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看了《舌尖2》發現中國人的信仰原來在這! [列印本頁]

作者: 陰陽師丶花    時間: 2014-4-20 14:27
標題: 看了《舌尖2》發現中國人的信仰原來在這!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也不知是哪位大神忽然發現:中國人沒有信仰,於是乎各種社會醜陋現象都有了其深層次的原因。各路大V義憤填膺,揭竿而起,無情鞭笞著這個信仰缺失,黑暗封閉,魑魅魍魎橫行的年代。紛紛懷念著黨國的黃金十年,民國自由的空氣,大清無垠的疆土,朱家鐵血的王朝……總之一句話,石器時代都比現在強。為什麼?因為沒有TMD信仰!!!!!!

  被人鄙視了這麼多年,自己都有點麻木了。雖然經常喃喃自問: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那玩意嗎?真的最大惡極嗎?卻也不敢在人前高聲一回。

  舌尖1看完了,沒什麼感覺,只覺得肚子餓。畢竟我們這些沒有信仰的人只有在吃的方面能讓那些虔誠的教徒們羨慕一下。帶著無限的自卑我第一時間追了舌尖2,也只是想在大吃貨帝國的專業領域找到一絲尊嚴和自信,儘管仍然戰戰兢兢……

  看著看著,我似乎悟到了什麼。當生理需求上升為精神需求的時候,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舌尖,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看到了不一樣的信仰,雖然她不是哪個神哪個主,雖然她那麼低調,但是她實實在在的存在,就在你我呼吸的空氣中,就在春運回家的路上,就在父母膝下兒女床前,她一直在我左右,只是我一直沒有在意她。

  《舌尖》表面上的主角雖然仍然是食物,但我覺得真正的主角應該是追逐花期的養蜂人,跋山涉水採集野生香菇的老漢,頂著海風出海捕魚的漁民,在外打工一年回家時間僅半個月的貴州山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麥客,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千千萬萬的,為自己和後代能有更好生活的普通勞動者。當攝像機鏡頭對準他們的眼睛的時候,我能從他們的眼神里讀出很多複雜的情感:有為花期縮短而產生的焦慮,有為漁獲遠遠少於預期的無奈,有與家人分別的感傷,有為自己的職業即將成為歷史的迷茫,凡此種種。這都是為生計而操心。

  我想,我們中國人,只要是有責任感的,只要是有良心的,都會有這種焦慮,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但是,在他們的眼中,我同樣能看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首先是幸福。養蜂人能有個隨時可以相互吐槽的老婆是幸福,麥客能得到認可和尊重(有時就是一碗普通的褲帶面)是幸福,漁民能親手為自己的女兒抓跳跳魚是幸福,老漢能用野生香菇為家人做香菇釀是幸福,華僑老人回到家鄉和同村人團聚是幸福,打工的人回到家鄉和留守的兒子女兒一起抓稻花魚也是一種幸福。

  這是一種來源於家的幸福,有了家就有了一切,這是我們中國人千百年來一直堅守的東西。其實,我們中國人的要求並不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家人,我們所愛的人,無論你是坐在高檔寫字樓里敲擊鍵盤工作到深夜,還是在伊拉克利比亞的沙漠里鑽油,還是在太平洋與風浪搏鬥就為了多那麼一噸魚。這是一種凝聚力,一種源自於「家」的凝聚力。

  從這些辛苦勞作的人的眼神里我也看到了另外的東西:希望,也許說是「希冀」更恰當些吧。現實是殘酷的,靠天吃飯的更是如此。花期說縮短就縮短,一網下去一無所獲也是很經常,為了給家裡人多掙兩個錢改善生活不得不忍受聚少離多的日子,眼看著自己的工作就要被機械所替代,更不用說這個片子反應的留守兒童等等問題。

  然而,就是在這樣殘酷的現實下,這些人也從來沒有放棄希望。每一天早晨出門勞作,他們無不帶著滿滿的希望,即便也許又是一無所獲,而他們會重整旗鼓,第二天再出發。我們說「中華民族是堅韌的民族」,這些普通的勞動者,和千千萬萬與他們一樣的普通勞動者,在無聲地用自己的行動闡述著「堅韌」二字的終極含義。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希望,正是因為我們滿懷這樣的希望,並身體力行地去實現它,無論這希望看起來多麼渺小,我們才能創造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工程奇迹,才能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從一窮二白變成現在這般模樣。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家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氣神兒」,這可不能丟。

  畫面中的這些人,還有千百萬如你我一般的普通勞動者,就是憑藉著這股子「精氣神兒」,共同支撐起了我們的家,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只要我們滿懷希望,並且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實現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有希望,就會不斷進步。

  總之吧,舌尖給我的感覺,雖然有些酸楚,但大多數是溫暖,與其說這是一部解讀美食的紀錄片,不如說是一部對「家」的理念的闡釋和對普通勞動者的禮讚的片子。哪裡的飯菜永遠趕不上在家裡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這正應了一句話:美,就在我們身邊。

  勤勞是中國人的源發行為,是根植在基因中的分子,是一種潛意識的行動源泉。中國自古以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就是基於這樣一種勤勞。和西方工業社會北方游牧式文明基因不同,中國文明的存在和發展,是自推動可延續的。而西方文明的發展是需要外部力量的注入來獲得延續,無論是戰爭掠奪,還是經濟掠奪。比如偉大的羅馬還能搶到財寶那會,羅馬公民何等自豪,公民權何等吃香。但當羅馬軍團潰敗,永恆之城自身不保,不過半世紀,幾百萬羅馬公民一下子不見了,羅馬也沒了。

  而中國自漢末起分裂399年,中國卻還是中國。

  舌尖1讓我們看到的是東方文明的智慧及其結果在飲食上的體現,而舌尖2就讓我們從源頭去思考這些美妙的味道、精美的享受的來源。

  什麼是信仰,定義百度一下就知道。可是一定要信哪個神哪個主,不信就是低人一等,這樣的信仰不要也罷。

  那些信教的人不把眼前人當回事,整天對一個虛無的神頂禮膜拜。居然好意思嘲笑我們,只想借某大神的一句犀利:滾粗,聖奴隸!

  有信仰又如何?信同一個神相互殺的人頭滾滾的多了去了。比如伊斯蘭的什葉派和遜尼派相互仇殺了千年,基督教下的新教、天主教、東正教延綿一千多年的戰爭,死傷無數。

  只要父母過的更好些,只要兒女能去更好的學校,只要能多掙點交給媳婦,中國人就是幸福的,哪怕有淚有苦有遺憾,家就是中國人延續了千年的信仰!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樸素卻有力量,卑微卻又實在,平凡而又偉大……

  家,或許就是我們的信仰。

  每年幾億人口朝聖般的往家趕。回去的儘管回來也有點小怨氣,比如壓歲錢啊,禮物錢啊,來回的辛勞啊,或許他們覺得自己並沒有從7 天,10天,15天的假期中找到快樂,有的更多的是辛苦和錢溜出去的肉疼。但是每年春節,回家的信仰又來了,揣著一年的收入,裝著慢慢的禮物。辛辛苦苦好幾個小時,好幾十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又回到家。

  大家不覺得這也是一種真實的信仰,虔誠的朝拜嗎?

  最後來一句結語:中國人的信仰在人間,「他們」的信仰在天堂……


作者: 峻山    時間: 2014-4-21 08:03
贊!中國人的信仰在人間,「他們」的信仰在天堂……
作者: 明媚水滴    時間: 2014-4-21 08:38
確實表現了很多的中國元素
作者: 城市達人    時間: 2014-4-22 01:57
信仰是  家   。


吃即是家,家即時吃。
作者: YRose    時間: 2014-4-22 20:18
只要父母過的更好些,只要兒女能去更好的學校,只要能多掙點交給媳婦,中國人就是幸福的,哪怕有淚有苦有遺憾,家就是中國人延續了千年的信仰!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樸素卻有力量,卑微卻又實在,平凡而又偉大……


說的好!
作者: kokokola    時間: 2014-4-26 20:02
原創嗎,先贊個。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