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2位文學大師的私人閱讀(精品推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5-26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2位文學大師的私人閱讀

  

  1、E.M.福斯特

  訪談時間1953年

  

  受教於簡·奧斯丁和普魯斯特,從簡·奧斯丁那裡學會了如何設計家庭內的幽默,從普魯斯特那裡學來了怎樣用一種意識流的方式審視人物,提供一種本人能接受的、現代的寫作方式,以此濾去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心理學中不必懂的那部分知識。

  喜歡梅瑞迪斯的《自我主義》。佩服托爾斯泰觀察生活的多樣性並毫無主觀色彩地去描繪生活。

  2、弗朗索瓦絲·薩岡

  訪談時間1956年

  

  喜歡司湯達和普魯斯特,尤其是普魯斯特精熟的敘述技巧。閱讀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亞時感受到自己能力有限。

  3、杜魯門·卡波特

  訪談時間1957年

  

  早期作品受惠於福克納、韋爾蒂、麥卡勒斯和凱瑟琳·安·波特。至今仍熱愛的作家是福樓拜、屠格涅夫、契訶夫、簡·奧斯丁、詹姆斯·喬伊斯(著迷許久)、E·M·福斯特、莫泊桑、里爾克、普魯斯特、蕭伯納、薇拉·凱瑟和詹姆斯·艾吉。十三歲至十六歲喜歡而後熄滅的青春火焰是托馬斯•沃爾夫、愛倫坡、狄更斯、斯蒂文森。喜歡看驚悚小說,更喜歡一流的小說,但近幾年閱讀集中在書信、日記和自傳上。

  4、海明威

  訪談時間1958年

  

  文學師承於馬克·吐溫、福樓拜、司湯達、巴赫、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安德魯·馬維爾、約翰·多恩、莫泊桑、吉卜林、梭羅、馬利埃特船長、莎士比亞、莫扎特、克維多、但丁、維吉爾、丁托列托、希羅尼穆斯·波希、布魯蓋爾、帕蒂尼爾、戈雅、喬托、塞尚、梵高、高更、聖胡安·德·拉·克魯斯、貢戈拉,還有更多。經常重讀的作家:必須隔兩三年再讀馬克·吐溫,每年都讀一點莎士比亞,通常是《李爾王》。

  5、奧爾德斯·赫胥黎

  訪談時間1960年

  

  認為大仲馬《基督山伯爵》很好看,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鼎盛時期的托爾斯泰敘事中帶有隱喻性意義很了不起,會重讀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短篇作品,比如《伊萬•伊里奇之死》、《地下室手記》。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克爾凱郭爾深刻六倍,因為他用小說這種具體形式給生命賦予深刻觀念。

  受勞倫斯影響很深,時常重讀他的作品,仍舊非常喜歡《戀愛中的女兒》。認為勞倫斯是拜倫以後最受最多作者的青睞。非常喜歡斯威夫特和古書《蒙昧者來信》,受益於十八世紀的作家:休姆、勞、克雷比永、狄德羅、菲爾丁、蒲柏。認為最高的藝術形式便是將悲劇和戲劇變得水乳交融,莎士比亞、荷馬和喬叟擁有這種特質。

  大學時期讀過很多法國小說,比如阿納托爾·法朗士、紀德、普魯斯特,但是近期讀普魯斯特很失望。不感興趣也不能理解喬伊斯《尤利西斯》,感覺是了不起的作品,但有很大部分內容冗長而乏味,恰好正是小說不該呈現出的樣子。認為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很奇特,她的視線異乎尋常地澄明,但似乎總是隔著一層玻璃,她永遠不觸碰任何東西。作品很不直觀,讓人感到困惑。對亨利·詹姆斯毫無感覺,覺得托馬斯·曼有點沉悶。

  6、亨利·米勒

  訪談時間1962年

  

  喜愛的作家是劉易斯·卡羅爾。最喜愛且認為最出色的美國作家是舍伍德·安德森,喜愛他的作品、他的風格、他的語言,喜歡聽他講對美國的感受。並且瘋狂喜歡喬治·奧威爾的《巴黎倫敦落魄記》。

  7、哈羅德·品特

  訪談時間1966年

  

  早年開始就閱讀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喬伊斯、亨利·米勒和卡夫卡。貝克特和卡夫卡留下最長時間的印象,並認為貝克特是當時健在的做好的散文體作家。

  8、納博科夫

  訪談時間1967年

  

  小時候讀過並一直深深喜愛勃洛克的抒情詩,對曼德爾施塔姆的作品爛熟於胸。很欣賞博爾赫斯、喬伊斯,但申明並沒有從喬伊斯那裡學到什麼,討厭《芬尼根守靈》,不待見托馬斯·曼的《魂斷威尼斯》,認為布萊希特、福克納、加繆和龐德的作品毫無意義。他推崇的作家還可以從《文學講稿》、《俄羅斯文學講稿》、《堂吉訶德講稿》中得到更充分的了解。

  9、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訪談時間1967年

  

  從安德魯·朗恩《英國文學史》讀到複合詞隱喻。文中還提到很多古英語詩歌。

  認為現代搞文學的人忽略了自己寫史詩的職責,除了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智慧七柱》和吉卜林《丹麥婦人的幽怨之歌》。

  讀過鮑斯威爾的《約翰遜傳》十遍以上。受德·昆西影響巨大,還有叔本華的德語著作、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欣賞惠特曼、桑德堡。約瑟夫•康拉德是其最喜愛的作家之一,並提到《陰影線》。認為約翰生、華茲華斯、吉卜林比莎士比亞更能體現英語的典型風骨,因為他們那種有保留、不把話說滿的表述方式,反而莎士比亞過分渲染、誇大其詞。但是,他很熟悉莎士比亞,在文中熟稔地引用《哈姆雷特》中的台詞。

  完整通讀的第一本英語小說是《有綠色百葉窗的房子》,少年時期就讀過吉卜林《叢林之書》、斯蒂文森《金銀島》。認為馬克·吐溫是真正偉大作家之一,還熟稔地提到蕭伯納、班揚,和吉卜林《吉姆》。翻譯過喬伊斯《尤利西斯》最後幾頁。

  超迷各種百科全書,讀過所有研究卡巴拉的書和百科全書中的專題篇章。(卡巴拉是猶太教的神秘一支)讀過肖勒姆《猶太教神秘主義主要思潮》。

  對卡夫卡了解很少,覺得他在尋找什麼東西。不待見亨利·詹姆斯的《螺絲在擰緊》,認為他的短篇小說勝過長篇小說,因為他的作品中情境比人物重要,沒有真正的個性角色。

  不待見艾略特,挑明他在評論方面好過詩歌方面。儘管如此,仍認為艾略特作為一個評論家,他的評論沒有讀者的切身感受,只是對某位教授的觀點表示同意或是略有保留和反對,沒有創造性的新東西。濟慈和弗羅斯特在其心目中的位置高過艾略特。

  不喜歡歐·亨利、林·拉德納、布萊特·哈特,因為其作品中強調那種出人意料的結尾。

  11、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訪談時間1968年

  

  很讚賞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不鼓勵年輕作家去模仿他。認為奧爾德斯·赫胥黎心理分析小說失敗得一塌糊塗。早年讀的第一本小說是柯南·道爾《夏洛克·福爾摩斯探案集》,但現在不敢讀,害怕失望。認為S.Y.阿格農是一位好作家。比較推崇阿哈龍·澤特林,對托馬斯·哈代評價很高,還有肖勒姆·阿施和大衛·貝格爾松。

  12、傑克·凱魯亞克

  訪談時間1968年

  

  心中的桂冠屬於讓·熱內、威廉·蘇厄德·巴勒斯、艾倫·金斯堡、格雷戈里·科爾索。愛俳句。

  13、E.B.懷特

  訪談時間1969年

  

  認為自己一輩子讀書不多,從來都不是讀書狂。讀過很多動物故事,包括威廉·朗和歐內斯特·湯普森,還有很多報紙專欄。

  從來沒有讀過喬伊斯和很多改變了文學面貌的大作家,《尤利西斯》看了二十分鐘就走人,卻超迷溫德爾·布萊德利《他們因風而活》。對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印象很深刻。很喜歡納博科夫的《說吧,記憶》。

  覺得簡·奧斯丁是一個有著深刻幽默感的女人,梭羅在乖戾之餘尚懂幽默。對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評價很高,認為一個沒有讀過《波特諾伊的怨訴》的人,不應該對文字狀態妄加評論。想看看一個好的日記者是什麼樣,就去看羅伯特·弗朗西斯·基爾維特牧師的日記。

  14、約翰·厄普代克

  訪談時間1968年

  

  受塞林格、納博科夫影響。熟悉馬克·吐溫。

  15、巴勃羅·聶魯達

  訪談時間1970年

  

  讀過捷克詩人揚·聶魯達的短篇小說,包括《馬拉街的故事》,很可能他的名字靈感來源於這位詩人。受加西亞·洛爾迦影響大,但也許並不是來自於詩歌的影響。他在詩歌中經常提及洛爾迦。認為貝克特的作品短而精緻。

  喜歡讀偵探小說,讀過埃里克·安布勒的所有作品,尤其是《德米特里奧斯的棺材》,認為其實偵探小說中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還有西默農、詹姆斯·哈德利·蔡斯、達希爾·哈米特、約翰·麥克唐納。認為《布蘭德什小姐得不到蘭花》是偵探小說中的里程碑作品,它與威廉·福克納的《聖殿》有種奇怪的相似,但並不知道誰先誰后。認為《聖殿》是一本很不好看但很重要的作品。

  喜歡讀歷史書,推崇智利詩人堂阿隆索寫的西班牙語文學最長史詩《阿勞卡納》。認為博爾赫斯是偉大作家,喜歡博爾赫斯寫的米隆加探戈。

  認為俄國詩歌界最突出的人物依然是馬雅可夫斯基。他與俄羅斯革命的關係就像沃爾特·惠特曼和北美工業革命的關係,幾乎所有詩歌仍然是馬雅可夫斯基式的。

  最早提到並極為推崇美國作家諾曼·梅勒,尤其是《裸者與死者》。認為美國小說在德萊塞以後,到了海明威、斯坦貝克和福克納這裡已經死了,但是諾曼•梅勒擁有巨大語言爆發力、深刻的微妙性和完美的描寫技巧。喜歡帕斯捷爾納克的詩歌,但是《日瓦戈醫生》是一本無聊的小說,是其中的詩歌拯救了這本書。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5-26 02:04 | 只看該作者
  16、約翰·斯坦貝克

  未訪談已過世,整理在世文學 1975年

  

  文中提到康拉德、莎士比亞並提到偉大作家如柏拉圖、老子、佛陀、保羅及偉大的希伯來先知們。用一整篇文字很認真寫了關於海明威去世時的惋惜。

  17、庫爾特·馮內古特

  訪談時間 最後一次1976年

  

  未曾系統地研究文學,很晚才開始真正的文學閱讀,除了十八歲開始讀《天使,望故鄉》外。三十五歲對威廉·布萊克著迷,四十歲讀《包法利夫人》,四十五歲才聽說塞利納。熟悉貝婁,文中提到《雨王亨德森》。讀過拉爾夫·艾里森《看不見的人》、塞利納《長夜行》。

  18、加西亞·馬爾克斯

  訪談時間1981年

  

  認為丹尼爾·笛福《瘟疫年紀事》是一部偉大的小說。深受卡夫卡的《變形記》、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伍爾夫的影響。喜歡收集攝影書。認為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庫拉》是很棒的書。

  19、雷蒙德·卡佛

  訪談時間1983年

  

  在文學上受到海明威的影響較大,特別是早期的小說《大雙心河》《雨里的貓》《三天大風》《士兵之家》。喜愛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認為托爾斯泰是最棒的,欣賞《安娜·卡列尼娜》和任何短篇、中篇,如《伊凡·伊里奇之死》《東家與僱工》《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還喜歡讀艾薩克·巴別爾、弗蘭納里·奧康納、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約翰·契弗、拜厄斯·沃爾夫短篇小說集《北美殉道者的花園》、康拉德、厄普代克《破鏡重圓》、麥克斯·肖特、博比·安·梅森、哈羅德·品特、V·S·普里切特、高爾基、理查德·福特,以及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和福樓拜的書信。

  20、米蘭·昆德拉

  訪談時間1983年

  

  推崇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

  21、胡里奧·科塔薩爾

  訪談時間應為1984年之前一段時間

  

  九歲讀愛倫·坡,其後又翻譯愛倫·坡全集,特別喜歡《厄謝府的倒塌》、《麗姬婭》、《貝瑞妮絲》、《黑貓》。教於博爾赫斯。年輕時滿懷熱情地閱讀法國文學。

  22、阿蘭·羅伯-格里耶

  訪談時間1986年

  

  歌德歌謠《科林斯的新娘》、司湯達《帕爾馬修道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威廉·福克納、納博科夫《微暗的火》、羅伯特·庫佛、托馬斯·品欽。對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感興趣,其他則不喜歡。深受福樓拜、卡夫卡、加繆《局外人》、薩特《噁心》、吉卜林和印度小故事《幽靈人力車》《陰影下四十二度》《消失的軍團》的影響。崇拜並喜愛亨利·詹姆斯的《螺絲在扭緊》。

  23、君特·格拉斯

  訪談時間1991年

  

  欣賞俄國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翻譯作品。從艾弗烈·德布林《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中學習。梅爾維爾是最愛,還有威廉·福克納、托馬斯·沃爾夫、約翰·多斯·帕索斯。加繆《西西弗斯的神話》是一本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的書。

  24、唐·德里羅

  訪談時間1993年

  

  十四歲讀過《德拉庫拉》,十八歲讀福克納的《我彌留之際》和《八月之光》,後來又讀《白鯨》和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及的畫像》、《尤利西斯》,還有海明威、博爾赫斯。

  說到當代文學,他提到《小大亨》、《哈洛特的鬼影》、《萬有引力之虹》、《公眾的怒火》和《血色子午線》。

  25、蘇珊·桑塔格

  訪談時間1994年

  

  六歲讀《居里夫人傳》,十三歲讀安德烈·紀德的札記,然後讀《小婦人》、《馬丁·伊登》、愛倫·坡、莎士比亞、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雨果、叔本華、佩特、托馬斯·曼。

  這些女作家對她意義非凡:清少納言、奧斯丁、喬治·艾略特、狄金森、伍爾夫、茨維塔耶娃、阿赫瑪托娃、伊麗莎白·畢肖普、伊麗莎白·哈德威克。

  十幾歲時便迷戀霍桑、梅爾維爾、愛倫·坡,提到霍桑的《帶七個尖角閣的房子》和梅爾維爾的《克拉瑞爾》、《白鯨》和《皮埃爾》。讀過卡夫卡的日記、笛卡爾《沉思錄》和伏爾泰《老實人》。訪談中她引用了納博科夫、菲利普·拉金和亨利詹姆斯的評論。

  最欣賞的作家都是正值青春的詩人,或是可能成為詩人的人。喜歡德萊賽《珍妮姑娘》、瓊·狄迪恩《民主》、格蘭威·威斯考特《朝聖之鷹》和唐納德·巴塞爾姆《死去的父親》。

  深受以下作家的影響:唐納德·巴塞爾姆、伊麗莎白·哈德威克、納博科夫和托馬斯·伯恩哈德。尤其推崇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和普魯斯特中思想的部分,認為托馬斯·曼《魔山》可能是所有小說中最富思想的作品。

  26、伊恩·麥克尤恩

  訪談結束於2001年

  

  十三歲讀艾麗絲·默多克、約翰·馬斯特斯、尼古拉斯·蒙薩拉特、約翰·斯坦貝克,還有通俗的科學讀物。十六歲讀赫伯特、斯威夫特、柯勒律治和艾略特《荒原》。 對卡夫卡、弗洛伊德的閱讀永志難忘。尤其痴迷卡夫卡。

  熟悉巴勒斯、卡波蒂、厄普代克、羅斯、貝婁、亨利·米勒、熱內、喬伊斯、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訪談時他提到詹姆斯《梅西所知道的》、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傲慢與偏見》、《米德爾馬契》、布萊克、濟慈、瑪麗•雪萊。

  27、保羅·奧斯特

  訪談時間2003年

  

  早期受美國作家影響,比如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福克納、多斯·帕索斯、塞林格。然後又受到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加繆、紀德、托馬斯·曼等的影響。受喬伊斯影響最大。迷戀十九世紀美國作家,比如愛倫坡、梅爾維爾、惠特曼、愛默生、梭羅,尤其欣賞霍桑。還讀當代作家,如彼得·凱里、羅素·班克斯、菲利普·羅斯、多克托羅、查爾斯·巴克斯特、庫切、大衛·格羅斯曼、奧爾罕·帕慕克、薩爾曼·拉什迪、邁克爾·翁達傑、希莉·拉斯特維特。

  28、村上春樹

  訪談時間2004年

  

  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雷蒙德·錢德勒。喜歡少數日本文學作品,比如村上龍、吉本芭娜娜。大學時候喜歡庫爾特·馮內古特、理查德·布勞提根。

  29、奧爾罕·帕慕克

  訪談時間2005年

  

  心目中的英雄有伍爾夫、福克納(特別是《喧嘩與躁動》)、普魯斯特、納博科夫。

  30、斯蒂芬·金

  訪談時間2006年

  

  成長期受傑克·倫敦、哈代的影響較大。喜愛麥卡勒斯、羅伯特·佩恩·沃倫的《國王的人馬》。

  31、大江健三郎

  訪談時間2007年

  

  熟讀薩特、艾略特、布萊克、葉芝、但丁、愛德華·薩義德、R.S.托馬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貝克特、喬伊斯、瓦爾特·本雅明、狄更斯、巴爾扎克、托馬斯·曼、弗蘭納里·奧康納、馬克·吐溫。認為托爾斯泰不容易親近。

  32、翁貝托·埃科

  訪談時間2008年

  

  受喬伊斯、博爾赫斯、亞里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約翰·洛克的影響。喜歡美國當代作家勝過法國。

  — THE END —

  人文丨藝術丨閱讀丨深度丨文藝

  ▼且行、且慢,珍惜眼前人▼

  

  如學傳媒∣一個有聲音有格調的公眾號

  

  

  ID:ruxuechuanmei

  不辜負閱讀,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