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出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國防預算聽證會時就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一事表示,目前正在和韓國就「薩德」問題進行磋商,並已經原則上達成了協議。不過隨後,美國負責軍控與全球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高特莫勒又表示,相關的談判剛剛開始,並沒有做出任何決定,並表示在韓國部署「薩德」完全是針對朝鮮而不是中國。而此前,中國已經多次表達了反對的立場。
「薩德((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是美國陸軍於1990年代開始研製、2008年開始部署的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它填補了「愛國者」和「宙斯盾」兩個導彈防禦系統之間的空白:「愛國者」系統為低層末端反導系統,「薩德」系統為高層末端反導系統,「宙斯盾」系統為海基中段防禦系統。對中國而言,因為 「薩德」系統配備的X波段雷達具備探測起飛階段洲際導彈的能力,一旦部署到韓國,就猶如在中國家門口裝上眼睛和耳朵,中國東部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部署的彈道導彈發射還未出大氣層就會被「薩德」精確捕獲,大大擠壓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和作戰空間,削弱了中國的核報復能力。由於日本在去年12月已經明確表示將研究引進美國反導系統「薩德」,一旦韓國再部署,將實質性推進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進程,亞洲版「小北約」將逐步成為現實。 按照美軍的計劃,到2019年要部署7套「薩德」系統,目前已部署五套,其中四套在美國本土,一套在關島。另外兩套中的一套,美方一直希望部署在韓國。這幾年相關的試探一直都在進行,但由於中國等有關國家的明確反對,韓國方面對美軍的提議比較勉強,一直實行的是「3NOs(No Request、NoConsultation、No Decision)原則」,即美國未向韓國提出任何請求,因此韓美沒有就此協商,也沒有做出任何決定。真正將此事激活的,是今年以來朝鮮的一系列瘋狂舉動。在今年1月6日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后,韓國總統朴槿惠1月13日在總統府青瓦台發表對國民談話時明確表示,出於國家安全和利益考慮,韓國政府將研究有關引進「薩德」事宜。 當然,單單從軍事來講,「薩德」對防禦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並沒有多少作用。韓國一半的人口在首爾,首爾距離韓朝邊界只有大約40公里,對韓國構成最大威脅的應該是近程低空導彈,這種打擊方式,數量多、成本低,效率高,飛行時間又很短,反導系統很難進行有效的攔截。而「薩德」攔截高度達到150千米,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這一高度段實際是射程3500千米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3500千米以上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由於朝鮮半島由南向北共1000公里,東西橫寬360公里,保衛韓國根本就用不上「薩德」。美國只是利用了韓國的恐慌心理,增強自身在東北亞的軍事實力,意不在朝鮮,而在中國、俄羅斯。 韓國對此當然一清二楚。但朝鮮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其行為不可預測,而韓國在軍事上高度依賴美國,一旦朝韓發生戰爭,能保護韓國的就只有美國。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有意通過「薩德」的部署來拉近和美國的關係,強化美韓軍事同盟。 而在朝鮮1月6日進行核試驗之前,中韓關係一直不錯,處於蜜月期。在朴槿惠之前,韓國歷任總統在就任之初「首先出訪美國,接下來訪問日本」已經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但朴槿惠2013年上任后打破了常規,在結束了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之後,立即出訪中國。中國也投桃報李,在哈爾濱車站建立了反日義士安重根的紀念碑。而在如火如荼的TPP談判上,面對美國的拉攏,韓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想要加入的意願,而是堅定不移地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進程。去年的「九三」閱兵,朴槿惠不顧美國壓力出席。而中國在接待規格上將其位列普京之後,在參與國家中名列第二,足見中方重視。 1月6日朝鮮進行核試驗后,根據韓國《朝鮮日報》的報道,朴槿惠原本期待中國會就對朝制裁問題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但之後連首腦之間熱線電話打不通,中國政府向韓方要求2月4日午夜安排首腦之間的電話,但這已經是朝鮮核實驗的一個月後,而且通話時間也不符合外交慣例,韓方對此拒絕了通話。最終,韓中首腦5日晚上9時終於打通電話。此後,朴槿惠立刻決定和美國商討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同時,朴槿惠還指示總理黃教安取消參加將於3月22日至25日在中國海南省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改派副總理參加。 由此可見,韓國在部署「薩德」問題上立場的變化,根本原因是朝鮮核試驗和發射導彈的行為引發的強烈不安全感,以及對中國未能有力約束朝鮮的抱怨情緒,而美國則充分利用了韓國的情緒變化,從而使得「薩德」的部署從此前遙遠的可能性一下子變成了近在眼前的事態。而面對中國的強烈反對態度,韓國已經陷入了在最大的經濟夥伴中國和盟友美國之間左右為難的境地。而對中國而言,「薩德」一旦部署,不但是中韓關係的倒退,更意味著中國在地緣政治上一次不小的挫敗,因此需要全力反對。美國在此問題上前後不一的表態,顯示事情或仍有可為之處。與此同時,中國也需要在對朝政策上進行檢討,一個到處惹是生非的朝鮮,對中國更多是一個戰略負擔而不是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