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儒家為何重視「悌」?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7-3-21 02:25
標題:
儒家為何重視「悌」?
在儒家的思想觀念中,「悌」,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
「悌」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目的在於維護封建的宗法關係。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弟子規》中的一段話,意思是: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悌」更多講述的是我們對於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之情。面對父母要孝順,面對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孝順的一種表現。
「悌」在《弟子規》中的重要程度甚至排在了謹言慎行和誠信之前,可見古人對於「悌」,對於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的重視。
在《三字經》中同樣也有關於「悌」的說法:「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意思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明顯可以感受到古人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友愛遠比一個人的才華知識的重視程度要多得多。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幫助你最無私的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其中你的兄弟姐妹陪伴你的時間最長,小時候到年紀變大,都是一直相互依託。
以和為貴是兄弟姐妹處理事情的大原則,兄弟姐妹的矛盾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合理的處理這些事情。
自己的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任何人際關係不可替代的親情關係,也是割捨不斷的一種血緣關係。困難時期能無私幫助你的只有家人,同樣對於家人你也會無私的給予幫助。
這樣的「孝悌」觀念一直深受儒家重視,把它看作是實行「仁」的根本條件。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