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回歸當下的身心之流 [列印本頁]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9-7-7 13:38
標題: 回歸當下的身心之流
我們往往認為爭論可以解決問題。然而在南傳經典的教法里,佛陀並不讚歎爭論。
婆羅門阿羅摩南達走近大迦旃延尊者, 與他互致友好問候, 接著問他: 「迦旃延大師, 為什麼剎帝利[貴族武士]與剎帝利相爭、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家主與家主相爭? 」
「婆羅門, 是因為粘著於感官欲樂、流連於感官欲樂、執取於感官欲樂、沈溺於感官欲樂、迷戀於感官欲樂、緊抓住感官欲樂, 致使剎帝利與剎帝利相爭、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家主與家主相爭。」
「迦旃延大師, 為什麼沙門與沙門相爭?」
「婆羅門,是因為粘著於觀念[見]、流連於觀念、執取於觀念、沈溺於觀念、迷戀於觀念、緊抓住觀念, 致使沙門與沙門相爭。」 ——AN4.6(增支部, 菩提尊者英譯)
再看《經集》至高八頌經:
在這世上,一個執著觀點的人總把自己的觀點說成至高無上,而把別人的觀點說成低劣的。因此,他不能擺脫爭論。
他在所見、所聞、德行、戒行和所想中,看到自己的利益,於是他執著其中,把其他一切視為低劣。
智者說:這是一種束縛,由於這種束縛而把其他一切視為低劣。因此,比丘不執著所見、所聞、所想和德行戒行。
在這世上,不要用知識或德行戒行製造觀點,不要把自己與別人等同,也不要認為自己低於別人或高於別人。
拋棄所得,無所執著,甚至也不依賴知識;不追隨宗派團體,甚至不採納任何觀點。
不渴求兩極,不渴求今世或彼世的種種存在,在考察萬物后,毫無執著。
對於世上所見、所聞、所想毫無人為的名想;這世上,有誰能改變這樣一位不採納任何觀點的婆羅門?
不製造任何觀點,不推崇任何觀點,不接受萬物,不依賴德行戒行,這樣的婆羅門走向彼岸,不再返回。
佛陀認為要幫助他人解脫煩惱,應該先幫助自己解脫煩惱。
「純陀,一位自身尚陷泥沼者,把他人拉出泥沼是不可能的。然而,純陀,一位自身未陷泥沼者,把他人拉出泥沼,是可能的。
「純陀,一位不能自制、不能自律、未曾滅盡[貪欲]者,使他人自製、自律,令其滅盡[貪欲],是不可能的。然而,純陀,一位自製、自律、滅盡[貪欲]者,使他人自製、自律,令其滅盡[貪欲],是可能的。」 ——MN8(中部,向智尊者英譯)
佛陀認為,我們只有先盡量把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所以,行者要護衛自己所認為的真理,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戒定慧三學增上,遵從自己的傳承盡量先將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盡量先將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開發出來。
作者: 翡翠    時間: 2009-7-7 19:38
先自利后他利
智慧和慈悲的開發理論上比較容易,落實到實際卻比較難,自製自律需要心和身一起在暴風雨中進行毀滅性的殘酷鍛煉,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因果報應。。。。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9-7-11 13:03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