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西村、南街村、小崗村的發展對比

[複製鏈接]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10-12 1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崗村、南街村、華西村的發展比較
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 ... --%20ido.3mt.com.cn

論說,如果小崗村突然得到了某種條件,就是不加特殊的條件分析,也可以稀里糊塗的發展起來,然後把自己歸結於某某原因的結果,反正它已經發展起來了,你怎樣分析都行,但是,對於沒有發展起來的村莊來說,要想學習卻是不容易的,因為那些分析不是發展的一定條件,因而,其他村莊就可望而不可即。

對於小崗村、南街村、華西村來說,小崗村是沒有發展起來的村莊。他自己的特殊條件就不能不認真考慮。比如說,有許多人說,南街村、華西村之所以發展起來,是因為是在集體化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要想發展,就必須首先集體化,說得有鼻子有眼,不允許大家不相信。據說小崗村書記幾下南街村(大概是華西村更難以學習,所以,還沒有下華西村的消息),也想走南街村首先集體化然後再發展成「共產主義小社區」的道路,並且提了詞,(是否覺得「今是而昨非」,要清算改革大包干使小崗村大大地今不如昔,沒有具體消息),但是,到底怎樣去做,還不得而知。

我可以認為,小崗村並沒有認為改革大包干是錯了,他們雖然要比過去強的多,但是,沒有華西村、南街村發展,所以只是去南街村看看參考參考,雖然提了詞,但是,還是覺得走南街村之路有點摸不著頭腦,所以,只是一時動了動感情,而仍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應該進行小崗村、南街村華西村的發展比較。

在改革之前,小崗村、南街村、華西村是不一樣的。華西村不在縣城中,但是,有一個能幹的書記吳仁寶,據吳仁寶的介紹,他們一方面搞大寨田,一方面偷偷地發展工業,結果不但還能夠得先進,而且工業也發展起來了,就比較富裕。我不知道不搞大寨田是不是他們早就發展起來了,也不知道他們偷偷搞工業是否影響了搞大寨田,但是,這與集體化不集體化是基本沾不上邊的,是「無工不富」的結果,而且小搞工業小富,大搞工業的富的結果。這一點和「單幹」戶是一樣的,有的「單幹」戶大搞工業,就首先大富起來了,許多「單幹」戶沒有搞工業和商業,就也窮得甚至「連電視也看不起」,而在集體化的時代,也是如此。大寨當時有多麼富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沒有像現在這樣小麥吃不完了,再也不需要靠15尺布票穿衣服了吧!在集體化時代,,像華西村那樣的村莊寥若晨星,少之又少,不在於他們有沒有走集體化道路,而只在於他們沒有「工」就不能富。南街村是在縣城裡,條件好,也有工業,但是不多,就沒有華西村富。而小崗村呢?只一心一意學大寨,不二心二意搞工業,所以不但不富,而且大寨也沒有「學」好。還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這不是因為他們「單幹」了,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搞工業。農村99%以上的村莊基本如此。

改革后,華西村再也不用擔心學不好大寨了,可以一心一意搞工業,而且在許多方面使用了集體化時代被斥之為資本主義的方法(現在他們還認為那是資本主義,是那時的影響特別深刻導致的),不只是情況大變,而且成為「天下第一村」,並且合併了12個村。他們還自嘆不如南街村的集體化和共產主義呢?在這時,許多「單幹」戶也發展起來了,並且他們的發展不比華西村差。原因和華西村一樣,是可以一心一意地大搞工業。甚至從一戶開始,帶動了一大片。南街村因為在集體化時代比小崗村的各方面的條件都要好一些,所以,比小崗村人的生活好,改革開放后,在企業的激烈競爭中,原有的磚瓦廠和麵粉廠不大景氣了,雖然,南街村的農民和其他村的農民在大包干后,勞動生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大大增加,糧食增產了,生活改善了,但是,幾年下來,沒有象少數富裕起來的村莊一樣得到高速的發展,只是和一般村莊一樣在改革的作用下得到了發展。王宏彬決心迅速改變南街村的面貌,成為少數迅速發展起來發展的明星村。他帶領骨幹日子經過艱苦的努力,使南街村的麵粉廠起死回生,生產擴大了,企業發展了,重新又把土地統一經營,使村民在企業里工作,少數農民耕種土地,又集體化起來。在這裡,王宏彬和吳仁寶一樣,以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南街村服務的精神和王宏彬特有的250精神,終於帶領南街村村民和10000餘名農民工,使南街村發展起來,過上了美滿幸福令其他村村民羨慕的「共產主義」生活。這一方面是無工不富,一方面是改革創造的發展條件,而加上王宏彬的精神和智慧,后一點和前一點在其他的大多數村莊是沒有的,所以,就仍然無工不富,只能一般性的發展。小崗村就是如此。或許,小崗村的書記雖然沒有250精神,但是也願意無私奉獻,因為沒有重視無工不富這個道理,有許多小農意識和習慣,也不會經營企業(後者是主要的),所以,小崗村雖然也得到了發展,但是,和大多數村莊一樣,沒有成為明星村。

現在的問題是,小崗村必須補上兩點。第一,改變無工不富的現狀,找到可以發展的項目,或者就是一般的項目也可,但是,就需要超人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後來居上。因此,第二,就需要小崗村的領導班子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補上經營企業這一課,使自己成為精明的企業家。

但是,這樣的方法對小崗村或者少數村莊是有用的,適用的,但是,對於全部農村則是無用的。因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事實證明,在發展中,一、二產業的比例越來越少,第三產業將會越來越占絕對的比例。所以,只把眼睛盯在第二產業上是非常有局限的。而服務業即第三產業的發展是需要人們的購買能力作為基礎的。在當前農民太多限制了國民收入水平因而也限制了國民購買能力的情況下,第三產業的發展正在面臨不少的困難,大多數人進行第三產業的勞動,誰來購買呢?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激活農村的生產能力,減少農民,改變農村現在的分羹經濟現狀,提高國民整體的收入水平,農村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增加了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全部農村就發展起來了。

小崗村雖然發展不如明星村快,和一般農村的發展一樣,這正證明了小崗村的一般性,,證明了小崗村的改革給全部農村都帶來了益處,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要達到是要有特殊因素的前邊我說的辦法是要補上特殊條件這一課的。後面的則是一般農村都可行的,甚至可以作為全面的措施,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雖然說,也是從一點開始的,但是,從那裡開始呢?也是又一次選擇的問題。如果辦法得當,不斷又給普遍農村開了個好頭,而且,就可以率先發展成為一個城市,因為他首先起飛,得到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本帖最後由 buweizhai 於 2008-10-12 12:11 編輯 ]

589

主題

2408

帖子

858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8
沙發
任O行 發表於 2008-10-12 12:0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好像有8000多個縣..有10多萬個村吧

我知道胡總在貴州的時候  在畢節地區弄了個試點...

但是目前那裡有的孩子還在茅草房裡讀書啊

中國有幾個華西村、南街村、小崗村啊

要加油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3
 樓主|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10-12 12:15 | 只看該作者
感覺是一定要有好的領導,要有遠見和創新精神。

再一個是要有工業和服務業為支撐,光靠農業是最基層的作業方式,必須要結合其他經營方式才行。

第三,似乎合作和集體是一個出路。即使單幹也要最後有幾個人合作才能繼續發展。也就是頭雁帶群雁的方式。各飛各的肯定飛不遠,只能做蓬間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
 樓主|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10-12 12:25 | 只看該作者

轉自《聯合早報》http://www.zaobao.com/zg/zg081012_509.shtml

每戶家庭擁有至少20萬元資產 華西村是中國的新加坡

● 曾實

  位於江蘇省江陰市的華西村,因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聞名。這個最初只擁有80戶家庭的江南小村,在1961年建村時,與中國廣大農村並無二異,經過40多年發展后的今天,村裡每戶家庭都擁有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20萬新元)到1000萬元不等的財產,是中國富裕的農村之一。

以經營企業思路治理鄉村

  因為經濟發展奇迹與某種程度的近似,被稱作「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經常被拿來與新加坡相比較。中國輿論評論兩地時,將華西村比喻為「小新加坡」,在美國出版的《重新發現中國》一書,則指「華西村是中國的新加坡」、「吳仁寶是華西的李光耀」。

  吳仁寶是華西村的黨委老書記,從建村起開始擔任華西村第一把手,任職時間長達48年,歷經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年代。他剛上任時,華西村負債2萬5000人民幣,而在他宣布退休時,村裡擁有固定資產30億元。

  與天津大邱庄、浙江橫店等中國著名的村莊一樣,華西村也形成了獨特的村辦企業模式,村民們放棄了分田到戶,堅持集體經濟,以經營企業的思路來治理鄉村。

  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1960年代,吳仁寶帶領華西村民偷偷開辦小五金廠,並藉此獲得了上百萬元的利潤。改革開放后,華西村又以村辦企業的形式,先後開辦了煙酒、金屬加工、五金裝潢、紡織等公司。

  1999年,華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發行3500萬股,籌資2.9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個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村莊。

  儘管至今仍有人質疑華西村犧牲三農(農業、農村、農民)來發展工業的策略,但華西村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8月,華西村銷售收入376億元,上交利稅5.5億元。

出國考察新加坡是第一站(2008-10-12)

  提及華西村的迅速發展,中國輿論將之與新加坡相比較,巧合的是,吳仁寶當年帶領一行人出國考察學習,第一站就選了新加坡。1993年,吳仁寶與村幹部成員第一次到新加坡考察,結束后,吳仁寶當即組織成員就地開會,討論如何學習新加坡。

  華西村現任書記吳協恩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回憶說,當年吳仁寶總結的三個體會,是學習新加坡「老闆的事業心」、「營銷人員的靈活性」、「公務員的責任性」。

  2001年,吳仁寶又組織了260名成員飛抵新加坡,這一回,他們考察的是「新加坡的生態文明與優化管理」。

  吳協恩說:「我們把新加坡作為學習典範,村幹部大部分人都到過新加坡學習,而且至少都要停留半個月左右,並不是走馬觀花。」

  吳協恩是吳仁寶的兒子,在家中排行老四。2003年,吳仁寶退休,由吳協恩接棒。

  吳協恩坦言,華西村的發展模式中有不少學習新加坡的成分,這包括了新加坡的「群體幫助」、新加坡的嚴格制度等。「新加坡的制度很嚴格,管理得井井有條,我特別認可這一點,比如在維護環境衛生、稅收制度等方面,都非常值得學習。」

  華西村的罰款方式,也與新加坡很相似。華西村擁有一套嚴格的村規民約,例如在村範圍內,如果采折一根樹枝,將被罰一千元;採摘一朵花,將被罰一萬元。

  華西村目前的產業格局包括農業、工業、商業、建築業與旅遊業,而依據對外公布的發展計劃,今後華西村將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包括服務、金融業等。

  吳協恩說:「華西村的服務業現在仍是初級性的服務業,今後我們要更好發揮華西村的平台優勢。新加坡在這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們將會繼續到新加坡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5
Hanxin 發表於 2008-10-12 13:3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uweizhai 於 2008-10-12 12:15 發表 [華西村、南街村、小崗村的發展對比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感覺是一定要有好的領導,要有遠見和創新精神。

再一個是要有工業和服務業為支撐,光靠農業是最基層的作業方式,必須要結合其他經營方式才行。

第三,似乎合作和集體是一個出路。即使單幹也要最後有幾個人合作 ...

感覺還是制度更重要!
香港那個小地方為何能發展?
深圳當年也是個小漁村
為何能發展?
只要消除人為的政治(運動)
沒有發展不起來的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6
司馬遷 發表於 2008-10-13 00:38 | 只看該作者
五毛文章。
小崗村三十年前人均年收入400元,現在據說有6000元。仔細比較一下當時的物價和今天的物價水平,不得不很遺憾地說,小崗村民按購買力來計算的實際收入,竟然比三十年前還要下降了。不然,上面也沒有必要玩什麼「土地流轉」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7
jydeng 發表於 2008-10-13 08:17 | 只看該作者
好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2 2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