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普京的水軍:寫135條評論羞辱奧巴馬是黑猴子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3-30 2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揭普京的水軍:寫135條評論羞辱奧巴馬是黑猴子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俄羅斯總統普京 圖片來源:路透社

  職業水軍越來越多地在俄羅斯以及俄羅斯以外的網站上發布帖子和評論。靠著在網路上更新支持克里姆林宮的言論,他們中的很多人賺到了高於平均水平的薪水。

  在推特、臉書、LiveJournal和接觸網(vKontakte)上,有成千上萬個假賬號,這些賬號都越來越關注烏克蘭戰爭。這些假賬號中的許多都是由俄羅斯著名的「水軍工廠」運營的。所謂的「水軍工廠」實際上是一個網路研究中心,據說位於聖彼得堡的Savushkina大街上。這個「職業水軍工廠」24小時不停運轉。最近,先前的一些職業水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講述了工廠內部的生活。在那裡,成百上千的人在辛勤工作,實行12小時輪班制,以換取每月4萬盧布(相當於4200元人民幣)的收入。

  來自於聖彼得堡的博主馬拉•博克哈德(Marat Burkhard)在這個網路研究中心工作了兩個月的時間。他所在的部門主要負責「混跡」於俄羅斯市政網站的論壇,發表對克里姆林宮有利的言論。在下面的採訪中,他向我們講述了他的日常工作及任務。

  記者:馬拉,你曾在博客中說,你在這個網路研究中心的經歷足夠寫一本書了。為什麼你會在那裡工作?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冒險?

  馬拉•博克哈德:是的,冒險這個詞用得很對,因為在我看來,這種工作在其他地方是不存在的。

  記者:得到這份工作很難嗎?

  博克哈德:是的,很難。你得先寫一些東西出來,之後他們會判斷你適不適合這份工作。他們就是這麼淘汰人的。

  記者:會寫什麼呢?

  博克哈德:起先他們會讓你寫一些比較中立的東西¬——正面和反面的東西都會寫。之後,任務就會越來越「切中要害」了——比如,你認為派往頓涅茨克的人道主義護衛隊怎麼樣?

  記者:你曾被迫隱藏自己真實的信仰嗎?

  博克哈德:是的,我是支持西方的。對我來說,這沒什麼,不過對他們來說就不一樣了。我從不寫與我的觀點有關的東西。否則,他們就不會雇傭我了;他們會立馬把我給解僱了。對你所寫的東西,他們會不斷進行意識形態審查。有好幾次我都「中招」了。

  記者:一入職他們就會付給你4萬5千盧布(約合4788元人民幣)的薪水嗎?還是隨著你寫的東西越來越接近他們的要求而慢慢漲到那麼多的?

  博克哈德:不,我一下子就能賺到那麼多錢——只要我完成了我的任務量。那裡真是一個工廠。那兒有生產指標,一旦你完成自己的任務量,你就能得到4萬5千盧布。我的任務量是在12小時的班裡,完成135條評論。

  記者:那個網路研究中心有多少個部門?

  博克哈德:那是一座四層的現代化建築,有LiveJournal部,新聞部,有一個部門是創建各種圖像和諷刺圖畫的,還有一個部門是製作視頻的。但是我從未去到過這些部門,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辦公室,桌子和電腦,沒有人會在辦公室里徘徊,每個人都會呆在自己的位置上。

  記者:你們的部門裡有多少人?

  博克哈德:20個人。

  記者:你們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嗎?

  博克哈德:是的,「工廠」分白班和夜班。

  記者:你們必須得坐在辦公室里辦公嗎?還是在家裡工作也可以?

  博克哈德:我們不能在家辦公。到了晚上,就會有人來換班,我值的是白班。

  記者:所以你們在辦公室一呆就是12小時,而且不能外出?為什麼要上這麼長時間的班呢?

  博克哈德:我們會上兩天班,之後休息兩天。所以他們認為你得一下子上12小時的班而不是8小時的班。

  記者:你們的部門是幹什麼的呢?

  博克哈德:我們部門負責對帖子進行評論。俄羅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政網站及論壇。人們會在論壇上寫東西——某種新聞——我們的任務就是對這些東西進行評論。我們分成三人一組進行工作。其中一人會假扮「反派,」也就是對論壇上的新聞和消息持批評觀點,對當局進行批判的那些人,這樣做是為了營造一種真實感。其他兩個人則同這個人進行辯論——「不,你說得不對;這兒的每件事兒都是對的。」其中一個人會提供某些圖像和圖畫,對反派的言論進行反駁,另一個人也會鏈接一些內容,以支持自己的言論。

  記者:所以你們三個人會坐在一起,看著彼此表演,也沒什麼意見啦?

  博克哈德:是的,就是那麼荒唐。我們交談不多,因為每個人都很忙。每條評論都不得少於200個字。你不得不坐在那裡,一個勁兒打字,無休無止。我們不講話,因為我們都能看到彼此在寫什麼。不過事實上,你也沒有必要看那些內容,因為那全是胡扯。新聞寫出來了,也有人評論,但我不認為在現實中人們會浪費時間讀那些內容。

  就這樣,我們的三人小組「混跡」於全國的各個論壇。我們在這些論壇上活躍著,營造假象。我們寫東西,彼此應答。我們還得寫上關鍵詞,加上標籤,因為搜索需要 ——比如,有人會給我們5個關鍵詞,「紹伊古,」「國防部長,」「俄羅斯軍隊,」等等。我們三個人得確保這些關鍵詞出現在我們的評論中,甚至不能將其變形。有的時候不對這些詞進行變形真的很難寫!

  典型任務之一

  話題:北約軍隊混入烏克蘭武裝軍隊中

  關鍵詞:烏克蘭新聞,俄羅斯和烏克蘭,烏克蘭政策,烏克蘭,北約,私人軍事公司

  任務:將這一話題推廣到35個城市的論壇里

  首先,另一個部門的專業寫手以「flcrbgrjn」的名字將這條消息發布在社交媒體LiveJournal上。這條消息稱,外國雇傭軍正幫著烏克蘭軍隊作戰,而且還鏈接了一個視頻,以支持這條消息。視頻里,兩名美國人出現在了烏克蘭東南部的馬里烏波爾市。這條消息如下所示:

  「基輔當局常常在自己的媒體上攻擊俄羅斯,他們撒起謊來無恥又毫無顧忌。他們稱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領土上作戰,但是他們拒絕提供任何證據來證明此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但是談及烏克蘭武裝部隊,滲入到基輔的美國傀儡們就會說,沒有證據表明外國雇傭軍和西方情報人員在幫助烏克蘭作戰——他們撒起謊來臉都不紅!」

  這個帖子很快出現在了阿斯特拉罕市的城市論壇中。之後,「反派」就以「Yana24」的名義開始下一步行動了,他們發表評論稱:

  「你們在談論什麼北約雇傭軍?他們是在哪兒拍到了美國人,那又怎樣呢?現在還沒弄清楚他們在那兒幹什麼呢。俄羅斯像往常一樣責備烏克蘭,可這事兒它自己也干過。很長時間以來,你們所有人都在談論雇傭軍,為什麼現在還不把他們撤走!」

  之後,負責鏈接的水軍生氣地對反派予以回擊,他否認了Yana24的評論,之後鏈接了一份報告,以證明美國士兵真的在馬里烏波爾。

  「你們看完文章了嗎?如果你們及時跟進了這一消息,你們就應該知道,很多證據都表明烏克蘭戰爭仍在繼續,因為西方和波羅申科不願意追求和平。他們已經發現了屬於西方士兵的東西,現在他們又在那裡發現了西方士兵。反過來,烏克蘭當局有證據表明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嗎?沒有!」

  接下來輪到負責發布圖片的水軍了。他指責西方太虛偽,併發布了一張圖片以示強調。

  「西方是如此虛偽:每每談到烏克蘭的衝突,西方就責備俄羅斯,即使它們自己仍向烏克蘭提供代表北約的私人軍事部隊。這是在實行雙重標準!」

  之後,帖子和評論會傳遍俄羅斯各個城市的大小論壇。這個話題也會攀升至俄羅斯第一大搜索引擎——Yandex之首。

  記者:馬拉,你能回憶起最奇葩或者最有意思的任務嗎?

  博克哈德:最有意思的任務要數那次了。那次,奧巴馬出訪印度,嘴裡嚼口香糖,之後又將其吐了出來。「關於這件事,你們得寫135條評論,不要『羞於』表達你們自己的觀點。你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在評論中不斷提及奧巴馬,並對之不敬就行。」在這個任務中,我們總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奧巴馬就是一隻黑猴子,對有關文化的事什麼也不了解。你要不斷提及,他竟在古老的印度嚼口香糖。這個任務很有意思,因為這麼一件小事他們都揪著不放。另一方面,這也不怎麼好玩,因為這事兒也太荒唐,也太過分了。

  記者:這個工廠的主要任務是在國外論壇,特別是那些在意識形態上與俄羅斯為敵的論壇上發布帖子與評論。這個工作由誰來做呢?

  博克哈德:這個網路研究中心有一個烏克蘭部和一個英文部。他們會轟炸CNN和BBC的網站。他們有自己的目標類型,比如《紐約時報》。

  記者:你懂外語,這沒能使你在上述之一的部門就職嗎? 博克哈德:我能在那些部門就職。我曾面試過英文部,但是他們開始詢問我的信仰。我回答說我不關心政治,啥也不懂,也沒什麼信仰可追隨。很顯然,這麼回答當然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了,我也沒能在那裡工作。要想在那兒獲得一份工作,我得回答我有信仰才行。有外語技能的僱員工資要高一些——每月6萬5千盧布(約合6916元人民幣)或者更多。

  記者:一些人的工作是專門針對社交網路——特別是臉書的,是嗎? 博克哈德:是的,有人專門盯著臉書。有40個房間,每個房間里有20個人,這些人有不同的分工,但他們的工作都是專門針對臉書的。他們整天都不停地寫,不過這卻不是什麼好玩兒的事兒。每天的新聞也就是那些,要麼是奧巴馬、默克爾、希臘或者朝鮮。

  做這些工作的年輕人很少能夠明確地表述他們所寫的故事裡哪些是重要的。即使是一位政治學者也不可能對全世界的政治都了解,不過這兒的人什麼事都能寫。你怎麼寫不重要,要表揚還是批評都隨你,但是有一點:你得把關鍵詞寫進去。

  之後,為了使這些政治性內容更加豐滿,他們會派一個人來講解一天中的話題事件,這樣僱員至少會對事情的背景有所了解。但是,即使這個講解員對事情的理解也很淺,所以整件事看起來就很荒唐。此外,他們還會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測試,每個人都得回答15到20個問題。如果回答錯了幾道,就得重新進行測試。如果一個人太「無藥可救」,那麼他只能等著被解僱了。

  記者:他們都問什麼問題呢?

  博克哈德:比如,「俄羅斯希望『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發生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而且你只能用兩到三個詞來回答。又或者,他們會問你一些簡單的問題,像「帕莎其是誰?」(編者注——美國國務院女發言人珍妮•帕莎其是俄羅斯水軍們的重要目標之一。)

  記者:有關烏克蘭的話題或許很多。 博克哈德:是的,關於烏克蘭的所有事他們都寫。 記者:如果上邊下達命令,讓你們表揚俄羅斯,而不是批評烏克蘭或者美國,你們的小組又會怎麼運作呢?

  博克哈德:有一次上邊下命令,讓我寫大部分德國人都支持普京的政策,任務是這樣描述的——「要寫大部分德國人都支持普京的政策,而對默克爾的政策不太滿意。」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得到這個信息的,但是我必須這樣寫。這樣寫太滑稽了。

  記者:那麼「反派」在這些任務中的角色是怎樣的呢?

  博克哈德:如果要寫的事情有利於普京,「反派」們就會發出疑問。比如,在東正教聖誕節期間,普京去拜訪了一座普通的農村教堂。有新聞會將普京描述成一位「了不起和偉大的人」。但是反派就會不同意:「好吧,普京去那裡是為了提高他在公眾中的聲望的。」之後我們就會回答說,「關你什麼事?你在談論什麼聲望?是的,他很受歡迎,但是他不需要聲望,他只是想與普通民眾會面罷了。」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任務之二:

  話題:培養人們對普京對內政策的積極態度;總統個人與俄羅斯民眾共慶聖誕節。

  關鍵詞:總統,普京新聞,普京政策,聖誕節,弗拉基米爾•普京

  你知道,又一輪任務開始了。普京與民眾共慶聖誕的消息首先通過一個LiveJournal賬號被發布了出來。之後,有人給新聞鏈接了一篇文章,對普京的行為大加稱讚,「我們俄羅斯的總統,還向美國總統,德國總理以及其他西方政治家表達新年祝福。他是在向這些人傳達自己追求和平的意圖——從奧巴馬身上你很難看到這一點,他理應受到稱讚。」

  然後,「反派」似乎被「激怒」了。

  「這有什麼令人大驚小怪的???我不明白!!弗拉基米爾•普京就是一個普通人!!就算他是總統又怎樣??如果我也上電視,祝福人人聖誕快樂,你們是否也會為我寫一篇這麼好的文章呢???」

  負責發布圖片的那人又發布了一幅普京在教堂的照片,然後反駁道:

  「你這個白痴!普京是我們的總統。他去一座農村教堂,祝福大家節日快樂真的很了不起。聖誕節就是一個奇迹,我很羨慕那些受到了祝福的人…」

  在葉卡捷琳堡的論壇上,「反派」指責普京這麼做是想轉移人們對俄羅斯糟糕的經濟的注意力。

  負責圖片的人則繼續進行反駁……

  記者:犯了意識形態上的錯誤,人們會因此而被開除嗎?

  博克哈德:是的。我曾親眼目睹有人被開除,我自己也遇到過麻煩。一次,我錯把亞努科維奇的一幅諷刺畫當成了波羅申科的諷刺畫。要知道,亞努科維奇可是個好人,你是不能取笑他的。他們立馬「召見」了我:你怎麼敢這麼做?你真不知道那是亞努科維奇嗎?」因為這件事,我受到了好多人的批評。要知道,那裡有一大堆管理者在不斷監視著每個人。

  記者:那些管理者是誰?

  博克哈德:那些在網路研究中心工作了很長時間的人,他們高高在上,工資是我們的兩倍。一次,我偶然看到了工資單,被嚇壞了——只是讀一下我寫的那堆廢話,之後對我的錯誤指指點點,他們每月便能拿到7萬到8萬盧布。

  記者:那麼有誰是真心真意在這裡工作的?關於『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問題,有誰是真正反對奧巴馬或是默克爾的?

  博克哈德:真有人是這樣的,這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了:午休期間,這些人寧願不停地寫這些事情,也不願停下來喝喝咖啡,談論別的事兒。他們還總是抱怨相同的事情……

  但基本來說,這兒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奔著錢去的。他們是政治文盲,根本不了解普京,奧巴馬…他們不知道其中的區別。當然,他們都支持普京,但卻絕對是政治文盲。「人們告訴他們寫什麼,他們就寫什麼,也不問問題,也不想知道。」

  記者:你遇到過其他部門裡的人嗎?

  博克哈德:不同部門的人不常交流。人們也不鼓勵友誼。整個體系非常壓抑。遲到一分鐘,500盧布就沒了。僱員們常常生活在壓力之下,出了一丁點兒偏差也要罰款。他們時常面臨著被解僱的威脅,還得聽從別人的差遣。這裡的氣氛不太文明。

  博克哈德稱自己是主動離職的,他稱在那裡工作很荒唐,很沒有意義,即使能賺錢也一樣。

  他還說,這裡的人對記者都很警戒,他們害怕記者。

  記者表示仍有很多消息泄露了出來,稱上周就有三個人接受了採訪,就像奧威爾小說里描寫的那樣。

  博克哈德回答說,「是的,你說得對。說是在真理部工作,但事實上這裡是『撒謊部』。人人都相信這是真的。你說得對,這就像奧威爾小說里描寫的那樣。」

  編譯來源:《新聞周刊》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VsK81KK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