、看簡訊、吹電風扇時,都是在為自己挖掘墳墓——這並不是我們樂於知道的消息。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環境的惡化正是由大量碳排放以及由森林、土壤與水資源所遭受的破壞而引起的。


我們可以預見,環境狀況還會愈加糟糕。因此我們必須徹底實現城市轉型,全面重新制訂能源政策,重新編製與貿易、經濟增長等環節有關的一切設想。


將會有怎樣的解決方案?


在如此大的人員傷亡與毀滅性困境面前,人們幾乎尚未展開嚴肅的思考。我們只知道,「碳排放交易」與「以太陽能作為替代能源」之類的提議似乎可以成為救命稻草。


可是,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前,將會有幾萬人喪生?在我們直視這場危機之前,食品價格會不會上漲三倍、四倍甚至十倍、二十倍?我們的孩子是否會無可避免地永遠生活在對悲慘未來的恐懼中——即使我們儘力將他們蒙在鼓裡?


特朗普政府已經不再威脅毀滅朝鮮,或許我們應該為此心懷感激。但在美國,「氣候變化」這一表述,這一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威脅,已經從媒體與政務討論中消失,許多國家都在步美國的後塵。維護煤炭與石油大亨的利益才是華府的第一要務,這一病態對人類文明的破壞愈演愈烈。


我們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密切合作,儘可能地鼓起勇氣,拾起道義與責任感,即刻採取戰時經濟舉措,全面動員公眾。


所謂「採取戰時經濟舉措」,並不意味著各國需要發動戰爭。恰恰相反,我認為我們應當關閉武器工廠,大力發掘氣候變化的應對策略。這裡的「戰時」一詞並不是聳人聽聞,這的確是一場戰爭——我們的敵手,是憑靠加深我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宣揚浮誇的消費與浪費文化而暴富的既得利益階層,其中的每一場戰役,都需要我們鼓足秉持正義的勇氣。


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於1941年1月6日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四大自由」。那篇演講是遵照1945年各國簽署的《聯合國憲章》向全球體系邁進的起點,而如今那份憲章幾乎已經無人問津。


羅斯福呼籲保護全體地球公民的「四大自由」。即「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羅斯福對這四種自由的闡述極為明晰,他說:


「在未來的日子裡尋求安寧時,我們渴望看到的是一個矗立在人類四項基本自由基石之上的世界。


首先是言論與表達的自由——不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其次是每一個人以自己的方式信仰神明的自由——不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再次是免於匱乏的自由,從全世界的視角來看,即保證每個國家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的經濟條件——不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最後是免於恐懼的自由,以全世界的角度來看,即全世界徹底地大幅削減軍備,直至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對其鄰國實施實質的侵犯——不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同20世紀90年代的反法西斯鬥爭相比,向氣候變化開戰這一任務更加艱巨,更具風險。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清晰願景、自我犧牲精神、對全社會的關愛、果決的鬥爭與痛苦的抉擇毫不遜於往日。


我們需要再添上第五項自由:「免於污染的自由」,即無人有權污染空氣、水,以及我們共同居住的寶貴星球。


東亞、美國以及這顆寶貴星球上的全體居民們:我呼籲大家當機立斷,迎難而上。


2018年8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