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真假假 薄熙來事件引發全球新聞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4-30 1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4/30  消息來源: 明鏡網

近日備受大中華圈談論的薄熙來(專題)落馬事件,罕見地成為了全球新聞界跟進的課題,基本上所有媒體對於薄氏家族種種,都展露了無限的興趣。由於其中一名案件受害人為英國人,更令英美傳媒在處理這次涉及中國權斗事件上,其大膽進取的程度令人咋舌。當中已報導的傳聞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根本無法印證,這些刊登在報章上的新聞,某程度已成為小說或某些人的發聲工具。

  筆者透過新聞檢索工具慧科系統,以「薄熙來(專題)」關鍵字搜了自2月初王立軍(專題)休假以來至今的新聞。結果中國大陸的媒體中搜出了合共981條新聞,當中包括報章、雜誌及通訊社的消息。有趣的是,經筆者過濾后,這981條新聞中,超過90%的標題都是重覆的,即所有媒體對某日關於薄事件的報導都是一式化的,反映出中共嚴格的媒體控制之下,媒體只能聽命中央,沒有太多破格的評論。

  縱觀這981條新聞,具備評論性質的報導以《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為主,共刊登了共5則有關薄熙來(專題)事件的評論員文章。其中一篇署名單仁平的文章,以「對薄立案調查顯示中國的確定性」為題,指出北京對王立軍(專題)案的處理,表現了中國強大的確定性。它不是可以被一些偶然性和變數輕易擾亂的國家。

  單仁平的評論刊登在官媒上,當然緊隨中央立場。就如以下一段,就相信是為胡錦濤及溫家寶二人決定處理薄熙來合理化。「中央的權威是中國政通人和及出格案件得到堅決查處的根本保障。王立軍(專題)案的查處過程表現的就是這種權威。這一段時間輿論對中央聲音高度期待,反映的也正是人們對中央權威的認同和支持。」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這次薄熙來事件中,只有少數大陸報章願意發表評論,其中一家就是《新京報》,在4月11日的社論指出,中國是一個把「建設法治國家」作為治國理念的國家,「法治」的意義,在於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踐踏,不論涉及到誰,職位多高,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會受到嚴肅處理。這篇評論雖然離不開中央主調,但卻又點出了中國問題的所在,法律真的是人人平等的嗎,為何大陸這麼多貪官,卻獨獨找姓薄的呢?

  值得留意的是,海外媒體在這次薄案所扮演的角色。在薄被公布落馬後,由於薄妻涉及殺害英國人海伍德,英美傳媒在後期也加入戰團,並多次揭發「勐料」,例如英國《每日郵報》便報導,薄熙來為了謀殺政敵,便在2002年透過中間人炸毀一架客機,釀成百多人遇害。在原文看來並沒有向中國民航當局進行查證,文中如「時任大連市長薄熙來掩蓋空難真相,把責任推給乘客、曾任大連祕密警察的張丕林縱火詐取保險金,但其實主謀是薄熙來下令策畫炸毀客機。」這樣的文字,從新聞專業角度的考慮,又是否查證不足呢?但由於這宗新聞的震撼性,之後轉載遍全球,但對文中所述是否事實已沒人再去關注了。

  薄熙來事件的全球新聞戰,似乎在往後仍會繼續下去,但當中的真真假假,實在難以核實。但以中國對新聞的封鎖,似乎只要不觸及中共的底線,傳媒寫什麼都不會有問題。讀者在追看時,就要有清醒的頭腦,去判斷報導的真偽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